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有茂 《科学通报》1993,38(19):1823-1823
<正> α-巯基吡啶(PySH)的脱质子衍生物硫代吡啶(PyS)在与金属作用时能利用其环外的硫原子和环上的氮原子分别或同时与单个或多个金属配位形成各种结构非常不同的配位模式。作者最近报道了用[Mo(CO)_3  相似文献   

2.
林贤梯 《科学通报》1986,31(7):509-509
随着合成原子簇化合物日渐增多,出现了一类具有“松散”配位的原子簇化合物。所谓“松散”配位指的是簇骼中金属原子的一个或几个配体与金属原子只有较弱的相互作用,甚至出现配位空缺。例如,KecCk等报道的{Mo_3(μ_3-S)(μ-S)_3[S_2P(Et)_2]_4。这个化合物整体可看作  相似文献   

3.
黄德斌 《科学通报》1984,29(5):279-279
作为配位基团,硫氰酸根有着某些独特的性质:其两端的S原子和N原子上都有孤对电子,均能与金属原子形成配位键,从软硬酸碱的角度看,这两个配位原子的软硬程度不同,对与其络合的金属原子有所选择;在络合物中直线型的SCN~-基团不易弯曲,且善于成桥,一个SCN~-可以只和一个金属原子络合,也可以同时和两个或三个金属原子络合。在双金属络合物中,硫  相似文献   

4.
刘世雄 《科学通报》1982,27(11):666-666
硫氰酸根作为配位体,其两个端原子都具有和过渡金属原子络合的能力。从软硬酸碱理论的角度看,氮原子比硫原子碱性更硬些,应更倾向于和硬酸性的金属络合。因此,一个金属原子究竟和硫氰酸根的哪一个端原子络合,成了判定其硬度的标志。本文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探明三价钼与硫氰酸根的络合方式,以及钼原子的配位构型。  相似文献   

5.
洪茂椿 《科学通报》1992,37(19):1767-1767
含有二硫代氨基甲酸根(R_2dtc)配位的低价硬币金属(Cu、Ag、Au、Ni、Pt)化合物的报道屡见不鲜。然而,金属原子以一维链状排列且具有M-M间相互作用的硬币金属化合物却很少见。我们在研究低价铜和二硫代氨基甲酸根配体的化合物中得到一系列异金属的原子簇  相似文献   

6.
刘世雄 《科学通报》1980,25(18):835-835
为了进一步探讨硫氰酸根在络合物中的结构化学特征,我们着手研究若干含硫氰酸根双金属络合物的晶体结构.先前已经研究过的Cu(NH_3)_2Ag(SCN)_3晶体结构显示出,Ag原子由6个S原子按八面体方式直接配位,而Cu原子具有三方双锥配位构型,即由三个硫氰酸根的N原子及两个NH_3的N原子形成五配位络合.此类构型对二价Cu是不多见的.这一含两  相似文献   

7.
余秀芬 《科学通报》1986,31(16):1278-1278
已经报道的双桥型双核钼(V)簇合物的晶体结构,其成簇的两个Mo原子的配位环境基本上都是对称的。本文利用不对称的α-呋喃甲酸和甲醇分别与(QH)_4[Mo_2O_4(NCS)_6]反应,得到  相似文献   

8.
吴立新 《科学通报》1990,35(17):1307-1307
近年来含有稀土和过渡金属的金属有机化合物由于可能具有特殊的催化性能,因而引起了人们很大兴趣。对这类化合物的各种谱学研究和晶体结构测定得到稀土和过渡金属之间的不同连接方式。我们以二(五甲基环戊二烯基)氯化稀土与环戊二烯基羰基铁钠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含有稀土和铁的化合物,利用X光四圆衍射仪对其中之一测定晶体结构,并对其结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周朝晖 《科学通报》1995,40(4):321-321
最近,Rees等相继发表了Mo-Fe蛋白0.22和0.27nm分辨率的晶体结构分析结果,揭示了固氮酶金属活性中心FeMo-辅基的结构图象,其中Mo原子处在一端的角落位置上,并且同高柠檬酸的羟基和羧基形成双齿配位.考虑到自然界中钒可取代钼成钒固氮酶,为了了解高柠檬酸在金属酶活性中心中的作用,本文报道含羟基和羧基双齿配位的二聚柠檬酸氧钒(V)配合物Na_2(NH_4)_4[VO_2(cit)]_2·6H_2O(H_4cit=柠檬酸)的合成、光谱和结构.  相似文献   

10.
卢绍芳 《科学通报》1986,31(13):987-987
在研究三核钼原子簇的过程中已经发现,具有双齿螯合功能的[S_2P(OEt)_2]~-配基既可作端基螯合配体,又可桥联两个金属原子,因此有利于金属原子簇的形成。利用这一配基,我们曾经合成出一个类立方烷型的四核钼原子簇化合物{Mo_4(μ_3—S)_3(μ_3—O)[S_2P(OEt)_2]_6}。随  相似文献   

11.
申建坤 《科学通报》1993,38(9):793-793
过渡金属异腈配合物的性质与金属羰基化合物的性质十分相似。异腈分子与金属原子配位引起CNR基C原子上电子云密度减,由此提高了醇或胺所发动的亲核加成反应的活泼性。因此关于异腈配合物的研究将会对新型配合物的制备开辟新的途径。事实上醇或胺对异腈的加成已经广泛应用于金属卡宾化合物的合成中。  相似文献   

12.
dppm(dppm=Ph2_PCH_2PPh_2)是易与金属形成多核络合物的配体,将它与AgClO_4以相同摩尔比溶于吡啶,静置后析出[Ag_2(dppm)_2(Py)_2Cl]ClO_4络合物的无色晶体。选取单晶在ENRAF-NONIUS四圆衍射仪上测得晶体学数据为:空间群P2_12_12_1;  相似文献   

