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缩写AIDS,简称爱滋病)是一种新发现的传染病,其特征为明显的细胞介导免疫缺陷,从而导致机会性感染和罕见肿瘤的发生.198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中心首先报告1名31岁的男性同性恋者发生爱滋病,其后在世界许多地区也陆续发现此病.回顾性研究提示,早在七十年代后期,赤道非洲、加勒比地区和美国已有爱滋病发  相似文献   

2.
《科学通报》2021,66(15):1802-181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新发传染病.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潜伏期是传染病流行病学一个重要的参数,深入研究COVID-19的潜伏期,对了解疾病自然史、追溯传染源、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确定免疫接种时间、制定防制措施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目前国内外COVID-19潜伏期的相关研究进展.既往研究通常采用直接计算法或参数估计法对潜伏期进行估计,常用的分布有对数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Gamma分布等.由于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估计方法的不同,各研究对COVID-19的潜伏期估计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既往研究所估计的COVID-19的中位潜伏期约为5.9 d(95%CI:2.98~10.51),平均潜伏期约为5.7 d(95%CI:4.3~8.9).直接计算法的研究中所估计的COVID-19中位潜伏期约为5.2 d(95%CI:3.0~11.9),参数估计法的研究中对中位潜伏期的估计约为5.25 d(95%CI:3.57~8.19).由于COVID-19传播途径的多样性、可能多次暴露于同一传染源或不同传染源等,常常难以明确患者的准确暴露时间,给潜伏期的准确估计带来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3.
现在认为淋巴结病相关病毒(LAV)可能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爱滋病)的病原体.其他LAV样病毒[Ⅲ型人类T 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HTLV)及爱滋病相关逆转录病毒(ARV)]都已经分离出,推测它们是逆转录病毒HTLV 族的成员.HTLV 族包括HTLV-Ⅰ、HTLV-Ⅱ及牛白血病病毒(BLV).爱滋病病毒是否真正属于这个族,值得认真考虑.  相似文献   

4.
游海涛  刘嘉麒 《科学通报》2012,(24):2322-2329
对中国东北吉林省境内的二龙湾玛珥湖0~900cm沉积物进行了精确年纹层计数和210Pb,137Cs,14C同位素定年,在中国北方建立了高分辨率的第四纪末期地质时标;并通过对该湖沉积物干密度、总有机碳(TOC)、总氮(TN)、TOC/TN比值及有机碳同位素(??13Corg)等指标的分析,结合岩性、孢粉组合等特征,重建了该地区14kaBP以来的环境和气候变化历史,划分了6个气候阶段:全新世之前14~11.4kaBP为高频振荡的气候过渡期(I);全新世(11.4kaBP)以来,气候虽有冷暖交替,整体呈增温趋势,大体经历了5个气候阶段(II~VI):II,暖湿气候期(11.4~9.05kaBP);III,冷暖波动气候期(9.05~7.4kaBP);IV,平缓增温气候期(7.4~4.2kaBP);V,适宜气候期(4.2~1.67kaBP);VI,温凉变干气候期(1.67kaBP至今).每个气候期多以升温开始,中间往往有冷暖波动,最后却以一个快速冷却事件结束.这种不等间距的气候变化的周期有越来越缩短加快的趋势.每个周期气候快速变冷事件发生在下列一些时段:9.4~9.05,8.5~8.2,7.8~7.4,4.6~4.2,3.7~3.25,2~1.67及0.3~0.03kaBP.约1920AD气候转而升温,预示着一个新的气候期开始.  相似文献   

5.
英国医生K.P.Coldman根据美国的一份调查报告认为,在获得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发病初期,往往已经感染了结核菌,因此,对于HIV抗体阳性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的患者,应该进行结核病的治疗。人结核菌是一种病原性很强的病原菌,在艾滋病发病以前就感染了结核菌,因此,可以说结核病往往是艾滋病的前驱病。调查报告发现在爱滋病患者中,新  相似文献   

