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对“于”字比较句和“比”字句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于”字比较句的句法结构和成分比较单一,语义语用功能较为狭窄;“比”字句对各种复杂句法结构的容纳性强,语义语用表达功能更加灵活多样;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语体分布也不一致。两种比较句各有独自的语义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影响式”和“揭示式”评论句是评论句中两种富有特色的句式。“影响式”评论句表达“甲事物影响乙事物”的语义 ,下位句式有直表式、使令式、绍介式三种。在绍介式中 ,“为”字句值得关注。“揭示式”评论句表达揭示事物的性质、意义的语义 ;具有揭示作用的动词有四类 :“说明”类“反映”类、“意味”类、“告诉”类。  相似文献   

3.
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考察了“把”字句与SVO句之间的变换情况。“把”字句不能变换成SVO句有两种情形 :一种是由于句法或语义的限制 ,这类“把”字句是强制性的 ,没有与之相对的SVO句形式。另一种是语用限制 ,由于表达的需要可以互相变换的“把”字句和SVO句 ,在一种情况下适宜用“把”字句表达 ,在另一种情况下适宜用SVO句表达 ,必须根据情况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4.
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考察了“把”字句与SVO句之间的变换情况。“把”字句不能变换成SVO句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由于句法或语义的限制,这类“把”字句是强制性的,没有与之相对的SVO句形式。另一种是语用限制,由于表达的需要可以互相变换的“把”字句和SVO句,在一种情况下适宜用“把”字句表达,在另一种情况下适宜用SVO句表达,必须根据情况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5.
焦点是一个属于“句法-语义-语用”范畴的概念。从“句法-语用”层面看,“把”字句在语序上首先对句尾焦点具有突显作用,同时对次话题的强调也进一步突现了句尾焦点。从“语义-语用”层面看,”把”字句在语义重心方面对焦点进行突显,同时还通过对NP2受作用和影响的关系的突显来体现句尾焦点。  相似文献   

6.
在襄樊方言中,被动句用“给、叫、让”引出施事,表示被动,记作“给1”;处置句用“给、叫(教)”引出受事,表示处置,记作“给2”。“给1、给2”的结构和语义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由于受事格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不同,襄樊方言带两个受事格的被动句和处置句的句式及其变换式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被”字句的变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字句的变换张云徽首先,这里所说的“被”字句与被动句不同。我们认为,被动句是从语义的角度分析出来的,即主语是受事(或间接受事),谓语说明主语有所遭受的句子,句中有无“被”字并不重要。而“被”字句是从外部形态来确定的句型,即句中有“被”字的句子。考...  相似文献   