13.
杨频 《科学通报》1984,29(22):1368-1368
铁(Ⅱ)卟啉是血红蛋白(Hb),肌红蛋白(Mb)和细胞色素等的基本组分。X-射线结晶学的结果指出,铁卟啉具有四方单锥构型,接近C_(4v)点群对称(图1a).在五配位高自旋铁(Ⅱ)衍生物中,铁原子并不位于卟啉环的四氮原子平面。当由高自旋五配位(去氧)转化为低自旋六配位(含氧或含一氧化碳)时,铁原子即进入卟啉环平面。在铁(Ⅱ)结合部位的平均键长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4.
陈家碧 《科学通报》1980,25(14):635-635
分子氮络合物的研究,是近年来极为活跃的一个领域,Chatt等于1975年在室温下成功地将分子氮络合物中的氮分子加质子转变成氨,证明了配位于过渡金属的氮分子的确能被活化并接受质子而生成氨.他们对分子氮络合物的加质子反应进行了详细研究后发现:只有单膦配位的分子氮络合物,如顺式[M(N_2)_2(PMe_2Ph)_4]及反式[M(N_2)_2(PMePh_2)_4](M=Mo或W),在室温下能和硫酸-甲醇作用而生成氨;具有双膦配位的分子氮络合物反式[M(N_2)_2(Ph_2PCH_2CH_2PPh_2)_2](M=Mo或W)则在质子酸作用下只能加质子而得到一系列具有  相似文献   

15.
杨华 《科学通报》1992,37(10):899-899
四面体构型的过渡金属异核原子簇化合物(μ_3-E)M_3L_x(E=S,Se,Te;M为不同的过渡金属元素;L=Co,PR_3),由于簇骼骨架上,四面体顶端原子各异,具有手征特性。这种外消旋体在选择适当的方法拆分后,可望得到具光学活性的金属原子簇化合物(R型或S型)。 Richter等曾合成了(μ_3-S)FeCoMo(Co)_(8-x)(pphMe_2)_x(x=1,2),用~1HNMR测得  相似文献   

16.
朱道本 《科学通报》1985,30(13):993-993
二,二硫醇金属络合物能作为电子受体并具有很宽范围的氧化态,这二个不通常的性质在合成低维导体中引起了特别兴趣。最近,从二,二硫醇金属络合物衍生来的新导电化合物,M(dmi-t)已有了报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报道一系列部分氧化的,1,3-二硫杂环戊烯-2硫酮,4,5-二硫醇过渡金属络合物盐,D_x·M(dmi-t)_2,1,2-二硫杂环戊烯-3-硫酮  相似文献   

17.
袁承业 《科学通报》1983,28(14):861-861
羟肟类化合物能与Cu、Ni、Co、Fe等形成稳定络合物。羟肟类配位体与金属离子的螯合反应是通过酚羟基氧原子及肟基氮原子实现的。在配位体的结构-性能关系研究中,对决定σ配键强度的配位原子电荷密度的贡献已被广泛重视。我们曾用Hückel分子轨道法计算配位原子的电荷密度及有关键序,并对它们在萃取金属离子反应中的贡献作了评价。文献中对金属原子反馈特性影响的研究尚少记载。Burger等认为,由3d~5—3d~(10)过渡金属与双肟或水杨醛肟衍生物所形成络合物的稳定性受σ配键与反馈键的支配。  相似文献   

18.
游效曾 《科学通报》1991,36(17):1308-1308
二硫代磷酸酯是一类优良的萃取剂,用于钴镍和钴锰等的萃取分离。已经发现,在配位萃取过程中,钴(Ⅱ)极易氧化成钴(Ⅲ),生成稳定的八面体配合物Co[(RO)_2PS_2]_3,使反萃过程难于进行。同时,发现吡啶类氮碱能与Co[(RO)_2PS_2]_3发生置换还原反应,使Co(Ⅲ)还原成Co(Ⅱ)并生成Co[(RO)_2PS_2]_2·2Py。因此,研究吡啶类氮碱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酯合金属配合物的加合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光谱法研究苄胺、二苄胺与Ni[(C_6H_(11)O)_2PS_2]_2的加合反应,并用XRD法研究了加合物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9.
李宋贤 《科学通报》1991,36(19):1469-1469
1984年蒋民华等提出金属有机配合物是一类潜在的非线性光学材料。1987年以来Frazier,Eaton和Wilsont等亦陆续报道了有关工作。为了验证近几年作者提出二次极化率矢量模型在金属有机配合物中的适用性,并考虑到POM中的氧原子可能作为配位原子与副族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合成了15种该类型的金属有机配合物,通过测定它们的粉末倍频效应,筛选出I_(2ω)=18I_(2ω,KDP)的新型材料[Cd(POM)_2Br_2]。根据单晶结构分析数据,计算了它的及其与I_(2ω)/I_(2ω,KDP)之间的线性常数K值,并与前期工作做一比较。  相似文献   

20.
庄鸿辉 《科学通报》1985,30(16):1220-1220
我们曾经研究了(C_5H_7S_2)[Mo_3(μ_3—O)(μ—Cl)_3(μ—OAc)_3Cl_3]和(C_5H_7S_2)[Mo_3(μ_3—O)(μ—Br)_3(μ—OAc)_3Cl_3]的晶体结构。这两个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基本相同,其晶体属于异质同晶,差别在于前者用MoCl_3为原料,后者代之以用MoBr_3,使得后者中钼原子间二重桥原子为Br,前者为Cl。为进一步探讨起始物质中卤素在形成原子簇化合物中的作用,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