6.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最近在爱滋病患者及爱滋病高发群的人的唾液中发现了对抗爱滋病病毒的抗体。先前,科学家曾在爱滋病患者的唾液中发现了爱滋病毒,但临床上却未见过通过接吻而感染的病例。这项新的发现为此提供了解释;唾液中的抗体  相似文献   

7.
不稳定核的奇特结构,例如集团结构、闯入态等,是放射性核束物理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直接核反应实验是研究丰中子核奇特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本课题组自主研发了适用于放射性束流在质子和氘靶上发生直接核反应实验研究的带电粒子探测阵列.利用该高精度、大立体角、模块化、多用途的探测阵列,我们在轻丰中子核的奇特结构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从实验上确认了14C的π型线性链状分子转动带;发现了丰中子核16C的π2σ2构型线性链状分子结构,14C的一个共振态可能有“3α呈线性排列”的线链超形变结构.我们定量研究了12Be、13B等N=8附近丰中子核的s波和d波闯入强度,结果表明:12Be基态中s波占19%,远远小于11Be(~80%),而d波成分却高达57%,是主要的闯入成分;13B基态中的s(d)波闯入成分约为12%(5%),处于从Be到C的过渡.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住宅环境中病态建筑综合征(sick Building syndrome,SBS)患病率和相关的危险因素.在2010年12月到2011年4月期间,课题组通过对重庆市的幼儿园进行随机抽样,一共有5299名3~6岁儿童的父亲或母亲回答并返回了调查问卷.儿童家长的SBS患病率(每周出现SBS的百分比)如下:一般性症状为11.4%;黏膜性症状为7.1%;皮肤性症状为4.4%.应用多元逻辑回归(通过控制家长的性别和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的影响)方法的分析结果表明:住宅靠近交通干线或高速公路是一般性症状、黏膜性症状和皮肤性症状的强烈危险因素(调整比值比aOR分别为:aOR=2.16,P<0.001;aOR=2.69,P<0.001;aOR=1.63,P<0.01);装修是一般性症状、黏膜性症状和皮肤性症状的危险因素(aOR分别为:aOR=2.00,P<0.001;aOR=1.66,P<0.01;aOR=1.66,P<0.05);新家具是一般性症状和皮肤性症状的危险因素(aOR分别为:aOR=2.16,P<0.001;aOR=1.67,P<0.01).潮湿问题(霉点、湿点、水损和窗户凝水)、报告出现蟑螂、老鼠、蚊子/苍蝇及使用熏香均是SBS的危险因素.保护性因素包括每天清洁儿童的卧室和经常晾晒被褥.本研究表明成年人的病态建筑综合征与住宅环境相关.  相似文献   

9.
Connor  S  程琮 《世界科学》1989,11(3):42-44
当温莎公爵夫人去世时,大众新闻的大标题这样来描述巴斯德研究所:“公爵夫人把珠宝献给了爱滋病研究室。”在这之前,洛克·赫德森(Rock Hudson)已领导巴斯德研究所走在了与爱滋病进行斗争的最前列。赫德森患有爱滋病,他仅在去世前才去过巴黎的“爱滋病实验室”。实际上,爱滋病的研究只是巴斯德研究所科研工作的很小的一部分。大约有2000多人在巴黎这个研究所工作。这包括800名科学家,其中的一半是访问学者。研究所有九个部系和七十多个科研小组。它们分别从事研究细菌学,真菌学,分子遗传学,生态学,免疫学以及实验生理病理学。另外,还有病毒学——对这一学科的研究使得巴斯德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了引起爱滋病的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相似文献   

10.
李扬  王立铎  常春  段炼  邱勇 《科学通报》2004,47(9):850-853
在柔性聚乙烯基对苯二酸酯基片上于室温条件下沉积了氧化铟锡/银/氧化铟锡(ITO/Ag/ITO)交替多层膜, 利用氧化铟锡/银/氧化铟锡多层膜作为复合阳极制备了柔性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研究结果表明: 当金属银层厚度为14~18 nm的条件下, 复合阳极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指标, 其方块电阻为11 W, 可见光透过率约为80%. 与单一氧化铟锡阳极器件相比, 使用复合阳极的器件的发光亮度和发光效率均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尿道炎的患者中约80%~90%是非淋菌性尿道炎,多见的病原体为衣原体和支原体,其他还有阴道滴虫,疱疹病毒、包皮杆菌、白色念珠菌均为病原,把一切不是由淋病双球菌引起的特异性尿道炎统称为非淋菌性尿道炎。非淋菌性尿道炎传染途径与淋病相同,男性多于女性,潜伏期1~4周或更长,发病症状较淋病轻。其典型症状:尿道口潮红或龟头红点连片,压之褪色时有刺痛、尿痛、尿不净、尿道灼热、头晕眼花、体倦乏力,  相似文献   

