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尔吉斯作家艾特玛托夫的作品蕴含着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思索与人道主义精神,尤其是体现着鲜明的民族特色。由于艾特玛托夫独特的生长环境及其童年所接受的民间口传文化的影响,作品中的有浓厚的神话色彩。  相似文献   

2.
张笑天同志的《离离原上草》,是近几年来,宣扬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人性论的一部有影响的作品,作者在《索性新招它一回》中,明确宣布用抽象的人性、人道主义和异化论去突破马克思主义对文学创作的指导,对别人的批评,表示了拒绝。此后,虽然在《永远不忘社会主义作家的职责》里有所认识,但还没有提到一定的高度。胡乔木同志  相似文献   

3.
雨果(1802——1885)是法国著名作家,热忱的民主主义战士和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他的一生几乎横跨了整个十九世纪,生活道路漫长,创作非常丰富,思想异常复杂,政治上曾为共和主义和激进的民主主义而斗争,思想上奉为至高圭臬的是人道主义.人道主义是十九世纪欧洲作家共同的思想特征,而在雨果的思想和作品中反映尤其突出,分析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对于评价他本人和他的作品都是至为重要的关键,对我们认识和评价十九世纪欧洲的作家作品也有一定的意义,追溯雨果的创作道路,可以看出他是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开始从浪漫主义创作转向现实主义的,他的几部重要长篇都是十九世  相似文献   

4.
19世纪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是一位人道主义思想者,他的人道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人性善",表现"人性"是他作品的重要主题,而其代表作《双城记》集中表达了"人性"的异化与"人性"的守望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5.
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向人们展示了他生活的时代,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道与伪善,表达着他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本文是对他的后期作品《远大前程》中主人公——匹普的性格发展过程进行分析,以达到对作品更好的理解,并更清楚地看到狄更斯的文学造诣。  相似文献   

6.
于丽锦 《科技信息》2007,(33):112-249
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向人们展示了他生活的时代,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道与伪善,表达着他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本文是对他的后期作品《远大前程》中主人公--匹普的性格发展过程进行分析,以达到对作品更好的理解,并更清楚地看到狄更斯的文学造诣.  相似文献   

7.
王泉 《凉山大学学报》2001,3(3):147-148
毕淑敏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她没有随波逐流,而是虔诚地抒写人道主义,在其小说中以一种人关怀状物写人,显现出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无论是其表现军旅生活的作品,还是其对日常生活的叙述,都凸现出人道主义品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人物形象、作家立场、创作风格等三个方面分析《她是一个弱女子》,认为:(1)主人公郑 秀岳是"柔弱"的女性,是属于"自叙传"小说中的零余者;(2)作品突出其"柔弱"及悲惨的结局,体现了作家鲜明 的政治倾向、态度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3)作家袭用"自叙传"的创作路数来反映重大的社会生活,导致作品 中两种创作风格兼存。总之,《她是一个弱女子》的失败不在于叙写,而在于如何叙写柔弱。  相似文献   

9.
巴尔扎克在《论艺术家》中说过,作家应成为“善恶的登记员”。《高老头》充满了美与丑、善与恶的搏斗,申张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和黑暗,不仅是巴尔扎克这一名言的写照,更是其人性观的显现和张扬人道主义的标志。巴尔扎克是个地道的人道主义者,他对资本主义社会丑恶的描绘、揭露和批判,完全是从其人性观出发、考虑和设想的,他又不懂得社会前进的真动力,只知写出几个对社会没有反抗力的“善人”来弥补社会腐朽,安慰人心,欲图以改变恶性、阻止私欲、发扬人道来完善社会。因此,《高老头》和他的其它作品一样,批判的力度注定是微弱的。  相似文献   

