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富民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一大显著特征.集中体现在:邓小平以富民为出发点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富民为目的开拓中国改革开放道路;以富民为目标绘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宏伟蓝图;以富民作为价值判断的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2.
富民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一大显著特征.集中体现在:邓小平以富民为出发点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富民为目的开拓中国改革开放道路;以富民为目标绘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宏伟蓝图;以富民作为价值判断的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3.
唐甄认为,儒学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能定乱除暴安百姓。他视财富为不可窃夺的"国之宝"、"民之命",其治国富民思想不仅提出了"富在编户、不在府库"的"立国之道",还有治国富民的方案、举措;他的治国富民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给人们以借鉴、启迪。  相似文献   

4.
李觏秉承先秦儒家的富民思想,立足于北宋仁宗时期的社会现实,主张通过“平土均田”、“薄赋敛”和“君子理财”等举措,保护农民的实际利益,实现富民、富国的主张.李觏的富民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观意义,对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理论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与升华。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对传统经济文化的扬弃 ,是对富民思想、重农思想、节用思想和功利思想的批判继承以及对谋略思想的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儒家主要代表人物的富民思想及政策的研究,分析了该思想对当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思想特点和行为特征,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良思想,在他的身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和反映,并深深地影响了他,成为他能成功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的重要思想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8.
公平正义是一个政治与伦理的话题,它关乎公共权威的合法性基础和道德诉求,更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从根本上和长远上来看,实现公平正义对于国家的极端重要性,绝不亚于保持经济增长,它应当成为经济发展的政治目标和伦理向度.邓小平的"富民"思想就是这样一个将经济发展与公平正义统一起来的合题,蕴涵着丰富的政治伦理意韵.重新认识和把握这一点,对于当下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良性互动,让经济发展同归公平正义,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群众观"与传统儒家文化中"贵民""爱民""富民"的"民本"思想的阐述,说明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民本"思想优秀内核相结合的产物."以人为本"的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同时又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儒家的"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相结合而产生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邓小平文化思想研究取得丰富成果。从研究重点来看,主要是围绕着邓小平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与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文化思想,与新时期文化以及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文化思想的继承发展等五个方面展开论述的。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的民本思想来源于我国传统的民本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人的发展观以及毛泽东的人民利益观三方面。它在经济上坚持人民富裕观,政治上坚持人民民主观,文化上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具有人民性、实践性、时代性、务实性和创造性等基本特征。邓小平民本思想的现实意义是在实践上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理论上成为新思想的源泉。  相似文献   

12.
创新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他的理论中,自始至终贯穿着改革创新的思想。他认为创新是社会主义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没有创新,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社会主义创新是一项多角度,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观念创新是前提,道路创新是方向,方法创新是手段,制度创新是根本。创新要以科学为指导,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借鉴与独创相结合的原则、敢闯敢试与慎重稳妥相结合的原则、重视物质因素与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原则。邓小平创新理论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原则,始终坚持这条原则,才能促使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际战略观是对国际战略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影响最大、最直接的主观因素,邓小平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大胆突破传统国际战略思想观念,以“共赢”作为自己的国际战略观,推出务实外交,开创了我国外交新局面,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辟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的国际外部环境。文章从两个维度对“共赢”国际战略观在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中的凸显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认识江泽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主要特点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是一位天生尊重科学、相信事实的理性主义。他关心的不是抽象、思辨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他关心的不是理论本身的自洽性,而是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合理性;他关心的不是“在先”的东西,如原则、模式、纲领等等,而是“在后”的东西,如效果、结局、影响等等。邓小平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以渐进的、非急风暴雨的方式改变了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皋行的价值观念,这是一场真正的“化革命”,其意义将随着历史的延续而愈加显现。从这个意义上讲,邓小平在中华明史上的影响是无人可比的。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认为解放思想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前提 ,不同民族、不同形式的文化都要发展 ,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 ,发展文学艺术 ,必须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不主义”,目的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7.
从思想渊源上来看,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直接理论源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二者是源和流的关系,它们同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在民族团结上提出要争取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并要加强同全世界人们的团结。对于如何搞好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邓小平认为首先要加强全党的团结,其次要消除民族隔阂,而实现经济现代化则是各民族团结的经济保证。  相似文献   

19.
粉碎“四人帮”后,华国锋等扯起“两个凡是”的大旗,维护“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在1975年整顿中因否定“文化大革命”而被第三次打倒的邓小平复出后,支持真理标准的讨论,反对“两个凡是”,从根本上否定“文化大革命”.邓小平带领人民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的过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分为前后两大阶段.前一阶段包括三小段,后一阶段包括两小段.在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同时,党和国家实行了一系列的针对“文化大革命”弊端的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新政策,邓小平将其概括为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的探索中,邓小平得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结论.自此,中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开拓前行.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关于真理的本质和属性的思想集中体现了邓小平真理观的唯物论色彩和辩证法精神:邓小平真理观坚持真理的客观性,主张真理一元论反对真理多元论;坚持真理的具体性,主张根据中国实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真理的全面性,主张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坚持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主张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