12.
中全新世以来东亚冬季风的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东海内陆架泥质区南部的MZ01孔进行了AMS14C定年,粒度、常量元素和黏土矿物分析,以敏感粒级、黏土矿物组合、元素组合为替代性指标揭示了中全新世以来泥质区的古环境演变过程.结果表明,9.71μm粒级平均粒径、化学蚀变指数(CIA)、蒙皂石/高岭石比值三者的变化趋势较为相似,可以识别出10次极值,可能主要由东亚冬季风的增强引起,分别对应于中全新世以来的同期降温事件,与格陵兰冰芯和敦德冰芯氧同位素记录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且在其他区域不同的材料中也能找到相应的降温证据,揭示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性响应.由3种替代性指标进一步推测出中全新世以来研究区东亚冬季风演化过程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8400~6300aBP为较强且波动期、6300~3800aBP为较弱且稳定期、3800~1400aBP为高波动期、1400aBP以来为稳定增强期.  相似文献   

13.
1978~2008年中国湿地类型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别基于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 MSS/TM/ETM+)和中巴资源卫星(CBERS-02B)影像数据,以人工目视解译为主,完成了中国1978~2008年4期(基准年分别为1978,1990,2000和2008年)湿地遥感制图,并进行了大量的室内外验证.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湿地现状及近30年来湿地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ⅰ)截止2008年,中国湿地面积约为324097km2,其中以内陆沼泽(35%)和湖泊湿地(26%)为主.(ⅱ)1978~2008年,中国湿地面积减少了约33%,而人工湿地增加了约122%.过去30年里湿地减少的速度大幅降低,由最初5523km2/a(1978~1990年)降为831km2/a(2000~2008年).(ⅲ)减少的自然湿地(包括滨海湿地和内陆湿地),其类型变化由湿地向非湿地转化的比例逐渐降低.初期(1978~1990年)几乎全部(98%)转换为非湿地;在1990~2000年间减少的自然湿地约有86%转化为非湿地,而在2000~2008年,这一比例下降为77%.(ⅳ)气候变化和农业活动是中国湿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湿地变化在中国分为三大不同特征区域,即西部三省/自治区(西藏、新疆和青海)、北部两省/自治区(黑龙江和内蒙古)和其他省市区.其中西部区域尤其是青藏高原,湿地变化的驱动因子以气候增温为主;新疆湿地由于气候增温和农业活动共同作用造成变化不大.北部省/自治区的湿地变化则主要由农业活动引起;而其他省市区的湿地变化几乎完全受控于人类的农业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4.
人类在同自然界的永恒抗争中历尽劫难。十四世纪,一种叫淋巴腺鼠疫的“黑死病”夺去了中国、印度以及欧洲1/4~1/3人口的生命;十九世纪在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以前,数以千万计的人因各种感染而丧生;二十世纪末叶的今天,爱滋病又向人类提出了残酷的挑战。尽管我们目前尚没切实感受到爱滋病的威胁,但有  相似文献   

