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自从2004年CIE公布CIECAM02色貌模型以来,开展了大量应用研究,研究发现模型存在的一些问题。论文描述了CIECAM02色貌模型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总结了色貌及色貌模型相关研究进展,其中包括颜色刺激尺寸对色貌的影响、背景影响与同时对比、大亮度范围与大显示环境下色貌研究、复杂刺激研究色貌及色貌模型扩展,包括CIECAM02色空间均匀性与色差评价研究,甚至包括在指出CIECAM02模型存在理论问题基础上提出新的色貌模型。最后总结了国内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2.
用双眼不对称匹配法研究人眼在观察计算机视觉显示终端彩色监视器荧光屏时,视觉系统对复杂背景的色适应及其对荧光屏显示色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背景的平均颜色和目标与背景的色差及亮度差对色适应引起的色位移有显著的影响.在定量估计人眼对复杂背景的色适应引起的色貌变化时,可以把视觉系统看作一个积分响应灵敏度取决于背景颜色和亮度平均值的信息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3.
色貌与色貌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前,国外的跨媒体的颜色再现方法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多光谱图象颜色重建(Multi-spectral Image Color Reconstruction)和基于色貌模型的颜色再现(Color Reproduction)。而色貌模型主要是解决不同媒体(Media)在不同的观察条件(Viewing Condition)、不同的背景(Background)和不同的环境(Surround)下的真实再现问题。文章详细介绍了目前国际上最新的色貌模型CIECAM02,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匹配的“关联色貌模型”。  相似文献   

4.
在CIECAM97s中建立均匀颜色空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色差评估数据构造的色分辨椭圆,对基于国际照明委员会1997年推荐的色表模型CIECAM97s的颜色空间进行均匀性分析,并用线形回归方法调整初始颜色空间明度、红绿度和黄蓝度坐标的量表,推导出新的均匀颜色空间Jucsaucsbucs·与初始颜色空间比较,新颜色空间的均匀性有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数字彩色图像输入输出技术中所涉及颜色管理相关的设备概貌、色貌模型和色域映射等问题做了系统阐述。内容涉及了近年来国际上在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针对以感知为基础的彩色图像处理中涉及的小色差图像数据的处理,本文选择6幅常用的不同类型和不同色彩的图像并对它们实施明度、彩度、色相角等变换,针对变换后的图像色差进行了心理物理学视觉评价实验。根据视觉实验数据,用对小色差数据具有较好评价能力的基于CIELAB颜色空间的CIEDE2000色差公式、基于CIECAM02色貌模型的CAM02-SCD方法、基于图像的S-CIELAB模型、基于IPT颜色空间的色差计算方法和基于LAB2000HL的颜色空间进行了性能测试和分析评价。最后分析了不同的感知均匀颜色空间在不同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宽色域视频信号与现行电视系统的兼容传输,以Pointer色域为宽色域HDTV传输系统的目标色域,基于最小外接矩形(MER)技术,提出了RC和SC两种优化算法,得到了与ITU-RBT.709常规HDTV系统兼容传输的优化色差信号,并基于此建立新的色差编码系统.该系统在不改变现行HDTV传输系统基色和基准白色度参数、不扩大亮度和色差传输信号动态范围前提下,将可传输的Pointer色域由44%提高到100%,实现了宽色域HDTV信号的兼容传输.文中计算了信号收端重显色差,结果表明,与宽色域ITU-RBT.1361系统相比,优化的色差信号系统色视觉保真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现有的遥感影像匀光匀色方法关注重点停留在全局、半全局统计参数的变换基础上,存在全局性的特点,缺乏局部特征信息引导的内容驱动,无法顾及到每张影像内容的差异性,导致匀色效果不佳,影像对比度损失,残留色差明显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影像间出现色差的本质原因,把同名特征在不同观测环境下的观测值作为观测条件,并辅助加以局部空间约束与改正量正则约束,研究构建针对具有重叠区影像集的各向异性优化方法,利用凸优化理论求解出特征点处的改正量,然后以此改正量作为锚点空间辐射至整幅影像,线性加权改正得到最优匀光匀色效果。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各向异性的遥感影像匀光匀色算法,相对于传统的匀光匀色算法,理论跟完备,无假设条件,效果更佳,重叠区域影像局部范围内色差更小。可见本文提出的匀光匀色算法具有效果的有效性,和对各向异性匀光匀色算法研究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介绍化工产品应用SRICI计算机进行测色和配工作,并利用Kubelka-Munk方程式对光吸收系数K和光散射系数S进行求解,通过计算机配色提出色差控制范围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三要素(亮度、色调和饱和度)空间方法缺乏视觉均匀色差思想的支持,而均匀色差空间方法又需要其他有效评价模型的补充,该文立足于图像的两个基本属性,即光特性(亮度、色调和饱和度)和结构特点,结合反映彩色空间特性的均匀色差空间模型以及空间向量分解模型,提出了均匀色差空间向量分解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均匀色差空间向量分解模型较传统评价方法和单项模型更能够全面地评价彩色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1.
The colour appearance of dyed textile materials changes with the viewing condition, especially with a change in the light source or Illuminant. The attitude and magnitude of the change vary with the hue of the colour, the light absorbance nature of the dye and the colour depth to which it is dyed.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hange in colour appearance of reactive - dyed cotton when the light source is changed from CIE Uluminant D65 to CIE illuminant A. Reactive dyes of primary hues were selected and applied at various depths and the dyed colours were assessed with reference to changing the illuminant.  相似文献   