10.
狄更斯作品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分析——从人物形象入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狄更斯作为一位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讽刺意味浓厚的现实主义作品的背后有着浓浓的人道主义情怀。而能够表现他人道主义思想的文学元素莫过于他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本文在分析了狄更斯作品中的人道主义思想的起源的基础之上,通过对于狄更斯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的剖析,对狄更斯作品中的人道主义思想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疾病这一视角分析了陀斯妥耶夫斯基作品的思想及艺术的主要特点,关注病苦体现了作家的人道主义思想,借助描写疾病充分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疾病也成为作家干预不同意识对话的手段。疾病在他的作品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龚达联 《吉安师专学报》2004,25(B12):191-193
本文主要从人物形象、作家立场、创作风格等三个方面分析《她是一个弱女子》,认为:(1)主人公郑秀岳是“柔弱”的女性,是属于“自叙传”小说中的零余者;(2)作品突出其“柔弱”及悲惨的结局,体现了作家鲜明的政治倾向、态度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3)作家袭用“自叙传”的创作路数来反映重大的社会生活,导致作品中两种创作风格兼存。总之,《她是一个弱女子》的失败不在于叙写,而在于如何叙写柔弱。  相似文献   

13.
陈智慧 《科技信息》2010,(17):113-113,380
新时期初小说以人道主义话语对极左政治和极左伦理的批判,使其获得了不同于"五四"时期人道主义话语的独特意义与内涵。但"人道主义"的再次高扬,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新时期文学的人性复苏。本文通过文本的细致阅读,选取众多作家作品进行解构分析,试图研究新时期初小说"人"的觉醒。  相似文献   

14.
托尔斯泰作品自清末开始传入中国.很快在中国的思想文化界产生了较大影响。“五四”以后托尔斯泰的重要作品都有了中译本。数十年来,我国对托尔斯泰作品的翻译和研究始终十分重视。托翁的小说以其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对专制制度的揭露和批判.赢得了中国读者的喜爱和推崇,许多中国作家也从他的作品中汲取了不少思想艺术营养。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笔者几年来外国文学教学的一点体会,对如何执行大纲,如何对待作品中的性爱描写和人道主义以及作家的世界观与创作方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谈了外国文学教学中的一些尝试,目的是求得专家同仁的指教。  相似文献   

16.
《一个世纪儿的忏悔》是19世纪初法国浪漫派作家缪塞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品塑造了一个世纪病患者的形象,也是作家自己的写照。缪塞以深刻的忏悔意识剖析自己,剖析客观存在的社会。作品流露出对无法把握人生深深的痛苦和忧郁。本文从忏悔意识的来源,作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剖析了作家精神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7.
文学的生成和嬗变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原理、优胜劣汰原理和二律背反原理。其中正态分布原理决定了超常作家作品和低常作家作品为数很少,而一般作家作品为数较多。超常作品是超常作家对整个种族乃至全人类思想文化尤其文学艺术进行极限相容和对人类生命意蕴进行极限体验,并富有独创性地诉诸语言文字符号的终端显现。优胜劣汰原理决定了超常作家作品受马太效应影响易在竞争中获胜并得以流传,反之则易被淘汰甚或失传。二律背反原理决定了诸如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艺思潮和文艺理论等因素不是促使或阻滞文学生成和嬗变的关键,其关键在于它们是否有利于激励作家独创性地进行极限相容和极限体验。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的大仲马的小说《玛戈王后》既体现了法国古典、浪漫等人道主义的文化特征,同时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法国的历史环境和政治局势,但是玛戈的爱情悲剧不仅是当时的历史环境造成的,也是文化的必然结果,拟从法国文化的视角解读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19.
湖南是当代乡土文学的重镇。湖南当代乡土小说家,将社会矛盾家庭化,政治冲突伦理化,民风民俗人情化,自然风物人性化,在作品中体现出浓郁的地方色彩、风俗画面和人道主义情怀,在全国和世界上都有一定影响,对湖南文学创作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巴勃罗聂鲁达和让-保罗萨特,虽然一个是智利诗人,一个是法国哲学家,却在许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从个人的生活、创作和经历,到为个体的存在高呼,为责任的选择呐喊,充满了人道主义思想和精神,都强调作家对于社会的责任.其作品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本文将二十世纪这两位诺贝尔文学巨匠的生平进行对比,指出聂鲁达更易于被读者接受的原因是由于诗歌的力量,意在引起读者对这两个同时代的佼佼者的更透彻的解读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