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慧 《世界科学》2013,(6):30-31
●在美国科学院150周年庆典上,美国科学院院长拉尔夫·J·西塞罗(Ralph J.Cicerone)做了演讲。他回顾了美国科学院的历史,并归纳了当下美国科学院的四项主要工作。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莫里尔法案》,总统林肯签署了该法案。法案决定创办农工学院(又称"赠地学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众议院在2016年5月24日以大多数赞成的投票结果通过了对有毒物质控制法规(TSCA)的修订,这部法规规定了工业化学品应该如何检测和规范。参议院的投票程序已在6月7日进行并高票通过,然后立法过程的下一步是把它转移至奥巴马总统处。白宫表示,奥巴马于6月22日正式签署了法案,使之成为法律。美国对国家主要化学品安全法规的重大修订终于完成。法案编号为H.R.2576,以纪念已过世的新泽西州民主党参议员弗兰克·劳滕伯格(Frank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特拉华大学工程学系主任巴巴通德·奥贡耐克(Babatunde Ogunnaike)想出了一个旨在增加美国制造业人才的联邦预算新项目,他为此激动不已。2016年1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卸任前签署了2017财年国防授权法案(NDAA),该法案将规范和管理美国国防部(DOD)的所有活动。长达969页的法案提及一个制造工程学教育项目,由国防部长  相似文献   

4.
<正>国会已经做好准备,开始对一个全面的生物医学创新法案投票表决。该法案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3项研究计划,涉及专用资助金额近50亿美元;该法案还包括针对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提出的加快新药和新医疗器械审批的措施。该法案将会创建一种机制,努力精简那些被大学和学术人员当成负担的联邦法规。这项代表两党的法案被称为《21世纪治愈法案》,是研究者、病人和产业团体经过两年多游说,  相似文献   

5.
鞠海彦 《世界科学》2010,(3):33-33,21
本文强调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气候变化法案(climate bill)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性。包括加利福尼亚州的几家公司虽然收到了白宫经济刺激方案所下拨的大额资金或贷款担保,但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最终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与"限额和交易"等有关的体制。  相似文献   

6.
<正>一个长期裹足不前的允许欧盟单个国家禁止转基因(GM)作物的法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2014年12月上旬,欧洲议会和各成员国代表就该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如果议会和成员国在未来几周签署该法案,它将在2015年春天正式生效。但对哪些是安全的、能够进入市场的GM作物,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目前正在进行评估(在过去10年间,赞成和反对GM作物国家间的分歧限制了EFSA的评估决定)。尽管西班牙、英国等国对此法案表示赞同,并  相似文献   

7.
正根据美国国会两院提出的两党法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将得到全面重组,包括新的名称,大量的资金注入等,以维持美国在创新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许多科学界领袖对于法案要求在五年内拨给NSF额外的1 000亿美元来履行其新职责感到兴奋。但也有人担心,这项立法如果颁布,可能会损害NSF探索知识前沿的历史使命。这项《无尽前沿法案》(The Endless Frontiers Act)(S.3832)提议对NSF进行重大改组,设立一个技  相似文献   

8.
国会因素对第四点计划的制度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国会第二阶段辩论出台的<国际开发法案>,为第四点计划奠定了法律基础;但<国际开发法案>具有的妥协性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第四点计划的最终效果与结局.  相似文献   

9.
正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81525023)的资助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控中心余宏杰课题组在全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流行特征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结果以"Global epidemiology of avian influenza A H5N1 virus infection in humans,1997–2015:a systematic review of individual case data"为题于2016年5月17日在线发表在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自1997年香港发现了全球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例以来,近10年来H5N1禽流感病毒在全球蔓延,  相似文献   

10.
余家驹 《世界科学》2007,(11):42-42
今年8月9日,布什总统签署了由参、众两院通过的旨在打造美国科研与教育竞争力的2272号法案,即《创造机会:有效提升科技、教育的促进法案》。该法案的签署,不仅显示了美国未来在上述领域继续保持优势的决心,也是美国国会在强化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的基础研究与教育方面所达成的一致共识,更是美国各界、尤其是科技界和国会多年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移民     
从建国起直到本世纪20年代中期止,美国对移民基本上没有什么限制;但不久之后,国会立法严格限制除北欧之外所有地区的居民进入美国。1965年及随后的时间里,国会通过了一系列较宽松的法律,包括1986年移民改革法案,根据该项法案,270万非法外国人(绝大部分米自墨两哥)被给予合法移民身份。新法律不仅促进了  相似文献   

