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2006年,在市科技局的精心部署和大力支持下,我县连续4年承担了“二代超级稻”试验、示范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全面提升了我县水稻品质和产量总体水平,成为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的增长点和创新点、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种植结构的调整和粮食生产向优质化、产业化方向的转变、是我县农业科技工作的一个重大突破。现将该项工作的开展情况综合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望江县位于安徽省西南边缘、长江北岸、全县耕地面积53.4万亩,其中水田面积30万亩,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是杂交水稻种植大县。随着国家对粮食生产的进一步重视。水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选择适合我县粮食生产的新品种(组合)、有利于我县粮食生产的稳步健康发展。“二代超级稻”试验、示范项目聚高产、优质为一体,对我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粮食妥全具有重要的观实意义。为充分发挥我县的丰富资源和传统种粮优势、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促进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相结合。全面推广“良种良法”,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四年来,我局共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组合)50余种(个),累计推广面积150余万亩。——2003年,我县首次引进“二代超级稻”新组合“P88s/0293”在...  相似文献   

2.
《广东科技》2010,19(9):10-10
近日,国家863计划“十一五”重点项目“绿色超级稻新品种培育”在武汉的华中农业大学正式启动,旨在培育“少采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的绿色超级稻。实现水稻生产安全优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辐射育种工作是从1958年大跃进年代开始的。自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群众性的辐射育种科学实验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辐射育种已成为群众性种子革命运动的一个重要部份和手段。据初步统计,近年来,全国各地通过辐射诱变先后育成了具有早熟、抗病、矮杆、高产等优良性状的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等七十个新品种。其中四十二个,已推广三百七十四万亩:如辽宁省育成的水稻品种“熊岳613”较当地品种增产20%以上,已推广六十余万亩;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从水稻中籼“二九矮七号”诱发育成“辐育一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植物     
(1 )转基因水稻针对褐飞虱严重危害我国水稻包括杂交水稻的情况 ,在国家“863”九五计划项目、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项目的资助下 ,我们同湖北省农科院合作 ,将稻飞虱抗性基因成功地导入我国粳稻品种中 ,提高了粳稻品种对稻飞虱的抗性 目前 ,正同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合作 ,将该项技术拓展到我国杂交水稻和超级稻领域 ,运用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来有效控制水稻褐飞虱危害 ( 2 )转基因油菜杂交油菜的推广应用是我国油菜生产上主要的增产措施之一 ,但杂交油菜种子纯度不够和蚜虫抗性不强严重制约了杂交油菜的大面积推广 我们与四川大…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舟山地区农科所,曾利用“电子流”技术处理稻麦萌动种子的胚部,使其产生诱变,育成新品种。1970年以来,已育成水稻“东海一号”、“珍电早”、“桂17”,大麦“牛电32”等新品种,在生产中试种证明,新品种不仅保持了亲本的特性,并且还具有早熟、增产的特点。同时还获得了不少有经济价值的突变系,为培育本地区早熟、高产、抗病、优质的稻麦良种,提供了试验材料。由于“电子流”诱变育种设备简易,操作方便、安全,为群众性辐射育种科学实验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6.
由市科技局组织实施的“二代超级稻”试验示范工作,在我市已开展四年,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我市超级稻科技示范工作,已经形成了推广“一代超级稻”、示范“二代超级稻”、试验“三代超级稻”三个层次稳步推进的态势。这次全市“二代超级稻”试验示范总结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用现代科技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的一次会议,是贯彻落实省委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跨越式发展的一次会议,是超级稻科技示范工作承前启后的会议,也是一次加压和鼓劲的大会,会议开得很及时。上午各县(市、区)的科技局长分别作了交流发言,我看大家都讲得很好,显示了良好的工作状态。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一、“二代超级稻”在我市试验示范意义重大安庆是农业大市,粮食是我市的大宗作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占粮食面积的80%以上,2005年水稻播种面积近40万公顷。多年以来,我市水稻平均亩产徘徊不前,农民粮食生产收入水平不高。随着全球人口增长,人均食物消费不断上升,粮食种植面积却愈来愈受到限制,世界面临严峻的粮食安全问题。不断向前推进的城市化需占用部分耕地;不断深化的农业结构调整,需调出大量的稻田种植...  相似文献   

7.
冯钟 《安徽科技》2009,(6):29-29
近日.丰乐种业杂交水稻新品种“丰两优香1号”被农业部确认为第三批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8.
记者从科技部等举办的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上获悉,中国水稻创新育种技术在“十五”期间获得重大突破,超级杂交稻的产量在杂交水稻的基础上又提高了20-30%,超级稻亩产量迭800公斤以上,其中辽优系列在新疆获得亩产1077公斤的超吨产记录,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据初步统计,“十五”期间我国共审定优质超级稻新品种113个,一批亩产超过800公斤的新组合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9.
北京富英资讯消息:1999年4月初,国际水稻研究所在菲律宾召开了世界水稻大会,袁隆平院士应邀所作的“中国超级稻研究”报告,引起国际水稻界的强烈反响。各国专家认为,中国有希望成为最先实现“超级稻计划”的国家。 “超级稻计划” 又称水稻超高产育种计划,1989年,国际水稻研究所提出培育“超级水稻”,后定名为“新株型育种计划”;计划于2000年育成产量12吨/公顷的超级稻。此后,世界各水稻生产国竞相追随,提出并实施自己的“超级稻计划”。由于技术路线选择失当;均未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不得不把实现计划的时间推…  相似文献   