12.
毛纺织产品设计工作者不应以仿制来样为主,应立足于“创”字,以创新设计为主,充分运用CAD优化设计以最新花型和配色来提高产品的外观效应。本文从纤维色彩搭配、花饰纱点缀、配色模纹、不同后整理工艺和施以特殊加工等五个方面叙述创新设计外观效应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古汉语颜色词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色是一种抽象的物质,人们难以用具体的符号来描摹,所以导致作为颜色载体的颜色词大都是从具有这种颜色的物体的名词转化而来。古人将颜色分为正色与间色,所以又导致古汉语颜色词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4.
关于高速运动物体视觉形象的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高速运动物体的固有形象、测量形象和视觉形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给出它们的数学描述.同时对有关Terrell转动和Lorentz收缩的不可见性的一些观点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5.
基于颜色图直方图的监督颜色恒常性算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颜色物体识别等应用中,获取不随光照变化的颜色恒常性特征是问题的关键。监督颜色恒常性方法,即通过在环境中放置校正用的颜色片来计算并消除光照的影响,由于其简单方便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本文中,基于对直方图光照不变量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监督颜色恒常性算法。该算法与传统算法相比较,不需要知道颜色片的反射率和成象系统的通道响应,从而大大简化了实现的要求。文中给出了算法的基本思想,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在服装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因素─—色彩,逐一研究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作用。色彩用来美化生活,特别是美化服装,分别具有情感作用、物理作用、环境作用、美感作用、调和作用,而且色彩具有的特殊作用─—流行色,也是服装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制作滤色器测色仪的最大困难是模拟CIE光谱匹配函数。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所采用的方法都是将滤色器设计成串列式或并列式来修正光电器件的光谱响应。如图1和图2所示。但这两种方法在测量精度要求较高时不能使用。本文研究修正程度更好的串并列式滤色器,提出分析该滤色器的方法及建立相应光谱透过率的数学模型,并进行  相似文献   

18.
颜色词不仅描述颜色 ,而且具有联想意义和象征意义。因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宗教、习俗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汉英两民族的颜色观存在着许多差异。但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和异质文化的趋同性影响 ,两种语言所反映的颜色观又出现了相似或叠合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对影响民族色彩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在设计中准确把握、应用民族色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魏晋时期,对于男性容貌仪表的关注品评蔚然成风,男性超过女性而成为审美的主要对泉。《世说新语·容止》通篇描述男子的美姿容与妙神韵,塑造了一批卓尔不群的美男子形象。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玄学的兴起等,都与这种男色受宠的独特审美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