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前期试验成果,对兴古7块油田总体布局、油气集输系统、油气分离处理系统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方案优化,合理地确定了油田地面工程工艺方案,确保了油田开发的整体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CO2驱采出流体的地面集输与处理工艺是实施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采出流体及伴生气物性参数变化、集输系统适应性、联合站已建系统改造和伴生气处理等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腰英台油田腰西区块开展CO2驱先导试验地面工程的优化改造方案。在已建油田开展CO2驱先导试验,应优先开展现有系统的适应性分析,评价利用现有设施的可行性,尽量减少工程投资,提高项目整体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油气集输系统是通过"管-站"组成的管网系统进行的。油田地面管网规划方案是在地下开发方案己知的基础上为满足生产任务要求进行的地面系统的规划设计。在集输管网优化研究中,管网拓扑形式的选取非常重要,直接决定着整个优化研究的成败。文章以计量间所辖油井井口至转油站进口的地面集输管网为对象,以管道长度最短为目标,根据油田地面环状管网连接特点,确定环数、油井连接情况及计量间管辖范围及规模。根据优化理论建立环状管网拓扑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4.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采出液含砂逐年增加,给油气集输系统造成了一系列危害.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油田地面除砂设备的应用现状,并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王安泉 《科技信息》2012,(22):460-460
本文阐述了油田油气集输管道现有管理方式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油田油气集输管道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了油田油气集输管道信息化管理平台组建的可行性,为促进油田油气集输管道信息化管理机制的建设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建议与思路。  相似文献   

6.
以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油气集输、多相流等学科知识为依据,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建立油田环状集输流程埋地管道的温降计算模型,找出油田环状集输流程埋地管道的温降计算方法.同时,对油田生产现场的温降进行测试,通过试验数据验证建立的温降计算方法满足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7.
集输管网结构复杂、投资大,是油气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集输管网布局方案是油气田降低开发成本的关键之一。由于星树状管网在集输系统中被广泛使用,针对星树状管网最优布局问题,开展了星树状管网布局优化模型的研究,重点关注了集输站处理容量和集输半径的约束限制,建立了Q模型、R模型、QR模型等含有大量离散变量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通用模型。以实际的油气田为例,运用分支定界法求解上述模型,得到各方案下的拓扑结构、集输站设施位置、中央处理设施位置等系统最优解,证明了模型与算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分级优化策略和整体优化结果的对比分析,整体求解星树状管网模型的总投资更低。提出的通用性星树状油气管网布局优化模型,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约束条件下的最优管网布局,有效指导油气田地面工程设计与建设。  相似文献   

8.
油气集输生产与油田钻井、修井、测井作业等不同。油气集输不仅具有油田线长、面广、站点多等生产特征,还具有化工炼制企业工艺复杂、高温高压以及压力容器集中甚至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特点。在油气集输管线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错误。如果有失误点,直接造成恶性的人身伤亡或者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总之,在油田生产过程中,加强油气集输生产的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油气集输管线安全管理技术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利用典型的误差反传神经网络理论,对油田地面集输管道结垢进行预测和评判,避开了各种因素对其结垢影响规律的难题,准确地预测和评判地面集输管道的结垢情况。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某油田地面集输系统管道的结垢情况后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无需建立数学模型,学习过程通过自动调节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值完成,在选取有代表性的训练样本情况下,人工神经网络能够成功地预测和评判地面集输管道的结垢情况。  相似文献   

10.
川中地区油气矿地面集输管网系统经过快速发展,现已运行多年.随着川中地区油气矿产气能力进一步提升,带来了水产量的提升等一系列影响集输管网系统安全运行的问题.对川中地区油气矿集输管网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利用TGNET分析软件建立油气矿管网模型,并对该集输管网进行了适应性分析和评价.实例验证表明,本研究结论对川中地区油气矿集输管网系统的适应性评价符合实际工况.  相似文献   

11.
油气储运理论与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60年的发展,中国石油大学油气储运工程学科形成了油气长距离管道输送、多相管流与油气集输、油气储运设施安全与施工等特色鲜明的优势研究方向。近10多年来,伴随着中国油气储运行业的空前大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技术挑战,本学科在这些研究领域开展了较系统深入的研究,在易凝高黏原油流变性与管道输送、天然气及成品油管道输送、油气水多相流动、油气水分离、多相混输系统流动保障、流动减阻机制、油气管道与集输系统节能、管道强度设计与安全评价、油气储运设施完整性管理、油气管道与地下储库施工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重要成果。较系统地总结了这些成果。总结本学科60年发展的经验,面向本领域重大工程技术问题,持之以恒地开展系统且深入的基础研究,仍是学科今后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2.
周峤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5):1135-1138
油田进入高含水、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后,运行效率降低,系统能耗升高,原油生产成本呈逐年上升趋势,必须进行能耗分析,优化工艺流程。研究开发原油集输系统能耗分析软件,对于控制原油生产中能耗上升,降低原油生产成本,实现油田地面工程高效、低耗运行和科学管理将起到重要作用。以大庆油田第三采油厂以北二二脱水站为例,对其集输系统用能现状和能损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软件分析结果准确高效。  相似文献   

