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刘战国 《河南科学》2012,30(9):1379-1383
依据"产业革命"理论、"第三次浪潮"理论、"主导产业"理论,认为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符合产业发展演变的方向,具有理论可行性;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壮大的实践验证了以上理论;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在全国地位上升,具有加快产业集聚的比较优势;同时,河南省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政策模式,具备建设国家和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充分必要条件.通过理论分析、现实分析、政策分析,得出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完全可行的结论,进而提出加强战略谋划、加强载体和平台建设、大规模承接国内国际产业转移、实施特别产业政策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认为"国家的竞争优势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若干行业的竞争优势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地区之间赢得竞争优势的核心所在,必然成为各国、各地当前和今后抢滩发展的战略抉择.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模式正在深度调整,全球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国际市场风险剧增,传统的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难以为继,必须加快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更加注重内需建设.国际金融危机也加快催生重大科技变革的步伐,科技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迅速拓展,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变革时代.  相似文献   

3.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安徽省抢抓新一轮战略机遇,打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从总体上看,目前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规模,拥有一批优势技术和产业基地;从区域分布看,各市产业分布不均匀,各自特色鲜明,发展速度有快有慢。同时,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规模偏小,存在缺乏龙头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支撑作用不强、创业引导投资不足等问题。因此,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适合的金融机制、财税机制、人才机制,完善自主创新机制,强化科技创新的支撑力度,在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按照"领军企业—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4.
叶青 《广东科技》2014,(23):61-63
作为国内印刷与包装机械装备制造业的主要基地之一,汕头市金平区业已形成轻工装备制造业产业体系,跻身"国家火炬计划金平轻工机械装备产业基地"之列。在金平轻工产业基地的建设、发展过程中,为将轻工装备制造业产业打造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竞争力的品牌产业,金平区组建了粤东地区首家省级重点产业公共科技创新平台——汕头轻工装备研究院。  相似文献   

5.
江苏沿江火炬带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沿江火炬带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是江苏省委、省政府“加快沿江开发”战略决策的有机组成部分。壮大国有(集体)经济、推动江苏高新技术产业迅速从下游向中游挺进、加强科技集成、提高产业基地的技术创新能力、完善科技服务创新体系、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基金与风险投资基金的管理运作机制、构筑产业基地发展所需的人才高地是培育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总的来说,我国有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的比较优势和外部环境,如果中国能够充分利用入世的契机,全面发展经济,中国将在今后20年里,有望经过努力成为“世界工厂”。为加快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应在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是对在21世纪前十年中具有成长优势的制造业,应根据不同产业的现状制定不同类别的发展战略,以充分发挥潜力和优势。一是对于具有比较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 济全球化的今天,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已从企业发展      战略向产业集聚战略演化,产业集聚通过协同效应显示出新的竞争优势。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的医学设备产业群、德国斯图加特的机床产业群、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产业群等众多色彩斑斓的“经济马赛克”日益启示人们:“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生命力”。自1995年科技部批准江苏省建设全国第一家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海门新材料产业基地以来,江苏省已累计建设了扬中电力电器产业基地、连云港新医药产业基地、江阴新材料产业基地、吴江光电缆产业基地、常州新型涂料产业基地等以发…  相似文献   

8.
2006年11月29日,湖南大学与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浏阳生物医药园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建设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生物诊断试剂研发和生产基地、南方最大的生物疫苗国际合作和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单克隆抗体生产和出口基地、全球最先进的组合生物技术研发和生产中心。这是湖南大学依靠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成果产业转化,为地方经济服务作出的又一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9.
<正>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产业的深度融合,从工业革命至今,新兴产业始终引领和推动着全球产业发展。2007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又掀起发展新兴产业的新高潮,发展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当前,杭州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利用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府治理能力,通过"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协同推动,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形成具有优势的主导产业,是杭州适应新常态、构建新优势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0.
正数字化改革是浙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举措。按照全省数字化改革的决策部署,杭州厚植数字经济强优势,加快制造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未来工厂"的若干意见》,提出培育"未来工厂",做强做优"产业大脑",不断补齐制造业发展短板,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将杭州打造为全国智能制造领先城市和组织型制造先行城市。  相似文献   

11.
阐释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发展必要性,分析了内蒙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优势、现行财政政策和存在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对世界各国的旅游业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各国都在努力应对金融危机,而有关数据显示,旅游业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能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起到独特的促进作用.本文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谈起,阐述了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和旅游业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提出了旅游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现实背景下,针对包头市稀土产业的发展现状、经济运行数据、竞争格局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未来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环境及趋势进行探讨和研究,指出了制约包头市稀土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了包头市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新的思路、目标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发展碳金融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京都议定书》2005年生效以来,碳金融市场获得了飞速发展。概述国内外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着重分析内蒙古地区发展碳金融市场现有的优势、前景及存在的主要困难、不利条件及影响因素。并对如何进一步推进内蒙古碳金融交易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自治区的可再生能源丰富,在中国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版图中具有重要地位。结合空间分析技术和多准则分析评价方法,对内蒙古十二盟市未利用土地上的生物液体燃料、风能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资源潜力进行评估,并给出协调发展3类能源的空间布局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阿拉善盟由于未利用土地面积较大,具备3种可再生能源同时进行资源开发的潜力;针对甜高粱燃料乙醇,除阿拉善盟外,鄂尔多斯市也具有较大的可开发潜力;对于风电开发,可优先考虑巴彦淖尔市和乌海市;光伏发电发展应聚焦在阿拉善盟和锡林郭勒盟。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成为制约内蒙古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 ,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 ,开发建设内蒙古 ,必须把生态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它不仅是开发建设内蒙古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是极为重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各国金融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的不断加强,我国的金融企业也在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模式.通过对国内外金融业混业经营模式以及发展历程的研究,结合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利弊进行了分析,提出应采取渐进式战略,根据经济发展与金融业自身的现状逐步引入混业经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期内蒙古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访谈法和文献资料法,对内蒙古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进行了调查研究.内蒙古竞技体育应重视培育后备人才市场,建立多种培养体制并存、多元开放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要以人为本。提高教练员的执教能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背景下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给全球金融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突显出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然而目前金融企业文化建设仍存在着总体思路不明、价值观定位不适应经济形势、金融创新环境不理想等问题。因此必须改变思路,全方位地开展金融企业文化建设,重新定位作为金融服务型企业的价值观念,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环境,并且鼓励适度的金融创新。这样才能使金融企业能够抵御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事业兴衰、唯在得人。近年来,内蒙古东部地区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在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人才作用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了全面了解各盟市人才队伍的建设情况,分赴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等地区开展实地调研活动,调查结果显示各盟市在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中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就此提出了可操作性较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