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咨询工作室: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遇到了什么问题,就是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有时突然会听到心底冒出一个声音:难道这就是我要的生活?我每天往返于学校与住家之间,日子过得平平淡淡,一切只能用“一般般”几个字来形容:成绩一般,与同学关系一般,与父母沟通一般,对许多事情的兴趣也一般……总之,我就是那种在群体中最不容易被发现、最没个性、最普通的人。或许孩提时代的我也曾有过成为“大人物”的梦想,但现在这一切都已褪色。有时,我也问自己:为什么我会这样?我可以改变吗?面对将来的生活,我到底可以做些什么准备呢?但我总…  相似文献   

2.
正你愿意将你的肾捐献给一个陌生人吗?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献出他们的一个肾来挽救某个他们从未谋面之人的生命,人们对于器官捐献观念上的变化将给器官移植医学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27岁的布列塔妮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位高中辅导员,她正准备将自己的一个肾脏捐献给她在因特网上遇到的某个人。她说:"听来有点疯狂,但我确信这是我要做的正确的事情。"自愿将你的器官捐赠出来,然后移植到某个陌生  相似文献   

3.
温锋 《自然与人》2012,(1):F0003-F0003
看了一个文友关于QQ归宿问题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说的是她有一个骨灰级的网友.有段时间不知受了什么刺激,忽然极其执着地见人就问:“哪天我要是死了,我的QQ怎么办?腾迅的人又不知道我死了。那么我的QQ还会一直在,  相似文献   

4.
摘星之志     
当我睡觉的时候,那些洞扩大成了环形山。那天是一片模糊——但是那天要上学。没有人注意其他事情。“没时间吃饭了。”我说。我踩到亚麻地毡的脚趾头好冷。妈妈看着我,拨弄着她的汤勺把汤搅出了泡泡。“我不喜欢这样,为什么你就不能正常点?”  相似文献   

5.
心理信箱     
老师: 你好! 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今年已经大二了,我的学习成绩还不错。唯一让我不顺心的是我的人际关系不好。其实我在这方面是很尽心尽力的,但总不是我所期望的状态。同学们说我孤僻,内向,不爱表达。其实我的内心,真的很想和他们交朋友.有时也会主动和他们打招呼.可是为什么就觉得和他们距离那么远呢?而且和有的同学认识了没几天就又感觉疏远了,我也想和他们打成一片,很亲近,还可以随意地开玩笑,但是真正要做了,我却又做不到。不知是什么原因。我很苦恼.从小我就是这样,也许我是独生子的缘故?可是别的同学也是独生子啊.为什么我就和别人走不近呢?有时候我会很讨厌自己的性格.怎么才能让我的性格完全改变呢?  相似文献   

6.
关于两头蛇。有一个有名的古老传说,传说的主人公是战国时候的政治家孙叔敖。孙叔敖小时候听人说.有一种两头蛇,谁遇见两头蛇就要死了。有一天,他哭着回来,对他母亲说:“妈妈,我活不成了.不能给您养老了啊!”他妈妈问:“是怎么回事?”他说:“我真的看见两头蛇了。”他妈妈问:“两头蛇在哪里?”他说:“我认为它是个害人的东西,让别人看见了也要死.  相似文献   

7.
学习本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学习本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可是,据我观察,很多的同学认为上学很痛苦,上学很有压力.上学没有乐趣。为什么那么多的同学感觉到不快乐呢?我们怎么才能让学习生活变得很快乐呢?  相似文献   

8.
牮屋     
识这个字,很费了一番周折。起因是我家老犀的几根立柱偏得很严重.柱子与石磉间的缝隙越来越大.可能与地基的下沉有关.毕竟老屋已经一百多年了。 隔壁的王永干老人说.这屋要找人牮一牮了。我好奇地问,怎么牮?他说,就是把柱子重新扶正。这个“牮”字怎么写呢?那时.我对汉字有一种至上的崇敬。可家里没有《新华字典》,整个村庄没人有《新华字典》,包括两个民办老师。  相似文献   

9.
“把握今天”是先哲们一再告诉我们的名言。因为人世无常,谁也说不准明天的事情,只有“把握今天”才是最愉快、最幸福、最安稳、最科学的一种活法。 “今天”在你眼里是什么呢?你如何为“今天”设计出整个人生的光彩?智者是这样做的:我只为今天而快乐。 然而焦虑未来.预支痛苦的倾向,在现实生活中,实在是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专家格林研究了数千名猝死病人的幕后情况发现.人在生命终结前会出现先兆,不少人能预见到自己的死亡。他举了两个典型例子:一个例子是一对年轻夫妻,妻子只有20岁,一天晚上下班回来,她出人意料地对丈夫说:“我感到很累.也许我很快就会离开这个世界了。”第二天她就遭遇了车祸死了。另一个例子是一对中年夫妻,  相似文献   

11.
1.将来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生存的时代是不安的时代?对于这一问题,人们也许可以立即反对说:不安不仅是一种古典的情感,而且还是一种远古的情感,人们在史前的黑暗时代寻求巫术,在古典时代寻求宗教.就是由于只有巫术和宗教也许能把人从不安中拯救出来。据此.人们大声说道;不安与人类生而俱来,而我上面的提问则是错误的。当然,由于人类意识到在其周围,特别是在其前方有许多未知的东酉,不安在人类历史中始终存在。但是我认为:我们生存的不安与过去的不安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在尼采意义的“上帝死了”以前,不安一般只与不属于时间的…  相似文献   

