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更好地分析有粘结、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利用结构分析软件MIDAS CIVIL分别建立了有粘结、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通过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研究了两种结构的动力特性与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满足建筑结构抗震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基于BIM(建筑信息化模型)的混凝土框架结构智能化审图技术,本文构建了框架结构施工图审图技术及功能架构,将三维施工图模型转化为Revit模型,对其进行配筋信息识别并完成框架梁、柱的配筋审核。分析了基于BIM的框架结构施工图审核技术相比于平法施工图审核技术软件在信息提取和视图模式方面的优化点。为结构配筋图智能化审核技术的发展做出探索,进一步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中BIM技术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设计方法的特殊性,本文以8度区(0.2g)抗震等级为二级的多层多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研究规范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取值的合理性,提出以梁端实际抗震受弯承载力调整柱端弯矩的方法进行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分别以梁端地震组合弯矩和梁端实际抗震受弯承载力调整柱端弯矩设计8榀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在OpenSees中建立其基于纤维梁柱单元的数值分析模型,并对其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与动力时程分析.研究表明:按现行规范设计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下底层柱端出铰严重,提高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可以有效地改善结构屈服机制;04规程中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取值偏小,规程修订时应给予适当提高,对抗震等级为二级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取值≥2.0;本文建议二级PC框架按梁端实际抗震受弯承载力调整柱端弯矩,其取值为1.4.  相似文献   

4.
采用传统抗震设计方法设计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很难实现"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原则,从而可能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形成危险的柱铰耗能机制。文章将基于弹塑性分析的设计方法引入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中,旨在通过采用更为合理的抗震设计,使得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混合耗能机制"能够得以实现;最后对2榀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设计,并对其抗震能力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文章介绍的抗震设计方法,能够实现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预定的耗能机制,且结构的位移响应和构件的变形能够得到控制,因而是一种更为合理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刘惠霞  王守剑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2):125-125,168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式结构是一种半装配式结构形式,本文阐述了其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中的应用,并对比分析了在框架结构中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叠合式结构的良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我国工业建筑和公共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无粘结预应力结构应用比较普遍,并且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中,混凝土浇注和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是影响工程质量和工期的两道关键工序,两者施工顺序对工程质量和工期有重要影响。现浇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首先是框架柱的施工,然后进行框架梁支模、钢筋的铺放和绑扎、无粘结预应力筋铺设和安装锚垫板,再进行混凝土浇注;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在构件端部,下一步进行封锚处理、…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现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 140-2004),以设防烈度为8度(0.2 g)地区的多跨多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为研究对象,对其合理取值问题进行了探讨.在SAP2000与PERFORM-3D软件中,采用局部纤维铰梁单元,对6个PC平面框架建立了弹塑性分析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分析)与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按照现行规范设计的PC框架,基本上可以满足8度区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要求,但是结构在大震作用下形成的是以底层柱端出铰为主的梁柱铰屈服机制,对结构抗震不利;随着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增加,结构的局部构件抗震性能以及屈服机制均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当边柱和中柱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分别增加到2.0,1.8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能够实现对结构抗震有利的以梁出铰为主的梁柱铰屈服机制,甚至是梁铰屈服机制.因此,建议在进行预应力抗震技术规程的修订时,适当提高框架结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取值.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国现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 140-2004),以设防烈度为8度(0.2g)地区的多跨多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为研究对象,对其合理取值问题进行了探讨.在SAP2000与PERFORM-3D软件中,采用局部纤维铰梁单元,对6个PC平面框架建立了弹塑性分析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分析)与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按照现行规范设计的PC框架,基本上可以满足8度区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要求,但是结构在大震作用下形成的是以底层柱端出铰为主的梁柱铰屈服机制,对结构抗震不利;随着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增加,结构的局部构件抗震性能以及屈服机制均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当边柱和中柱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分别增加到2.0,1.8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能够实现对结构抗震有利的以梁出铰为主的梁柱铰屈服机制,甚至是梁铰屈服机制.因此,建议在进行预应力抗震技术规程的修订时,适当提高框架结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取值.  相似文献   

