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世界科学》2011,(7):F0003-F0003
世界上有不计其数的生物依靠我们人类生存。而电子显微镜则让我们得以看清这些生活在“人体小宇宙”中的寄生虫。有些时候,寄生者和宿主互惠互利各取所需。而以下这些照片中的寄生虫却并非此类,它们不仅没有考虑宿主的需要,消耗我们的食物和营养,而且破坏人体组织,产生能使人患上严重疾病的病灶。  相似文献   

2.
这非常像一艘太空飞船,实际上它只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一种小小的水藻——硅藻,图片中的影像是其实际大小的4000倍。人类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对深邃的外太空的不断探索,人们希望了解外星生命的形式。然而,你可曾想过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外星人”——奇异的微生物。这些“外星人”通常被称为“原生生物”或“单细胞生物”。它们能够蛰伏在包囊里,用脚来进食,用眼点来看,甚至还能在沸水里生存。它们通常以细菌为食,没有神经系统,但同样可以有感觉。它们以自体分裂的方式来繁殖,在任何时候都可能死去,但决不会衰老。虽然它们没有我们所知的思维,但…  相似文献   

3.
<正>人们将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或人为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称为生物入侵。那么,外来物种是否都扮演着"非入侵者"的角色呢?在自然界,存在着某些科学难以解释的现象:有些动物虽然长相相似,基因也基本相同,但习性却相差甚远,比如猫和兔狲;有些动物因取食方式近似导致形体趋同,但它们却根本不是同一个物种,甚至没有半点亲缘关  相似文献   

4.
说到寄生植物,人们往往有些成见,甚至对其产生某种憎恶,从人类社会的伦理观出发,蔑视地称它们为不劳而获的“吸血鬼”或用第三只手盗取他人财物的“窃贼”。但是,如果从生物演化发展的观点看待这些高等植物中的异类,就会发现它们的许多“恶习”其实是保证自身物种生存繁衍的精彩绝招,与那些“循规蹈矩”的正常植物相比,它们的生存谋略往往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5.
正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上最为神秘的生物栖息地之一,生活在这里的生物无时无刻不在挑战着黑暗、低温和高压的生存极限。这些生物是怎样在极限环境下生存的?人类活动又给它们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最近,科学家将一种深海狮子鱼正式定名为Pseudoliparis swirei,并确定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已知的生活在最深海域的鱼类。这  相似文献   

6.
陈力 《自然与人》2011,(1):32-35
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如何?地外天体是否对地球发展史产生过影响?天体撞击与生物灭绝的关系又是如何?这些问题听上去有些“杞人忧天”,却并非无稽之谈——事实上,这些问题多年来一直吸引着科学家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7.
现在,地球上最强的生物,既非百兽之王的狮子,亦非万物之灵长的人类,体形庞大的鲸鱼、大象等亦不在话下,鼠疫菌、天花病毒之类固然可怕,但归根结底它们都得寄生于其它生物,否则无法生存。如果寄生对象人或鼠类一匿迹,这些细菌也就随之消失了。  相似文献   

8.
●无脊椎动物是地球生态系统的调节者。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无脊椎动物从授粉、土壤形成和养分循环,到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生态旅游等,为人类提供了多种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必要服务。 几乎所有成为人类食物来源的海洋鱼类在它们生命的某个时期都以无脊椎动物为食,而人类或直接食用无脊椎动物,如贝类和甲壳类动物或无脊椎动物的副产品。无脊椎动物为农作物授粉,处理各种废物,为人类提供众多的其他服务,但我们却很少意识甚至完全忽略它们对地球生态和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以下是无脊椎动物对地球生态和人类生存所作的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9.
野生动物大多畏惧人类,有趣的是,在非洲有一种小鸟,竟和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称得上是一种共生现象,尽管生物共生在自然界中并不罕见,但动物和人类共生却非常独特,令人惊叹不已。在非洲一些地区生存着一种灰色小鸟,名叫响蜜啄木鸟,它们是寻找野蜂窝的能手。当在森林中发现一处野蜂窝后,它就马上飞向附近的村庄,从  相似文献   

10.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和《人类由来》两部著作中提到了人身上的"退化的器官",认为它们是进化过程中的"遗迹"。在过去某个时候,这些器官是生存所必需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它们的功能逐步退化或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1.
<正>在佛罗里达州的海洋中,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正在发生。据报道,一些走私犯为了逃避追捕,竟然选择将毒品扔进海里。这让专家们开始担心,附近海洋中的捕食者是否会误食这些毒品,并导致它们上瘾。前往这片海域的调查小组惊讶地发现,这里的鲨鱼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行为。通常情况下,鲨鱼都会避开人类,但这些鲨鱼却径直游向人类,甚至在水中游动时显得不太平衡。更令人意外的是,当调查小组同时投放了假可卡因包裹和假天鹅时,这些鲨鱼竟然没有攻击天鹅来获取食物,而是径直游向了可卡因包裹,  相似文献   

