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重量物体具有重量,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地球上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它的吸引而产生的。它的大小等于G(M地m)/R~2,其中,G为万有引力恒量,M地、m分别为地球和物体的质量,R为物体到地心的距离。如果把物体放到月球上,那么它所受的重力则是由于月球对它的吸引而形成的。其大小应为G(M月m)/r~2式中的M月和r分别代表月球的质量和物体到月心的距离。我们通常都是通过弹簧秤等这些量具来测定物体的重量。测量是这样进行的:在与被测物体相对静止的参考系内,将待测物体挂在弹簧秤上(或置于台秤之上),当物体与弹簧秤处于平  相似文献   

2.
漂浮的训练     
失去重力我们在电视中经常可以看到生活在宇宙飞船或者空间站里的航天员们那令人目瞪口呆的举动:拿起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将杯口朝下,水却没有流出来;突然一松手,杯子并没有往下掉,而是稳稳地停在了空中……所有这些“奇迹”都是在失重环境里的正常现象,这是由于物体在宇宙空间中,它们的重量都不见了,这就是“失重”。需要说明的是,“失重”是指物体失去重量,而不是失去重力。重量是物体对它周围相接触的物体或介质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力;重力则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引力。重量和重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重量消失了,并不等于重力或引力消失…  相似文献   

3.
重力和重量     
新编初中物理第一册中谈到“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人们常常把物体受到的重力叫做物体的重量。”现行高中物理(上)中则说“重力就是重量,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鉴于中学的实际,对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重量作上述描述  相似文献   

4.
物理量■,应有两种含义:一是引力场强度,此时■.h=GM/(Ro+h)~2=F/m,它与地球的自转无关,单位应是牛/千克,但量纲与加速度量纲一致;二是当物体在空中不受约束而受地球引力作用时,地面观察者测得有向地面坠落的加速度,叫重力加速度,■_h=g.h-Roω~2cosφ。人造卫星及其内物体,只作绕地心园周运动,此时其向心加速度值即为■.h,而没有重力加速度。  相似文献   

5.
重量与质量     
重量与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在不考虑地球自转的情况下,一个物体的重量,就是地球对该物体的引力。关于物体质量的定义,有“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之说。本文的目的,试图讲清质量的物理意义以及重量与质量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质点组动力学时,常遇到这样一种外力,它对物体做功为零,但又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比如,人从地上跳起来,地面对人的弹力N对人作功为零,但这弹力又使人跳离了地面。又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主动轮受地面的摩擦力做功等于零,但摩擦力又使汽车向前行驶。为了说明此类问题,请看下面一个例子: 如图,一个弹性系数为K的弹簧,两端固连两物体m_1,m_2,平放在水平光滑桌面上,一端靠紧墙,设弹簧原长为a,开始时,m_2被一力F_2压缩至b,使m_1m_2及K组成的系统静止而不动。当撒去外力F_2(加在m_2上,方向沿-x)后,m_2就要向右运动(∵运动和力在同一直线上,所以以下讨论不用矢量式),此  相似文献   

7.
中学物理内容繁多,其重要部分力学首当其冲。而对物体作受力分析是这一部分的基础。对于常见的三种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在具体问题的分析中,关键在于这些力的方向的确定。但这恰好是中学生常易犯错误的地方。 为扭转对力学这一部分问题感到棘手的被动局面,我们采用逐步过渡的教学方法。 首先让同学们明确这三种力的产生条件。我们利用日常见到的例子(比比皆是),反复强调加以说明。重力是地球上、地球引力范围内都会受到的一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而产生。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物体之间互相接触、且有挤压,有接触而无挤压的二个物体间不会存在弹力。因弹力的产生以物体产生弹性形变为基础。摩擦力因涉及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可分开说明。但总的来说,只要两物体互相接触的表面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即可存在。讲摩擦力必须对相对运动的含意讲述清楚,相对两字是个重  相似文献   

8.
 精密和详细测定地球重力场及其时间变化,是目前卫星重力测量的主要课题.地极移动和日长变化导致地球引力位系数产生时变特性并引起重力的摄动.根据理论力学的基本概念,详细推导了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球引力位系数变化、重力摄动和垂线偏差的表达式,并定量地研究了极移和日长变化对测站重力观测值的影响.同时基于EGM96地球引力位模型,给出了地球引力位系数C21和S21的理论公式.研究表明在高精度的空间大地测量中要顾及到地球自转变化引起的一系列效应.  相似文献   

9.
斥力子理论     
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庄一龙副教授所创立的"斥力子理论"是一种物理哲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地面的物体一旦动起来,不管方向如何,都具有一种挣脱地球引力的能力,就好象物体吸收了一种对抗万有引力的物质。该理论把普朗克能量子看作是一种具有对抗万有引力能力的实物粒子,称它  相似文献   

10.
重心小魔术     
正物体的重心在工程技术上和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建筑物、船舶、车辆、机械等都要考虑重心,以达到稳定的效果。那么,什么是重心呢,重心又是怎样确定的?简单地说,重心就是物体在地球引力场中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对于质量均匀分布的物  相似文献   

