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卢平 《科学通报》1986,31(8):627-627
自Rygaard和Povlsen在裸鼠体内成功地进行人体肿瘤异种接种以后,已对许多种人体肿瘤在这种先天免疫缺陷动物中的接种进行了尝试,人肿瘤/裸鼠体系对肿瘤生物学及筛选抗癌剂的研究提供了唯一的机会。但很少有关于人成骨肉瘤在裸鼠中连续生长的报道。 成骨肉瘤是一种好发于20~30岁患者的恶性骨肿瘤,占我国恶性骨肿瘤的首位。为了研  相似文献   

2.
冯琦 《科学通报》1986,31(8):639-639
人单克隆抗体的大量生产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只有建立一套能生产大量人单抗的方法,才有可能使这一强有效的新试剂应用于临床实际。我们研究用诱发裸鼠腹水方法制备高浓度人单抗,将兔抗鼠淋巴细胞血清处理裸鼠后腹腔接种人杂瘤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B 细胞受体相关蛋白31 (B cell receptorassociated protein 31, BAP31)在120 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配对远端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 BAP31 主要定位于胞浆, 正常黏膜上皮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4.17%, 明显高于正常黏膜上皮中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BAP31 阴性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低分化程度(P=0.001)及远处转移相关(P=0.036). BAP31 阴性患者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阳性患者(P=0.003). 因此, BAP31 可能是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潜在指标, 并与肿瘤的侵袭性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4.
<正>很多人可能见过这样一张照片:一只没有体毛的裸鼠,站在一个透明的圆形培养皿中,它背上竟然长着一个"人类"的耳朵,令人惊叹不已。这是科学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小鼠之一,其实也是20多年前一项组织工程学的研究成果,科学家希望利用这些裸鼠生产出可供人类利用的耳廓等组织。时至今日,这项"人耳鼠"成果在很多科学家眼里只能算是"小儿科"  相似文献   

5.
我校病理生理学教研室自行建立的小鼠淋巴瘤SACⅡB_2克隆细胞株为无T或B细胞标志的相当于淋巴干细胞发育阶段的原始淋巴细胞,具有高度致瘤性,细胞接种于小鼠皮下或腹腔,能全部产生实体瘤或腹水瘤。本研  相似文献   

6.
核糖体基因区打靶载体pHrn是本室构建的人源基因载体之一, 为探讨其在肝癌基因治疗的作用, 本研究构建了pHr-CeTpCDUPRT/GFP质粒载体并进行了肝癌的体内外治疗实验研究. 该质粒载体以pHrn载体为骨架, CMV+hTERT启动子作为转录调控元件, CDUPRT/GFP自杀融合基因为目的基因. 体外转染肝癌细胞BEL7402后, 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为30%~50%;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 有CDUPRT表达; HPLC检测5-FC可转化为5-FU, 给药后12 h 5-FU浓度达60.15 μg/mL; 四唑盐(Methylthiazolyl tetrazolium, MTT)分析结果显示, 200~800 μg/mL 5-FC使BEL7402的平均存活率为60%~35%. 同时, 对裸鼠肝癌模型进行瘤内转染, 结果显示, 当持续注射质粒和前体药物治疗时, 裸鼠肿瘤生长明显被抑制, 甚至体积稍有缩小; RT-PCR检测结果表明, 瘤内有CDUPRT表达; HPLC检测裸鼠血清中的5-FU浓度为7.694 μg/mL; 肿瘤组织病理切片显示, 大量肿瘤细胞坏死. 这些结果为实际应用此载体进行肝癌基因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探索》2006,(9):72-72
1997年,一只背上长有“人耳”的裸鼠轰动了整个世界。它标志着人造器官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正>面对可预防疾病的爆发,公共卫生专家需要战胜那些拒绝接种疫苗的家长们。2013年7月,英国威尔士的公共卫生官员终于松了一口气。曾在该国肆虐了八个月、感染了1 200多人,并导致88人住院、一人死亡的麻疹疫情终于得到控制。但是,疫情的暂停很短暂,仅仅只过了几个月,疫情就在同样的地区第二次爆发了,截至11月中旬新增36例病例。疫情爆发时,首先患病的孩子是那些家长选择不让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MMR)疫苗的孩子。这些家长之所以拒绝接种疫苗,普遍是出于如今一种认为MMR疫苗与自闭症有关的不可信的观点带来  相似文献   

9.
徐广智 《科学通报》1981,26(24):1520-1520
近年来,核磁共振用于肿瘤研究引起了广泛注意。Damadian等曾用1~H脉冲核磁共振测定了正常大鼠及接种Walker肉瘤与Novikoff肝癌大鼠各种组织的自旋-晶格弛予时间T_1及自旋-自旋弛予时间T_2,发现用T_1及T_2的测定值可以鉴别癌组织与正常组织。其后,将此技术用于活鼠尾部的黑色素瘤测定,为核磁共振直接研究活体开辟了新途径。继之,Hollis等又对人体各种组织作了测定,亦得到类似结果。  相似文献   

10.
问与答     
问:人造器官离我们有多远? 1997年,一只背上长有“人耳”的裸鼠轰动了整个世界。它标志着人造器官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事实上,老鼠背上的“人耳”是科学  相似文献   

