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杨焕乔 《科学通报》1986,31(4):305-305
刺激人或动物痛源区域的传入神经有明显的镇痛效应。以前的实验结果曾表明,电刺激猫痛源区域的传入神经(同神经电刺激)比刺激非痛源区域的传入神经对由初级传入C类纤维诱发脊髓背外侧束的伤害性反应有更强的抑制作用。此外,在同神经重复电刺激(腓肠神经)引起伤害性脊髓多突触反射抑制时,在腓肠神经干上检测到复合动作电位中A_σ波也有明显抑制。为了进一步区别初级传入C类纤维及A_σ类纤维参与同神经电刺激的抑制作用机  相似文献   

2.
党喜同  贾弘禔 《科学通报》1997,42(13):1424-1428
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AChR)是由4种亚基组成的五聚体,其表达受神经电活动控制。胚胎期神经植入前,AChR弥散分布于肌细胞表面;突触发生后,突触外AChR表达受抑制,而集中于突触后膜表达。出生后去神经或用特异的Na~ 通道阻断剂阻断电活动可引起骨骼肌组织突触外AChR mRNA明显升高。电刺激去神经的肌肉又可使突触外AChR基因表达关闭。因此,有关膜去极化与AChR基因转录激活的偶联机制研究已成为当前愈发感兴趣的课题。Klarsfeld等利用特异的阻断剂证明,电活动抑制AChR的生物合成涉及Ca~(2 )和PKC的作用。huang等发现,Ca~(2 )通过去极化的膜由L型钙离子通道进入胞浆,可引起AChR基因快速失活;膜去极化可引起核内PKC活性升高,进而导致AChR基因表达所必需的1个因子磷酸化而失活。Neville等根据神经和电刺激后基因表达动力  相似文献   

3.
剌激猫“怒叫中枢”引起发音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长林 《科学通报》1985,30(7):544-544
一、前言发音的神经生理及神经解剖学基础已在多种动物进行过研究。我们以往的工作表明,电刺激猫中脑尾端外侧被盖的楔状下核一局部区域,可引起猫怒叫及肢体运动等交感反应,如扩瞳、竖毛、攻击或逃跑等行为,并将此区称为“怒叫中枢”(Groaning Center,GC)。近年来的一些工作证明,电刺激一些动物的中脑中央灰质(Periaqueductal Grey,PG)及邻近被盖区  相似文献   

4.
杜焕基 《科学通报》1978,23(7):442-442
为了解决针刺麻醉手术中的内脏牵拉反应,临床中采用过针刺远节段的经络穴或近节段的背俞与夹脊穴、督脉穴深刺电针及同神经电刺激等方法,据认为皆有一定的效果。动物实验已证明,电针面部、耳廓、前后肢(远节段)及背俞(近节段)等穴位或神经干,对内脏刺激所引起的各种痛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本实验中,我们进一步证实督脉穴深刺电针和同神经电刺激在动物也可产生抑制内脏痛反应的效果。上述这四种不同的选穴方法的作用机理如何,各有哪些异同?对此,我们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它们的中枢机制提供了一些实验性资料。  相似文献   

5.
施玉樑 《科学通报》1975,20(2):97-97
生理学方面的研究表明,肉毒杆菌毒素选择性地作用于胆碱能神经纤维的突触前部分,阻止乙酰胆碱的释放,使突触传递阻遏。Burgen等测定离体神经肌肉标本对重复刺激神经所引起的乙酰胆碱的释放量,观察到经肉毒素处理后乙酰胆碱释放量  相似文献   

6.
赵志奇 《科学通报》1978,23(8):505-505
我们在针刺麻醉临床实践中,观察到以“同神经电针”——电针刺激支配手术区皮肤的传入神经——的方法进行手术,对皮肤镇痛有显著效果。用这个方法也能有效地缓解顽痛。在以前的实验中,我们曾模拟这一临床现象,结果表明:同神经电刺激的作用特点与刺激异神经或近、远节段穴位电针的抑制效应有明显的不同。本工作以多突触反射为痛反应的指标,进一步探讨“同神经电针”的镇痛规律和可能的作用原理。  相似文献   

