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六)乃逸,则知小人之依《无逸》:“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王念孙以为“乃逸”二字是衍文。其说曰:“先知稼穑之艰难,则知小人之依。文义上下相承,中间不得有乃逸二字。且周公戒王以无逸,何得又言乃逸乎?乃逸二字盖涉下文‘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  相似文献   

2.
几千年来,西人一直探寻万物之本原。秦勒斯至德谟克利特为自然哲学一派;毕达哥拉斯与巴门尼德经亚里士多德再经伽利略再经牛顿至于爱因斯坦为数理科学之另一派。然而,他们异道而同回,认为“无”乃万物之本原。无则无焉,然而真有生发万物之健力。中国圣人强字本原曰“易”、“道”、“无”,所示与西人不异。此三者同一,所异者,名也。圣人臻...  相似文献   

3.
自然天成的浑融之美是黄庭坚孜孜以求的审美理想,它不仅在其诗歌创作中有深刻体现,而且贯穿于诸如绘画、音乐等其他艺术门类的鉴赏中,因而代表了黄庭坚艺术思想中最核心的部分。而平时为人所重视的强调人工锻炼的“诗法”说则与此崇高的艺术理想构成了辩证的统一关系,即由人工归于自然的艺术真理。  相似文献   

4.
叶适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南宋学者刘宰说:“水心叶先生之文,如涧谷泉,挹之愈深。”(《漫塘集》卷二四《书夏肯父乃父志后》)清四库馆臣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赞美叶适说:“文章雄瞻。才气奔逸,在南渡卓然为一大家。其碑版之作,简质厚重,尤可追配作者”;“能脱化町畦,独远杼轴,韩愈所谓文必己出者,殆于无忝。”(卷一六0《水心集》)  相似文献   

5.
“绝俗”、“重韵”是黄庭坚书法美学思想的核心。“绝俗”则须重视“胸次”,在艺术境界上超越凡俗。他所重的“韵”,是“苍拔紧执”为主,且与“妍雅郁藏”相融合的“韵”。此外,他强调“法外之理”、“中和”、“自然”等美学观。他的书法创作前无古人,特色独具,基本上实现了自己的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6.
庄子认为“无”是“道”之本源,“虚”是“道”之禀性,“无”与“虚”蕴藏着勃勃生机。芒德勃罗发现了空集的价值,揭示了自然界虚实相间的生长状态。庄子和芒德勃罗都“以无观有”,认为“无”是“有”潜藏的存在,“无”和“空”是生成万物的根源,在“空隙中生长”是宇宙的常态。芒德勃罗的空集是一种形而下的研究,其指向是现实存在物的实体和空隙合一,是对象性的整体观。庄子之“无”所看重的是人内心世界的空灵,是主客心物合一的非对象性的整体现。  相似文献   

7.
“无讼”的法文化传统始于儒家的社会理想,是所谓“以德去刑”之极端;随着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法治精神的东渐与公民意识在中国的成长,特别是近两年不断曝光的民事大案,“无讼”传统受到了猛烈冲击;公民的诉讼权要求促使这一传统观念的内核发生裂变;而当前中国创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为“无讼”传统的延续带来一线转机。  相似文献   

8.
黄庭坚在青年时代“使酒玩世”,写过许多“艳歌小词”。“铁面严冷”的法秀禅师曾批评他“以邪言荡人淫心,使彼逾礼越禁,”(《冷斋夜话》卷十)警告他“当下犁舌之狱”。 (《小山词序》)此后,黄庭坚便不大作词了。  相似文献   

9.
先秦儒学大师孟子,以其卓越的才识,绝妙的辩术,千百年来,一直为人称道。尤其是他的辩论技巧,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孟子在与论敌的论辩中,总能够得心应“口”,是个常胜将军。其中缘由,除了孟子作为儒学大师的博学多才,凛然正气外,高明的辩论技巧是关键。他的辩论,明为顺“水”,实则推“舟”,巧设机关,先纵后擒。何谓“水”?何为“舟”?“水”,乃对方的观点或认识;“舟”,乃自己的见解、主张。借对方的论证趋势,将舟推向自己的论证目标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顺水”之“顺”易,“推舟”之“推”难。而孟子总能在有意…  相似文献   

10.
苏轼既是一位多能的艺术家,又是位高水平的艺术理论家。他对艺术意境理论就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如概括意境本质,谓“境与意会”,要求艺术作品有“得之于象外”之美。在具体论述中,他不同意俗本改陶渊明“悠然见南山”为“望”南山,认为这一字之改,乃“神气索然”,意境全无。他说:“‘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则既采菊又望山,意尽  相似文献   