12.
谢华 《科学之友》2010,(7):123-124
国会因素对第四点计划的制度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国会第二阶段辩论出台的《国际开发法案》,为第四点计划奠定了法律基础;但《国际开发法案》具有的妥协性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第四点计划的最终效果与结局。  相似文献   

13.
美国参议员(现任副总统)戈尔(AlbertGore)关于高性能计算法案的提案(美国国会1991年1月24日通过)1.简称:本法案在援引时可称“高性能计算法案(1991)”。2.研究与目的:(1)本届大会确认如下:a.在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技术领域的领先...  相似文献   

14.
<正>继近两年先后在H5N1,H7N9和H10N8亚型禽流感病毒跨种间传播机制研究上取得重大进展后[1~5],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在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分子机制上取得新的突破,该研究于2015年5月4日以"Adaptation of avian influenza A(H6N1)virus from avian to human receptor-binding preference"为题在线发表在杂志EMBO J上[3].2013年6月,在台湾发现了全球首例人类感染H6N1亚型禽流感病例.从患者体内所分离的病毒基因序列显示,此病毒为一典型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与台湾本土家禽中的H6N1病毒株非常接近,其跨物种传播的分子机制成为世界科学家所关注的焦点.1972年以来,H6N1亚型禽流  相似文献   

15.
罗均 《世界科学》2008,(2):31-32,44
在阿富汗战争和追捕本·拉登的行动中,美国动用的空中打击力量,除了战斧式巡航导弹、AC-130H/V武装直升机、"狱火"直升机载地空导弹、激光制导的GBU-28穿地炸弹等新型武器装备外,被布什总统赞为精确空中打击力量的"捕食者"(predator)无人侦察机(图1)也显现了一下身手.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联邦政府将根据近期立法实施科学计划,并为未来的科学资金不懈努力。在美国第117届国会上,立法者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降低通货膨胀法案》以及《芯片与科学法案》,旨在大力支持科技研发,同时推动雄心勃勃的产业发展计划。新法案尤其关注清洁能源和半导体领域。立法者的决心似乎很大,法案承诺投入数千亿美元,保证一系列举措顺利落实,免受多变的拨款程序的影响,为这轮历史级规模的“运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欧洲芯片法案》旨在聚集全球领先的研究机构和设备制造商,突破先进芯片的设计、制造和封装技术,摆脱对美国和亚洲的半导体供应依赖,应对未来供应链中断等挑战。2022年2月,欧盟委员通过了《欧洲芯片法案》(The European Chips Act)。《欧洲芯片法案》将投资、监管框架和必要的战略伙伴关系相结合,使欧洲在市场上占据领导地位。如今全球对芯片的需求呈现指数增长,其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8.
<正>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国《濒危物种保护法》(ESA)通过四十周年之际,四位美国专家在回顾该法案实施四十年来的同时,分别从物种保护对象应如何区别、生态模型与经济模型整合等角度探讨了行之有效的办法以及仍需改进的领域。  相似文献   

19.
甲型H1N1流感 原称人感染猪流感,为避免"猪流感"一词对人们产生误导,世界卫生组织在4月30日将此前被称为猪流感的新型致命病毒更名为"A/H1N1型流感",英文为influenza A(H1N1).中国按中文惯例将其改称为"甲型H1N1流感".  相似文献   

20.
《世界科学》2012,(3):1-1
最近,美国、欧洲一些实验室有关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变异病毒的研究引发了社会性关注。该实验打破了H5N1病毒只能通过禽传染给人,不能通过人传染给人的原有认识,获得5个突变的H5N1病毒很容易在雪貂中传播,增加了哺乳动物间乃至人际间传播的可能,从而提示人类禽流感疫病大流行的风险并非不存在。另外,人们更加关注实验室研究在揭示H5N1变异规律、加深对禽流感传播规律认知的同时,可能发生的"人造病毒"失控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