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58例合并有高脂血症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连用12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时,检测患者的血脂,炎性因子。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血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12个月时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TC、LDL水平,提高HDL,降低炎症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联合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人选的69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组,n=34)服用S阻滞剂、ACEI和利尿剂,治疗组(他汀治疗组,n=35)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20mg/d),连续用药1年,出院后随访观察1年,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20.23%(P〈0.005);治疗组左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室收缩期末内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心律失常(如房颤等)发生率下降26.98%(P〈0.01)、再次住院率下降30.68%(P〈0.01)、死亡率下降29.58%(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治疗慢性缺血性和非缺血性cHF患者疗效明显,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徐凤丹  邓文龙 《科技信息》2009,(3):390-390,327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ACS早期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方法:90例ACS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组(30例)、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测定治疗前后血清hs—CRP及血脂、肝功等指标。结果:①3组病例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④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组和20mg/d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③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组血清hs—CRP治疗后下降更明显,与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CS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可迅速、明显地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具有抑制炎症和稳定斑块作用,且剂量偏大可能获得更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短期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对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s-9)水平的影响。方法67例ACS患者随机分为:①对照组(22例);②阿托伐他汀20婵治疗组(22例);③阿托伐他汀40mg治疗组(23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后hsCRP及MMPs-9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加嘲治疗组和20mg治疗组治疗后hsCRP及MMPs-9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3d后,阿托伐他汀40mg治疗组患者hsCRP和MMPs-9水平分别下降39.3%,31.4%;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组则分别下降25.8%,19.4%。40mg治疗组较20mg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ACS具有明显的抗炎,稳定斑块的作用,且剂量偏大可能具有更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凤娟 《甘肃科技》2022,(15):109-111
分析阿托伐他汀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选取2019年5月—2020年9月医院收治的240例阿托伐他汀服用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用药处方,观察患者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特点,并分析其用药合理性。本研究中共240例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钙,以梗塞性(45.00%)及冠心病疾病(21.67%)为主,其次为缺血性疾病、糖尿病、肺部疾病及心绞痛等;临床科室以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较多,共占68.33%;合理用药分析结果显示,240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用药不合理;阿托伐他汀钙片的总金额、使用频度、费用及总消耗量较阿托伐他汀钙胶囊远远升高;有9例(3.75%)出现不良反应。通过对院内阿托伐他汀进行临床应用分析,使用阿托伐他汀基本合理,存在少数用药不合理情况,且有一定不良反应,应坚持合理用药并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及监测,以提高用药安全,最大限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探讨芪苈强心胶囊配合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选取兰州市公安局安康医院诊治的慢性心衰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干预,实验组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E)、心脏彩色超声每搏量(SV)、较治疗前均有所增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轻微不良反应情况。芪苈强心胶囊配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衰患者,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被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7.
分析采用阿托伐他汀、依那普利分别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炎的效果。以2016年7月至2019年3月于天水市张家川县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92例慢性肾炎患者为分析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6例)与参照组(46例)。观察组应用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参照组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方案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肾功能、血压改善情况。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UN、Scr、24h pro水平均低于参照组,GFR高于参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CRP水平均低于参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48%)显著高于参照组(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炎的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血压,减轻炎症,促进患者肾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术前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安全性。方法:119名拟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n=67)术前12h予阿托伐他汀80mg,术前即刻予阿托伐他汀40mg。一组(n=52)术前12h予阿托伐他汀20mg,术前即刻予阿托伐他汀20mg。术后均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20-40mg/d。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检测Crea、Glu、ALT、AST、TC、TG、HDL-C、LDL-C等生化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Crea,ALT,TC,TG和LDL-C含量、不同时间点水平间以及所有检测指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无差别(p0.05);两组GLU,AST和HDL-C在不同时间点水平间有差别(p0.015);随检测点时间延长,两组GLU和ALT均表现为下降趋势,两组HDL-C的含量先下降,而后上升。结论:各生化指标在两组间无差别,变化趋势相当,说明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患者PCI围手术期的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9.
