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电流和碳氮的量比对生物电极脱氮速率影响的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脱氮过程中生物膜内的物质运动和反应机理,在已建立的生物电极模型的基础上,对以下3种情况下生物膜内反应物浓度分布以及电流和有机物时脱氮速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只利用水电解产生的氢气作为电子供体;只利用醋酸作为电子供体;氢气和醋酸同时作为电子供体.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电流和碳氮的量比都能提高脱氮速率,但只增大电流或碳氮的量比,脱氮速率的提高程度不大,且随着碳氮的量比的增大,出水中硝酸氮浓度不断降低,残留醋酸浓度也随之提高,影响出水水质;当同时通电和添加醋酸时,脱氮速率显著加快;但过大的电流和碳氮的量比反而不利于脱氮的进行,因此,存在碳氮的量比和电流的最佳组合,在此条件下,出水中残留醋酸浓度最低,脱氮速率最高.当碳氮的量比为0.7,电流为100 mA时的脱氮速率比只通电时的脱氮速率增大了约1倍.  相似文献   

2.
研究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对加载电场的响应性,为寻求反应器有效合理的自动控制方式提供理论指导.为了充分利用三维电极体系阳极产氧为硝化菌提供好氧环境实现氨氮硝化,利用阴极产氢为反硝化菌提供缺/厌氧环境和电子供体实现反硝化脱氮,实验设计并稳定运行了三维电极-生物膜脱氮反应器.通过考察不同电流密度条件下,系统溶解氧(DO)、pH、脱氮性能的变化,研究电流密度对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中微生物生长的微环境和微生物反硝化脱氮所需电子供体的影响,评价三维电极-生物膜脱氮系统的电场响应性.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0.013 4 mA/cm2时,NH+-N转化率可达90%,NO3--N和TN去除率70%以上;三维电极-生物膜脱氮系统的极限电流密度在0.020 1 mA/cm2附近;极限电流密度范围内,电流密度引起系统DO、pH的变化均在系统承受范围内;电流密度的提高可提高阴极NO3--N反硝化效率,但对阳极NH4+-N的硝化无明显影响,极限电流密度范围内均无NO2--N积累.  相似文献   

3.
DO对MBBR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影响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研究了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城市污水处理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当溶解氧(DO)质量浓度为2 mg.L-1、水力停留时间为8 h、悬浮填料填充率为50%时,MBBR工艺可通过同步硝化反硝化实现90%以上的脱氮效果.生物膜内DO质量浓度梯度造成好氧和缺氧区是实现同步硝化和反硝化的关键.该工艺能在同一个反应器中实现同时硝化和反硝化,并达到两个过程的动力学平衡,大大简化了生物法脱氮的工艺流程,提高了生物脱氮的效率,并节省投资.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极生物膜法对微污染源水进行脱氮预处理 .该法利用微电解水产生的H+ ,通过电场力吸引作用 ,在穿过阴极板上所挂生物膜的过程中 ,提高了其中的反硝化细菌所需供氢体的浓度 ,进而提高反硝化效率 .研究结果表明 :电极生物膜法相对于相同生物量的单纯生物膜法而言 ,有更高的反硝化效率 ,并能很好控制水中亚硝酸盐氮的生成 .  相似文献   

5.
深床过滤中的生物反硝化动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深床过滤过程中的生物反硝过程,构建了相应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反硝化脱氮中的传质及生物反应过程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实验结果证实了升流式深床过滤过程中的生物反硝化反应动力学级数在1/2~1级之间,并与所建动力学模型基本吻合.图2,表1,参9.  相似文献   

