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随着超高压电网的快速建设,500kV线路串补设备及线路高压并联电抗器的应用越加广泛,变电站设备的增多导致了操作的复杂性。对同一条线路上的串补装置旁路隔离开关与线路高抗隔离开关的操作顺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可从根本上避免误操作的发生,为电网的安全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2.
混合串联补偿对输电线路暂态特性的影响亟待研究。为研究串联补偿混合复用对TRV暂态特性的影响,本文以500kV超高压示范工程线路为研究背景,利用PSCAD/EMTDC建立可控串补与固定串补的电磁暂态仿真平台,分析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瞬态恢复电压变化规律,得到恢复电压上升率与短路电流变化曲线;采用对比分析方法,针对可控串补与固定串补不同配置方式,研究不同串补度对TRV特性的影响,并得出最佳串补配比。仿真表明:相比FSC双平台分段布置,系统采用TCSC与FSC混合复用时,TRV超标工况大幅增加;合理配置TCSC+FSC线路串补度,能够有效降低TRV与断路器短路电流,且能够满足断路器正常开断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3.
主要研究在超高压远距离交流输电线路中,串联补偿装置的应用及其在系统中的作用,并且详细解析串联补偿装置的原理及结构;重点引入了串联补偿装置的新技术,论述新技术的可靠性及优势。新技术应用涉及如下,串联补偿装置中电容器推荐采用无熔丝电容器,其接线宜采用双桥差接线;低海拔地区推荐采用复合外套MOV,其技术经济优势明显,高海拔及工业高污染地区由于紫外线辐射、酸雨等因素会导致复合外套出现老化现象,推荐采用瓷外套MOV;电抗+MOV串电阻型虽然结构和设计复杂,但其不受当地环境影响,为密闭结构,可靠性高,推荐采用电抗+MOV串电阻型阻尼回路;通过对固定串补(FSC)与可控串补(TCSC)的分析比较,可控串补它既保持了固定串补的所有优点又弥补了固定串补的不足,具有潮流控制、阻尼线路功率振荡、提高系统暂态稳定和抑制次同步振荡等多种功能,是目前柔性交流输电系统技术中实用性强的一项技术,随着今后设备制造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本文推荐采用可控串补(TCSC)替代固定串补(FSC)。本文还论述了放电间隙(GAP)、旁路断路器(BPS)、保护及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可控串补的迭代学习控制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控串补加装在长距离输电线路上 ,用于增强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提高系统的传输能力。由于电力系统是非线性大系统 ,模型和干扰都是不确定的 ,寻找不完全依赖于数学模型因而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控制策略是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的重要课题。基于这样的考虑 ,尝试将迭代学习控制方法应用到可控串补的控制中。通过理论分析证明这种控制方法用于可控串补控制的收敛性。仿真结果表明迭代学习控制法与常规 PID控制相比 ,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串补电容对电流暂态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超高压输电线路发生故障时 ,线路上的串补电容及其保护回路都将在故障时产生附加的暂态分量 ,本文分析了串补电容对高频暂态量电流的影响 ,得出了串补电容的存在并不影响高频暂态量电流信号传送到保护安装处的时间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高压输电线路的串联补偿电容可以大大缩短其联结的两电力系统间的电气距离,提高输电线路的输送功率及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有重大的技术经济价值。它应用于长距离输电线路能够增加稳定裕度,改善联网负荷分配,提高线路潮流输送能力等。然而串补电容的投入或退出会改变线路的阻抗,影响基于阻抗特性原理的保护的正确测量;对继电保护的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其中对距离保护的影响最甚,距离保护测量阻抗的大小与串补电容的大小和在线路上装设的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7.
