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徐纪昌 《科学通报》1963,8(8):71-71
中国气象学会、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和辽宁省气象学会于4月22—26日在沈阳联合召开了全国林业气象学术会議。会議共收到論文和工作报告70篇,內容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森林作用面的水热平衡和森林小气候。这方面論文最多。从北方的大小兴安岭直到南部的西双版納都有工作报告。主要进行的工作有:(1)各种  相似文献   

2.
童世璜 《科学通报》1964,9(1):93-93
1963年10月28日至11月2日,中国自动化学会在沈阳召开了自动化技术应用和元件学术会議。参加会議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論文报告人和列席旁听者共三百余人。会議組織了冶金自动化、高炉自动化、石油炼  相似文献   

3.
瞿宁淑 《科学通报》1964,9(12):1128-1128
中国地理学会于1964年10月14—22日在兰州举行了干旱区地理学术会議。参加这次学术会議的有来自全国三十多个单位的66位代表,他們都在干旱区作过多年考察工作。提交会議的論文共計90篇,包括水資源、沙漠利用改造、自然条件、自然資源、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内容。会議分三个組进行論文宣讀和討論。 (一)水資源組:共收到論文36篇,其中关于  相似文献   

4.
顾震潮 《科学通报》1957,2(15):480-480
今年斯德哥尔摩大学气象系(現又称国际气象研究所,有联合国文教委会支持)召开天气数值預报研究方面的会議,邀請了我国科学院派科学家参加。这次会議出席的人是历来最多的。我国和苏联都是第一次参加。苏联有等  相似文献   

5.
朱继澄 《科学通报》1963,8(1):67-67
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水利学会和中国力学学会于1962年11月19日至26日在哈尔滨市联合召开了全国建筑物抗震問題学术会議。会議共收到論文报告九十二篇,包括:地面运动、地震力理論、工业民用建筑和水工建筑的抗震設計問題,振动試驗和仪器观測等方面,几乎涉及到地震工程这門学科的各个分支。就論文的內容来看,有的是理論研究,也有的是为了解决某个具体工程的抗震問題而进行的試驗研究,更多是我們工程实践中的經驗总結,充分反映了地震工程这門学科近几年来在我国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科学通报》1964,9(9):844-844
輸电綫路导綫、金具学术会議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于1964年6月24—29日在江苏南京召开了輸电线路及金具学术会議。参加这次会議的代表共70余人,他們来自全国22个省、市,包括科学研究、高等院校和企业等部門。会議共收到論文70余篇。会議着重討論了輸电线路导线的結构、性能、振动、計算問題,以及金具的設計、制造工艺和施工机具等方面学术問題,討論分为导线和金具两个专业小組进行。  相似文献   

7.
伍桂星 《科学通报》1964,9(9):842-842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輸电线路导线、金具学术会議于1964年6月24—29日在南京召开。参加这次会議的代表来自全国22个省、市,包括設計、制造、施工、生产、科学研究和高等院校等有关单位,計70余人。会議收到学术論文共70余篇,并对导线的結构、性能、振动、計算問題,以及金具的設計、制造工艺和施工机具等方面进行了較为深入的探討。会議按照中心課題內容,划分了导线和金具两个专业学术組,分别对論文进行了討論。  相似文献   

8.
《科学通报》1964,9(12):1129-1129
中国北部农田防护林学术討論会中国林学会于1964年,月19—26日在吉林白城市召开了中国北部农田防护林学术会議。出席会議的共59名代表。会議共收到論文84篇,会上宣讀了38篇。論文内容包括防护林的規划設計、林带結构和防护效益、树种选择和經营技术、扶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科学界动态     
《科学通报》1959,4(24):834-834
全国地层会議 由中国科学院、地貭部、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都、冶金工业部和中国地貭学会联合召开的全国地层会議,于11月14—21日在北京举行。参加这次会議的有来自全国有关地貭方面的科学研究、生产和教学部門的代表478人,列席175人。以納利夫金院士为首的苏联科学院和苏联地貭保矿部的代表团也应邀出席了会議,并在会上致了祝詞。这次会議在經过两年多来的充分准备——組織一系列的現場会議,广泛发动准备报告和論文并編写地层对比表,正式会議前举行专題会議和預备会議——的基础上,获得了圓滿的成功。这是一次检閱我国十  相似文献   

10.
《科学通报》1963,8(3):70-70
中国自动化学会理論专业学术会議于1962年12月21—27日在北京举行。会議共收到学术論文报告54篇,在会上宣讀了29篇。其中薛景瑄的“脉冲系統的綜述”,王新民和呂应祥合作的“自适应系統的綜述”,及龔炳錚提出的“不变性原理的綜述”三篇綜述报告,引起了与会者极大的兴趣和热烈的討論。  相似文献   

