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刘庆辉 《科学通报》1994,39(22):2101-2101
血红蛋白E(Hb E)是我国常见的异常血红蛋白病,它是由β-珠蛋白基因第26位编码子的G→A点突变引起.因Hb E与β-地中海贫血症状相似,又称之为地中海贫血样综合征;它也常与β-地中海贫血复合存在,危害严重.利用转基因动物技术研究真核基因表达调控已取得重要进展.已发现β-珠蛋白基因簇和α-珠蛋白基因簇上游区的DNase Ⅰ敏感区能明显提高珠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其中β-基因簇的HS-2和α-基因簇的HS-40具有典型的增强子作用.  相似文献   

2.
地中海贫血是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在地中海沿岸国家及我国南方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者比例很高。早已知道地中海贫血是由于组成血红蛋白的某一条链合成障碍引起的。正常成人HbA是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组成的。α链和β链在正常人中是以等速度合成的,形成的血红蛋白为α_2β_2(HbA)。当两条链合成速度不等时,  相似文献   

3.
曾溢滔 《科学通报》1983,28(14):896-896
在辽宁沈阳202医院的一例眼科住院病人中发现一种新型的异常血红蛋白,其电泳位置相当于J组,含量为21.5%。患者虽无临床症状,但有轻微的血液学变化及血红蛋白不稳定特性。应用8M尿素-磷酸盐缓冲液的CM-纤维素柱层析分离珠蛋白肽链,在正常α链前可洗脱出一种异常的α链(α~x链)。分离得的α~x链用TPCK-胰蛋白酶消化,消化产物的  相似文献   

4.
解倩  雷双银  曲超  吴昊  刘影茹  黄萍  滕曙智 《科学通报》2022,(21):2492-2508
地中海贫血是β-珠蛋白基因(HBB)点突变或缺失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患者产生溶血性贫血,其生存主要依赖于反复输血及去铁治疗,最终导致多器官受损、衰竭,给个人、家庭和国家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蓬勃发展,可能治愈基因突变性疾病的基因治疗应运而生,其中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凭其靶向特异性、经济性等优势备受关注,并已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以及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如今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修复人多能干细胞HBB基因、诱导胎儿血红蛋白(HbF)合成或抑制α-珠蛋白基因(HBA基因)表达是治愈β-地中海贫血的三大可行性策略,相关临床试验已相继开展.本文就CRISPR/Cas9系统的研究进展、作用机制以及在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最新研究与应用进行综述,涉及细胞实验、动物模型、临床试验等内容,并介绍了CRISPR/Cas9系统衍生的新型基因编辑工具碱基编辑器在该领域的研究应用,为促进β-地中海贫血从基础研究转向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王培荣 《科学通报》1997,42(6):640-643
碳数超过30的藿烷被称为长链藿烷(Extended hopanes).据我们所知,超过C_(35)的长链藿烷仅有两篇报道:Rullk(?)tter和Philp在Illinois和Thornton沥青中发现一个长侧链17α(H)藿烷系列,其碳数范围达C_(40);前苏联科学院 Ostroukhov等曾在中亚Shakarlyk沥青矿发现一个C_(32)~C_(39)的长链苯并藿烷系列.通过对辽河盆地高升油田未熟原油的研究,在原油中发现两个超过C_(40)的长链藿烷系列——17α(H),21α(H)-藿烷类和17β(H),21α(H)-莫烷类  相似文献   

6.
人与小鼠β-簇珠蛋白基因在结构与表达模式上存在极大的相似性.基因簇5’上游20kb内是一个Locus control region(LCR)顺式元件,由4个DNase-Ⅰ超敏感区(HSs)组成.相关的研究工作表明LCR对β-簇珠蛋白基因的红系组织专一性表达有重要作用,它的插入或缺失突变将导致基因表达的紊乱,甚至造成严重的贫血症状.近年来,人们对研究LCR调控元件在β-簇珠蛋白基因发育时期特异性表达中的调控机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希望了解LCR元件中不同的HS是否参与β-簇珠蛋白基因的时期特异开关调节.转基因小鼠研究结果表明人LCR元件中HS3可能与发育早期的胚胎型珠蛋白基因的表达调控相关,但近来有关报道表明小鼠的HS3不为β-簇珠蛋白基因的开关所必需,并且仅部分参与了成年型的β-簇珠蛋白基因的调控.因此,HS3是否参与β-簇珠蛋白基因发育时期特异性的调控尚不完全清楚.  相似文献   

