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汤显祖创作于南京时期的<紫钗记>,堪称"临川四梦"第一梦.<紫钗记>较好地继承了唐人蒋防传奇小说<霍小玉传>的现实主义精神,也体现了汤显祖的"情至观",鞭挞了封建权责,歌颂了理想的爱情.综合评价"临川四梦",可以说<紫钗记>是希望的春天之梦.  相似文献   

2.
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爵士时代的代言人,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记录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人们对美国梦的追求.小说的主人公盖茨比的一生见证了美国梦在那个时代的实现和破灭,他实现了"黄金梦",而他的"爱情梦"最后却化为乌有.  相似文献   

3.
《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艾略特第一部重要的作品,作者以主人公普鲁弗洛克对待"重大问题"——爱情表白的态度变化作为贯穿整首诗的主线,用内心独白表现主人公普鲁弗洛克渴望爱情又害怕爱情,在无数次的挣扎中陷入梦境,经历了入梦、梦酣、梦呓多个阶段后被惊醒,梦幻破灭。  相似文献   

4.
宝黛爱情的描写是贯穿《红搂梦》全书的中心故事,它在突破旧有的郎才女貌、一见钟情、才子佳人、怜才爱色的爱情模式的同时,向我们展现了全新的闪烁看朴素民主思想的爱情观。而这两位叛逆者的爱情由于为统治阶级所不容和家族势力的迫害,以及主人公自身所带有的人文知识分子的特性,导致了他们爱情的悲剧结局。这个爱情悲剧突破了以往夫贵妻荣的大团圆模式,它的悲剧力量将永远震撼人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5.
沈祖早期新诗的创作既充分展示其温柔的女性情怀,又充分宣扬其独立平等极具现代思想意识的爱情观念,同时继承中国传统诗词以梦写情的手法,梦成了沈祖"具有新创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以“美”和“奇”称的废名小说,有着像“电影一样”流动画面构成可视性的特点。“梦”是他连接“诗境”“画境”的媒介,废名的写作即是“构梦”。  相似文献   

7.
《梦十夜》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备受关注的一部作品。作品由十个相对独立的梦境构成,包含了漱石对爱情、艺术、命运、人生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在第一夜中,作者以瑰丽的文采、奇妙的构思描述了一个神秘、犹如梦幻、匪夷所思的爱情故事,塑造了漱石心目中的理想女性形象和他的理想爱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漱石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8.
海明威的作品中充满了暴力、鲜血和死亡的意象,这些意象就象大空中飞过的食腐尸的 秃鹫,在海明威的世界里投下了一个个不祥的阴影,这些意象构成了海明威的死亡意识。在海 明威的作品中,死亡意识简直是一个巨大的、无法逃避的阴影,它剥去一切文明人的装饰, 嘲笑一切盲目的乐观主义,毁灭一切永生的幻想,它力图展现的是这样的画面:在那里,生 活冷酷无情,人们麻木不仁;在那里,死亡是唯一的永恒主题,爱情不过是“一堆粪”,人 物则是“趴在粪堆上咯咯叫的公鸡。”总之,在这个世界上人们没有理由用那种大团圆的梦  相似文献   

9.
“情种画廓”是古代小说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画面。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巨变,人们的爱情观念也在发生着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落后到进步的变化。《西厢记》、《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连成》,作为古代描写爱情的学伤口链条中间的三个小小的环节,或多或少地体现着中国封建社会爱情观念,道德发展的轨迹,织成一道“情种”未必都懂情的“情种画廓”。  相似文献   

10.
初识斯德哥尔摩,大约是在二十多年前了。那时候老妈从北欧访问归来,将一路拍摄的幻灯片一一播放。画面里的斯德哥尔摩,水碧山青,彩色的划艇在绿波上分外醒目。鲜艳的色彩,一如童年时候的许多梦。多年过去,梦渐已远。等亲身来到斯德哥尔摩,才开始真正领略这个城市  相似文献   

