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大一美国洛克菲勒大学艾滋病研究中心科研部主任何大一发明了治疗艾滋病著名的“鸡尾酒疗法”,这种新型疗法将蛋白酶抑制剂与多种抗病毒药剂混合使用,在艾滋病病毒感染初期适时施药治疗,不待病情恶化即可阻止病毒破坏人体免疫系统。据悉,经数万名艾滋病患者临床药物测试,使用这种混合药剂新疗法可以使患者发病时间延迟数年。后来他受聘纽约市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主任并领导科研小组在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病毒学家何大一由于在艾滋病研究上的突出贡献,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他为1996年风云人物并以…  相似文献   

2.
奇云 《世界科学》2005,(5):20-20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即“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后所引起的疾病。长期以来医学界一直认为,艾滋病病毒具有潜伏期,需要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才会对身体造成实质伤害。形成这一观念的部分原因是,很多病人可能十多年之内都没有出现任何症状。然而,最近的两项研究结果却提出了相反的观点。美国两个科学家小组通过实验发现,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会立即对免疫系统内特定的免疫细胞——CD4T细胞进行攻击,  相似文献   

3.
董敏  章静波 《自然杂志》1997,19(4):242-242
疱疹病毒与卡普济氏肉瘤(KS)的发病有关,这一发现为检测感染该病毒的诊断试验铺平了道路。免疫系统虚弱的艾滋病患者常易发生KS,这是一种以血管细胞异常增生为特征的恶性肿瘤,常在皮肤表面形成椭圆形紫红色的病灶。  相似文献   

4.
<正>干细胞移植还无法成为艾滋病患者的常规疗法,但三个特殊病例的出现,为艾滋病治愈带来了希望。三个特殊病例我们人体的遗传物质DNA中含有大约100 000个病毒DNA的拷贝,占到全部人体基因组的8%。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长期被人类遗忘的远古时代病毒入侵后的产物。但对于艾滋病病毒感染患者来说,病毒的攻击却是每时每刻都真实存在的事。  相似文献   

5.
历史     
《知识就是力量》2014,(12):10-10
<正>12.01 1981年12月1日,世界第一个艾滋病病例被诊断出来。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引起。通俗地讲,艾滋病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丧失了抵抗能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最后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这种病毒终生传染。当艾滋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病毒的严重破坏以至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至今还没有研制出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  相似文献   

7.
一种理想的艾滋病疫苗,必须具有快速决定性的进攻能力。它所产生的免疫细胞,将消灭受感染细胞并激发艾滋病病毒束缚抗体,以及抑制艾滋病病毒的感染。由美国蒙大拿大学杰克·H·努伯格领导的研究小组,现已研制出一种对艾滋病、至少是用在实验鼠体内的可行疫苗,该疫苗可使免疫系统慢慢地隐匿有效抗体,从而对艾滋病病毒的传染性产生令人惊奇的抑制作用。该疫苗具有某些缺憾,似乎还不益使用于人体。但是,它提供了人体艾滋病疫苗应能够激发有效中和抗体的论据,从而使人联想到该疫苗似乎具有论据所提示的那种能力。在概念论证上,如果结…  相似文献   

8.
人体特异功能研究中关于“普遍性”的发现,是此项研究工作中一项重大成果.这一发现既进一步肯定了人体特异功能的真实性,又创造了进一步广泛开展特异功能研究的前提,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我们在本期发表了北京大学同志们关于此项研究的又一论著.  相似文献   

9.
休闲时光     
专家预言:十年内可能控制艾滋病世界著名艾滋病专家罗伯特·加洛教授认为,由于大量抗艾滋病药物不断研制成功,艾滋病有可能在未来的10年内成为一种可控制的传染病。加洛教授是在最近举行的第九届国际艾滋病教育大会上讲话时作出这一预言的。这位美国科学家是艾滋病病毒的发现者之一。加洛说,艾滋病有可能被治好。未来一两年内将会有明显进展。他预言,1996年将会出现6种至12种较好的抗艾滋病新药,并指出这些新药能从不同的方面对病毒产生作用:干扰酶或激素;防止细胞被病毒感染;影响人体免疫系统等。摘自《中国科学报》  相似文献   

10.
《科学之友》2004,(11):12
深圳发现1例可能存在天然抵抗HIV(艾滋病病毒)的人体变异基因样本,这是在黄种人中首个被发现的抗HIV基因携带者。  相似文献   