7.
名词卡片     
血红蛋白:高等生物体内负责运载氧气的一种蛋白质(缩写为HB或HGB),是使血液呈红色的蛋白。血红蛋白由四条链组成,分别是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每一条链有一个包含一个铁原子的环状血红素。氧气结合在铁原子上,被血液运输。  相似文献   

8.
《科学通报》2012,(30):2892
发展合成具有多种功能基团的手性非天然氨基酸具有重要的药物化学意义,同时将其设计引入到多肽片段中也是发展新的多肽药物的重要策略和方法.手性α-羟基-β-氨基酸是许多具有药物活性多肽的关键组成单元,也是一些复杂天然产物的组成部分,如紫杉醇(taxol)的侧链结构就是顺式的手性α-羟基-β-氨基酸,而其也是构成leuhistin的核心骨架.虽然对于合成α-羟基-β-氨基酸已经发展了多种  相似文献   

9.
吴元鎏 《科学通报》1983,28(11):698-698
2-氧烷基磷酸酯(Ⅰ)之钠盐能与醛或酮进行Horner-Emmons-Wittig缩合反应,生成α,β-不饱和酮(Ⅱ),此反应能在温和条件下进行,产物之双键为反式,故在合成结构复杂的α,β-不饱和酮时很有用。我们在合成含不同下侧链前列腺素改造物(Ⅲ)时,常需要相应的磷酸酯(Ⅰ)。  相似文献   

10.
周向东  郑辉  周维善 《科学通报》2002,47(24):1868-1875
以猪去氧胆酸甲酯4为原料,乙酰链甾醇11为关键中间体和改进的Sharpless不对称双羟化反应为关键步骤,经9步反应,以56%的总收率和100%de高立体选择性地合成了LXRs激动剂24S,25-环氧胆固醇1,并通过1合成了LXRα亚型选择性激动剂5α,6α:24S,25-环氧胆固醇2以及新配体5β,6β:24S,25-环氧胆固醇3。  相似文献   

11.
赵飞燕  吴宇轩 《自然杂志》2022,44(5):389-397
 β-血红蛋白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遗传疾病,该病最初的治疗策略为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治疗,但由于花费昂贵、疗效有限、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进展缓慢。近些年,基因组编辑技术成为开发β-血红蛋白病新型治愈方案的有力工具。文章回顾了胎儿血红蛋白再生策略治疗β-血红蛋白病的最新进展,其中破坏BCL11A红系增强子的方式因其安全、有效、临床价值高而备受青睐。β-血红蛋白病基因治疗策略的下一步发展值得期待,有望完全治愈β-地中海贫血和镰状细胞贫血症这两种遗传性血液病。  相似文献   

12.
陈松森 《科学通报》1981,26(19):1216-1216
最近我们在广西天等县一位10岁壮族男孩血液中同时发现两种异常血红蛋白,一种为快速,另一种为慢速,它们的相对含量分别为9.27%和27.3%。血液学检查结果显示正常。家系调查发现其父携带有慢速成分,其母携带有快速成分,说明先证者的两种异常血红蛋白基因分别来自其父和母,为双重杂合子。肽链电泳结果表明,快速成分为α-链变异体,慢速成分为β-链变异体。用本实验室方法分离  相似文献   

13.
关于β—珠蛋白mRNA的结构,已经了解得相当详细,如已知其5′端有甲基化的封闭结构,3′端有多聚A,还知道翻译部分的核苷酸序列与氨基酸序列相互对应等。与此相反,关于β-珠蛋白基因的结构及存在方式却了解得极少。但自从蒂尔门(Tilghman)等人对鼠β-珠蛋白基因进行无性繁殖以来,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迅速的进展。他们首先揭示出β-珠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成熟mRNA的核苷酸序列不完全对应,证明基因内至少有两个插入DNA。  相似文献   