11.
达夫妮·杜穆里埃是英国20世纪颇具代表性的女作家,她通过在作品中塑造出一系列具有独立和反抗意识的新女性形象,来传达自己对男权社会的不满和对新女性的赞扬。本文从杜穆里埃生活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及其个性特质入手,指出其童年的生活体验,少女时代的幻想与尝试,社会环境、文化生活的熏陶,以及写作生涯中对女性写作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其女权主义思想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朱淑真是我国文学史上有名的女诗人 ,她的诗词感情沉痛。后人辑其诗词 ,命名为“断肠诗词” ,并认为她的“断肠情”是因为她“所偶非匹”而产生的。通过对朱淑真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心理的分析 ,认为“离别”才是她产生“断肠情”的根本才因 :不能随夫从宦 ,因相思而悲苦 ;既随夫从宦 ,又因思念父母而悲苦。从而试图纠正前人对朱淑真不正确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郝思嘉在少女时期就具有了女性主体意识,经过爱情的艰难抉择和战争的创伤,她逐渐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担,并明白一个女人惟有在经济上独立了,才会有独立的人格,可靠的保障。于是她冲出传统偏见的藩篱,走出家庭,成为与父权制社会里的男人竞争的独立而又坚强的女性,在此过程中她逐渐走向成熟,选择了自己最终的精神家园,也完成了自己女性主体意识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乔治·爱略特是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对道德的关注一直是其作品的一条主线。本文以爱略特的道德标准为视角,通过分析其作品和个人生活,阐述她在作品和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表现,从而论述爱略特的道德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从送亲的过程中推断 ,赵太后最有可能是在即将与女儿分别时痛哭起来 ,而这时她的女儿是坐在车上的 ,所以她不可能抱到女儿的脚后跟。赵太后的持踵而哭是持着车踵而哭  相似文献   

16.
曹七巧在婚后漫长的几十年生活中,由于正常的性欲需求无法满足,使好感到极底压抑,而在精神上支撑好走过这艰难而又漫长的几十年的是黄金的诱惑以及对夫家二弟与自己儿子的不正常的情感。在生命本能欲求的缺失与冷冰冰的黄金填补物的一“压、、一“冲”之间,曹七巧最终走向变态,也使她彻底丧失了爱的能力;断送了妇儿的终身幸福,对儿子变态的“霸占”等。在与蘩漪的对比分析中还可发现:好缺失的是一些生物性的本能需要;自我主体性的迷失以及在平衡的日常生活中的极富心理含量的形象展示。  相似文献   

17.
荒原上的孤独者--论张爱玲小说创作的精神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爱玲独特的人生经历,形成了她的人生悲剧意识。她凭借着自己的文学天赋,直觉地将自己的经验世界转化为小说世界,把创作作为自己最后的精神家园。她用作品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基本理解,她告诉人们,人间无爱。她以独特的眼光审视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情感关系,以“人生挑剔者”的姿态极尽揭露人性冷酷、自私、丑恶之能事。她力图展示人们对生存的无可奈何,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充满了荒谬。她将解剖的力量集中在人类最自然、最原始的血缘亲情关系上,力透纸背地表现扼杀血缘亲情的三大毒素:金钱,自私与变态。她所展示的荒原般的小说世界源自于她的荒原般的精神世界,她所写的故事均来自她的生命体验的最深刻的部分,她是一个踟蹰于荒原般的世界中失落了希望的孤独者,正一点一点地沉入巨大的心灵黑洞。  相似文献   

18.
论李清照词的多维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照词历经千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崇高的精神感召力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接受者,接受者从不同的层面接受易安词,形成了丰富多维的接受效应。易安词的接受群体主要有三种类型:即普通消费型、专业鉴赏型、研究论证型。人们在阅读、接受易安词的同时,也在阐释、改造、重塑易安词。易安词参与了各个时期的文化建设,对构建我国历代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张冉  张帆 《科技信息》2009,(12):84-84
Beginning with an old story, Toni Morrison uses her unique method to tell us the functions of language and her perspectives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From this story, we can understand her writing standpoint and her determination of making contributions to her nation and people. This paper tries to review her speech given in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from four aspects. They are the introduction and comprehension of the story, narrative point of view, discourse and power and feminist criticism.  相似文献   

20.
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中塑造的伊丽莎白·班纳特,经历无数读者和批评家的检验与批评后,仍然深受现代读者的喜爱。在现代社会的审美观下,伊丽莎白的美丽、倔强和聪慧的个性;对梦想的不懈追求和其本身具有的灰姑娘的特质构成了她独有的魅力,使她的形象愈加迷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