7.
飞秒激光测控神经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秒激光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在神经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实验中采用自行改进的双光子成像技术探测大鼠皮层脑片神经元钙活动, 记录到自发以及电刺激、药物刺激诱导的钙活动, 同时记录到飞秒激光诱发的神经钙活动. 结果表明, 神经元钙升高的幅度与其对应电活动强度呈线性关系; 谷氨酸能够诱导神经元产生大幅度的钙升高, 但当多次刺激时其钙响应的幅度降低; 通过同时记录多个神经元的自发钙信号, 可以分析判断这些细胞属于不同的微回路; 飞秒激光能诱导细胞的局部钙升高和整体钙升高. 飞秒激光神经活动测量和控制方法具有非接触、无损伤、可精确重复的优点, 为进一步认识神经生物现象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8.
张日辉  滕国玺 《科学通报》2000,45(9):907-913
应用细胞内记录及标记技术,从神经元水平探讨大脑皮层在伤害感受及其调制中的作用。强电脉冲刺激隐神经模拟躯体痛,观察了猫皮层体感Ⅰ区654个伤害受神经元对刺激隐神经的诱发反应后,对30个(伤害及非伤害)神经元电泳Neurobiotin进行胞内标记,以显示神经元在皮层内的分布及形态特点。Neurobiotin标记细胞图象三维重建表明,电生理机能不同的伤害感受神经元与非伤害感受神经元在形态特征方面也存在着  相似文献   

9.
过去曾有人用光热刺激家兔鼻子引起的抬头动作作为研究药物镇痛作用的指标。我们把光热刺激改为电刺激,每当以电刺激家兔的鼻中隔时,家兔便出现一甚为典型的防护性的抬头动作。我们称之为抬头反射。我们曾用这一反射的阈值作为指标研究了针刺家兔四肢的某些“穴位”的镇痛作用。由于针刺“穴位”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外周刺激,所以我们想用強度和作用时间受控制的电流来刺激外周神经的中枢端,观察它们对  相似文献   

10.
方轲  梅皓  宋逸  王周义  戴振东 《科学通报》2022,(21):2535-2552
动物机器人利用动物固有的感知、运动、能量供应和神经系统,通过神经信息干预,实现对生物运动行为的控制.这类特殊的机器人在运动稳定性、灵活性、环境适应性和自身运动能量供应等方面保持了天然的优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该研究涉及动物运动神经网络及外部调控信息与固有运动神经信息的交互作用机制等重大理论问题,是神经科学和机器人交互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该研究高度融合了动物智能和机器智能,涉及动物行为学、神经科学、微机电技术、力学和通信技术等,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领域.本文回顾动物运动神经系统与运动行为调控之间的关系,系统梳理不同动物机器人的运动调控方法及系统构成,总结活动在水、陆、空不同空间中典型动物运动行为调控的研究进展,归纳分析动物机器人研究在运动调控方法、微电极植入、微刺激系统、通信导航和能量供应等研究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马倩  王泓宇  洪慧  潘纲  郑能干 《科学通报》2023,(23):3077-3094
以昆虫作为载体,采用光/电等外部调控手段对其运动行为进行干预或控制,实现可静态预设或动态控制的昆虫机器混合系统,也被称作昆虫机器人.这类微型动物机器人在运动稳定性、环境适应性、隐蔽性等方面拥有天然的优势,在搜救侦查、科学研究等众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神经科学、微机电系统、人工智能等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昆虫机器混合系统研究正从自由状态控制发展至自主智能调控阶段.本文回顾了昆虫机器人在受控运动模式、可控动作类型、达成控制任务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昆虫机器混合系统研究框架,评述了基于不同调控原理实现的典型昆虫机器混合系统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昆虫机器混合系统在神经调控机制、微型控制系统、刺激技术及方法、智能控制系统等研究中面临的困难、存在的问题,预测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张宗炳 《科学通报》1983,28(4):256-256
<正> DDT中毒麻痹的(虫非)蠊,由神经柱中释放到血淋巴中一种毒素,这一毒素并非是DDT或其代谢物(sternburg & Kearns, 1952)。电生理学的研究显示出,这一毒素刺激神经,引起重复排放,在高浓度时最终引起神经传导的阻断(sternburg等,1957、  相似文献   

13.
空间低频滤波对人类整体和局部知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功能磁共振(fMRI)测量血液动力学反应, 研究空间低频滤波对周边视觉加工刺激整体和局部性质的神经机制的影响. 实验中使用的复合字母具有宽带空间频率成分(宽带刺激)或通过反差平衡技术滤除其空间低频成分(CB刺激), 随机呈现在左或右视野. 被试分别辨别复合字母的整体和局部形状. 实验发现, 与注意局部性质相比, 注意宽带或CB刺激的整体性质在中央枕区皮层引起更强的激活. 注意整体性质还在右侧颞顶联合区(宽带刺激)和右侧梭状回(CB刺激)引起更强的激活. 注意CB刺激的局部性质激活中央额区、双侧额下回和双侧颞上回. 根据这些结果讨论了整体和局部性质加工的相互竞争对参与整体和局部加工的脑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皮卡丘到奇犽·揍敌客,电系能力者一直是动漫作品中最酷炫的角色。而在地球上,也的确存在着一类生活在淡水中的电系神奇宝贝——电鳗。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的肯尼斯?卡塔尼亚教授向人们展示了电鳗惊人的捕食策略:电鳗能通过电击控制猎物的肌肉,使猎物从藏身处现出原形,或在自己面前动弹不得。  相似文献   