带可控串补和可调电抗器输电线路纵联保护新原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带可控串补和可调电抗器输电线路的故障分量综合阻抗纵联线路保护新原理.利用故障时线路两端故障分量电压相量和与故障分量电流相量和的比值,来判断线路上是否发生了故障.在外部故障时,该比值反映输电线路上的容抗,其模值较大,内部故障时,该比值反映系统电源阻抗和线路阻抗,其模值相对较小,据此可以区分线路上的内部和外部故障.新原理易整定,本身具有选相能力,不受电容电流的影响,不受可控串补电容以及可调电抗器的影响,耐受过渡电阻能力强.利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北750 kV系统动模系统参数验证了原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输电线路低压侧杆塔上的在线监测设备供电,提出一种新型沿悬式绝缘子串进行电力传输的方法,以悬式绝缘子串作为能量传输的载体,将输电线路上在线取能装置获得的电能通过高频变换的方式传递杆塔一侧,通过实验验证方法的可行性。搭建绝缘子串传输特性实验平台,并对频率、绝缘子串数量和绝缘子型号对传输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以绝缘子串为载体进行电能传输具有较高的传输效率,如500 k V输电线路用30片绝缘子串传输效率为72. 6%,而220 k V输电线路用14片绝缘子串的传输效率可达91. 27%。由此可见,利用悬式绝缘子串作为能量传输载体为杆塔在线监测设备供电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输电线路低压侧杆塔上的在线监测设备供电,提出了一种新型沿悬式绝缘子串进行电力传输的方法,以悬式绝缘子串作为能量传输的载体,将输电线路上在线取能装置获得的电能通过高频变换的方式传递杆塔一侧,通过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搭建了绝缘子串传输特性实验平台,并对频率、绝缘子串数量和绝缘子型号对传输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以绝缘子串为载体进行电能传输具有较高的传输效率,如500 kV输电线路用30片绝缘子串传输效率为72.6 %,而220 kV输电线路用14片绝缘子串的传输效率可达91.27 %。由此可见利用悬式绝缘子串作为能量传输载体为杆塔在线监测设备供电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有串补电容输电线纵联差动保护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电流差动保护应用到超高压和特高压长线路时,线路分布电容电流对其影响很大.目前电容电流补偿的方法和故障分量的方法都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为此,提出一种应用贝瑞隆模型实现纵联差动保护的原理,该原理也可用在有串补电容的输电线路上.实现方法是用贝瑞隆模型计算线路中选定的参考点两侧的电流并进行比较,当线路安装有串补电容时,可将参考点选在串补电容安装处.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显示该原理是正确的.该原理不受分布电容电流的影响,在灵敏度和可靠性上都优于传统的分相电流差动保护.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一种实用的串级调速线路——内反馈串级调速,它省去了逆变变压器,占地面积少,谐波小,逆变器采用强迫关断换流环节,产生超前无功送回电源,提高了系统的功率因数,转子用可控整流电路,它可以减少死区,控制逆变故障电流,采用补脉冲,有效地防止了逆变颠覆,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这些措施克服了原串级调速的很多缺点,如功率因数低、谐波大、死区大、占地多等,当然亦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线路,使系统简化,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主要研究盐源—普提线、米易—普提I线、米易—普提II线普提侧串补设备参数定值校核及具体改造措施。经过校核计算,盐源—普提线、米易—普提II线普提侧串补,各种区外故障时,普提侧串补不旁路,原MOV允许能耗值均满足要求,只需重新设定MOV电流、能量触发整定值,区内故障时,原MOV允许能耗值也满足线路区内故障最大能耗值,仅需对串补阻尼回路、火花间隙进行改造;而米易—普提I线普提侧串补,区内(外)故障时,MOV能耗均超过了最大允许能耗59.4 MJ,需对MOV进行扩容改造(方案2),本文经过系统分析计算,提出另外新的方案1,米易—普提I线在“米易—普提I线投运、盐源—普提线和米易—普提I线两条线投运”的2种运行方式下,发生一定区内(外)故障时,普提侧串补允许被旁路,除此2种运行方式外,其他各种内(外)故障不许被旁路,原MOV允许能耗值均满足要求,只需重新设定MOV电流、能量触发整定值,仅对串补阻尼回路、火花间隙进行改造,并且对此2种改造方案进行经济比较,方案1改造成本更经济合理,所以推荐采用。同时详细分析了串补阻尼回路、火花间隙、MOV最大允许能耗扩容改造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3.