13.
针对油气集输系统点多、线长、面广 ,技术性强 ,管理难度大的特点 ,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构建了油气集输系统智能化管理网络 .该智能化管理网络主要由 8个子系统组成 ,包括现场数据采集与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管线实时监控系统、生产监控网络系统、生产控制中心、语音通讯系统、视频系统、集输数据采集和应用软件系统、时间统一系统 .集输系统智能化管理网络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管理水平和系统集输的效率 .目前 ,该智能化管理网络已在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成功运行  相似文献   

14.
一、胡庆油田原油集输现状胡状、庆祖油田原油集输的发展经历了单井集油(原油单拉)、选油站集中处理(单井原油汇集后罐车拉运)、密闭收集阶段(单管密闭、排状井网“串型”流程及“米”字型井网“小站”流程,即单井进计量站集中计量、联合站集中油气分离、脱水处理的集输流程)。在密闭收集阶段,胡庆油田的集输工艺设备、加热保温方式、处理工艺和设备等都得到一定提高。近年来在进入高含水采油期后,节能降耗成为油田开发生产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油气集输流程和集输处理工艺、设备更为突出地强调高效节能,油气集输处理技术进入高效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5.
针对油气集输系统点多、线长,面广,技术性强,管理难度大的特点,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构建了油气集输系统智能化管理网络,该智能化管理网络主要由8个子系统组成,包括现场数据采集与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管线实时监控系统、生产监控网络系统、生产控制中心、语音通讯系统、视频系统、集输数据采集和应用软件系统、时间统一系统,集输系统智能化管理网络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管理水平和系统集输的效率,目前,该智能化管理网络已在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成功运行。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油田建设也在不断的扩张。尤其是油田新区块的不断开发拓张、老区块的不断翻新改造等诸多方面的建设,这些设施模块的重建使我国油田产能建设项目、油田的维护设备项目以及油田安全隐患防护设施项目也在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油田地面建设项目相当繁重,并且油田项目建设时间紧迫,直接导致我国油田地面工程安装过程中安全隐患问题相当突出。就我国目前油田地面工程安装中安全隐患的现状,通过对造成我国目前油田地面工程安装中安全隐患因素的分析,总结概括出面对我国油田地面工程安装安全隐患现状的具体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盛华  陈健飞  王安泉  尹斌 《科技信息》2011,(36):I0182-I0183
本文以风险检测和风险评价为基础,研究了基于风险的油田油气集输管线的检测周期确定方法,依据相对风险值及其中的失效概率和失效后果指数两个因子,确定油田油气集输管道的安全系数,最终确定其检验周期,并以实例验证了其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中原油田东濮老区进入高含水期,为解决地面集输系统能耗高、效率低、安全风险大的问题,以文卫油区为试验区块开展了高含水原油常温集输技术研究.根据地面集输系统现状,经过室内实验、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形成了以"常温输送安全技术界限、纳米降凝剂和低温破乳剂处理工艺、集输管网优化工艺"为主体的中原油田东濮老区高含水原油常温集输技术系列.在文卫油区集成应用后,撤减单井加热炉67台、计量站加热炉28台,每年可减少天然气用量197.1×104 m3、创效612.2万元,有效保障了油田地面集输系统安全高效、绿色低碳运行,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三元复合驱掺水系统结垢影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霍东英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6):6777-6781
在三元复合驱生产过程中,包括掺水管道、掺水炉等在内的地面掺水集输系统中存在严重的淤积、结垢,直接造成集输能耗上升,设备、管线极易损坏或寿命缩短等一系列威胁油田正常开发的生产难题。以大庆杏北油田三元复合驱开发区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地面掺水系统中的结垢物组成。并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影响掺水系统结垢的因素与规律。结果表明,掺水系统中是集硅垢、碳酸垢、腐蚀垢等于一体的含油混合垢,且以硅垢为主,含量占到45%以上。掺水温度、掺水量、掺水压力及含聚浓度均对结垢有影响,但在三元复合驱集输系统正常生产工况条件下,含聚浓度对于垢质的沉积具有更显著的影响。500 mg/L左右的见聚浓度是结垢速率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20.
在油田地面工程建设的流程中,首先要做的是规模适应性的分析,然后才能决定方式方法以及建设思路。完善的油田地面工程建设流程能够保证安全平稳的生产,能够努力提高油田开发的综合效益,坚持"地上、地下"一体化优化,坚持总体布局优化,坚持工艺优化和简化,使得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有所降低,同时,使得油田工程建设达到标准化,实现适时、高效、模块化的建站模式。在考虑减员增效的问题上,可以加强系统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在建设流程中,提高油田整体开发效益,降低地面工程建设投资,维持油田地面设施的平稳运行就要有效坚持配制系统地面工艺的优化和简化,努力突破技术瓶颈,建设油田地面工程的标准化,完善流程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