14.
K-RRneo细胞生长与分化特性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文丽 《科学通报》1994,39(8):757-757
细胞分化实质上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和特异性蛋白质的合成.珠蛋白基因开启、血红蛋白表达是红系细胞分化的典型标志.当红系细胞癌变时这一分化特征丧失,机理未明.薛社普等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骨髓瘤细胞与网织红细胞同种或异种间进行杂交后,在出现去恶性分化特征(癌基因表达抑制/关闭)的同时,往往伴有珠蛋白基因产物(血红蛋白)的表达.我们报道了兔网织红细胞与人红白血病细胞K_(562)融合后形成的K-RRneo细胞生长活动较  相似文献   

15.
没有一种遗传病比镰状细胞贫血症更简单了。β珠蛋白基因上的一个碱基腺嘌呤为胸腺嘧啶所置换从而引起蛋白质的第6个氨基酸——谷氨酸改变为缬氨酸。在低氧张力条件下,异常的脱氧血红蛋白聚集,导致红细胞形成镰刀状的改变。变形的红细胞阻塞小血管,引起“危机”,临床上表现为相对短暂  相似文献   

16.
陈士友  蒋俶  钱若兰 《科学通报》1996,41(18):1703-1706
人体β类-珠蛋白基因簇是研究真核基因表达时空秩序性的一个理想模型,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它的几个结构基因(ε,~Cγ,~Aγ,δ和β-珠蛋白基因)分别在不同的时期和部位开启和关闭。基因的激活与关闭在细胞分化和胚胎发育过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有关它们的分子机制目前仍不很清楚。成年型的β-珠蛋白基因在胚胎期不表达,出生后主要在人的骨髓中表达,这一事实说明在胚胎期与胎儿期存在某种调控机制抑制了β-珠蛋白基因的开启。  相似文献   

17.
王铁冠 《科学通报》1994,39(1):61-61
化石燃料和沉积物中,藿烷类是普遍存在的以原核生物(细菌与蓝细菌)生源标志物.1974年Ensminger等报道了以C_(30)藿烷为主峰的C_(17)—C_(35)(缺C_(28))藿烷类常规分布型式;以后Seifert和Moldowan从中鉴别出17α(H),21β(H)-和17β(M),21β(M)-藿烷以及17β(H),21β(H)-莫烷三种差向异构体系列,在常规分布型式中,以17α(H),21β(H)-藿烷系列为主.1991年Moldowan等和Armanios等又报道了17α(H)-重排藿烷和18α(H)-新藿烷(即  相似文献   

18.
楼纪东 《科学通报》1984,29(23):1472-1472
Nef反应是有机合成化学的基本反应之一,Nef反应是以硝基化合物为原料,经成盐、酸解而合成对应的醛类。但Nef反应只限于饱和烃类。作者报道从α,β-不饱和烃类硝基化合物合成对应的α,β-不饱和醛,使Nef反应得到新的应用。这种合成α,β-  相似文献   

19.
曾溢滔 《科学通报》1986,31(7):559-559
对10例中国人正常受试者和15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及其双亲的β-珠蛋白基因簇的8个限制性内切酶切点多态性和单体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连少辉 《科学通报》1984,29(10):633-633
血红蛋白M是导致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一种异常血红蛋白。据现已报道的有五种血红蛋白M,本文研究的是在我国上海发现的血红蛋白M,通过一级结构分析表明,它是属于HbMlwat[α_(87)(F8)His→Tyr]。这个异常血红蛋白的α链第87位的组氨酸被酪氨酸所替代,其血红素中的铁原子处于三价状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故不能与氧分子结合,因而不能进行正常生理活动,使患者呈青紫症状,对此已有较多的研究,但未见对这分子进行毫微秒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