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自然探索》2010,(10):7-7
或许是游泳游得太累了,图中这条长得颇为怪异的安康鱼看起来刚决定要在海底做一次夜间散步。而实际上,虽然它看上去好像长了四条腿,这“四肢”却是它用来在海底使自己保持平衡的鱼鳍。这条鱼一边休息,一边等待迅速出手抓捕经过的猎物,这些猎物是它用自己嘴巴上方的凸起引诱来的。  相似文献   

2.
最近,进行水下考察的科学家在南极海底发现了一种非常奇怪的巨型虫(图1)。从外形上看,它简直不像动物,而像一种植物——郁金香,同时还有点像臭名昭著的罂粟,但它却是一种真正的被囊动物。科学家说,这种被囊动物是南极洲海底的早期定居者之一,以浮游生物为食,最长可长到1米。它抽吸海水,然后经过体内的一个网状结构滤出食物。至于它的“花茎”,则通过它自己的“泵压”来支撑。  相似文献   

3.
深海"风暴"     
在人们的印象中,深海底是一个美丽幽静的世界。最近,美国马萨诸塞州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说:海底并不平静,类似陆地上飓风的各种激流,一年四季都在横扫海底世界的一切。海洋科学家把这些激流称为“海底风暴”。它犹如强大的龙卷风,旋转着横扫海底。“海底风暴”的破坏力极强,它会冲掉安装在海底的科学仪器,毁坏海底通信电缆,甚至可能危及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在20世纪80年代,还很少有人相信海底“风暴”的存在。一些科学家甚至认为: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海底“风暴”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海底受到上层水的重大压力,表层海流影响不到海…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海洋生物广泛存在于阳光充足的透光层中,透光层的深度通常局限于水深200米以内。因此水深超过200米,海洋生物就变得十分稀少。深海底缺少阳光的“关照”,压力又异常大,可想而知生物难以存活,由此许多人都认为深海底是生命的荒漠。果真如此吗?探索海底奥秘的钥匙—— 载人深潜器 海底深处没有光亮,而且压力出奇的大,即便是借助于氧气瓶,一般人也只能潜到十余米深,如何能够观测到深海底部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发明了载人深潜器。它在海洋研究中作用十分活跃,被广泛应用于海洋地质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调查研究,使人类真正实现了自由地遨游于海洋深处的夙愿。 先让我们来看看载人深潜器有哪些用处?自从1973年第一次下潜到大西洋洋中脊3000米深处实施“法莫斯”计划以来,载人深潜器已广泛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用于海底矿产资源调查,包括海底石油、天然气水合物、多金属结核、中一高温热液矿床等,尤其是近年来阿尔文、辛凯6500等深潜器对大洋中脊热液成矿作用的调查,辛凯6500对日本南海海旺的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潜力及地质环境的调查研究.更加激发了人类开发海底矿产资源的热情并使得这一想法的实现变得越来越现实;其次是用于...  相似文献   

5.
一项新研究发现,大约9300万年前,海底火山活动的突然爆发导致海洋大量失氧,从而引发物种大灭绝。这场大灾难把从大贝类到单细胞海藻的大量有机物埋葬于海底,最终成为今天石油的重要来源之一。这项新研究首次直接证明了海底岩浆作用(岩浆冷却形成岩石)能够引发物种大灭绝。当时,地球的气候又热又闷,海洋循环缓慢,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是今天的4~13倍,  相似文献   

6.
自然信息     
浮游生物发电这是一个大胆的构想 ,但是海洋中的微小动物确实能够产生电流。  一种由海底沉积物和海水之间构成回路的水下燃料电池确实能够连续地输出少量的电功率———正如它的发明者所预期的那样。  “我们完成了历时 2 2 0天的连续不间断试验 ,它发电的功率水准保持十分恒定”。美国Naval研究实验室的Tender说。  QSCAR海洋沉积物碳氧反应器 ,其两端接到一个自然的电势差上。该电势差是由海底上发生的化学反应所产生的。  浮游生物利用氧来分解海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沉积物 ,释放出能量 ,在没有氧气的积累的沉积物…  相似文献   

7.
海豚的文化     
科学家最近发现,澳大利亚鲨鱼湾的野生海豚在海底觅食的时候,竟然会把自己那长长的、敏感的嘴巴套在海绵里(就像人类戴手套一样),以此避免海底的石头或其他东西划伤嘴巴。科学家同时发现,海豚能够把这种技巧遗传给自己的下一代。此前,除了人类之外,猩猩是已知能通过社交认知而学会使用工具的帷一的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8.
一座休眠多年的海底火山,在人们事先没有掌握预兆的情况下,在一群热望它喷发的地质考察专家面前,不期喷发.此后它从深深的海底猛然窜出,耸立在渴望它出现的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9.
美国海洋学家最近宣布,他们首次成功预测了俄勒冈州海域的安克希尔火山——世界最活跃海底火山之一的喷发。安克希尔火山距离海岸400千米,自从它1998年最后一次喷发以来,科学家一直在监测它,并预测它将在2014年以前再度喷发。2011年7月29日,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探索》2012,(2):11-11
尽管科学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知道“死亡冰柱”的存在,但他们直到最近才首次拍摄到它沉降至南极海底、在此过程中毁灭一切与它接触的生物的场景。  相似文献   

