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院士与苏州     
苏州出院士:从“状元之乡”到“院士之乡”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简称“两院院士”),是我国在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设立的最高学术称号,具有崇高的荣誉和学术上的权威性,代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自1955年新中国诞生首批院士(学部委员)以来,我国已拥有1773名两院院士,其中苏州籍的院士占了100多席.这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第一,苏州由此赢得了“院士之乡”的美誉。  相似文献   

2.
近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司令部军训局批准在石油大学(华东)成立“材料电子理论研究室”和“材料界面实验室”。这是石油大学首个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属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两室的学术委员会主席由程开甲院士担任。清华大学王崇愚院士、朱静院士、吉林大学邹广田院士、总装备部程漱玉研究员、石油大学李世春教授为学术委员会委员。李世春教授任两室的主任。“材料电子理论研究室”旨在从理论的角度铺垫和发展TFDC电子理论,其主要任务是建立“原子相图”、“扩散溶解的电子理论”和“原子组装的电子理论”。“材料界面实验室”旨在从界面…  相似文献   

3.
欧美——中国,学术对话。 欧美:“当代人类学之父”、法国科学院院士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 Strauss)在蔡华专著《无父无夫的社会——中国的纳人》英文版封二上写道:“蔡华博士对西方人类学做出了杰出贡献……多亏了他,现在纳人在人类学典籍中获得了一席之地。”美国科学院院士、人类学界著名领军人物克利弗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撰写长篇书评,肯定这一研究证伪了上世纪在欧美占主导地位的两个关于社会结构的基本理论,称赞作者笔下精致如芭蕾舞般的纳人社会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史杂志》2012,(2):249-249
2011年12月20日,由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第1届“北京大学与中国现代科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第8会议室举行(图1)。会议展示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北京大学理科史研究领域取得的部分成果,高度肯定了北京大学在中国近现代科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开幕式由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吴国盛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智宏院士出席了研讨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许院士说,“北大理科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现代科学史,北大理科史不仅是北大校史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整个中国近现代科学史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王扬宗研究员,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教授,北大物理学院赵凯华教授也分别在开幕式上讲话,分享了自己对北大理科史研究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5.
“院士”是学术界给予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称号。院士制度最早起源于欧洲,现在已通行全世界。 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急剧变革,大规模留学运动的兴起加速了中西方科学文化交流的进程,“科学”、“科学家”、“科学  相似文献   

6.
通过统计分析中国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人员在中国科协和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的任职人数情况,考察中国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社会学术地位,据此给出了社会学术地位排名前100位的中国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名单。其中,社会学术地位排名前10位的中国高等学校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和同济大学(两校并列第十);社会学术地位排名前10位的中国科研机构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3个单位并列第四),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中医科学院(2个单位并列第十)。  相似文献   

7.
“和亲”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中特有的政治现象,是中国古代民族交往和文化融合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古代妇女社会地位发展演变的分水岭。中国古代妇女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处的社会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方向。“和亲”政策推行后中国古代妇女社会地位的衰落,反映了农业社会夫权的高度膨胀与扩张。中国古代妇女在“和亲”政策前后社会地位发展轨迹说明,古代妇女社会地位的衰落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动因。她们在历史上所作出的贡献也必须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声音     
《科技潮》2006,(7):3-3
“院士们穷于应付各种考察、颁奖、座谈,用于科研的时间可想而知。一个教授在成为院士之后再难见高水平研究成果,这与‘院士’这一最高学术称号是不相符的,院士已成为社会活动家而不再是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教授顾海兵直言院士制度的弊端“。学术界就不应该搞等  相似文献   

9.
9月 2 0日 - 2 7日 ,我院召开了 2 0 0 2年学术大会。大会期间 ,有 3位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唐教授做了“煤炭工业发展趋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鸣高教授做了“煤炭生产与科学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友柏教授做了“制造业创新的基础———知识服务”)、1名长江学者 (唐春安教授做了“岩石破碎过程的数值模拟”)在内的 1 9位国内知名专家做了能源、煤炭生产、岩土工程、计算机科学、微电子技术、机械制造业、网络系统控制、电力电子器件、信号处理技术、空间定位技术、古代哲学等领域新的科研成果和学术动态的学术报告。会前葛修润院士…  相似文献   

10.
从事“古新星新表”研究的这段实践,使席泽宗院士走向了天文学史的道路,这一走就是50年,一辈子,席泽宗认为,这50年,中国天文学史的发展突飞猛进,中国的科研队伍比西方大得多,有了很多成果,成绩很大,席泽宗对科技史、科学思想史、科技政策都有深入研究,都有重要成果,由此我们可以领略到席泽宗对学术的不懈追求和深厚的学术造诣,同时也感受到一位中国科学家对国家社会发展的热情关注。  相似文献   

