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5 毫秒
1.
中国古代体育舞蹈的演变及其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我国奴隶制与封建制的统治时间较长 ,奴隶主与封建帝王对娱乐的重视和追求 ,加之我国民间宗教迷信色彩较浓 ,一些体育活动往往以“舞”的形式供统治阶级娱乐消遣以及在民间作为一种宗教祭祀活动。在此基础上 ,一些与军事、格斗有关的体育运动也渐渐被软化 ,我国古代体育运动总体上有向表演性、非竞技性形式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音乐教育工作者。确切地说,主要是培养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师,这与音乐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有所区别的,所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应有自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正确认识音乐对培养中小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作用,同时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来完成与素质教育目标相适应的音乐教育任务,并积极探索与素质教育体制相适应的音乐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4.
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作为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思想上应明确,为什么要通过音乐培养人才,通过音乐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素质。本文作者认为音乐教育应该而且能够在培养人的素质、情感世界、精神境界、创造灵感及创新精神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5.
人文素养是一切素质的基础,在我国专乐教育中大都重视音乐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人文文化修养,不能从总体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音乐教育中,除开展音乐技能教育外,对学生进行音乐相关的文化修养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该文在分析我国音乐教育中人文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在音乐教育中如何加强和开展人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歌唱教学,知识教学、技能教育、欣赏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以及相互间的结合渗透,浅述音乐教育的途径和方式,进而阐述借助发挥音乐的教育、审美、娱乐等功能,陶冶人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四有新人,为素质教育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付裕坤 《中国西部科技》2010,9(36):98-98,101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审美,是主观对能够对引起主观美感的客观事物的把握过程,教育是以塑造人、为目的的一种实践活动,而这三个要素之间相互交织、相互结合,构成了音乐教育的概念及本质。音乐教育活动是音乐教育学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是揭示音乐教育规律的各种音乐教育分支学科的总称。弄清楚音乐教育与音乐教育学的概念和内涵,是我们实践这门学科理论的有利保证。  相似文献   

8.
音乐教学模式是由音乐教学理论转化而来的,是连接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音乐教学模式涉及整个教学范围,每一种教学模式规定了课程与教材、教学的基本程序、师生的相互作用形式;音乐教学模式的创立是经过教学实践验证的,是一定条件下取得最佳效果的教学框架,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对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非专业音乐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非音乐专业人才.这一性质决定了中小学音乐教育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普及音乐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任务,要彻底改变以专业音乐教育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9.
杨光白 《科技信息》2010,(18):I0006-I0006
音乐艺术实践实习,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音乐教育理论与技能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它以开展课外活动为主,是锻炼和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教育和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为此,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培养:1、加强音乐艺术辅导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行之有效的艺术实践活动;2、加强艺术活动组织能力的培养,确保音乐艺术活动计划的顺利实施;3、加强社会音乐调查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效培养实习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10.
高师音乐专业学生除应掌握一定的音乐技能,具备一定的音乐文化素养外,还应注意基础文化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为达到这一目的,高师音乐学专业,还应深入开展音乐教育史、基础文化的教育,并进一步加强艺术实践以及与其他学科、社会活动的横向联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基础教育音乐新课程的实施,为音乐教育遵循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与社会功能,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实践平台。“课程”在今天来说已经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课程的开发也已经拓展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广阔空间.如何驾驭音乐课程这匹骏马,奔驰在基础教育的广阔天地,是广大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同研究课题。本文就基础教育新课程音乐教学思路的拓展方面做了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高师普通音乐教育如何将中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渗透到教学中 ,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 ,这是历史赋予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也是关系到我们的民族音乐能否融入世界文化大家庭的重要问题 ,必须引起重视 ;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明确其目的和意义 ,探索其内容和途径 ,并具体实施到高校艺术教育课堂。  相似文献   

13.
启发式教学是现代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音乐教育又是一种审美教育。如何利用音乐之中的“美”对学生进行启发,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在音乐课教学中怎样启发学生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礼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对中国的民族意识和审美心理都具有深刻影响。它至始至终包含了巫术礼乐、治国礼乐、儒家礼乐三个文化层面。当代礼乐的重构从巫术礼乐中汲取的是对信仰的坚贞,从治国礼乐中汲取的是对爱国精神的崇尚,从儒家礼乐中汲取的是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当代社会若能脚踏实地地将这三者内化于我们的思想和实践中去,复兴和传承礼乐精神将会大有作为,国家和民族的内在凝聚力将会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5.
回顾上个世纪我国的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反思现存的音乐教育体制,可以发现,音乐创作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相当薄弱,和振兴"中华乐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要深入思考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及目前存在的局限性,采取合理措施,早日实现"中华乐派"的腾飞。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落实青少年素质教育为目的,着重阐述中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方法:以审美欣赏和器乐演奏为着手点。拓宽中学音乐课的教学范围,启发性地教授审美欣赏的方法和学习钢琴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语》强调音乐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认为音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善”和“美”,即合于仁德为善,表现平和中庸为美;道和乐具有本质的联系,存在的前提是“仁”;乐的地位从低于道,到趋于平等,乃至最终成为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制乐作乐更成为一个王朝不可或缺的政治使命;关注历史甚于现实的音乐思想到了墨子、苟子时期才有了较大的转变;始于孔子的儒家音乐思想并不是僵化和封闭的,而是基于历史并关注现实,不断调整和完善着的,这也正是后代王朝能把它纳入到统治思想主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通过介绍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几个应用,说明电脑音乐这门新兴的技术在音乐教育的课程中采用电脑音乐制作技术不仅更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使抽象的音乐理论教学变得真实可感、活泼生动,极大地开阔了学习者的音乐视野、活跃了学习者的音乐思维、激发起学习者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较大幅度地提高了音乐学习的效率。因此,电脑音乐制作的前景是不可估量的,这个技术的推广应用必将使传统的音乐教育、教学体系从观念、内容、手段、方法等方面都会产生巨大的变化,同时也为学习者能够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音乐学习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水浒传》中统治阶层的违法事件数量虽少却不可消解,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政治体制原因。二是统治层整体腐坏的客观现实。三是权奸迫害忠良行为的可憎。象征忠义的英雄被四大奸臣迫害致死,英雄悲惨的结局使读者对奸臣的憎恨达到顶点,不能饶恕其无耻的罪行。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孔子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上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音乐的局面,把奴隶主贵族的音乐教育变为新兴地主阶级的音乐教育,实行了一场空前的大革命;孔子揭示了音乐与政治的内在关系,阐明了音乐对政治的重大作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孔子从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出发,第一个提出了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尽善尽美”、“中和之美”的音乐审美现;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既注重音乐内容,又注重音乐形式的音乐理论家。强调音乐必须“文质兼备”,即音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对后世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