15.
女性艾滋病患者比例在艾滋病流行的第二个十年中是否比第一个十年更多?事实正是如此. 全美艾滋病研究委员会的一份新的研究报告和这个星期更早些时候在旧金山召开的第六届国际艾滋病会议上发表的行为、社会和统计科学的报告中认为爱滋病的变化特性是慢性的.在没有找到有效的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刀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及机理。方法:1.针刀治疗;2.术后口服中药汤剂。结果:观察患者120例,显效105例(87.5%),有效14例(11.7%),无效l例。结论:针刀配合中药汤剂内服者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风浪条件下太湖藻源性“湖泛”的消退及其水体恢复进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湖泛"发生后的稳定持续时间是决定其致灾程度的主要指标,风浪的复氧是破坏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本文采用室内装置模拟、视觉比较和氧化还原条件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风浪作用下藻源性"湖泛"的稳定性及水体中主要特征参数恢复过程.结果显示:静风对照下,"湖泛"水体黑色在实验过程中始终未消失,水体DO含量保持在约1.5mg/L以下;小风(~2m/s)和中风(~4m/s)下,"湖泛"大约可持续2d左右,"湖泛"消失时的DO含量约6mg/L;大风(~8m/s)下,仅需要14h就可使"湖泛"黑臭完全消失.并且发现,在"湖泛"消失后,保持原来的风速下至144h,没有再出现黑臭的回复;水体溶解性营养物(NH4+和PO43)含量的降低随风浪大小有明显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为藻源性"湖泛"的应急治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爱滋病是新发现的疾病,还没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由于爱滋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患者全身免疫力下降,因此罹患肿瘤的机率很高。《爱滋病与肿瘤》一文就此病与卡普济肉瘤、伯吉特淋巴瘤、类淋巴瘤及成免疫细胞肉瘤的关系作了综述,还就爱滋病的病原学特别是与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这些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对爱滋病与肿瘤,或与肿瘤有关的病毒的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9.
杜亦牧  孙昌璞 《科学通报》2020,65(22):2356-2362
应用基于最大熵原理的复杂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对病毒在宿主、易感染者和移除者等共存系统中的传播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动力学理论分析.在本研究中,我们将病毒传播问题中的病死速率、发病速率和治愈速率等实际统计参量映射成可靠性理论中描述个体行为的风险(退化)函数:个体宿主的病死速率和治愈速率对应于可修复系统的失效率和修复率;潜伏期阶段患者发病速率对应于可靠性理论中的失效率.通过最大熵原理,本文研究融合了病死时间、治愈周期和潜伏期等统计量的各阶矩信息,从而推断出最概然的病死速率、发病速率和治愈速率.最后,以包含易感、感染(确诊与潜伏期)和移除四类人群的传播模型(SEIR模型)为例,结合基于最大熵原理的退化函数推断,分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传播的一些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0.
古里雅冰芯中的新仙女木期事件记录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杨志红  姚檀栋  皇翠兰  孙维贞 《科学通报》1997,42(18):1975-1978
新仙女木期(Younger Dryas)的命名来源于欧洲斯堪的纳维亚埋藏在地下的CtopertalaDryas植物的叶子和果实.这种植物是当地新仙女木期(简称YD)气候变冷的指示物.欧洲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就认识到YD的存在.后来北大西洋沿岸地区的许多孢粉资料证实,西欧及北美许多地方在11~10ka B.P.~(14)C年代时气候发生突变.由于当时缺乏该区以外YD事件的资料,因此YD事件被认为是局部性事件,并认为其原因很可能是晚冰期全球性增温使北极的浮冰和冰融水注入北大西洋深层水(NADW)形成的,造成北大西洋地区温度迅速下降,气候变冷.近20年来南欧、北美东部、南阿尔卑斯山、太平洋和南极、北极格陵兰地区的孢粉、冰碛物、冰芯等都指示出Younger Dryas时期的气候剧变.在中国青藏高原湖区和内蒙古孔赉诺尔湖以及陕西沙漠/黄土过渡带高分辨率湖沼泥炭记录中也均发现在11~10ka B.P.期间气候有明显的突变.这引起了学者们对YD的浓厚的兴趣,并认为这个事件可能是一个全球性气候事件.本文以1992年中美联合在青藏高原古里雅冰帽钻取的长达308m的高分辨率冰芯为对象,以该冰芯155~162m之间对应于晚冰期向全新世过渡段的δ ~(18)O测试结果为依据,研究了记录在古里雅冰芯中的YD气候事件.因其测年的高分辨率,它是中国唯一可与格陵兰冰芯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