11.
纳米技术是继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之后.又一深刻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技术,它的迅猛发展将在21世纪促使几乎所有工业领域产生一场革命性的变化。如果你到网上搜索“白春礼”或“纳米科技”等主题词.你会发现.有很多是有关白春礼院士在某地作纳米科技报告的新闻。作为中国纳米科技领域有影响的代表人物.积极推动社会对纳米科技内涵的全面理解,促进纳米科技研究与产业化在我国的健康发展,这已经成为白春礼院士的日常工作之一。日前.白春礼院士接受了记者专访.话题集中在“纳米科技研究及其产业化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畅 《华东科技》2002,(3):22-24
12月9日,中国科学院向社会发布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道德自律准则》。这一准则包括:坚持真理、反对弄虚作假:坚持严肃、严格、严密的科学态度,反对学术上的浮躁浮夸作风:坚决抵制科技界的腐败和违规行为:积极发扬学术民主,充分尊重学术领域中的不同意见。警惕和反对学霸作风;尊重合作者和他人的劳动和权益,反对不属实的署名和侵占他人成果.反对参与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抵制和反对对科研成果进行新闻炒作;在参与各种推荐、评审、鉴定、答辩和评奖活动中,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徇私情等内容。这一准则颁布后,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有媒体称这是“中国院士的十条戒律”。那么,在科学学术界和社会上,如何看待这一准则呢?  相似文献   

13.
北大有两个研究群体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 0 0 3年度“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 ,他们分别是数学学院丁伟岳院士为学术带头人“几何分析”方向的研究群体和生命学院朱玉贤教授为学术带头人“植物发育调控机制研究”方向的研究群体。另外 ,2 0 0 0年获批的环境学院陶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学术中国化”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相互激荡,马克思主义者与反马克思主义者彼此辩驳,不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之学理依据的进一步完善,而且奠定了中国化学术的历史基础.重新审视此一思潮的本质与贡献,对于在思想学术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创建中国特色的学术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科技事件     
"两院"院士大会召开中国两年一度的"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于6月23日至27日在京召开。每两年召开一次的"两院"院士大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界最高学术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1999,(1)
去年11月2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旧石器考古专家贾兰坡迎来了他90岁生日。为了庆贺他对中国考古事业的杰出贡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主办了他九十华诞庆贺会及由中国、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专家学者参加的“旧石器考古学和古人类学学术研讨会”。30年代,贾兰坡主持周口店发掘工作,11天内连续发现了北京猿人3个头盖骨,此次发现轰动了国内外。新生代研究室名誉主任、德国古人类学家魏敦瑞高度评价了这次发现的意义和贾兰坡所做的贡献。人们把周口店北京猿人的发现和研究誉为“中国近代在科学  相似文献   

17.
12月18日,全国首届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大厦召开,本次会议是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广州市建设委员会和我校共同发起举办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陈厚群院士、隔震减震专家周福霖院士等国内外近200名专家出席了本次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8.
《华东科技》2000,(11):18-19
今年是我国著名生物学家、蛋白质化学专家、前国际科联中国理事、前中国科协副主席、前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前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副所长曹天钦院士逝世五周年,为了纪念曹天钦院士自1952年暨夫人谢希德院士归国以后,半个世纪以来,为推动中国的生物化学和生物工程研究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曹天钦学术基金会,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上级领导和有关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东方科技论坛)的支持下,于2000年6月11日至6月15日在上海召开了“第二届纪念曹天钦院士国际蛋白质讨论会。”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两年一度的“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于6月23日至27日在京召开。每两年召开一次的“两院”院士大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界最高学术团体的重要会议。今年在中国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北京奥运会即将开幕、四川等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背景下召开,意义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20.
(报纸名称后面的数字是发表日期,期刊名称后面的数字是发表期数,N代表报纸,J代表期刊) 报纸类 中国学术失范的原因及实例—一位外籍院士写给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健的信 (何敏琦)科学时报四6 国际科技合作不能仅满足于“跻身”(汪品先)光明日报!N]9 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几点思考(马大袱)科学时报【州13 物理化学“三剑客”百年之前引发化学革命(上)、(中)、(下) (唐有棋)大众科技报【N]9,16,23 我国应大力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杨起)科学时报【Nll4 学术不赶场育人要互动(吴推祖)科学时报【Nll4 发扬王选院士的跨越创新精神(李国杰)科学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