10.
介绍超级稻新品种Y两优800、Y两优5845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如种子预先处理、温室两段秧的进室时间及温室管理、秧田管理、大田栽植密度、配方施肥、田问管理和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等,为发挥超级稻的增产潜力(亩产800公斤)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安庆科技》2004,(4):F002-F002
为加强与科技“巨人”联手合作.全面提高我市农业科技水平.11月4日.市政府陶进绪副市长、市科技局方争鸣局长、殷宗学副局长等专程赴湖南长沙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拜会著名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向袁隆平院士汇报我市试验示范“二代超级稻”工作情况.并提出今后加强农业科技新品种试验示范合台作意向。  相似文献   

12.
建立紫云英“弋江籽”原种和良种生产基地,对种子高效生产与加工贮存技术进行探索,形成本地紫云英“弋江籽”种子高效高产生产与加工模式,可使鲜草产量增产20%,种子增产10%,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技视野     
超级稻育种保持领先水平 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我国超级杂交稻育种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使得我国超级稻育种理论及新品种选育技术继续保持领先。这项成果提出了以单蘖生物产量优势为基础,茎蘖顶端优势、粒问顶端优势和根系顶端优势为中心的超高产水稻生理模式和"后期功能型"超级稻新理论,一批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九二○”是一种强烈的植物生长刺激素,在许多作物上应用,已取得了肯定的增产效果。水稻是我们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九二○”在水稻上的应用经过了一年多来群众性试验研究的结果,出现了不少增产的苗头,并且在大部分试验田中取得了增产的效果。然而,由于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极其复杂,因此,“九二○”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表现得不很一致。要使施用“九二○”成为水稻生产上的稳定的增产措施,就必须搞清“九二○”施用后对水  相似文献   

15.
优良品种是先进农业技术的集中载体,强大种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培育并推广了高产、优质粮棉油等农作物新品种、新组合万余个;近年来,我国种子企业的研发水平也取得长足进展.但与跨国公司相比,民族种业的差距不言而喻,特别是果蔬种业被“洋种子”垄断已是不争的事实.遵循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规律,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已成为做大做强我国种业的不二选择.厦门市老科协课题组经过一年多的调研,认为厦门有基础、有资源,可以为发展中国果蔬种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一、光能利用是水稻生产的核心在本世纪六十年代,国外培育出耐肥、矮秆的水稻、小麦新品种,着眼点是在“肥”字,他们吹嘘为第一次“绿色革命”。到七十年代,从植物生理角度,认为要改变株型,提高作物对太阳光能利用率,才能较大幅度地提高产量,着眼点放在“光”字,外国资产阶级吹嘘为第二次“绿色革命”。我们对这些提法有两点要说明的。第一,资产阶级学者提出“绿色革命”的目的,是要掩盖阶级矛盾,麻醉人民不起来革命,与被压迫人民“红色革命”相到抗,对其政治上的反动性必须加以揭露批判。第二,全世界首先培育出矮秆品种的,不是他们,而是我国的贫下中农。一九五六年我省揭阳县农民育种家已培育出“矮脚南特”水稻品种,以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及其他地区有关单位相继育成“广场矮”、“珍珠矮”等大量矮秆籼稻品种。这些都比国外培育的稻、麦矮种早好几年。然而,上述提法也说明一个问题:通过改变株型来改善光合作用,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在增产上起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青年科学》2014,(1):4-5
故事名称:《中国超级水稻成长记》 故事梗概: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穗纹陶盆上印着弯弯的稻穗,这样的图案确认了公元前五千年前的人们已经开始了水稻栽培。七千年后的今天.为让粮食增产,陈温福院士盯上了直立穗水稻,他带领团队经过10年试验,“孕育”出北方稻区第一个直立大穗超级稻——“沈农265”。沿着这个思路。更好的超级稻品种不断诞生.水稻产量年年提高……  相似文献   

18.
“优质广适型超级稻‘沈农6014’在北纬近43度的辽北稻作区全生育期150天的条件下.百亩以上连片种植单产超过800公斤,而且米质优良。”2005年秋,农业部超级稻示范推广计划辽宁项目区现场验收专家对沈阳农业大学培育的超级稻品种进行了稻田现场验收,采用选点机械实际收获和高中低三类田取样实测相结合的方法。获得“沈农6014”实际验收产量为810.6公斤,亩。专家组得出以上结论,并一致认为,这是北方粳型超级稻育种研究取得的又一重要进展。“无论是在品种.还是在配套栽培技术上,都是突破”。  相似文献   

19.
引言 培育优良的农作物品种,历来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本世纪50年代开始的所谓“绿色革命”,就是以选择高产谷物品种的研究为重点,并将作物育种的成就与农业机械化、化学化的进程相配合,在农业生产上兴起的一次变革。这场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1960年至1990年,世界谷物产量从800百万吨增加到2000百万吨,而其增产部分的50%以上是通过培育新品种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11月7日,全市“二代超级稻“试验示范工作会议在望江召开。市农委,各县(市)区科技局、市种植业管理局、农科所和皖河农场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市科技局局长方争鸣、副局长殷宗学,望江县副县长王希明出席会议。会上,各县(市)区科技局与有关试验示范单位交流了工作经验,市科技局对“二代超级稻“试验示范工作进行了总结,并部署了2007年“三代超级稻“试验示范任务。会议认为,市科技局牵头引进、连续4年组织试验示范著名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亲自选育最新农业科技成果——“二代超级稻“新品种在我市获得成功,4年间,全市各县(市)区、皖河农场共种植“二代超级稻P88S/0293“新品种9000亩,平均亩产达到700.2公斤,高产田块亩产达838公斤,圆满完成“二代超级稻“试验示范任务,实现增产增收增效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