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立了试验区块的地质模型,对试验区块水驱阶段和聚驱阶段进行历史拟合。分析了试验区葡I1-2层剩余油分布特征,结合研究结果,制定不同注水速度,注聚速度、注入浓度和不同聚合物用量注入方案,通过计算结果进行优选,最终获得合理的注水、注聚参数,应用此优化结果,在实际油田开发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根据孤东油田七区中聚合物驱油方案设计以及效果评价,对注聚前、注聚期以及注聚后水驱三个阶段,利用区块的注采状况,从油水井同步出发,研究更有利于提高区块原油采收率的措施调整依据和方向,从而使聚合物驱油前后,区块开发状况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南中块西部聚驱后注入方式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中块西部于2004年7月份开始注聚,到2009年底该区块聚合物驱开发结束时,聚驱阶段提高采收率为11.6个百分点,采出程度只有50.34%,地下仍有近一半的储量没有开采出来。从喇嘛甸油田一类油层直接转入后续水驱区块效果看,无效循环严重,采收率提高幅度只有3.61个百分点。为最大限度地改善区块开发效果,在砂体精细解剖基础上,结合注聚后期剩余油分布特点,开展聚驱后注入方式研究。  相似文献   

4.
针对如何将聚驱后残留在油藏中的有限聚合物发挥出最大限度效益的问题,开展了聚驱后残留聚合物分布及 对二元复合驱增效作用的研究。研究中调研并系统总结了目前国内外聚合物驱后的提高采收率方法,进行了符合海 上油田S 区块油藏地质特征的大型三维平面物理模型实验研究,通过对水驱、聚驱、聚驱+ 表面活性剂的二元复合驱 及后续水驱等不同阶段的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场、浓度场和压力场等值线图的取样监测,认识了残留聚合物的分布规律 及对聚驱后二元复合驱的影响。结果表明:注聚结束时,主流线浓度最高,两翼部分最小;后续水驱结束,主流线浓度 最小,聚合物大部分被驱出。岩芯中残留的聚合物越多,对二元复合驱的辅助作用越强,注聚结束后越早实施接替技 术越好。研究成果对聚驱后如何利用接替技术继续提高产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L油田长期的注聚跟踪分析研究,总结了海上油田早期注聚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动态生产特征,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剖析了影响油田聚驱效果的主要因素,以期为油田今后的调整以及早期注聚在海上油田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方式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结合孤岛油田注聚区块地层情况,优选出了适于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驱油剂─—阳离子聚合物,研究了其驱油机理、在均质岩心中的驱油效果、均质岩心聚合物驱后水驱不同倍数时的驱油效果;研究了非均质地层聚合物驱后进行调剖或不调剖的驱油效果,并与具有超低界面张力的驱油剂的驱油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聚驱后注入的阳离子聚合物通过吸附、絮凝等作用可使后续水驱波及体积进一步增加,聚驱后转水驱阶段越早注入阳离子聚合物其驱油效果越好,非均质地层聚驱后对高渗层进行适当的封堵再注入阳离子聚合物可较大幅度地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7.
中二南注聚初期调剖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扩大聚合物驱的波及体积,提高聚合物区块整体开发效果。注聚驱调剖时机应在注聚前或注聚初期,调剖可封堵大孔道改善吸聚剖面,有利于后续聚合物驱动作用。在中二南Na^3-4注聚区块的注聚初期,运用RE油藏工程调剖决策技术,实施调剖工艺10井次,平均注入压力上升5.31MPa,和其它区块同期相比见聚井数下降20.6%,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不同注聚时机聚合物驱含水率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因海上平台寿命有限,研究聚合物驱不同注聚时机的生产特征及产能预测,对在有效时间内实现经济高效生产很有必要。通过一维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注聚时机聚合物驱含水率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早期注聚可以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但含水变化率随注聚时机的延后而增大。综合分析认为,通过动态数据的含水变化率总结,建立累计产油量和含水变化率的关系式,可以实现对注聚受效井生产能力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阴、阳离子聚合物交替注入用于注聚区封窜和调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胜利孤岛油田注聚区块过早见聚,为封堵聚合物从油井窜流产出和调整注聚剖面,研制出阳离子调剖剂NCP。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向用1000mg/L的HPAM驱油后的岩心中注入1.5×10~4~3.0×104mg/L的NCP1.0PV,在70℃恒温24h后的堵油率大于96%,突破压力梯度2.6~3.3MPa/m。注入2.0×10~4mg/L NCP溶液的岩心,连续注入50PV含800mg/LHPAM的地层水,水相渗透率持续下降;在岩心试验中,堵水率随NCP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结果表明:NCP可用于注聚区块调整注聚剖面,在孤岛注聚区进行的5井次封窜试验中,3口井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海上早期聚合物驱开发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2006年渤海L油田开展了早期聚合物驱矿场试验,至今取得了一定的增油效果。目前陆地油田、渤海J油田高含水期聚合物驱的矿场试验中,见效后生产特征出现明显的含水下降漏斗或下降趋势,而在渤海早期注聚L油田见效后并未出现明显的含水下降漏斗或下降趋势,这主要由于L油田开发早期见水后含水处于快速上升阶段,聚合物驱“降水效果”不足以抵消水驱“含水快速上升趋势”。本文重点分析了渤海L油田早期聚驱注入压力及含水特征,及数值模拟研究含水在聚驱与水驱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说明早期聚驱开发特征。为早期开展聚合物驱矿场试验设计及效果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