500kV线路串补电容器上过电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电磁暂态程度,计算了东北电力系统中,伊敏至冯屯500kV的线路的串补电容器在短路,重合闸,电容重投,系统摇摆时的暂态过电压,研究了非线性电阻保护系统的参数整定。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500kV变电站引因一次直流系统串入交流电而导致500kV线路保护误动跳闸的原因,为变电站检修、维护的现场施工人员提供了经验教训,从而提高检修、维护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以确保检修、维护施工过程中变电站一、二次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5.
以含变耦电抗式可控串补装置的伊-冯输电系统为研究对象,仿照TCSC暂稳定控制的过程,对串补装置用于暂稳定控制和阻尼功率振荡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试验.在阻尼功率振荡时取状态变量Δω作为变耦电抗调节量ΔX_T的控制参数,论证了ΔX_T对功率振荡的阻尼作用,重新建立了含ΔX_T的转子运动方程.通过调节串补装置的变耦电抗进行了暂稳定控制仿真,并以同样系统的动态模拟装置,采用仿真系统的控制方法,进行了暂稳定控制和阻尼功率振荡试验.仿真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变耦电抗式可控串补能有效地进行暂稳定控制和阻尼功率振荡,阻尼效果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前电力系统串补及直流输电保护系统的二次采样装置中,测量系统多采用激光供电,而激光供能所能提供的能量是有限的,因此,研究设计高效可靠的能量转换供能电路成为直流及串补保护系统二次采样装置设计中的重要课题。文章针对就地变换器的特点,通过对就地变换器结构的分析及具体实现,在各个功能模块中采用低功耗及优化设计实现了就地变换器对光能高效可靠地转换,使设备满足低功耗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人工检测零值绝缘子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管理成本高,检测质量主观影响因素多等问题,研发一种绝缘子串带电检测机器人。该机器人突破攀爬架空输电线路绝缘子、集成检测工具等技术瓶颈,可以高效检测绝缘子零值和表面裂纹等缺陷,减轻人工检测的劳动强度,降低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绝缘子检测质量和管理水平。该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对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意义重大。详细介绍了绝缘子串检测机器人的系统架构、功能原理和现场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可控串联补偿电容器的过电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补偿度取36% (其中24% 不可控、12% 可控)的伊敏- 冯屯500 kV 超高压输电系统为例,研究了以电容器电压为同步信号时可控串联补偿(TCSC)系统的内、外部故障、重合闸、电容重投时的过电压问题.提出了采用常规串补和可控串补相结合的补偿方案时TCSC装置过电压保护的参数整定原则:即以重合闸情况确定可控串补模块中氧化锌非线性电阻(MOV)的整定参数,以外部故障确定固定串补模块中MOV 的整定参数,最后以内部故障较核MOV 的能量容量.讨论了重合闸和电容器重投时可采取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9.
郑雨龙 《海峡科学》2012,(11):30-32
针对沿海地区铁路货场因台风雨水造成门式起重机设备故障频发的现象,根据定期检测跟踪分析,对由主令控制器控制、串电阻调速的门式起重机,提出对司机室平台部分的电控箱、司机室、电气线路的电气布置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设备在台风雨季的电气绝缘度,降低设备故障率。  相似文献   

20.
徐铭  吴桂媛  徐旭 《甘肃科技》2010,26(23):54-56
针对在河西风电远距离输送的情况下影响系统功率送出及甘肃电力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利用可控串补的作用保持稳定的方法。主要讨论了可控串补(TCSC)的作用、特点和对西北750kV电网电力系统抑制低频振荡和次同步谐振的原理。并讨论了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