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鲜乳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乳及乳制品的质量与安全,而鲜乳的贮存与运输环节在监管控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垦区鲜乳要想从源头上抓好原料奶的质量与卫生安全,需采取有效的监管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科学管理研究》2017,(1):75-78
针对我国发生的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政府通过加强监管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问题依然发生。这表明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形势的严峻性依然存在,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了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源,进而提出治理机制的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乳制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我国的乳制品行业也由此得到快速发展.但从目前整体来看,我国乳制品行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放型阶段,要想扩大自身的利润空间,从内部管理角度来看,成本控制将是重中之重.由于乳制品业涉及三大产业中畜牧、加工、物流等三大行业,因此从原料供应到终端用户消费的整个供应链中所有环节都是成本控制的内容.在此情况下,利用供应链原理来优化成本控制是其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笔者分析了乳制品企业供应链成本的构成因素,并探讨了乳制品企业实施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有效性,提出了乳制品企业目标成本法下供应链成本的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梳理绿色供应链和供应链服务质量两个领域的研究成果,根据乳制品供应链的基本结构,构建了乳制品绿色供应链服务质量的概念模型。乳制品绿色供应链由生产系统、消费系统、环境系统及社会系统组成,涉及牧草种植、奶牛养殖、原奶生产、乳制品生产加工、乳制品销售和废弃物回收加工等环节。这些环节在服务过程中,牧民和原奶生产商之间、原奶生产商和乳制品生产企业之间、乳制品生产企业与经销商之间、乳制品经销商和顾客之间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会产生四个服务感知差距,每个差距都会影响供应链的服务质量,需要详细分析每个相互感知差距产生的原因,提出提升乳制品绿色供应链服务质量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乳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进入市场的乳制品安全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近年来我国乳品安全事件频发,极大地影响了国内消费者的信心,也使乳品行业受到重创.乳品安全事件频发有其社会基础,也有乳品生产产业链长、存在安全风险的环节多、我国奶牛养殖分散致使原奶质量难以控制等客观原因,还有政府监管不到位、打击违法行为力度不够等主观原因.要保证乳品安全,首先,必须保证原奶的安全;其次,要在乳品企业内部建立完备的质量监管体系,把好乳品加工过程的质量关;再次,政府必须加强立法,并对乳品质量安全进行实时监管,特别要加大对向牛奶中掺杂使假等违法行为的查处与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6.
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家法家规,是企业防范风险、控制舞弊的防火墙,只有建立和实施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监管部门、管理层与投资者关注的重要对象。其披露质量的高低无论是对企业内部管理还是外部信息使用者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发展历程如何?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有何现实意义?本文拟就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顾德增  鲍洪涛  律泓 《科技信息》2011,(12):I0070-I0070
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物质量等级、结构安全、外部造型和建成后的使用功能等。因此,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创造正常施工条件、实现质量控制的前提。本文从工程管理的角度,探讨工程材料的质量监管与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实验室管理体系是对影响检验数据的诸多因素进行全面控制,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系统地协调把影响检验质量的各种因素加以有效控制,通过对内部审核、制定和实施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管理评审、监督机制、外部评审、比对和能力验证、内部质量控制与数据分析等措施,确保实施管理体系有效的运行。  相似文献   

9.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作为政府直属技术机构和国内监管领域的权威实验室,出具的检验数据尤为重要,能力验证是通过外部措施对其内部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确保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乳制品市场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但乳制品质量严重影响了乳制品企业的声誉和发展。加强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已成为乳制品行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采用中外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的比对,提出了加强中国乳制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