12.
厄瓜多尔的热带雨林是研究生物多样化的宝库,近年来有不少奇特的新物种在雨林中相继被发现。最近。爬行动物及两栖动物生态国际协会的研究人员在厄瓜多尔又发现了30多种新物种。研究人员表示,这些远离人类居住区的珍稀物种看似受到的干扰很少.但是全球气候变暖对它们的生存也带来了威胁。  相似文献   

13.
正通常我们认为学习与记忆是和大脑功能密不可分的,但实际上,一些生物没有大脑甚至没有神经细胞,却仍然拥有不可思议的学习能力。它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对人类和很多动物来说,记忆和学习与大脑功能和一系列复杂的神经活动有关。而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一些结构较为简单的生物虽然没有大脑却也能学习。箱形水母、海兔和海星都是无脑学习的典型例子。也许这并不算什么大新闻,毕竟,这些生物也并不是没有神经细胞,只是它们的神经元在体内的分布较为分散,并不聚集成束。严格来讲,是神经元使它们拥有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地球上最早诞生的生物是单细胞生物,目前有化石证据证明这些单细胞生物非常简单,据推测它们应该跟现在的原核细胞比较相似。那这些单细胞生物是怎么形成的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搞清楚原始生命诞生的环境。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会讲到单细胞生物,今天就让我们了解一下第一个生命诞生的环境是怎样的吧!人类作为地球上唯一的高级生物,一直在探索生命的起源。生命是怎样在地球上诞生的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曾痴迷过,实际上这个问题从古到今一直吸引着很多人的目光,一代又一代的人为探索这个问题贡献了他们的智慧和汗水。  相似文献   

15.
美国华盛顿特区大学的生物学教授戴维·卡尔内尔多年致力于洞穴生物的研究。他认为,在美国4.5万多个幽暗的洞穴中,栖息着很多生物,这些隐身在不同暗洞中的生物各不相同,一个洞通常只适宜某些特殊的生物生存。所以,如果某一个暗洞中的生物被彻底消灭,我们的地球就会永远地失去这些生物种类。 笼中的“金丝雀” 卡尔内尔最近对美国1000多个暗洞中的生物进行了普查,他指出,“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特殊的生存条件,生存环境的任何细微变化都可能危及物种的生存。” 与卡尔内尔一道进行此项研究的专家有:波士顿自然保护研究所的劳伦…  相似文献   

16.
人择的理由     
谢懿 《世界科学》2005,(12):11-12
地外智慧生命存在吗?这个问题得倚赖一个重要的事实:我们的宇宙允许复杂性(例如人类)出现。很显然,人类的生物学细节以及人类的出现取决于地球及其演化过程的某些特征。但是。有一些要求对于任何生命而言可能是普适的:星系、恒星和(可能的)行星必须形成;恒星中的核合成必须合成重元素,例如碳、氧和铁;这些原子又必须处于一个稳定的环境中,在那里它们才能组合形成生物分子.  相似文献   

17.
真实的神话     
<正>科学家说,如果进行足够的发掘,就能找到传说和神话故事中的一些真相数千年来,神话传说一直激发着人类的想象力。绝大多数的神话传说,仅仅是人们一代代传下来的故事而已。但也有一些根植于过去真实的地质事件,它们向现代人提示着潜在的危机,述说着自古以来人类对地球力量的极大敬畏一些地球物理学家认为,这些传说故事实际上是地质事件目击者对这些事件的记录、评  相似文献   

18.
天空中潜伏着新品种的野兽。这些野兽有秃鹰或恶魔之类的名字,但一点也不像它们长着羽毛的兄弟——它们通常被称做无人机。这些怪异狡滑的大鸟正悄无声息地渗入从战场到后院的广袤空间。10年来,无人机已经发展到成百上千种。不仅数量在激增,而且一代比一代高速、坚固、灵巧。以下就是形形色色的最新无  相似文献   

19.
在动物世界中,有些动物长得很是奇怪,使人乍看起来误认为是植物.正是这种奇怪的体态,使它们得以生存和繁衍,一代又一代地健康生活.  相似文献   

20.
●会飞的浮游生物桡足类,浮游生物中的一个小种,在偶然的情况下进入了大海,并在靠近海洋表面的地方生存,这使它们易于成为下方饥饿鱼类的捕食目标。但这些微小的甲壳类生物具有一种令人惊叹的逃生方式,《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卷》新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它们能够跳出水面,跃入空中以逃避捕食者。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员及其合作者使用了高速录影设备追踪桡足类生物,发现那些跳出水面逃生的桡足类相较在水下逃生的远出相当显桡足类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