12.
心理信箱     
老师:您好!我是昆明X中学的高一女生,、我最近遇到一个很大的难题.不能和父母说.也不能和朋友说,所以给您写了这封信。您能帮帮我吗?我一进入高中.就认识了小茜。我们有很多方面都很像:喜欢吃相同的零食,听相同的歌,喜欢相同的明星,都喜欢逛街……很快我们就成了好朋友。由于我们家住的也都不远.放学一块儿回家。我们一直玩得很好,直到最近发生一件事情,  相似文献   

13.
<正>小时候,大人们常常告诫我们,偷窃是绝对不被社会容许的错误行为。长大后,我们却发现,身边依然会有一些人喜欢做些小偷小摸的事情,但奇怪的是他们在物质上并不缺乏。如果并非为了钱和物本身,他们到底在“偷”些什么呢?琪琪的妈妈最近很为女儿的人际交往担忧。琪琪刚升入初中,她的新同桌佳佳对她十分热情,还经常跟她分享自己的文具、手办、零食等。琪琪妈妈开始觉得挺高兴,但无意间了解到佳佳在班里人缘不太好,因为她小学时曾偷过同学的东西。琪琪并不相信这件事,她认为佳佳家境富裕,还经常给自己买礼物,怎么会偷别人东西呢?但没过多久,佳佳就因为多次偷拿文具店的东西而被老板发现,告到了学校。  相似文献   

14.
失败的价值     
扎雷  倪光炯 《科学》2006,58(3):5-6
我为我的讲话选择了这个题目:“失败的价值(The Virtues of Failure)”,你们可能会奇怪:怎么今天我竞希望谈论失败呢?首先,失败对我是司空见惯的。第二.我相信创新性的研究是无数次失败和极少几次成功的混合。对科学界以外的许多人或刚开始做研究的学生们来说.这一事实也许并不那么显而易见。我们在报纸上和科学杂志上重视或强调的总是所获得的成就.其中文章给人的印象是,成功的次数大大超过了失败次数。这一错误观念又常常被一些口头讲话所加强:演讲者往往把研究工作讲得让人听起来像是不费什么力气的事.那不过是一步接一步的逻辑步骤罢了。然而上述印象实在是一种误导,每个研究者都知道这一点。真正的研究乃是一部由错误组成的喜剧.其中错误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发生。不妨用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的话来说,研究进展其实是怀着永不衰减的热情.  相似文献   

15.
问题1:9岁的儿子问我“人为什么能透过水看到东西”,我无法给他满意的答案。谁能告诉我们:为什么水或其他透时液体允许光线通过?解答1:这个问题也许应当换一种方式来提,即不是问:透明介质为何允许光线通过,而应当问:光线是如何在不透明介质中被阻隔的。解答2:光是一种电磁辐射,其能量由光子所携带,放光的性质与它的波长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物体由包括电子在内的基本粒子所组成,而电子总是以一定的能量状态存在着的。当太阳光照射到物体上时,物体中的电子或原子就会根据频率条件,有选择地吸收具有某些能量的光子,而不符合频…  相似文献   

16.
心理咨询室老师:我是一位高一年级的女学生,从去年我父母闹离婚开始,他们对我的态度就变了。平时,他们一门心思闹离婚,很少来问我的情况,好像我不存在似的,我有事情跟他们说,他们总是一脸不耐烦的样子,好像他们的问题都是我造成似的。有时他们又会觉得我很重要,爸爸会要求我站在他这一边,不要理睬妈妈;妈妈会命令我站在她这一边,说考验我到底有没有良心?我觉得我好不幸,爸爸不疼,妈妈不爱,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能够帮助我。我真的很害怕,但每天在学校里又强迫自己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担心家里的情况被同学们知道。我也看…  相似文献   

17.
李方 《科学之友》2004,(12):80-85
人都想自由,但有些不自由却是注定的。比如说,你生在何时是男是女,父母是谁,愿何民族,你说了统统不算,只有认命。这就不免生出许多幻想。好比圈外曾经流行一个测验,问如果能够自由投胎,你最愿意做的10个人是谁?各种答案五花八六,从基督、也子到梦露、杨贵妃,千人万愿,幕衣一是。如果我被问到这个问题,我想我不愿回答,一是不敢高攀,二是怕爹娘不高兴。但我愿意回答一个类似的问题:你最愿意生活在哪10个时代?实际上,这个问题,是问你最喜欢哪10个时代:并且希望,不要带着标准历史学家的眼光,而只依你个人的喜好去选择。这样,这个问题就变得很诱惑,让你按捺不住地说出心中所想。下面就是我的答案。  相似文献   

18.
初一见邓安梅,和她一聊,我惊讶于这位女性的个性如此率直,面对我这个初见面者,她会不藏不掖.把她想说的话全都抖出来。当我知道她乃是四川泸州人时,我马上感觉没错。她应该就是四川人,而决不会是中国南方什么地方的人。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在北京推出一份上乘的大众科普杂志《Newton科学世界》。可以说这在我国科普媒体界带来巨大的冲击波。这个冲击波给我们的启示就是:面对市场能不能办好一本高品位的科普杂志?我们回答是:“能,但有困难。”只要克服了困难,那么就可以创造人间任何奇迹,办好一本科普杂志也不例外。记得抓年代初,上海有一本《科学画报》,当时印数每期都超过百万大关。一次我去南京出差,某研究所的几个研究人员提出要我设法在上海为他们代订《科学画报》,说在南京订不到,请我帮忙。为什么那时候的《科学画报》这么吃香呢?原因有三:一是科…  相似文献   

20.
典型案例:小亮每天背着书包起早摸黑地上学,上课也算专心,作业都在努力地做,可是为什么成绩这么差呢?联想到父母在他做错事时老是说他笨得很!,小亮会不由自主地想:莫非我真的很"弱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