9.
为设计满足“强柱弱梁”标准的装配式预应力高强箍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以5层装配式预应力高强箍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设计此结构梁跨度,依次是3 m、5 m、7 m,轴压比依次是0.7、0.8、0.9,极限弯矩比依次是0.9、1.1、1.3.在OpenSees平台上通过Push-over分析方法,绘制多种条件下结构的荷载-顶点位移变化、塑性铰变化,以此分析所设计装配式预应力高强箍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否符合强柱弱梁的设计标准.分析结果显示:梁跨度是3 m、轴压比与极限弯矩比是0.7、0.9时,装配式预应力高强箍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荷载-顶点位移变化最为稳定,此时塑性铰主要分布于梁端而非柱端,满足强柱弱梁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10.
邢洪扬 《科技信息》2012,(1):592-593
张五楼丰沛运河大桥布置为36+60+36m三跨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采用三向预应力体系,文章以该桥施工图设计为依据对其设计概况、结构特点、预应力体系及施工方案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1.
有粘结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法已经成为一种较成熟的加固方法运用在桥梁维修与加固工程中。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针对不同配筋,不同截面形式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以及有粘结体外预应力加固简支梁进行模拟分析。同时结合试验分析结果,验证了现行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极限承载力的理论计算方法对有粘结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法的适用性。另外通过与桥梁加固工程中常用的其他加固方法进行比较,总结出本加固方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为了以最简捷的方法实现桁架施工图绘制与图形编辑,选定AUTOCAD为图形背景,采用FORTRAN语言编写了软件接口,通过DXF文件格式转换,将辅助设计的图形数据输送给AUTOCAD,生成桁架施工图,从而达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绘图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Building a reasonable and accurate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the first and critical step for structural analysis of complicated bridge. In this article, modeling assistant for continuous suspension with multi-pylon is developed based on .Net platform, with VB.Net, C# language and OpenGL graphic technique. With parameterized modeling method,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is kind of bridge can be built quickly and accurately, and multi-type element modeling with uniform parameters is realized. With advanced graphic technique, three-dimensional model graph can be real-timely previewed for intuitive data check. With an example of practice project, the accuracy and feasibility of this modeling method and practicality of this software are verified.  相似文献   

14.
矿井通风系统CAD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能快捷地绘制矿并通风系统图,并使通风系统网络分析可视化,利用面向对象的技术,设计了实现各种功能的图形基类及各图形类之间的层次关系,提出了巷道的自动绘制算法,以Visual C++6.0为编程环境,开发了矿并通风系统CAD软件,具有图元拾取与属性标注、工作面推进动态模拟等功能。利用该软件对孔庄矿局部通风系统进行了自动绘制,绘制效果好,速度快,并对某回采工作面推进进行了动态模拟,得出了工作面未来的通风状况,通风技术人员可以由模拟的结果来预测通风系统未来的状态,从而超前制定相应的计划,对于防止事故发生,保障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图形翻译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对概念设计到结构设计的映射提供一个良好的方法 ,在提出的基于原型的结构设计模型中 ,建立了能将原有实例图形自动翻译为参数化原型样图 ,进而实现实例化变形设计的图形翻译器。讨论了图形翻译器的理论基础、图形约束及其处理方法、图形翻译器的结构和算法流程、给出了结构件的设计实例。结果表明 ,图形翻译器是实现结构设计自动化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6.
对双预应力结构、双面配筋预应力结构、二次预应力结构和常规预应力结构低高度梁桥进行对比设计,分析了不同结构形式低高度梁桥的受力性能、变形性能和经济性.结果表明:优化结构形式和预应力布置可以显著改善预应力混凝土低高度梁桥的结构性能;二次预应力结构克服了双预应力结构与双面配筋预应力结构的不足,与常规预应力结构相比,在降低梁高的同时,大幅度减小了梁的徐变上拱值50%以上,并节省预应力筋10%以上,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7.
首先介绍无粘结后张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流程,接着总结出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为了保证无粘结预应力砼结构能顺利张拉,本文同时也论述了无粘结预应力钢筋砼结构能顺利张拉前的裂缝控制.  相似文献   

18.
将钢弦应变传感器原件埋设于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梁中,对箱梁关键截面的应力实施跟踪测试和控制,阐述了混凝土钢弦应变计的测试原理,通过对实际工程结构测试应力数据的误差分析,包括混凝土弹性模量的误差、混凝土应变滞后、温度影响、混凝土收缩徐变产生的应力,使实测应力更接近结构实际应力,保证了施工质量,最后通过一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梁测试实例得出的结论,从而为结构应力分析、结构设计变更和施工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0引言传统的数控系统由于计算功能和图形功能都比较差,除了具有手工编程的功能外,大部分没有自动编程功能.手工编程不仅计算工作量大、编程效率低、准确性差,而且只能用于一些简单工件加工程序的编制,对于复杂工件加工程序的编制则根本无能为力;另外,在加工程序编...  相似文献   

20.
该文根据楼梯结构施工图的特点,归纳了5种楼梯结构类型。针对不同的楼梯结构类型,论述了如何利用Autocad绘图软件包,在IBMPC486微机上编写绘制楼梯结构施工图的菜单文件。用Autolisp语言对图形单元进行系统描述,建立楼梯单元的可变图形库,绘制各种楼梯施工图的实现方法。同时指出,楼梯结构施工图中包括了大量的构造及专家经验要求,所以用Autolisp语言进行描述和绘图十分便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