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对紫红獐牙菜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ODS,MCI,Sephadex LH-20等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TLC,UV1,H-NMR1,3C-NMR数据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从紫红獐牙菜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到6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1,5,8-三羟基-3-甲氧基酮(I)、1,3,8-三羟基-5-甲氧基酮(II)、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酮(III)、1,3,5,8-四羟基酮(IV)、齐墩果酸(V)、獐牙菜苦苷(VI)。结论:化合物II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对采自云南新平县的大籽獐牙菜脂溶性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采用各种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为:1,7-二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1),1,2,6 -三甲氧基-8-羟基(口山)酮(2),1,7-二羟基-3,8 -二甲氧基(口山)酮(3)、齐墩果酸(4),马钱苷酸(5),獐牙菜苷(6),7 -甲氧基獐牙菜苷(7),2'-0-(3-羟基苯甲酰基)-獐牙菜苷(8),3 -0-葡萄糖基-1,7,8-三甲氧基(咄)酮(9),2-对羟基苯基乙醇(10),3,7,4',4"-四羟基-3',3"-二甲氧基-2,5-环氧木脂素(11),其中化合物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川西獐牙菜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川西獐牙菜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聚酰胺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川四獐牙菜的脂溶性部分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羟基-3,7,8-三甲氧基[口山]酮;1-羟基-2,3,4,5-四甲氧基[口山]酮;1,7,8-三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口山]酮.  相似文献   

4.
獐牙菜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獐牙菜茎叶的化学成分,采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从该植物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它们是:6-甲氧基色满酮(1)、1,2,3,4-四氢-1,4,6,8-四羟基口山酮(2)、4,5-二氢-6,7-二羟基-3-丁烯基苯酞(3)、4,7′-氧杂-3′,5,-二甲氧基-4′,9,9′-三羟基-7-烯-3,8′-二丙苯(4)、1,2,6,8-四羟基口山酮(5)、1,6-二甲氧基-2,8-二羟基口山酮(6)、1,2,6-三甲氧基-8-羟基口山酮(7)、1,2,8-三甲氧基-6-羟基口山酮(8)、齐墩果酸(9)和豆甾醇(10).其中,化合物6-甲氧基色满酮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到,化合物2、3和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到.  相似文献   

5.
对采自云南省香格里拉县海拔4 000 m的龙胆科(Gentianaceae)獐牙菜属植物高獐牙菜(Swertia elat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HPLC,Zorbax PrepHT GF反相柱色谱及MCI等现代分离分析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并用95%的乙醇对该植物全株进行超声提取,在其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出10个已知的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分别为:1-羟基-3,5,8-三甲氧基酮(1),1-羟基-3,5-二甲氧基酮(2),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酮(3),1-羟基-3,7,8-三甲氧基酮(4),1,5-二羟基-3,8-二甲氧基酮(5),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酮(6),1,3-二羟基-7,8-二甲氧基酮(7),獐牙菜苷(8),(E)-aldosecologanin(9),葡萄糖香草醛苷(10),其中化合物9为首次从獐牙菜属植物中提取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民族药丽江獐牙菜(Swenia如如州)的化学成分,寻找活性物质。方法:用系统溶剂提取,常规的硅胶柱层析和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波谱特征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丽江獐牙菜的脂溶性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中3个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和1,7,8-三羟基-3-甲氧基讪酮,另3个结构正在鉴定中。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7.
采用色谱分离手段对紫红獐牙菜(Swertia punicea Hemsl.)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研究其化学成分,并运用1H NMR、13C NMR等波谱方法和文献数据对比鉴定化合物结构,从紫红獐牙菜全草中得到8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5-二羟基-2,3,4-三甲氧基酮(1)、1,7-二羟基-2,3,5-三甲基酮(2)、5,7,4'-三羟基黄酮(3)、β-谷甾醇(4)、豆甾醇(5)、2,5-di-O-β-D-glucopyranosyloxy-1,3-dimethoxybenzene(6)、7-(3-hydroxy-5-methoxyphenyl)propane-7,8,9-triol(7)、1-tetratriacontanol(8).  相似文献   

