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家发展进入新时代,如何在工程领域培养一批又一批具备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观和技能的人才,则成为解决新的主要社会矛盾的关键。在技能和价值观二者之中,价值观的教育和养成更为重要,难度更大。学界正在推行通识教育,力图通过通识教育培养工科学生对"真、善、美"的鉴赏力和理想追求。然而,由于通识教育目标不明确等诸多因素,工科的通识教育效果尚不理想,出现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的现象。为此,我们在化学工程教育中开设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化学工程伦理》研究生必修课程,试图将它作为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之间的桥梁,期望能为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全球胜任力和竞争力的一流工程人才探索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美国工程伦理教育既重视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又重视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旨在培养多学科视角和高社会责任感的21世纪工程型人才。美国工程伦理教育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独立课程模式、跨课程模式、工程伦理和非技术课程的结合模式等课程模式和团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基于社区的服务学习法等教学方法。然而,面对现代工程活动自然和社会影响日趋复杂深远的社会情境,美国工程伦理教育还需要从教学的内容、方法、对象和评价等方面谋求发展变革。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方向,呼唤教育转型,培养新型人才。为此,教育可引入建设性后现代生态思想,形成"关系性"、"共在性"、"过程性"的建设性后现代生态教育观。这种生态教育观具体体现为三种相互关联的路向:培养地方归属感的"热土教育"、培养文化认同感的"有根教育"、培养公民道德感的"成人(仁)教育",为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路径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在工程与哲学之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评析工程师和哲学家对工程与哲学交叉领域的代表性观点,表明工程师完全有能力通过思考工程哲学问题,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工程,更好地建构工程/塑造社会;哲学家们应该切入工程实践塑造出来的社会现实,重建自我认同以赢得社会的承认.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三结合"传统仍然是促进"工程走向哲学"和"哲学走向工程"的现实依托.  相似文献   

5.
作为最早研究工程伦理的专家之一,迈克·W.马丁创立和完善了"工程作为社会试验"的思想,并对这一思想的伦理内涵进行了独特的解读;他首先倡导并发展了工程伦理个人承诺的研究视角,解构了工程伦理研究的"共识范式",主张以"社会实践"为框架整合、重构这一"共识范式";积极推进工程中的道德创造研究,诠释工程活动中"何为善"、"善何以可能"等伦理问题。迈克·W.马丁的思想为工程伦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对其思想进行梳理和分析,对推进和深化工程伦理学、特别是尚处在崛起中的中国工程伦理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晚清自强运动中设立的福州船政,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技术教育机构。其下所属的前学堂,是中国对于技术教育体制化的最初尝试。作为一所兼具儒家文化特色的法国式技术学校,船政前学堂的制度和课程由法国顾问设计,他们将法国的"综合理工体系"进行压缩,以适用于对中国学生的培养。然而,船政作为一个孤立的机构,它并不具备法国技术教育赖以存在的军事、工业和教育相连接的环境,因此它只能移植法国的学校制度,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当时的中国。  相似文献   

7.
现如今,虚拟课堂在教学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虚拟课堂变传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提供了自由式讨论等宽松的学习环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自主性,使学生轻松地学习,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虚拟课堂针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教育,即人性化教育,以人为本,立足于适应学生接受能力的教育,在网上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平等的身份相处,共同探讨感兴趣的话题;网上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上,术语学是一门成熟的独立学科,有完善的教育体系。而中国,虽已在术语规范的实践工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术语学研究和术语学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中国应争取在大学开设术语学课程。该课程不仅可以为中国术语规范实践工作和理论研究培养人才,还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表现在: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的品德;二是增加学生的科技素养和人文素养;三是传授系统的术语学理论,增加就业机会;四是有助于培养学生使用规范术语的习惯。  相似文献   

9.
社会工程哲学研究有两个主要视角:一个是以"工程"为核心范畴去阐发社会工程哲学,可称为规范性社会工程哲学;另一个是以"社会"为核心范畴来探讨社会工程哲学,可叫做反思性社会工程哲学。对于反思性社会工程哲学而言,它有三个基本问题需要研究,即社会工程的本体预设、社会工程的认识基础和社会工程的价值维度。对这三个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去解决社会工程的根源性和基础性问题。反思性社会工程哲学体现了辨证理性的实践自觉,对于超越工具合理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工程精神经历了从古代工程精神到现代工程精神的演变。工程精神是工程活动的精神支撑、社会文明的象征、工程教育的灵魂。工程精神的源泉有哲学、传统文化、现代文明和工程实践。工程精神的核心是实践精神,包括自强不息的意志、厚德载物的情怀、"圆而神"的知性三个方面。工程精神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