8.
"被自杀"、"被捐款"等"被"字结构是近年来兴起于网络及报刊杂志的流行用语,包含该类结构的句子可以称之为新兴"被XX"式被字句。之所以称为新兴被字句,是因为它们同典型被动句在语法、语义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最大区别在于该类新兴"被"字句含有表层和深层两层语义结构,存在着形式和语义的不对称性。另外,从生成语法的角度对新兴"被XX"式被字句加以考察,发现该类"被"字句的深层语义结构更适宜用"外层宾语"假设进行解读,它们的深层结构和典型被动句没有本质性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完全被动句是指"被自杀"、"被满意"、"被小康"等"被"的这种新用法,重音落在"被"上,表达强烈的被动性和主观色彩。完全被动句有不同于一般被字句的句法语义特点,其句式义是"表达事件的非常态性",完全被动句是"被"字句的原型用法,在被动句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史记》“於”字句的比项承担者、表示的比较关系、结构模式以及结论项的类型、内部构成、所表示的比较关系等的揭示,为展示“於”字句的盛衰提供了素材,为说明“於”字句为后世合“比”的比较句所取代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汉语重动句的语义特征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反复和延续所产生的结果或状态。这种意义是由句式中“动宾”和“动补”的语义关系以及补语的语义性质决定的。重动句的语用功能是强调偏离说话人所预期的结果 ,所谓“超常性”是语用分析的结果。通过对重动句以及相关句式进行对比 ,揭示了这种句式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日语被动句中助词“に”的关系语义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日语被动句中出现的助词“に”,不仅有表示被动句中施动者的关系语义,还有表示其它的关系语义,这样给翻译带来一定的难度。本文从“に”构成的词素中词的类别及谓语动词需要哪种补语入手,通过例句辨析被动句中助词“に”的种种关系语义,力求翻译上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小句关系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句关系理论虽调小句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主线语篇是一个关系系统而非实体,与小句的传统语法定义不同,这里的小句作为一个语义块跟句组,段落甚至语篇是等价的。该理论提出了揭示小句关系的有效手段,词汇Ⅰ、Ⅱ词汇 、词汇Ⅲ 和设问等,“半虚义词”和元结构项止具有预示的衔接功能。该理论可以用来分析语篇,揭示语篇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从小句角度,通过对汉语复合被字小句中主语与谓语动词间的时间关系进行考察发现:汉语复合被字句式在时间问题上,有着和普通被字句式一样的规律,而且,不同位置上的小句,在时间关系上也相同。可见,被字句式中的时间问题并不随着整个被字句式句法位置的改变而改变,也不随着被字句式的复合与否而发生变化。时间关系在汉语被字句式中起着绝对支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挨”字被动句是广南方言最为常用的标记被动句,极富地方特色。文章在客观调查考证的基础上,主要分析广南方言“挨”字被动句的结构特点、语用特点及其在类型学上的意义,探讨其被动标记的虚化来源,并比较其与普通话“被字句”的异同。通过共时的描写和历时的分析,展现“挨”字被动句在广南方言中的使用及其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6.
从句法结构方面考察和分析“得”字句中“得”前的主语S。根据主语S是否出现,“得”句可分为主语未省略句和主语省略句两类,其中,主语省略的情况比较普遍。在主语未省略的情况下,主语大多由体词和体词性短语充当;在主语省略的情况下,主语承某一句省略占了相当的比例。  相似文献   

17.
着眼于动词的显性功能和潜在功能,从“致使性”特征入手,分析动词的驱动图式和致使关系链,对汉语动词的认知结构进行描述,并进行认知语义分类,得出五类动词:致使动词、关涉动词、自动动词、自变动词和状态动词。然后,讨论了与之相应的动词语义句--致使句、关涉句、自动句、自变句和状态句,从而对汉语动词及其语义句做出重新分类,以助于人们对动词及其语义句的理解和认知。  相似文献   

18.
着眼于动词的显性功能和潜在功能,从“致使性”特征入手,分析动词的驱动图式和致使关系链,对汉语动词的认知结构进行描述,并进行认知语义分类,得出五类动词:致使动词、关涉动词、自动动词、自变动词和状态动词。然后,讨论了与之相应的动词语义句———致使句、关涉句、自动句、自变句和状态句,从而对汉语动词及其语义句做出重新分类,以助于人们对动词及其语义句的理解和认知。  相似文献   

19.
《报刊纠错例说》一书中《说“赴”》一文的观点值得商榷。《说“赴”》就用于人物简历中的带“赴”的句例提出“赴”跟时间状语的搭配有可商酌之处。其实,这些带“赴”的句子都是连动句,句中的时间状语跟动2语义上相容,状语与中心语可以搭配。这符合连动句中状语的语义指向规则,因而这些受到指责的句子也都是合乎汉语语法的。  相似文献   

20.
在考察普通话中处置式“把”字句和闽南方言中处置句的的基础上,尝试存“普通重音理论”作为衡量处置句合法与否的决定性因素这一问题上提出自己的商榷意见。“重音靠后”原则和“单轻双重”原则似乎不能将汉语处置句中这一类语言事实全部纳入自己的解释系统,处置句中VP部分的相对轻重如何与它所在的处置句能否成立之间的关联并不是唯一的。这意味着汉语句法结构与汉语内在韵律机制之间的制约关系并非绝对。语言的发展走向还会受到除内在韵律规则以外的其他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