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主机的移动性,IETF提出了Mobile IP。为了解决Mobile IP中的三角路由问题,人们又提出了MIP RO。当Mobile IP切换时,会造成TCP连接中断一段时间,因此提出采用MIP RO中的绑定更新消息作为Mobile IP切换的标志,从而改善Mobile IP切换时的TCP性能。  相似文献   

2.
Mobile IP在IP层提供移动支持,移动主机可以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而不中断已有的连 接.在Mobile IP切换过程中,可能会丢失一些包,使得上层协议如TCP和UDP的性能下降.为此,提出了 多种切换策略.介绍了其中的几种,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案6采用预先建立的隧道来降低切换时延,应用本地 广播和DE处的缓存来减少丢包,利用提前的资源预留来保证QoS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位置标识与身份标识分离协议(Locator/ID Separation Protocol, LISP) 需要在其基础上部署移动IP(Mobile IP, MIP)才能实现移动性.针对此方案切换延时长、丢包率高、部署相对复杂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LISP协议的快速切换方法(FM LISP).改进方法吸取了MIP快速切换FMIPv6中链路层触发的机制,并结合LISP协议本身特性,省去了FMIPv6中转交地址分配、冲突地址检测及双向隧道的建立,简化了切换过程.仿真结果表明,FM LISP在切换延时方面较LISP+MIP方案有较大程度的改进,并利用原接入路由器的缓存功能,有效地降低了丢包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MobileIP的几种切换策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Mobile IP在IP层提供移动支持,移动主机可以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而不中断巳有的连接。在MobileIP切换过程中,可能会丢失一些包,使上层协议如TCP和UDP的性能下降。为此,提出了多种切换策略。介绍了其中的几种,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案:采用预先建立的隧道来降低切换时延,应用本地广播和FA处的缓存来减少丢包,利用提前的资源预留来保证QoS。  相似文献   

5.
IETF的移动IP(MIP)协议提供了标准的广域移动解决方案,但不能很好地支持微移动性(Micro-mobility).为了减少MIP中的时延和信令开销,提出了支持快速、可靠切换的IP微移动性协议.研究了全IP移动通信网中的IP微移动性协议,分析了协议的动机、特点,比较了性能、信令复杂度和可实用性,并给出了可能的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移动通信网络中运用IP协议,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制定了Mobile IP协议。Mobile IP是一种简单、可扩展的全球Internet移动解决方案,使节点在切换链路时仍可保持正在进行的通信。文章讨论了Internet移动接入的重要技术——移动IP,对其中的关键技术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了在移动通信网络中运用IP协议,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制定了Mobile IP协议.Mobile IP是一种简单、可扩展的全球Internet移动解决方案,使节点在切换链路时仍可保持正在进行的通信.文章讨论了Internet移动接入的重要技术--移动IP,对其中的关键技术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Mobile IP及其移动检测策略,分析了Mobile IP切换过程,然后对重叠情况下移动IP切换进行建模并从理论上分析引发数据包丢失和数据包乱序的各种情况,根据所建立的模型计算出重叠情况下移动IP切换时延,得出重叠区域大小对切换性能的影响,这些理论研究将为移动IP实施QoS保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的无线因特网切换方案(如Mobile IP)的若干局限性,提出一种称作“双路径切换”的基于IPv6的快速切换方案.该方案在Mobile IP基础上对域间切换进行改进,通过结合资源预留协议(Reservation Protocol-RSVP)快速恢复会话层数据流的通信连接,减少切换中断时延、降低丢包率和资源占用,使得在基于IP的无线网络中能够在保证实时业务服务质量(QoS)保证的同时支持大范围的移动性,且和Mobile IP方案相比,只要求增加路由器端提供对IPv6的支持,无需做其他改动。仿真结果表明,在中断时间和带宽利用率方面均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0.
移动IP中平滑切换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移动IP中的平滑切换技术,利用该方法可以减少MN在切换过程中数据报文的丢失.分析和讨论平滑切换技术对TCP性能的影响,并对该方法做了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