6.
自养硝化与异养反硝化污泥膜污染特性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同步脱氮除磷连续流膜生物反应器小试稳定运行时的污泥为考查对象,采用序批式过滤试验对比考查硝化污泥与反硝化污泥的污染特性,并对不同电子供体下反硝化污泥的污染机理进行分析与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25℃下乙酸作为电子供体下的反硝化速率(以VSS计)为13.8 mg/(g·h),高于乙醇的10.2 mg/(g·h)和甲醇的3.4mg/(g·h);反硝化污泥相对于硝化污泥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oluble microbial product,SMP)中蛋白质类物质在<1 kDa和> 100 kDa范围内含量的增多,成为导致污泥混合液中溶解性物质阻力增大的主要因素,从而增大溶解性物质在膜孔内部的堵塞的阻力,其中以甲醇为电子供体时的反硝化过程最为明显.反硝化过程污泥产生的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相对于硝化过程有所降低,且EPS中糖类与蛋白质类物质的相对疏水性的降低成为混合液中悬浮颗粒物质(suspend solids,SS)阻力降低的主要因素;硝化污泥与3种电子供体下产生的EPS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上略有不同,但是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对EPS官能团的监测表明硝化过程与3种电子供体在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EPS主要化学物质组成并没有发生变化,以乙酸为电子供体下反硝化过程后污泥的修正污染指数(modified fouling index,MFI)最小.  相似文献   

7.
研究运用3种动力学模型对生物膜填料塔同时脱硫脱氮的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膜内SO_2、NO_x的生化降解反应均为一级反应,且SO_2、NO_x在生物膜上的生化降解反应均为快速生化反应;依据吸附-生物膜理论及其动力学模型,对NO_x的出口质量浓度、生化去除量及净化效率进行模拟及对比验证表明,利用该理论建立的动力学模型模拟的理论值与实验值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70~0.99);运用吸附传递生物降解机理及其动力学模型,对NO_x的出口质量浓度、生化去除量及净化效率进行模拟及对比验证表明,NO_x的出口质量浓度、生化去除量的理论值和实验值之间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89,而其净化效率的理论值与实验值之间的相关性不高(相关系数只有0.55).  相似文献   

8.
SBR法处理城市污水过程中氮的去除及转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利用SBR法处理广州地区城市污水过程中氮的去除和转化规律及处理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在处于好氧阶段的反应过程中,在去除有机物和进行磷的吸收的同时,进行硝化反应并且控制硝化反应进行到亚 硝酸型硝化结束,然后进行缺氧反硝化,以达到脱氮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去除有机物的同时,氨氮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在反硝化的过程中,硝化氮被转化成氮气,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使总氮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去除。  相似文献   

9.
将电极生物膜法(BER)与序批式生物膜法(SBBR)结合以实现两种技术的优势互补,通过处理人工模拟废水,探讨了电极-SBBR工艺参数中电流强度(IA)、溶解氧质量浓度(cDO)及进水碳氮比对脱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化学与生物化学的协同作用下,体系的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得到了加强,取得了较好的脱氮效果,总氮(TN)的平均去除效率可达72.5%.优化运行参数:当IA为80mA,溶解氧质量浓度为3~5mg/L,碳氮比为6左右时,TN的平均去除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0.
利用筛选和分离的7株脱氮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氮,随即在好氧反硝化茵的作用下还原为氮气排放.将上述菌株固定在PVA凝胶膜中,研究了水产养殖水体中氨氮、硝酸氮和亚硝酸氮在PVA凝胶膜中的扩散性能和转化脱氮过程,结果表明,氨氮、硝酸氮和亚硝酸氮在PVA浓度为15%,细胞浓度为40g/L凝胶膜中,扩散系数分别为0.55m^2/s,0.46m^2/s,0.45m^2/s.整个生物脱氮过程历时较短,36h内对200mg/L的氨氮去除率达99%,而且无中间产物亚硝酸氮的积累,固定化微生物生长的适宜pH范围为7~9,最适温度为30℃;与游离的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相比,固定化硝化茵是游离硝化茵对氨氧化速率的70%,固定化反硝化茵是游离反硝化茵对亚硝酸氮还原速率的74%.经过20d的连续处理,固定化微生物的稳定性远大于游离微生物,28d后,游离微生物在反应器内的浓度几乎为零,而固定化微生物的浓度和活性几乎不变.  相似文献   