11.
动态点击     
科学家鉴定出HIV病毒抑制基因美国科学家最近鉴定出了一个基因Apobec3,该基因可能会影响抑制艾滋病病毒(HIV)的抗体生长。这一新发现有望在人体中产生中和抗体来抵御HIV。  相似文献   

12.
去年,在国际艾滋病讨论会上,医生们报导他们发现了几个患有令人迷惑的类似艾滋病的疾病,但未从这些病人身上发现感染艾滋病的HIV病毒。这些报导引起人们的忧虑:即一种来路不明的病毒可以引起一种新的免疫系统疾病。这种疾病的特征是人体CD_4-阳性T淋巴细胞减少,该细胞是抗感染的白细胞,它也是HIV病毒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最近发现了致使爱滋病病毒急剧繁殖的控制机制,这一机制使病毒以千倍于其它病毒的速度发展,导致爱滋病(AIDS)成为一大绝症。哈佛公众健康学院的海斯汀医生在最近的一期“细胞”杂志上报道了他的上述发现。他说,尽管这一发现不能够给防治爱滋病带来直接的疗效,但从基础研究角度上看,意义显然是十分重大的。  相似文献   

14.
你的基因掌握在别人手中,当你初听到这种说法,肯定会大吃一惊,然而这决不是危言耸听。1995年,美国人类基因科学公司申请了一个叫CCR5的人类基因专利,现已获准拥有专利权,这个基因产生的蛋白质在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细胞时起着关键的作用。该消息一传开,美国一些研究艾滋病病毒的科学家感到吃惊、困惑和愤怒──由于CCR5基因被授予专利,因此其他科学家如果想研究该基因与艾滋病的关系,就必须向美国人类基因科学公司支付专利使用费,这也就阻碍了研究工作的深入,从而损害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一些科学家认为,基因是自然界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Seale  JR  周晓黎 《世界科学》1989,11(7):40-42
艾滋病是慢病毒疾病,感染后静止潜伏多年。这期间病毒携带者对其他人是潜在的传染源。艾滋病病毒最初在非洲、北美和欧洲流行传播,感染后七年内有  相似文献   

16.
81岁的巴巴拉·麦克林托克是迄今第一位单独荣膺诺贝尔医学奖的女性。她发现了某些基因是可移动的,而并非固定不变的,这一发现表明在探索病毒、肿瘤的生长机制以  相似文献   

17.
随着艾滋病的蔓延,出现了各种治疗药物。就目前已被批准为抗艾滋病的药物来说,都是等待病毒在细胞内发作后,才开始采取行动。现在研究人员正在研制一种新药,可以像保安在门口阻止讨厌的不速之客那样,在病毒侵入细胞之前,就使它无法动弹。 16位人体免疫缺损病毒呈阳性,但没有任何艾滋病症状的成人,接受了这种还处于试验阶段的药物——T-20的静脉注射,每天两次,共两周。注射量最高的4位病人,其艾滋病病毒的浓度降低了99%,其效果与现在给艾滋病患者服用的组合药物一样。美国研究过敏症及传染病的专家认为,T-20药物的抗病毒效果出乎人们预想的结果。但是人们对此项目的热诚,并不仅仅是为了一种新药,而是为了获得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环绕肌肉和器官周围的结缔组织,叫作“筋膜”。最新研究表明,一直以来被人们忽视的筋膜这一人体组织,可能是解决慢性疼痛和免疫功能障碍的关键。科学启示有时来自最不可能的地方。例如,训练老鼠等实验动物做“瑜伽”的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动物和人类一样,通过伸展颈部、背部与腿部肌肉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健康益处。这一发现让研究者开始关注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忽略的重要的人体组织——筋膜,以及筋膜对人体健康真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1月19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公布了最新的艾滋病年度报告,承认全球感染艾滋病病毒(HIV,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人数被高估了600万.根据新的统计方法,2007年全世界感染HIV人数为3320万(原估计数据为3950万),其中包括250万名儿童.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的“幽灵”在世界各地游荡,恣意横行,祸害人类。人一旦感染上病毒(HIV)后,人体的免疫系统便会遭到致命的破坏,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或没有免疫力,最终造成众多艾滋病患者因并发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而死亡。人们会问,艾滋病病毒(以下简称为病毒)为啥能轻而易举地摧毁人体内的免疫大军呢?淋巴细胞中了病毒的诡计人体淋巴细胞外面包裹着一层薄薄的细胞膜,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和糖蛋白构成了一些凹凸不平的叫做“受体”的特殊结构,专门负责接收和识别外来的抗原、激素、毒素等生物大分子一类的化学物质信息。受体是长在细胞上的“眼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