8.
川西獐芽菜(Swertia mussotii Franch)是藏族民间常用的单方草药,在对采自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的川西獐牙菜的进一步研究中,采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又从该植物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它们是:1,2,6-三甲氧基-8-羟基(口山)酮(1),1,3-二甲氧基-8-羟基(口山)酮(2),川西獐芽菜内酯I(3)、獐芽菜苦苷(4)、龙胆苦苷(5)、獐芽菜苷(6)、豆甾醇(7)和β-谷甾醇(8).其中,化合物3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到.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抗糖尿病的药理筛选,发现化合物1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率为18.3%(10-5mol/L).  相似文献   

9.
西南獐芽菜(Swertia cincta Burk.)为一种龙胆科獐牙菜属的民间植物药.对采自云南省丽江石鼓镇的西南獐牙菜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采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从全株该植物95%的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出9个已知的酮类化合物,并用现代波谱分析技术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1)2,8-二羟基-1,6-二甲氧基酮,(2)1-羟基-3,7,8-三甲氧基酮,(3)1,5-二羟基-3,8-二甲氧基酮,(4)1-羟基-3,5,8-三甲氧基酮,(5)1,3,5,8-四羟基酮,(6)1,2,6,8-四羟基酮,(7)1,3,6,7-四羟基酮,(8)1,3,7-三羟基酮,(9)1,2,3,4-四氢-1,4,6,8-四羟基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藏药湿生扁蕾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的溶剂体系,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对其甲醇粗提物的石油醚和二氯甲烷萃取部位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果分离得到化合物7个,经鉴定为齐墩果酸(I)、熊果酸(II)、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III)、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口山酮(IV)、1-羟基-3,7,8-三甲氧基口山酮(V)、1,7,8-三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VI)、木犀草素(VII),其中化合物VI为首次在湿生扁蕾中发现.  相似文献   