11.
膜生物反应器净化污水的硝化反硝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膜生物反应器(MBR)和传统活性污泥工艺(CAS)在相同运行条件下处理生活污水的硝化和反硝化性能.结果表明,MBR对NH4 -N和TN的去除率分别比CAS高54.8%和37.3%.2种工艺的亚硝化、反硝化作用均呈零级反应,对应降解速率常数MBR分别约为CAS的2.2倍和2.5倍;CAS中硝化作用为零级反应,而MBR中硝化作用随时间推移趋于平缓.MBR中的细菌总数、硝酸菌、亚硝酸菌和反硝化菌数量分别比CAS工艺中相应菌种高1~2个数量级.通过控制曝气强度或减小回流通道断面限制缺氧区溶解氧质量浓度,可提高MBR中的反硝化效果.  相似文献   

12.
ZHAO Dan 《科技信息》2013,(5):239-239
Under aerobic conditions,Aerobic denitrifying bacteria change nitrogen compounds to N2 and other gaseous nitride by denitrifying.The majority can simultaneously conduct heterotrophic nitrific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dissolved oxy gen,carbon source and C / N on the denitrification.Introducing Aerobic denitrifiers history of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status,looking forward to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相似文献   

13.
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污染、臭氧层破坏和城市灰霾天气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重要根源.文章结合课题组研究结果,介绍了空气介质下膜生物反应器烟气脱硝的性能、微生物群落、硝化反硝化烟气脱硝作用,建立了膜生物反应器传质与硝化反硝化耦合作用动力学模型;基于硝化反硝化的复合催化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模拟烟气的性能和含氧量的影响,为建立基于硝化反硝化的膜生物反应器烟气脱硝的污染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提出无污泥持留序批式反应器并建立其动力学理论模型.模型推导表明:反应器的脱氮效能是水力停留时间、曝气比率、进水周期等操作因子的函数;通过调控水力停留时间、曝气比率等因素,能调节反应器的好氧菌筛选因子和厌氧菌筛选因子,完成硝酸菌的洗出和反硝化菌的积累.模型极限分析表明现有Sharon反应器的实质是反应周期为零的无污泥持留序批式反应器.以荷兰Dokhaven污水处理厂的Sharon反应器为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6d、反应周期为2h、曝气比率为0.175时,厌氧菌筛选因子值为0.020,低于反硝化菌的最大比生长速率0.034,好氧菌筛选因子值为0.093,介于亚硝酸菌最大比生长速率0.137与硝酸菌最大比生长速率0.082之间,此时反应器的理论氨转化率为98.9%,总氮脱除率为97.6%.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研究反应精馏过程,介绍了大型塔板反应精馏的操作过程,并通过对塔板上液体流动分布以及化学反应过程的分析,建立了描述反应精馏过程的二维涡流扩散模型,模型中包括化学反应速率项,并引入液体速度分布函数表示塔板上不均匀速度场的影响。利用有限元法求解数学模型,得到了乙酐水合生成乙酸的反应精馏塔板上的浓度分布,并进一步分析了液相速度分布对应精馏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大型反应精馏塔板上的传质过程。  相似文献   

16.
根据生物脱氮原理,设计了一体化生物膜反应器,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将反应器运行两个月,探讨了反应器对有机物和氮的去除,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与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方法对反应器好氧区和缺氧区微生物种类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反应器通过设置好氧和缺氧两种环境,并且通过内循环回流,形成"前置式反硝化系统"可达到较好地去除有机物和氮的目的,其中水力停留时间为影响硝化作用的重要参数。在反应器的好氧区有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7.
自上世纪初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出现以来,应用附着微生物的生物膜反应器就一直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与推流式反应器是较为常见的两类生物膜反应器,真实反应器往往介于这两类反应器之间.对推流式反应器,现有的分析大都假设其内部沿反应器长度的径向任一点的流速  相似文献   

18.
用一体化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生物脱氮原理,设计了一体化生物膜反应器,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将反应器运行2个月,探讨反应器对有机物和氮的去除,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与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方法对反应器好氧区和缺氧区微生物种类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反应器通过设置好氧和缺氧2种环境,并且通过内循环回流,形成“前置式反硝化系统”可达到较好地去除有机物和氮的目的,其中水力停留时间为影响硝化作用的重要参数。在反应器的好氧区有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