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2):17-17
以地震勘探为主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广泛用于石油和矿产资源勘探等方面.目前,传统地震检波器已不能满足高精度、高分辨率及深层地震勘探的需要,制约了地震采集资料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2,13(7):16-16
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地震勘探逐渐从构造油气藏向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转移,地震资料高分辨率、高信噪比、高保真度的处理与成像成为油藏勘探与开发的迫切需求。高密度地震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在野外地震数据采集时,采用单检波器、  相似文献   

3.
海底地震勘探最新方法与技术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深海耐压材料工艺的突破和海上高分辨精细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海底地震勘探方法逐渐成为热点。一方面,海上三维地震勘探方法逐渐向四维发展,在海上布设漂缆数量越来越多的同时,海底电缆或检波器也被应用到海上复杂油气区块的精细调查中去;另一方面,新能源研究与深水油气技术的突破,同样需要高频与低频型海底地震仪器。本文讲述目前国际上海底地震勘探新方法与仪器设备的发展和我国在海底地震勘探领域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探讨特殊地理环境下的矿业勘探的原理与实践以及相关地震阵台阵技术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非接触重力梯度成像技术,并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地震数据进行采集破译提高技术的即时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07,(10):56-56
国家863重大专项“滩浅海地区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课题(编号2003AA602180),针对滩浅海特有的复杂地表和表层结构条件,开展滩浅海地区地震勘探的激发震源、检波器、野外施工方式和观测系统等野外采集各环节的系统研究,解决在滩浅海地区野外难以采集到高品质地震资料这一制约滩浅海油气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在研究和总结含气页岩密度、极化率、电阻率等岩石物理特征基础上,在四川盆地南部筠连地区开展的物性调查、时频电磁法勘探试验工作。勘探研究结果表明,本地区分布的富有机质页岩层系一志留系龙马溪组(SII)具备开展电法勘探工作的物性条件,时频电磁法具有勘探富有机质页岩层系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07,(4):47-47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为:在国家“十五”863计划项目中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地震识别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天然气水合物钻探目标的三维地震勘探,将天然气水合物二维地震识别技术发展为三维地震识别技术,预测目标区水合物富集程度,为国家水合物勘查专项提供首钻目标和井位建议。课题依托单位: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参加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软件学院;课题责任人:张明、张光学和雷新华。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3,(22):69-70
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主要完成人:王西文王宇超王小卫陈启林刘文卿苏勤吕彬田彦灿刘秋良吕磊蒋春玲肖明图张巧凤曾华会董雪华韩令贺 近年来,我国的油气勘探面临着勘探领域减少、难度加大、成本增加的严峻局面,尤其是很多探区受到复杂地表和复杂地下构造的双复杂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各种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井中检波器串所具有的一次激发多点接收的功能优点在微测井和井间CT勘察中已被广泛认可,而过去那种单点激发和接收方式的不足之处就显得更为明显。特别是国家近几年对深部勘察的大力投入、对施工质量和效率的高要求,以及施工单工成本和施工环境的各种限制要求,井中检波器串的需求将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2月15日,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为依托单位的国家863计划"深水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课题,在北京通过验收. 课题在集成长排列大容量震源地震采集技术、研制高频数字海底地震仪(OBS)、研究和开发基于模型的地震勘探数据处理系统(MBP)与混合地震反演储层预测系统(HSI)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万芃  吴衡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6):66-67,69
文章简要地回顾了海洋地震电缆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地震检波器和电缆的结构、原理及其噪声的消除方法,以及电缆设置中5个关键参数对地震勘探作业效果的影响。通过分析可以根据不同的作业目的选择适当的作业参数。  相似文献   

12.
网络信息的影响力和传播速度与日俱增。我们在平息地震风波方面采用网络这一方便快捷的工具,在处置中探索和总结出一套成熟应对地震舆论风波的处理措施,通过“平息石家座地震危险度排名风波”的实践证明,主动利用网络应急处置地震风波的措施和方法能方便快捷地应用在类似方面的网络应急处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14,(1):30-31
本项目是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与俄罗斯科学院地磁、电离层与电波传播研究所共同协作完成,项目目标是按照我国地震电磁卫星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配合地震电磁探测卫星方案论证,通过与俄罗斯相关研究机构的全面合作,获得和引进俄罗斯方面在卫星电磁观测理论、方法和技术方面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在广袤无垠的祖国河山中,他发现了宝藏;40余载的艰难探索,他为祖国勘探的油田不胜枚举.他化腐朽为神奇,是新世纪石油产业的"哥伦布".他就是著名石油地质和勘探专家,辽河油田勘探开拓者之一和中国跨国油气勘探开发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14,(4):11-12
根据国家对防震减灾工作的要求和国家防震减灾规划,针对地震部门业务工作的强烈需求,“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地震防御与应急救援技术研究》重点研究地震区划、重大工程地震参数确定、地震灾情快速获取与评估、救灾指挥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和地震废墟搜索设备。该课题是《地震防御与应急救援技术研究》项目的首个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13,(20):20-22
根据水库地震及其灾害特点,研究水库加卸载及水渗透作用下,水库地震活动及库区地球物理场变化,初步提出1~2项物理意义较明确的水库诱发地震预测方法及相应判据,为做好水库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减轻水库诱发地震灾害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7.
用遥感技术探测古代皇陵是对古墓无损探测的最佳方法。本文介绍了模拟陵、高宗后陵以及经过钻探验证的徽宗后陵的探测成果。结果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是比较有效的考古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既适用于前期面积性初勘工作,也适用于后续的精细勘探过程。高密度电法、地震勘探(包括地震映像)以及探地雷达等多种地球物理方法联合勘探有利于对异常目标的判断和识别。经过文物部门的钻探验证,针对宋六陵的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地震预警与地震预报或预测不同.地震预报是对尚未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地震事件事先发出通告;地震预警则是指在地震发生以后,抢在地震波传播到设防地区前,向设防地区提前几秒至数十秒发出警报,以告知当地人们采取应急措施,以便减少伤亡.目前,地震预报仍是世界难题,而地震预警已经在日本、美国、墨西哥、土耳其等国家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系统.日本不但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实时地震预警系统的国家,还能在地震爆发后极短的时间内,向相关地区的民众传达地震波将要到达的信息,并且尽可能地将各种情况考虑在内,使预警信息“无所不至”.  相似文献   

19.
结合玉树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防雷工作的开展,对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防雷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总结。通过研充认为《地震过渡安置房防雷技术规范》(DB63/870-2010)在玉树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防雷工程中起了很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1)过渡安置房防雷等级的划分需多方面多因素综合考虑;(2)对于大面积的过渡安置房在选择接闪器时,优先考虑避雷线;(5)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在防雷地网的施工中应采用换土、地网组合、接地体深埋等措施,以提高地网的防雷效果和环保性能。  相似文献   

20.
<正>海地地震原因是什么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凌晨5时53分,海地发生7.3级地震。这场地震被称为海地近200年以来最严重的地震。地震大约发生在当地时间下午5时,震中离首都太子港西部约15千米,是当地录得的最强地震。在1984年,该地区曾发生6.7级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