11.
桑修仁 《科学通报》1964,9(12):1123-1123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于1964年8月17—25日在上海举行了全国造船工艺学术会議。参加会議的有来自全国各地主要修造船企业、研究所和大专院校等92个单位的代表。会議共提出工艺論文和技术总結206篇。会議分四个专业組討論和交流了有关船体建造、焊接探伤、輪机电气安装和船舶舾装工艺等方面的問題和經驗。配合会議还举办了造船工艺展覽会,展出了全国許多船厂最近几年来研究成功和使  相似文献   

12.
丁同亮 《科学通报》1964,9(9):837-837
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土木建筑学会于1964年7月17—24日在辽宁旅大联合召开了施工技术学术会議,討論了提高工程貭量和建筑工程中节約木材的途径等問題。参加会議的有东北地区各有关施工、設計、科学研究、大专院校及房产管理部門的建筑工程技术人員90余人。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工程部等有关单位也应邀派代表参加了会議。会議共收到有关防水工程、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工程、装修工程、节約木材等四个方面的論文和技术报告76篇。  相似文献   

13.
朱抱真 《科学通报》1960,5(1):30-30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气象学会联合召开的大气环流学术会議,于12月8—12日在北京举行。会議听取了“十年来我国的大气环流和动力气象研究工件”、“东亚大气环流的特征”、“西藏高原对东亚大气环流的影响”和“十年来我国中长期预报的研  相似文献   

14.
王金陵 《科学通报》1963,8(12):71-71
中国作物学会于8月26日至9月3日,在江苏徐州召开了全国豆科作物学术討論会。出席会議的有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豆类作物科学工作者47人。会議共收到論文42篇,其中大多数是有关大豆栽培育种与大豆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論文。会議集中討論了如何提高黄河、淮河平原地区(以下簡称黃淮地区)大豆的产量与品貭的問題;以及大豆栽培育种的基础理論研究方向与規划問題。此外,会議对蚕豆,小豆等杂豆类作物的科学研究方向与內  相似文献   

15.
马俊如 《科学通报》1963,8(1):61-61
全国第二次半导体学术会議于1962年11月23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会議共收到各方面的学术論文报告100余篇,在会議期間共宣讀了86篇。这次会議反映了几年来在党的三面紅旗光輝照耀下,我国半导体科学事业有了迅速的发展,科学研究的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科学队伍正在迅速成长壮大。从宣讀的論文报告中也可以看出,在半导体工作的某些方面,有了比較显著的进展,进行了很多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钱燕文 《科学通报》1963,8(1):63-63
中国动物学会于1962年11月15日至22日在广州召开了生态、分类区系专业学术会議。会議共收到論文311篇,分别在脊椎动物分类区系学、无脊椎动物分类区系学和生态学等三个专  相似文献   

17.
钱树安 《科学通报》1963,8(1):68-68
全国煤化学及利用学术会議于1962年9月13日——18日在太原举行。会議收到学术論文共70篇。会議对我国冶金燃料和块状燃料問題、城市煤气和合成气的气源问題、从煤出发制取化学工业原料問題以及煤化学及化学加工基础理論的研究方向问题等几个方向性的专題进行了討論,得到了比較一致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东升 《科学通报》1963,8(7):73-73
全国第一次磁学及磁性材料学术会議于今年4月在无錫召开。会議共收到論文85篇,宣讀69篇。这次会議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微波铁氧体及其器件;2.矩磁鉄氧体和磁性薄膜;3.金属磁性材料。从这次会議的論文报告中可以看出,我国在线性器件的设計方面积累了不少数据和经驗,其中部分工作頗有成效。10cm波段場移式隔离器的实驗研究,比較仔細地分析了介电常数对器件設計的影响,鉄氧体片厚度的选择与介电常数及高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戚正武 《科学通报》1960,5(5):157-157
在充滿着无限光明和希望的六十年代刚刚来临的时候,1月15—21日在上海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生物化学学术会議。参加大会的有来自102个单位的代表共213人,列席大会的有二百余人,充分显示了解放十年来祖国生物化学研究队伍的空前壮大和紧密团結。这次会議完全是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式的学术会議,同时亦是一个跃进誓师大会。这次大会,通过論  相似文献   

20.
金鸿志 《科学通报》1964,9(12):1127-1127
中国植物学会于1964年9月21—28日在江西省庐山召开了第一届全国植物引种馴化学术会議。出席会議的代表共40人,代表了16个省、市、自治区的28个单位。大会共收到論文158篇,内容包括引种馴化、栽培繁殖、生物学特性、資源調查、种子学、遺传育种、造园設計及植物保护等方面。大会上报告了11篇,分組会上宣讀了28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