11.
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a Mell)幼虫,俗称豆虫,危害大豆和洋槐等植物。1981年8月,从自然病死的豆天蛾幼虫中分离到一株核型多角体病毒,经人工感染试验,组织病理检查和电镜观察,确认属于杆状病毒属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二氧化硅荧光纳米颗粒(FSiNP)的荧光信号同步指示功能, 通过实时、原位活体荧光成像技术, 并结合离体器官成像、组织切片成像以及尿液荧光成像等方法, 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尺寸二氧化硅荧光纳米颗粒在裸鼠活体内的分布与代谢. 活体成像结果表明纳米颗粒尺寸越小, 血液循环时间越长, 全身分布情况越明显, 随着时间的延长纳米颗粒逐渐聚集到肝脏、膀胱等部位; 通过离体器官成像和组织切片成像进一步证实了活体成像所观察到的结果. 同时, 肾脏组织切片以及尿液成像结果显示, 颗粒越小越容易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研究结果为今后开展不同尺寸纳米颗粒材料在活体内的应用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Immunocaspase-3基因转染Jurkat T淋巴细胞, 使其稳定地分泌性表达靶向促凋亡蛋白Immunocaspase-3,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表明该蛋白可内化进入ErbB2阳性的SKBr3乳腺癌细胞, 细胞计数结果表明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受到明显抑制. 进一步将Immunocaspase-3基因克隆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 转染PA317细胞进行包装, 挑选高滴度的包装细胞株收获病毒. 用收获的病毒感染刺激分裂的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 经筛选后通过尾静脉注射给荷有SKBr3乳腺癌的裸鼠, 观察到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抑制率 73.25%), 裸鼠存活时间较对照组延长80.95%.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裸鼠肿瘤组织中有Immunocaspase-3蛋白分布, TUNEL检测证实肿瘤细胞发生凋亡. 上述结果表明, T淋巴细胞分泌的Immunocaspase-3在裸鼠体内可以识别和进入ErbB2阳性的乳腺癌细胞, 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4.
李春波  王继军 《自然杂志》1998,20(4):217-220
精神活动是处于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下的一个开放系统.自组织理论认为所有的系统都是相对开放的系统,精神活动系统只有达到K相似文献   

15.
《裸鼠》一文就裸鼠的生物学特性、免疫系统及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作了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进一步推动医学特别是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自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但与高收入国家相比尚有巨大差距。目前,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根据《中国恶性肿瘤预估结果(2015)》显示,每年我国被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约有430万人,其中每年死亡的肿瘤患者有280多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地级市的人口,其中我国食道癌、胃癌、结直肠癌三大消化道恶性肿  相似文献   

17.
关注大肠癌     
<正>每年,世界上死于结/直肠癌(俗称大肠癌)的人数接近70万,这种疾患已经成为世界上致死率第四高的癌症(仅次于肺癌、肝癌和胃癌)。大肠癌是一种现代病,在发达国家中其发生率是最高的。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热衷于西方国家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这使得大肠癌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当然也不乏一些鼓舞人心的消息。在世界上的许多地区,直肠癌的检查也已得到普及,伴随着技术的更新,创伤性更小的检查方式正在逐步替代创伤性较高的结  相似文献   

18.
用乳房X线照相术检查的乳房病变,一般都需要进行活组织切除手术,即在手术室里对患者实施麻醉后取下其组织。这种手术既不舒服又让人害怕,患者需要一天或几天时间才能恢复。将近80%的这类病变被证明是良性的。最近,瑞典专家研制出一种称作“向实体针活组织检查”的新方法。美国一些医院和诊所已将其付诸临床。它不用动手术,只采用局部麻醉,这种活组织检查方法按正常的乳房X线照相术压迫乳房,拍摄几张X线图像,使医生对有怀疑的肿块实施三维定位。在计算  相似文献   

19.
碘桥双核铂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成了一种碘桥双核铂配合物二(μ-碘)·af-二碘·二(环己胺)合二铂(Ⅱ)(BPA), 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差热热重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1H核磁共振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表明, 其对人膀胱癌细胞EJ, 人结肠癌细胞HCT-8, 人胃癌细胞BGC-823, 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五种肿瘤细胞的活性明显好于顺铂; 浓度为1.00和2.00 μmol/L的该配合物可以阻止HL-60细胞周期G1→S的进行; 相同条件下, 其与HL-60细胞的DNA键合量明显高于顺铂; 急性毒性实验表明, 腹腔注射BPA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815.3 mg/kg; 体内药效学研究表明, 腹腔注射BPA, 12 mg/kg的BPA明显抑制人卵巢癌A2780及人结肠癌HCT-116裸鼠异体移植性肿瘤的生长, 而且作用强度与阳性对照药4 mg/kg的顺铂相近; 20 mg/kg的BPA可在一定程度上对人肺腺癌A549裸鼠异体移植性肿瘤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科学通报》1973,18(6):284-284
近年来,甲种胎儿蛋白(简称甲胎蛋白)检测已被广泛应用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我国于1970年开始研究甲胎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上海市各有关单位至1972年10月共进行4,621例临床检测(表1)。其中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797例的阳性率为75.65%,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139例的阳性率为7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