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我国小麦改良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国家"863"计划项目"小麦体细胞杂交技术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通过鉴定.其中,利用不对称体细胞杂交技术创建耐盐、抗旱、高产、优质小麦新种质及新品种,是一项重要突破,总体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不久前,中储粮郑州直属库代储粮库中牟县八岗粮管所将一批含有红籽的小麦被运往面粉厂,引起社会关注。这些变红的小麦是否可以被加工成食品?红籽小麦到底会有哪些危害?扬州大学研究小麦遗传与栽培生理教授、江苏省作物学会小麦专业委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13,(13):29-30
该项目以增强北京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打造农业高端产业为目标,针对我国蔬菜、小麦和玉米种业重大品种匮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发起“以我为主”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推进实质性、高水平的合作研究。在项目的支持下,与美国、墨西哥、荷兰等国的相关大学、研究院所和国际种苗公司进行了广泛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14,(23):20-20
<正>宝宝不爱吃饭怎么办?宝宝吃饭这是很多家长都头疼的问题,营养专家表示,宝宝不爱吃饭,不妨试试"饥饿疗法"。宝宝沉浸在零食和甜饮料的美味中,到了吃饭时间不肯吃饭,嫌弃饭菜不好吃,这往往让父母心烦意乱,无所适从。面对这种情况,不妨巧用"饥饿疗法",让宝宝自觉地爱上吃饭。"饥饿疗法"看似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欧美科学家共同成功绘制水稻基因组图为全世界带来了巨大希望,正如许多著名人物所评论的那样,这一里程碑式的科学成果有可能解决全球的饥饿和粮食安全问题。无论水稻基因组的绘制能否最终使人类摆脱饥饿,也许我们对科学都需要辨别两种态度:可以寄科学以厚望,但不可迷信。因为,对科学的迷信很容易造成对科学的敌意。  相似文献   

6.
饥饿被作为一种负面的情绪而被普遍认识,但事实上针对饥饿的大量研究表明,饥饿并不是一无是处。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感染有肠胃寄生虫。感染了寄生虫之后,人们通常会食欲不振,日渐消瘦。据曼彻斯特大学的最新研究,体重下降其实就是免疫系统与寄生虫作战的小"诡计",能够帮助机体更快地排出寄生虫。寄生虫"误闯"肠胃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13,(20):85-86,88
河南省是我国小麦生产大省,其小麦生产的丰欠对全国粮食有效供给和安全有重大影响。影响河南小麦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倒伏、倒春寒、干旱、干热、锈病、白粉病等。品种间遗传基础狭窄,小麦育种很难有突破性进展。因此,选育出高产、稳产、抗病、抗寒、抗倒、广适小麦新品种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8.
在2015年年底,联合国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成功召开,标志着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中外媒体对本次会议投入了极大的关注。依据批评话语分析的视角,运用话语—历史方法,对中国报纸关于巴黎会议的报道进行研究,考察话语生产者通过运用何种话语策略对社会事件和社会行动者实施建构。研究结果表明,新闻记者通过五种话语策略构建了CBDR原则的不可动摇性、减排行动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在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中的领导者身份。从意识形态立场、价值观和国际政治背景等方面,对报纸关于"巴黎会议"的话语建构进行解释。巴黎会议标志着国际政治语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巴黎协定》的落实成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领导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论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已成为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一种力量。它正在改变着人类社会的一切方面:不仅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但应该指出的是,科学在给人类社会带来正面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作用。 关于科学的负面作用,马克思早在19世纪就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  相似文献   

10.
正你是否曾经历过在网络上搜寻披萨外卖服务,以满足深夜对食物的渴望?饥饿的不止你一个人: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全世界饥饿的网民均在两个高峰时段——晚上7点和凌晨2点开始搜寻同食物相关的信息。一个科学家团队想知道他们能否基于谷歌搜索的庞大数据库发现人类行为的一些趋势。为此,他们分析了来自5个国家的每小时同食物相关的查询信息。5个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和英国。在两个每次持续  相似文献   