15.
张日辉  滕国玺 《科学通报》2000,45(9):907-912
应用细胞内记录及标记技术,从神经元水平探讨大脑皮层在伤害感受及其调制中的作用.强电脉冲刺激隐神经模拟躯体痛,观察了猫皮层体感I区 654个伤害感受神经元对刺激隐神经的诱发反应后,对30个(伤害及非伤害)神经元电泳Neurobiotin进行胞内标记,以显示神经元在皮层内的分布及形态特点.Neurobiotin标记细胞图象三维重建表明,电生理机能不同的伤害感受神经元与非伤害感受神经元在形态特征方面也存在差异(P<0.01).此结果在细胞水平为阐明皮层体感区在伤害感受性反应中的作用提供了实验资料,进一步从形态学方面为痛觉特异性学说提供了新的补充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海龙 《科学通报》1994,39(19):1802-1802
进入视网膜的离中纤维首先是在鸟类得到证实.起源于视峡核(ION)并进入视网膜的离中纤维直接与无长突细胞(AC)形成突触联系.电生理学研究显示,这些纤维的活动能引起大多数神经节细胞(GC)反应性的增强.这可能是因为对GC提供抑制性输入的AC受到离中纤维抑制所致,近年来,许多工作表明,离中纤维存在于大多数动物(包括硬骨鱼类)的视网膜中.电刺激视神经能使AC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在硬骨鱼类,离中纤维含  相似文献   

17.
人和生物体中的生物电流会产生微弱的磁场,例如人的心脏收缩舒张会产生约10~(-5)~10(-6)高斯的心磁场,人受到光线、声音或电等刺激时会在人脑部产生约10~(-8)~10(-9)高斯的脑磁场或称(脑)神经磁场。这些心磁场和脑磁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称为心磁图(MCG)和脑磁图(MEG),与心电图(ECG)和脑电图(EEG)很相似。测量和研究人的心磁图、脑磁图和人体中其他部分(如肌肉、肺部等)的磁场,对于了解一些生理活动和病变机制很有帮  相似文献   

18.
电听觉问题     
梁之安 《科学通报》1965,10(10):892-892
一引言电刺激是生理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刺激。动物身体上的许多器官都能被电刺激所兴奋。用电流刺激人的眼、耳、舌、皮肤等感觉器官,可以相应地引起光、声、味、痛等戚觉。其中由电刺激听觉器官而产生声音感觉的这一效应叫做电-听效应,或者就叫做电听觉。在给予这样的电刺激时,通常是把一个电极(刺激电极)放在受试者外耳道或内耳(耳蜗)上,另一电极(对照电极)放在身体的其他部位,如腕部皮肤上。电听觉原是感官生理学中一个较老的问题。早在1800年伏特就在使直流电通过他自  相似文献   

19.
乔娟  齐莉 《科学通报》2019,64(13):1330-1339
蛋白质分子印迹技术在蛋白组学、生命科学、生物传感、药学研究及生物样品纯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并备受关注.不过,由于其分子量较大,蛋白质分子印迹材料在应用中还存在蛋白质的传输扩散效率较低及吸附脱附较难等缺陷.而新出现的刺激-响应型蛋白质分子印迹材料可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并可进一步通过调控分子印迹材料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目标蛋白质的高效快速捕获及释放,因此其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20年来刺激-响应型蛋白质分子印迹材料的研究进展,并概述了其制备方法、聚合物单体种类、刺激-响应类型及机理,还进一步阐明了刺激-响应型蛋白质分子印迹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碳纳米管、石墨烯是近20年崛起,集优异的电学、力学、电化学、电机械等性能于一身的新型纳米材料,在材料、能源、环境、尤其在人工肌肉领域已取得了卓越的进展和成果.人工肌肉是一类能将外部刺激如光、热、电等转换成机械能输出的驱动器.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离子型驱动器以其能在较低的电压下,表现出大的弯曲形变和高的空气中循环稳定性,在众多种类的驱动器中成为了科学研究的重点.该驱动器由两电极层以及夹在两电极层之间的聚合物电解质层组成,其致动过程主要受电场下离子在电极层和电解质层中的扩散迁移控制.本文主要综述了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作为电极的离子型驱动器工作原理、发展现状;分析了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离子型驱动器发展中限制驱动性能进一步提高的几个关键性问题以及遇到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方案以及对未来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离子型驱动器领域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