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以40m高烟囱塔架的实际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耦合模拟塔架与管道的相互作用。对塔架、管道整体模型分别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与3D3S设计的烟囱塔架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其研究结果为该结构的设计提供了依据,也为同类结构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高41.2m矩形截面钢烟囱的实际工程为研究对象,用有限元方法对该结构的静力、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进行了研究,并对静力和地震响应下的应力、内力和位移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通过合理地设置纵、横加劲肋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的前提下,从安全和经济的观点考虑,沿高度采用改变烟囱截面和改变钢板厚度的结构形式是可行的,其研究结果为该结构的设计提供了依据,也为同类结构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吴世龙 《科学之友》2008,(12):15-17
文章以高41.2m矩形截面钢烟囱的实际工程为研究对象,用有限元方法对该结构的静力、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进行了研究,并对静力和地震响应下的应力、内力和位移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通过合理地设置纵、横加劲肋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的前提下。从安全和经济的观点考虑,沿高度采用改变烟囱截面和改变钢板厚度的结构形式是可行的,其研究结果为该结构的设计提供了依据,也为同类结构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天然气管道建设在过去的10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目前中国的长输管道总数量已达到12.5×104 km.随着管道系统的运行时间增长和材料性能的老化,由管道腐蚀、失效泄漏引起的事故频发,并且由于管径的增大和运行压力的提高,事故后果严重性也随之提高,特别是对高后果区的影响更为严重.油气管道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提取管道腐蚀性影响因素、发现风险演变规律对于预测预防管道泄漏尤为重要.由于数字化管道已经逐步建立,设计、施工、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数据得以保存,内检测数据信号总量也达到TB级别,这些均为腐蚀分析提供了信息基础.本文基于大数据的方法,融合管道系统在设计、施工、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基于互信息理论方法,建立腐蚀等级与多因素之间的关联模型.通过现场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确定影响管道腐蚀的关键因素,为管道寿命预测奠定基础.结论表明,利用管道"大数据"挖掘管道各数据集之间的关联关系,可用于获取管道腐蚀信息,为事故预防提供依据.除此之外,该方法还可以在确定主要因素之后缩小管段范围,研究其中某一种因素,如进一步确定腐蚀与哪一种土壤的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5.
深水天然气水合物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开采出的深水天然气水合物通过管道输送是实现水合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环节.输送过程中,管道内的压力、温度会不断发生变化,使得管道内出现伴随水合物生长或分解的复杂气液固三相流动.本文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分布情况和开采方式,综述了近年来天然气水合物生长、分解动力学和含水合物颗粒的气液固多相流动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深水天然气水合物输送管道的安全性.指出未来在深水水合物输送方面应坚持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手段,着重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第一是考虑管流作用下天然气、水、水合物三相界面之间的传热传质特点,以及气液流速、流型对传热传质的影响,建立多组分气体水合物生长、分解动力学模型;第二是综合考虑水合物颗粒的微观受力和流体对固相的携带能力,分析水合物颗粒的聚集特征、流动特性以及在管道中的沉积规律;第三是考虑水合物颗粒的生长、分解与管道内流速、流型和压降之间的耦合作用,建立伴随水合物颗粒生长、分解、聚集、沉积的气液固多相管输模型,定量描述水合物颗粒的发展过程和三相流动规律,为深水天然气水合物输送管道的设计、运行和管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利用弹性层状体系计算软件,对重交通路面结构丰刚性基层与面层层间结合的不同模型进行了结构分析,按层间完全连续和完全光滑分别计算了不同荷栽下的力学响应,根据分析结果为设计及施工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顶升纠偏技术中,运用空间桁架理论,托换结构可以简化为拉一压杆模型.文章通过试验研究分析,考虑了原来的支撑体系发生变化的危害,分析了三角形式支撑和四角形式支撑时承载力大小和结构破坏形式的不同.文中指出三角形式支撑易发生对角线对折的脆性破坏受力形式对承台的受力极为不利,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含硫天然气在管道输送过程中,随着压力、温度和气质组分等条件的变化,气相中发生过饱和溶解析出的硫分子会逐渐形核、生长成为固体硫颗粒随气流一起在管道内运移,并会沉积在管道内壁.管内沉积的硫颗粒将会堵塞和腐蚀管道,严重威胁高含硫天然气管道的输送安全.本文针对高含硫天然气输送管道内硫沉积问题,综述了近年来高含硫天然气中元素硫气固相平衡计算、硫颗粒生长动力学、含硫颗粒的气固两相管道输送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在高含硫天然气集输过程中硫沉积预测及防治方面应坚持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手段,着重开展以下3个方面的研究:(1)充分考虑集输压力、温度条件下(P≤15.0 MPa,T≤333.15 K)硫溶解度极低的特点,建立硫溶解度测试实验装置,开展集输管道压力、温度范围内的硫溶解度实验研究;(2)采用微观分子动力学模拟与宏观热力学参数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硫颗粒的生长动力学模型,结合结晶动力学理论模型深刻揭示集输条件下硫颗粒的形核、生长与消融动力学规律;(3)综合考虑硫颗粒的生长、消融、运移、沉降规律与管道内压力、温度、气质组分、流速等参数的耦合作用,建立伴随元素硫气固相态变化和硫颗粒生长、消融的气固两相管输模型,定量描述高含硫集输条件下硫颗粒的析出、生长及其与高含硫天然气的气固两相流动规律,最终为集输管道乃至整个集输系统内硫沉积防治方法的确立提供技术与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2007年1~3月中国大洋19航次首次在超慢速扩张的西南印度洋脊(SWIR)49°39′E发现了活动的海底热液区,这是世界上在超慢速扩张洋中脊发现的第一个活动热液区.本文对获取的硫化物烟囱体样品进行了矿物组构特征、主微量及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1)烟囱体内部以黄铜矿为主,含少量黄铁矿和闪锌矿;中部以黄铁矿为主,含有少量闪锌矿和黄铜矿;外部以黄铁矿和闪锌矿为主,黄铜矿量较少.从烟囱体内部到外部,矿物晶粒变小,晶形变差,矿物间孔隙逐渐发育,与东太平洋海隆和大西洋中脊等其他洋中脊硫化物烟囱体的矿物组成和特点类似;(2)研究区硫化物烟囱体Cu,Fe,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83%,45.6%,3.28%;Au和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0和70.2ppm,同其他洋中脊硫化物的元素含量相比较富集;(3)研究区的硫化物烟囱体REE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配分特点,多数样品呈现负Eu异常,与典型无沉积物覆盖大洋中脊硫化物不同,可能与该区特殊的成矿环境或者热液流体组成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0.
文章简要总结了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过程、研究现状,介绍了国内外不同的设计分析方法,重点分析比较了JGJ 13822001和YB 9082297中计算型钢混凝土结构时存在的异同点,以期为此类结构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