11.
薛凤祚的一生是会通的一生。齐地文化的先在影响、、西学东渐的强劲引领、推步学识的异质融合、攻守、治河的致用需求、终生未仕的独特经历对于他会通成就的取得具有发生学的意义。而会通与精通的现实矛盾又使其作品屡被诟病。这一个案对我们在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方面具有若干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大规模企业具有垄断势力的市场结构是否有利于技术创新,是一个长期受到关注的问题,并由此引发了对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关系的研究。本文以市场竞争过程和技术创新活动所具有的演进理性特征为基础,从市场竞争中体现演进理性的选择过程中,研究了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的关系特征,并对这种关系特征在产业生命周期中的体现和展开过程进行分析,进而讨论了本文分析结论对发展中国家技术政策思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韦斯特福尔是当代著名的科学史家,尤其以对牛顿的研究著称。在简要介绍韦斯特福尔生平的同时,以他出版的6部著作为基础简评他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技术文化中,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具有经久不衰的影响。弗兰肯斯坦因其创造生命的行为成为极具争议的科学人物,其悲剧命运具有深刻的劝诫意义。解析弗兰肯斯坦作为科学家的罪与罚,旨在认识生物技术研究与发展中的风险和异化,弘扬尊重生命的主题,反思科学家行为的责任维度。  相似文献   

15.
法天贵真:庄子技术观的生命哲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哲学具有强烈的生命取向,是关于生命的哲学。其生命哲学以"道"论为中心,以自然生命为本位,以实现自由为最高追求。在生命的观照下,形成了庄子独特的技术观,它以体悟生命为核心理念,以自然与自由的统一为技术追求的最高目标,以"以天合天"为技术活动的基本原则。因此,这种独特的技术观可谓是生命技术观。庄子的此种生命技术观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值得现代人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基于技术能力之上的技术追赶战略动态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中国家及其企业在技术追赶中应该如何行动,这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为此,本文从技术能力角度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技术追赶战略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结论为:为了提高技术追赶的绩效,在技术追赶过程中,追赶者必须努力保持技术能力和追赶战略之间的动态平衡性,当技术能力较弱时,技术追赶战略应该倾向于选择成熟并且是劳动密集型的技术和产品,通过技术许可,采用路径依从型的技术发展路线开始技术追赶.当技术能力得到提升,特别地,当技术能力较强时,技术追赶战略则应倾向于采用自主研发,开辟新的技术路径,发展新兴和技术密集型技术和产品进行技术追赶.  相似文献   

17.
苏联科学问题研究专家格雷厄姆教授提出赫森论点的真实意图可能与文本含义恰恰相反,针对这一观点,本研究通过对赫森生平和前期论文的回顾,辅之1931年以后赫森与英国科学作家克劳瑟的往来书信,认为格雷厄姆教授的猜想是站不住脚的,没有证据表明赫森事实上不同意自己在1931年论文中表达的观点。但赫森的论文在屈从政治压力的同时仍与苏联当时的主流观点保持了距离。绕开《原理》中的科学知识内容,批评其神学内容的社会根源也是一种避重就轻的斗争策略,是对自然科学内核的一种变相保护,在这个意义上赫森的前后工作并没有完全断裂。  相似文献   

18.
郑晓沧是中国近代学贯中西的教育家,他的诗作清和拙朴一如其人。文章略述其生平,并着重介绍他诵咏科学的诗篇以及同英伦和李约瑟博士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人的二元性生存悖论决定了人总有一死。但自古以来,人类以各种方式拒斥死亡,追求长生不老。克隆技术正是人类抗拒死亡的生死大计,而这个大计其实是一个谎言,一个“生死攸关”的真实谎言。  相似文献   

20.
尼采对科学的评价围绕着他所发现的"科学难题"这个中心展开,他认为科学乃是苏格拉底的理性乐观主义的表现形式,科学的真理意志与柏拉图-基督教形而上学共享一个基础,即虚无的意志,否定生命的意志。但是,对科学的评价也是尼采的价值重估的一部分,他的"积极的虚无主义"要求科学具有新的价值和意义,即从艺术和生命的视角对科学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