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将甘肃医学院收治的2016年2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35例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B组35例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进行分析。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C、TG、LDL-C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HDL-C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A组显著低于B组(P0.05),A组HDL-C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对冠心病患者分别实施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其中瑞舒伐他汀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08年6月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病区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3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65例).两组患者均行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一次.总疗程26周.治疗前后检测血脂全套、左室射血分数(LVEF)、C反应蛋白(CRP),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后两年的住院次数、住院总日数和病死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6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RP均有不同程度降低,LVEF明显提高,治疗后两年的住院次数和总日数相对减少,差异无显著性;病死率明显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能改善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无症状性脑梗死二级预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经头颅CT或MRI证实有梗死的无症状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阿托伐他汀10 mg qn,对照组不用阿托伐他汀,采用其他治疗,如生活方式调整、控制血糖、血压等。进行双盲对照治疗3 a,观察两组病人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症状性脑梗死3 a发生率(5.3%)明显低于对照组(14.7%),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无症状性脑梗死二级预防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通过公共数据库预测并分析阿托伐他汀抗人乳腺癌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DrugBank搜索确认阿托伐他汀的直接作用蛋白靶点(DPTs);使用STRING在线构建阿托伐他汀DPTs间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和KEGG信号通路;利用STRING构建阿托伐他汀的间接作用蛋白靶点(IPTs),并导入Cytoscape可视化,分析其PPI网络和KEGG信号通路,确定与肿瘤信号通路相关的IPTs;在cBioPortal数据库中,分析乳腺癌患者中IPTs的遗传改变,并用OncoPrint可视化;从GEO数据库下载2个乳腺癌表达谱芯片数据GSE5764、GSE21422,利用R4.0.3软件分析差异过表达基因,并通过取交集获得候选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利用David对DEGs进行基因ID转换;将STRING分析得到的阿托伐他汀IPTs与GEO得到的乳腺癌DEGs取交集,确定阿托伐他汀抗人乳腺癌的潜在靶点.结果:搜索DrugBank确定了5个阿托伐他汀的DPTs,利用STRING构建了114个阿托伐他汀IPTs,通过KEGG信号通路分析发现其中14个IPTs(ARNT、ARNT2、BCL2L1、CDKN1A、CREBBP、EP300、HDAC1、HDAC2、HSP90AA1、MDM2、NCOA1、NCOA3、RELA、TP53)与癌症的发生发展有关;利用cBioPortal数据库分析,这14个IPTs在乳腺癌的基因组改变包括基因扩增、错义突变、截断突变和纯合缺失等;对GEO数据库中2个乳腺癌表达谱芯片数据进行差异分析并取交集,共获得75个DEGs,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21个,表达下调的基因54个.将75个DEGs进行基因ID转换,获得29个DEGs,将29个DEGs与STRING分析得到的114个阿托伐他汀IPTs相互关联基因求交集,发现基因CCNA2可能是阿托伐他汀抑制乳腺癌的潜在作用靶点.结论:CCNA2可能是阿托伐他汀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潜在作用靶点,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调控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比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9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46例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血脂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不良反应。①治疗后研究组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研究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③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5%与对照组6.5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1,P=0.646)。将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分别用于治疗冠心病,则前者降脂效果更明显,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减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探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疗效。选取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6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2组患者心功能指标、血清指标可溶性CD40L(s CD40L)、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及治疗期间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2组患者CO、LVEF、CI值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sCD40L、MCP-1、s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可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减少治疗期间并发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水平,探讨此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临床危险度的关系,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对MMPs的影响.结果表明,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清活性MMPs水平明显升高,酶原及升高的活性MMPs水平与ACS危险度无线形相关.阿托伐他汀治疗抑制MMPs的活性,可能是其稳定粥样斑块的机制之一.MMPs是有前途的监测斑块进展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短期降脂效果及不良反应。选择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诊治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93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7例,两组均采用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对照组给予1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2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短期降脂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较10mg/d的短期降脂效果更显著,两种不同剂量的药物不良反应均较少,且无明显差异,可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降脂药物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不同他汀类药物后对心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56例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其中78例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作为甲组,其他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作为乙组,比较两组患者心脏功能、血管内皮功能、血脂和hs-CRP变化情况.随访12个月,记录患者相关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患者给药后,甲组hs-CRP,TC,LDL-C水平均明显优于乙组(P0.05);甲组患者FMD,LVEF,IMT和HDL-C水平在接受治疗前后与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给药前后各项指标均有提高,甲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乙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比较,对血管内皮功能和心脏功能改善方面效果相近,而在降脂和减轻炎性反应效果方面前者更佳,不良心血管事件更少.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但目前对DN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我院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合用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肥厚心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p21表达的影响,了解阿托伐他汀改善左室肥厚的可能机制.方法筛选8周龄同批次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0只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空白组和观察组,每组10只,另选8周龄同批次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3组大鼠的体质量、周龄、雌雄比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空白组和健康对照组大鼠采用蒸馏水灌胃,观察组大鼠采用剂量50 mg/(kg·d-1)的阿托伐他汀灌胃,所有实验大鼠每5周测1次血压,10周后测量大鼠的血脂水平、心肌肥厚,采用免疫组化及RT-PCR观察PPARγ和p21的表达,并进行3组比较.结果 10周后,观察组大鼠的心肌肥厚指标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PPARγ和p21的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心肌组织PPARγ和p21 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上调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肥厚心肌组织中PPARγ,p21的表达来调节细胞周期,可有效改善高血压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病因的发病状况,证明早期及时治疗原发病对于降低或延缓CRF的重要性。对象和方法:分别从华西附一医院、华西附二医院、四川省医院、成都长城肾脏病医院选取确诊为CRF的700例患者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得出相应的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慢性肾功能衰竭在已明确的病因中仍以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为主要病因,其次为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痛风性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