11.
“慢亭过客”袁于令,在《西游记题辞》中指出: 文不幻不文,幻不极不幻。是知天下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  相似文献   

12.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笔者认为,中医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其基础理论是中医之根;中医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临证中可以汲取丰富的营养。笔者力主理论与临床并重,医教研著全面发展。尝谓“为医者,临床乃第一生命”;“为医者,不可一日无临床”;“将经验升华为理论,生命不息,医教研不断,笔耕不止”。笔者行医准则是:“行医贵有悟心。通过四诊,首先悟出病人的脉理、病理和心理,然后悟出其中的医  相似文献   

13.
《诗经·关睢》之主旨,毛传认为乃“后妃之德”。此说一出,遂成定论,历千年而不变。直至近代,才有较多的反对,并认为毛传之论乃汉儒以经解诗之滥觞,而所谓“后妃之德”正是始作俑者。《诗经》乃春秋、战国时代知识分子的必读书,“不  相似文献   

14.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文学史上,文人和酒似乎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在魏晋时代,饮酒可说是一种时代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中以饮酒而出名者不乏其人。其流风遗韵影响到陶渊明,使他的生活和酒不能分离。他为彭泽今时,“公田悉令种秫”,为的是不乏酒;颜延之留给他二万钱,他却“悉送酒家,稍就取酒”;他平时饮酒的情态也是够别致、够直率的:“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华,还复著之”,“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  相似文献   

16.
一北宋中叶以后,民族矛盾不断加剧,边关战事迭起。这种情势,愈演愈烈。加上北宋王朝腐败无能,淫乐无度,宠信权奸,不修武备,不察民情,终于导致了发生在1126年到1127年间的靖康之变。靖康后,“胡人连年以深秋弓劲马肥入寇,薄暑乃归。远至湖、湘、二浙,兵戈扰攘,所以未尝有乐土也”(宋庄绰《鸡肋篇》)。而南宋统治者  相似文献   

17.
对《诗经·卫风·氓》中的“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历代所解颇有不同。郑《笺》以此为追述之笔:“我乃渡深水,至渐车童容犹冒此难而往,又明己专心于女”,其后孔《疏》、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均申郑说,以为本句乃“此妇更追溯来迎之时”,“冒此深水渐车之难而来,明己专心于汝”。然如依此说,则势必打断全诗由婚前至于婚变按时序追述的章法。朱熹《诗集传》别立新说,认为这是写女子婚变后“复乘车而渡水以归”,其后也多有承此说法者。但此说亦可商榷。因本句前之“自我”二句言婚后生活,后之“女也”四句斥夫之无德,均为叙事之笔,而中间忽以…  相似文献   

18.
称善简曰圣”,缺处当补“副”字,“简”是实情的意思。“立制及众曰公”,“制”字当作“志”,是指的“无私”之志。“刑民克服曰”,“武”字当是“成”之误,“成”与“武”形近,易致误。“博闻多能曰献”,作“献”当不误,“献”是才能多的意思。“不隐无克曰贞”,“克”有作“屈”、“屏”、“藏”者,当以作“藏”是。“贞”当为“真”字之误,“贞”、“真’二字形近,易误。  相似文献   

19.
美学与哲学息息相关,中国古典哲学有阴阳说,于是美学也出现了一个四象分类法,即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太阳”美学观以刚健为美,其中含柔;“少阳”美学观刚柔相济,柔中显刚,“太阴”美学观以柔为体,其中有刚;“少阴”美学观刚貌实柔,唯柔不刚。概而言之,“太阳”,“少阳”同属阳刚美,“太阴”、“少阴”皆为阴柔美。任何一个文学家、艺术家,都可以按其主要审美情趣与美学实践划归类属,屈原、杜甫属阳刚,庄周、李白归阴柔。宋代江西派诗祖,“以善书名天下”的文学艺术巨匠黄庭坚,也与阳刚豪迈的苏轼泾分渭别,在文学艺术领域里举起了忌晔贵冥,清峭为本,妙脱蹊径,去尘绝俗的阴柔美大旗。  相似文献   

20.
咸同贵州号军起义并非一次单纯的农民起义或民族战争,而是一次综合了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等多种因素在内的民间教门起事。这从三个方面可以得到证明:第一,咸同贵州“号军”的名称乃沿袭历史上民间教门起事的传统而来;第二,咸同贵州号军起义的领导阶层与主干力量皆以民间教门的成员为基础;第三,咸同贵州号军起义以民间教门的“无生老母”信仰和“三期末劫”观念作为思想武器,最终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神权王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