11.
假如人类能够在宇宙中的一棵“树”上眺望遍及世界的信息流动,就会发现它完全类似于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它的“血管”中充满了不可胜数的数据,海底电缆和通信卫星构成了它的“动脉”,每天充满着“血管”的是数以百小时的电视节目、数以百万计的个人电话和数兆比特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一头巨鲸死去,它的尸体沉入深海底。许多年后,一艘潜艇在海底进行科学考察时偶然发现了它。正是这头死鲸的尸骨向科学家揭示: 海洋深处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生命世界。  相似文献   

13.
日本海洋科学家近日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万鸦老湾大约160米深的海底发现了一条罕见的腔棘鱼幼仔,并拍下了它的生活录像片段。  相似文献   

14.
海底是一个冷寂的世界吗?不,它无时无刻地处在激烈的运动之中,海底火山便是形成这种运动的主要动力。 据科学家统计,在海洋中约有1万座火山,其中只有它们的佼佼者露出海面,更多的火山则深藏于海底。海底火山有其规律,大多分布在地壳运动激烈的地带。沿着整个大西洋中脊,特别是大西洋中脊大裂谷,竟有许许多多的火山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正历史上,关于海怪的神话和传说比比皆是。在北欧神话中,就有这样的描述:"在深不可测的海底,北海巨妖正在沉睡,它已经沉睡了数个世纪,并将继续安枕在巨大的海虫身上,直到有一天海虫的火焰将海底温暖,人和天使都将目睹它带着怒吼从海底升起,海面上的一切将毁于一旦。"挪威是北欧神话的起源地之一,而海怪的传说在挪威也非常流行。据说挪威渔夫经常冒着生命危险在海怪的  相似文献   

16.
一座休眠多年的海底火山,在人们事先没有掌握预兆的情况下,在一群热望它喷发的地质考察专家面前,不期喷发。此后它从深深的海底猛然窜出,耸立在渴望它出现的人们面前……最奇特的海底火山口2003年5月13日,当今世界大洋科研界最引人注目的考察船——富兰克林号来到了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附近的俾斯麦海。船上载着12位著名的海洋地质考察专家。他们前来考察克瓦齐海域。这一狭小的海域因海底火山“克瓦齐”而得名。克瓦齐在所罗门语中,意为“海神”。克瓦齐火山处于地球上最大的两个地质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汇处,而且处于其中最…  相似文献   

17.
说来您也许不太相信,科学家对地球表面的认识远没有对金星表面的了解多。其实,这一点都不奇怪,因为地球表面的70%是被海洋覆盖着的,所以海底世界的大部分尚待考察。海底的许多具体特征长期以来无法观察。 现在,由于水下探测设备和卫星技术的发展,科学考察人员可以对海底进行深入的探索了,他们甚至能够看到海底最幽暗的角落。最近,考察人员发现了可与美国著名的大峡谷媲美的海底深渊,以及生活在喷出炽热熔岩的火山口附近的蠕虫。下面我们逐一简单介绍一下最近发现的几大海底奇观。  相似文献   

18.
日本深海探测器计划受挫日本新的无人操纵深海探测器Kaiko上周试图在关岛附近海区打破深海探测的世界深度记录,但在它往下方行进到约10900米之后,离海底2米处的电视图像意外地传送回了空白,探测器不得不被拖回到它的母舰横须贺号。Kaiko将不得不返回日...  相似文献   

19.
稀有金属是电子设备、特种合金的主要成分,国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资源匮乏的日本把目光盯准了海洋。为了探明海底稀有金属等矿藏,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正在研发海底探矿机器人,计划中的机器人分为两种规格,中型长7米.重5吨,主要着眼于远海的大范围海域;小型长4米,重1吨,用于靠近海底做更详细的调查,可以在潜航中勘测海底地形,搜集数据,通过遥控采掘有用的矿物标本,最大潜深可达4500米。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一些深海潜水爱好者在南非东北附近的大海里亲眼看见了古老的腔棘鱼,在潜水界引起了极大的兴奋。为了进一步跟踪探索腔棘鱼,并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种稀有生物,一批勇敢的南非深海潜水爱好者决定在最近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深海探险活动,并通过因特网“世界流“网站(www.world-stream.com)直播潜水实况,让尽可能多的人能够分享海底生物的神秘生态,也以此记录腔棘鱼的海底生活。 腔棘鱼早在4亿年前就生活在地球上了,长久以来一直被生物学家认为在7000万年前就已经灭绝。然而1938年一个在南非外海捕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