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清代河南境内黄河水患频繁发生,沿黄各基层政府防御救灾措施主要有:兴举相关河工防御和治理黄河水患;提供居所、散发粮粟、防治疫病、设厂煮赈等方式救济灾民;招民复业、开渠兴农、蠲免钱粮、免除不当的河工料物征收与力役征派等措施帮助灾民复安其业。这些措施稳定生活,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在治河赈灾的过程中,部分官吏营私舞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政府行为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2.
康乾时期,洛、渭、黄三河交汇区的生态状况受气候、地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不可逆转地朝着恶化的方向演变。尽管当地官员和社会各界做出了积极应对,但这种努力似乎杯水车薪,因为其时僵化的帝国制度,严重束缚着治河制度的创新,使得河道管理与治河技术的耦合效应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中国治理黄河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除了传说中的大禹治河,功效最著,能维持一千六百多年,黄河没有发生大的改道以外,到了东汉初年经过王景治河(黄河简称为河,下同此),也有近千年没有发生大的改道。其他历代治河大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受效甚暂,或越治而越坏,所以大禹与王景的治理黄河,至今为世人所景仰。至於治河的方略,历  相似文献   

4.
《世界博览》2008,(12):11-11
美联社21日自北京报道,中国对政府官员发出警告,赈灾过程中出现的任何腐败都将受到严惩。中国国务院周三在其网站上发布公告说,中国最高反腐败部门将严肃处理滥用或延迟发放救灾款项的官员。腐败在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中是普  相似文献   

5.
18世纪江西地方政府的灾情传递,包括勘测收集灾情、上报灾害信息、接收清廷中央救灾决策信息等环节。清代灾情传递主要依靠传统的驿递方式,并且在制度上严格地规定了报灾时限。通过对清代奏折与上谕的分析,可以推算出灾情传递中每个环节所需的时间。虽然清代皇帝在奏折处理方面效率较高,但奏折经由皇帝批复后在各部院议决的时间长短会影响救灾决策信息的传递速度。相对于清廷中央层面,基层的地方官员是否具有敢于作为、担当的责任意识,不仅影响到灾害信息的判断与处理,而且关系到救灾的实效。此外,灾害性质、受灾程度与灾区离省会的远近等因素也会影响州县官员的灾情传递。为更准确、及时地掌握地方灾害信息,清代政府在常规行政层级上传渠道之外,利用非制度性的渠道上传灾害信息,使得各级地方官员相互牵制、监督。但这未形成稳定的机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灾害信息在地方与中央之间真实、有效的传递。传统官僚组织的灾情传递效率关系到救灾实效,这也是理解清代的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遥感技术在地震灾害监测与救灾减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淼 《科技资讯》2008,(35):89-90
我国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准确预报地震的发生,监测灾情的发展,科学制定救灾方案,成为有效地开展防震减灾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重大问题。遥感技术可在地震发生后快速地获取地震区遥感图像,为震后速报灾情,快速评估地震损失,救灾减灾决策提供依据。本文重点讨论了遥感技术特点及其在地震灾害监测与救灾减灾中的应用,提出国家要尽快建立遥感应急工作机制,保证遥感技术在灾害发生时发挥最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又是一条举世闻名的"害河",易淤积、发洪水和改道。为驯服它,古往今来,我国涌现出一大批治河(特指黄河)能手。明代的潘季驯,就提出了创造性的治河理论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张伯行是清初理学名臣,但是他在治河方面也很有建树。其治河思想特点鲜明,主要体现在:第一,注重国计民生,除害兴利,造福百姓。第二,结合当地实际,因时因地而宜,灵活地制定具体方案。第三,不因循守旧、照搬前人经验,而是把别人的优秀成果加以消化,变成自己的思想加以发挥,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可行性方案。第四,治河与济运、保障漕运畅通无阻始终紧紧相连,能与康熙治河为了济运通漕的目的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9.
在应对自然灾害问题上,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府无疑起着主导作用。宋代各级官府在救灾救荒过程中各自扮演的角色也是举足轻重:具体而言,宋初中央朝廷对荒政起着主导作用,迟至真宗以后逐渐转向地方政府为主;为了能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宋代还把救荒之政尽量完善,以救荒之实效来评判官员的政绩。但就荒政实效本身而言,仍然存在许多可圈可点之处;通过考察宋代地方官员的救荒之政,可以管窥宋代以来的地方吏治之一斑。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番禺区河道整治工程摈弃传统为治河而治河的理念,侧重与生态水利建设,在河道整治中突出保持河流的蜿蜒性、断面形式的多样性、河床材料的透水性等方面的工程措施,并注重景观的配合。整治后的河道风景秀丽,成为当地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大大提升了城市的品味。  相似文献   