11.
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庄一龙副教授所创立的"斥力子理论"是一种物理哲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地面的物体一旦动起来,不管方向如何,都具有一种挣脱地球引力的能力,就像物体吸收了一种对抗万有引力的物质。该理论把普朗克能量子看作是一种具有对抗万有引力的实物粒子,称它为"斥力子",并认为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由于吸收或释放斥力子造成的,斥力子所具有的质量、能量、动量会叠加到速度增加的物  相似文献   

12.
闫士福 《科技资讯》2013,(32):234-234,236
衡器是利用作用在物体上的重力来确定物体质量的一类计量器吴。重力G=mg,质量m不受物体所在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变,质量m是一个恒量。重力加速度g值是个可变量,它是物体所受万有引力和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力的合力,随地壳密度.地球堆度.所处高度、大气压力。地壳运动等因素而变化,也就是说随时间和空间位置而变化。我国地域辽阔,维度变化大,这就导致我国的重力加速度g值分别变化较大。这样就应该在跨地区安装,使用、检定衡器时,对重力加速度g值的变化给予高度重视。下边就衡器与重力加速度g值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相互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美国一组物理学家,从分析引力实验的数据中提出,宇宙中除了已知的引力、电磁力、强力和弱力外,还存在第五种力——超电荷力。超电荷力与地球引力相对抗,是某种特定物体的质量与原子构成的一种功能。它会使较重物体落下的速度稍微减慢,从而在无阻力的条  相似文献   

14.
<正>直升机除了可以正常飞行,还可以悬停在空中进行作业,这也是直升机区别于一般固定翼飞机的一种特有的飞行状态。为什么直升机可以停在空中呢?这要从它的飞行原理谈起。任何东西想要离开地面,都需要克服来自地球的吸引力,即“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它将地球上的物体紧紧拉住。飞机想要升空,那必然需要一种向上的力量来克服重力,等于说有个力量“升力”把它往上拉,当升力大于重力时,飞机便可以离开地面,升上空中。  相似文献   

15.
薇薇 《科技潮》2003,(12):42-43
通古斯大爆炸引起了人们对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质疑难道宇宙中的物体并不是像牛顿所说的那样相互吸引,而是互相排斥?莫非世界的构造是另外一个模式?但是任何物体,只要没有支撑,它一定会掉到地球上来(比如苹果掉到牛顿的头上)。如果不是地球的引力,那又是什么力让它往下掉呢?  相似文献   

16.
俄燕  吴保宁 《甘肃科技》2003,19(9):95-96,87
通过定量计算、作图分析、误差讨论等方法研究了地球自转引起物体重力大小、方向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太空科研     
零重力环境下,胰岛素蛋白晶体比在地球上大许多,更易观察和分析。也许能为治疗疾病寻求新途径。微重力使空间站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研基地。任何物体在国际空间站上的重量将只有其在地球上重量的百分之一。在地球上,一枚硬币从6英尺高度落下需半秒钟到达地面,而在空间站中,这一过程却需要10分钟。微乎其微的地球引力会导致一些奇异现象:胡萝卜会朝上生长成马蹄形;蜡烛的火苗看起来会呈蓝色的球形。美国宇航局的研究人员认为,在国际空间站内进行的基础科学研究可以揭示一些在地球上根本无法看到的过程,将会有助于研究出治疗疾病的新疗  相似文献   

18.
牛顿的苹果     
正我们从小就听说过这个故事。有一天牛顿在一棵苹果树下休息,一个熟透的苹果掉下来,砸到牛顿的头。牛顿恍然大悟,苹果落地是受到地球引力的吸引,月亮围绕着地球转也是受到地球引力的吸引,行星围绕着太阳转是受到太阳引力的吸引……任何物体之间都会有引力相互吸引,他把这叫做万有引力。牛顿因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称得上是科学史上最重大的恍然大悟,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话。那么这个故事是真的吗?如果牛顿当时把它写下来,那当然是可信的。但是牛顿留下的手稿里并没有关于这个故事的任何记载。我们只能去找二手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惯性力来源何方,至今仍是一个谜.通过分析地球引力、自由落体运动及惯性力三者的关系后,认为地球引力场与物体发生能量传输,其能量传输强度以力和加速度两种方式体现,二者随物体的加速运动状态此消彼长.当外力试图改变物体的加速运动状态时,必定遭到来自引力场的抵抗,此抵抗力既是引力,也是惯性力,只是二者起算点不同.惯性力、引力本质上都是引力场抵抗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你失重过吗?     
正生活在地球的引力场中(其他物体的引力可忽略),重力时刻伴随着我们。我们的某些感觉,以及我们身边的很多现象都是在重力环境中才有的。不但我们站立走路、躺下睡觉都要有重力才能做到,其实袅袅炊烟和"哗啦啦"流水等许多自然现象也是拜重力所赐。想一想,如果没有了重力,我们的感觉和我们看到的世界会是个什么样子?失重的感觉是很刺激的哦。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吧?哦,没去游乐场坐过过山车、海盗船或者"跳楼机",也没在坐飞机或一些老式电梯"享受"到这种感觉?那么总会有从高处比如草堆或墙头上跳下来的经历吧,对了,瞬间失重感就是那种突然一紧的感觉。其实,身处引力场中,重力是不可能失去的,时时要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还有一个特点,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是作用在物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