11.
采用薄层色谱,正相、反相硅胶,葡聚糖凝胶,半制备高效液相柱对中药藤梨的正丁醇部位进行了分离研究.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2-β-D-葡萄糖-1,3,7-三羟基-酮(1),7-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8-二羟基-3-甲氧基-酮(2),3-O-[β-D-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5,7,4′-三羟基黄酮(3),6-C-葡萄糖-5,7,3′,4′-四羟基黄酮(4),6-C-葡萄糖-5,7,4′-三羟基黄酮(5),1-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8-羟基-3,7-二甲氧基-酮(6),3-O-[β-D-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半乳糖]-5,7,3′,4′-四羟基黄酮(7),7-O-[β-D-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5,3′-二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8).所有的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环草石斛酚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环草石斛丙酮(φ=80%)提取物进行了分离,所得化合物采用质谱、核磁等波谱技术进行了结构解析,并评价了各化合物的抗氧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及抗炎等活性。结果共分离鉴定了15个酚类物质,分别是chrysotoxol A(1)、neoechinulin A(2)、3,6,9-三羟基-3,4-二氢蒽-1(2H)-酮(3)、4,4′-二羟基-3,5-二甲氧基联苄(4)、柚皮素(5)、5,4′-二羟基-7,3′,5′-三甲氧基黄烷酮(6)、5,7,4′-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烷酮(7)、batatasin-III(8)、3,3′,5-三羟基联苄(9)、trigonopol B(10)、丁香脂素(11)、2,4,7-三羟基-9,10-二氢菲(12)、loddigesiinol B(13)、loddigesiinol I(14)、loddigesiinol J(15);其中化合物1-11为首次分自环草石斛的多酚。在所选实验条件下,化合物1-4、6、7、12的生物活性为首次评价;化合物1、3、12的强抗氧化活性,1、9的强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1、12、14、15的强抗炎活性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狭叶獐牙菜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化合物,依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氯仿部位分离鉴定了4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1)、乌苏酸(2)、羽扇豆醇(3)、3β-羟基-11α,12α-环氧齐敦果-28,13β-内酯(4)。结论:除化合物(1)外,化合物(2)、(3)、(4)为首次从该药用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藏药云南兔耳草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产于德钦的云南兔耳草(Lagotis yunnanensis W.W.Smith)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已知化合物,经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3,5-二羟基-4′,7-二甲氧基黄酮(3,5-dihydroxy-4′,7-dimethoxyflavone),4′,5,7-三羟基-3′-甲氧基黄酮(4′,5,7-trihydroxy-3′-methoxyflavone),对甲氧基苯甲酸(p-methoxybenzo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1),肉桂酸(cinnamic acid),3,4-二甲氧基肉桂酸(3,4-dimethoxycinnamic acid),香草醛(vanillin),胡萝卜苷(daucostero1).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肺形草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高效液相制备色谱对该植物的乙酸乙酯层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 NMR和13C NMR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乙酸乙酯层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acetamido-3'-phenylpropyl 2-benzamido-3-phenyl propionate(1)、1,3,5-三羟基口山酮(2)、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甲酯(3)、咖啡酸乙酯(4)、邻苯二甲酸二丁酯(5)、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口山酮(6)、morroniside(7)、1,3,7-三羟基-4-C-β-D-葡萄糖基呫吨酮(8).其中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研究藏药湿生扁蕾抗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colitis,UC) 肠纤维化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将藏药湿生扁蕾用乙酸乙酯萃取的活性提取物以硅胶色谱分离、薄层定性得到的活性部位,分别灌胃用2,4,6-三硝基苯磺酸( trinitrobenzene sulphonic acid,TNBS) 诱导的大鼠UC 肠纤维化模型,采用荧光定量RT-PCR 检测大鼠结肠组织胶原ⅠmRNA、胶原ⅢmRNA、α-SMAmRNA、E-cadmRNA 的表达,筛选其活性成分。结果湿生扁蕾乙酸乙酯萃取物分离得到的活性部位经纯化得到4 个单体化合物,用光谱分析等鉴定为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1-羟基-3,7,8-三甲氧基口山酮、1,7 -二羟基-3,8-二甲氧基口山酮和1-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4种单体化合物对UC 肠纤维化大鼠模型均有明显的活性。结论湿生扁蕾抗UC 肠纤维化的物质基础集中在乙酸乙酯部位,活性成分主要体现为4 种口山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ODS柱层析、Sephadex LH-20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美洲大蠊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综合运用UV、IR、MS、NMR等现代谱学技术鉴定了10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L-色氨酸(1)、L-酪氨酸(2)、N-乙酰多巴胺(3)、N-乙酰基酪胺(4)、4-羟基-苯丙酸(5)、苯丙酸(6)、苯乙酸(7)、(S)-2,3-二羟基丙基棕榈酸酯(8)、3,4-二氢-2(1H)-喹啉酮(9)和3,4-二氢-8-羟基-2(1H)-喹啉酮(10).化合物3~10为首次从美洲大蠊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线纹香茶菜(Isodon lophanthoides)地下部分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层析方法对线纹香茶菜地下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现代波谱学技术与理化性质等手段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线纹香茶菜地下部分70%丙酮-水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5个甾体类化合物和2个神经酰胺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4-烯-3-酮(1)、豆甾醇(2)、7α-羟基谷甾醇(3)、胡萝卜苷(4)、5α,6β-二羟基胡萝卜苷(5)、(2S,3S,4R,8E)-2-[(2′R)-2′-羟基-二十四酰氨基]-8-十八烯-1,3,4-三醇(6)、(2S,3R,4E,8Z)-1-O-β-D-葡萄糖-2-[(2′R)-2′-羟基-二十四酰氨基]-4,8-十八二烯-1,3-二醇(7)。结论:化合物1、3、5~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5~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地下部分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对元宝草Hypericum sampsonii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C-18反相色谱柱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现代波谱分析技术(ESI-MS,1 H NMR,13 C NMR)进行结构鉴定。从元宝草全草(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提取物之乙酸乙酯部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结构鉴定,确定为:1-羟基-7-甲氧基酮(1),2-羟基-5-甲氧基酮(2),1,3-二羟基-2-甲氧基酮(3),1,7-二羟基-2-甲氧基酮(4),1,7-二羟基-4-甲氧基酮(5),槲皮素(6),山柰酚(7),3,8"-biapigenin(8),阿魏酸(9),咖啡酸甲酯(10),香草酸(11),β-谷甾醇(12)。其中,化合物2、8-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用硅胶、反相硅胶、凝胶和薄层色谱等方法从折苞斑鸠菊(Vernonia spirei Gandog)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中分离黄酮类成分,得到2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5,7,4’-三羟基-6,3-二甲氧基黄酮(Ⅰ)、5,7,4’-三羟基-6,3-二甲氧基黄酮(Ⅱ)。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