11.
矿井火灾时期风流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矿井通风安全静态参数输入计算机,形成救灾指挥专家经验的知识库,根据火灾发生具体地点,结合火灾时期矿井风流状态对全矿风流进行系统模拟,得出正确救灾方法、手段及注意事项,帮助现场指挥人员救灾。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地震发生比较频繁的国家之一,重特大地震的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防灾救灾体制:党和政府的有力领导、稳定有序的指导和管理、正确及时的救灾政策等都为我国顺利地战胜自然灾害、走出困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把矿井通风安全静态参数输入计算机,形成救灾指挥专家经验的知识库,根据火灾发生具体地点,结合火灾时期矿井风流状态对全矿风流进行系统模拟,得出正确救灾方法、手段及注意事项,帮助现场指挥人员救灾。矿井火灾时期风流控制系统的研究@李舒伶@任志玲...  相似文献   

14.
《科技智囊》2012,(8):88-89
1.6月25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针对云南宁蒗和四川盐源交界发生的57级地震紧急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查看灾情.协助开展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在论证黄河冲积扇仍处于建造时期当中,得出决徙是建扇过程发生的自然现象.下游河道历史上两期安流跟两期暖湿气侯背景的出现不无联系.治河方向应以滞缓建扇过程和保护河口海岸为原则,这样才符合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16.
地震应急指挥基础数据库可以支持地震直急灾害损失评估系统正常运转,快速评估地震发生区域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并可迅速提供地震发生地区的地震灾害背景数据、灾害相关因素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往地震灾害及救灾案例等,让救灾指挥决策者了解地震灾害影响,估计灾害发展趋势,做出灾害规模判断。  相似文献   

17.
论黄河调水调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从7个方面论述了黄河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和实践基础,包括黄河下游输沙能力表达、堆积性与洪峰期间的巨大输沙能力、河道的游荡多变与平衡趋向性、“多来多排”的根据及利用、“冲河南(段),淤山东限)”及其相反、第二造床流量与平滩流量、下游排沙比与水库排沙比关系以及拦粗排细等.接着,根据6年来调水调沙的实践,阐述了5个方面的主要效益:加大了入海沙量;降低了洪水位;扩大了主槽和加大了平滩流量;增加了山东河段冲刷比例,没有发生“冲河南(段),淤山东(段)”;改善了小浪底水库变动回水区淤积部位,促进了异重流和浑水水库排出.尤其是加大了平滩流量,其最小值从1800m^3/s加大到3500m^3/s.利用调水调沙,大幅度改善了900km的河道,这在世界治河史上是创举.最后,分析了黄河调水调沙的巨大潜力,若能充分发挥,有可能利用75%的来水,排走全部来沙.  相似文献   

18.
2021年7月17日以来,河南省普降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全省遭遇大范围极端强降雨.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面对河南突降大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全国各地的救援队纷纷涌向该省驰援救灾.长沙县蓝天应急救援服务中心支部委员会也不例外,立即组织队伍装备及人员,分两个梯队2车12人携带两艘冲锋寻于7月21日连夜驰援河南. 7月22日,长沙县蓝天救援队抵达郑州市,转移河南财政金融学院、中原科技学院、华中阜外墓院等片区被困群众.当日上午转移灾民约230名、运送救援物资十余趟.  相似文献   

19.
许高伟 《科技信息》2011,(31):148-14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完善,给救灾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救灾工作要求在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将灾情第一时间逐级上报,这就凸现了灾情信息员建设的重要性,为此,就灾情信息员现状,洛阳对当地的灾情信息员建设进行了调查调研。1建立灾情信息员制度的必要性灾情信息员主要承担灾害预警预报信息接收和传递、灾情信息收  相似文献   

20.
北朝时期国家政府在灾后采取的重农救灾措施主要有劝勉农桑、组织民屯、兴修水利,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救灾的作用,而且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总结北朝时期灾后重农救灾措施,有助于为现代救灾研究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