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世纪前半期是中国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其重要的标志是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产生了几十个至上百个科学研究机构。这些研究机构的建立初步奠定了我国现代科学体制化的基础。中国科学研究机构的产生是同中国整个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的。该文从社会科技意识的增强、领导者的组织领导作用、人才资源的保证、经济方面的支持等四个方面来讨论中国科学研究体制化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2.
科学热词的转换是否表示科学研究前沿在更迭?科学计量学对不同学科科学研究前沿已有量化分析,带头学科与当采理论也有宏观判断,但问题并未因此得到根本解决。随着科学发现终结论和技术替代科学论的出现,科学研究前沿的已有理论也必须重新加以考量。当下的科学研究前沿在哪里,不仅可由学科领域内的科学家来判断,也可通过哪些领域的理论、工具和方法对推动整体科学研究的进步更具价值来确认。科学热词层出不穷又频繁被替代的现象提示我们,探索科学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科学学研究依然任重道远,从科学发现的内在规律和科学发展进程的整体性视角,对科学研究的前沿做出分析和判断,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视角研究媒体科学热词更替的规律,将在社会实践的意义上对科学未来的预测和科技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理论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3.
德国工业中科学制度化及其对我国工业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行德国拜耳公司1914年前的工业研究作了历史考察,指出;工业中科学制度化其实质是科学整全到工业中,工业研究企业人内部化。实现制度化有五大条件,即科学,经济,法律和人力条件。  相似文献   

4.
劳丹的"科学研究传统"及其与"范式"和"科学研究纲领"间的关系长期以来未得到应有的关注。"范式"和"科学研究纲领"根本上未摆脱本质主义,而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科学研究传统"表达了一种非本质主义的哲学观。这不仅使劳丹回避了库恩和拉卡托斯所遭遇的困难,而且为科学哲学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就全面理解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脉络而言,思考与"科学研究传统"相关的一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美国的科学研究信念视为社会地、历史地建构的产物。这种建构过程依次经过了一元主导、二元对峙、三元纷争到多元综合平衡发展这样四个时期。美国科学研究信念的建构既受到了科学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了非科学因素的影响。事实上,美国科学研究信念的建构与美国人对科学、技术与工程之间关系的认识状况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技术:是天使抑或魔鬼?”对这一颇有争议的问题的探讨实际上蕴涵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其一是科学与技术本身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的判断以及判断的理由;其二是怎样才能使科学与技术成为天使而不成为魔鬼。这两方面都关涉到科技与社会和人,而从社会和人的利益或价值上看,第二方面似乎比第一方面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7.
从科学宣传到科学研究--中国科学社科学救国方略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辛亥革命后,在国家建设潮流影响下,“科学救国”成为时代思潮。创立学会团结同志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科学社循此在美国诞生。由于当时中国科学的落后现状及其社员自身能力所限,中国科学社最初选择了科学宣传作为科学救国的良方。然而只有进行实实在在的科学研究,中国科学才能真正发展。1918年中国科学社迁回国后,将社务重心从科学宣传向科学研究转变,不仅在舆论上鼓吹科学研究,社员们也身体力行,具体实践,并创建生物研究所,使之成为近代中国科研机构的典范。这一新文化运动期间最为特出的“科学之音”,对近代中国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认为波普尔证伪主义与弗里德曼现代货币主义在经济学思想方法论上密切有相关并一致。讨论了波普尔开放社会中反对极权的社会自由思想对弗里德曼经济自由选择及自由市场理念的影响;分析了弗里德曼在证伪主义的科学假说预见力、可检验性方法论准则引导下对于货币需求函数假说的经验检验及实证研究工作;证明了弗里德里德曼对于古典货币数量论的吸收与波普尔世界3的客观知识进化论思想的相通性。  相似文献   

9.
在科学场域中,纯科学资本与制度化科学资本是两种性质对立的科学资本.由于制度化科学资本在科学场域中所处的有利位置,制约了科学场域的自主性.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知识权力化现象,就是由于纯科学资本向制度化科学资本转化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丁哲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13(8):28-31,36
本文通过对原子论方法与系统论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主要特征、应用对象和条件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对两种方法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明确的回答。本文认为,由于两种方法内在特性的差别,决定了它们各有自己的使用范围和局限性。系统论方法较原子论方法更适合解决现代科学研究所面临的众多问题,代表了方法论发展的新特点。但也不能否认原子论方法在现代科学研究中仍占有一席之地,有系统论方法不可代替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