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微凸体接触变形理论,建立钻柱纵向振动条件下钻柱与岩石间摩擦力的分析计算模型,探索钻柱纵向振动减摩阻规律。结果表明:钻柱纵向振动减摩阻的条件是钻柱相对于岩石运动速度小于钻柱纵振速度幅值,且振动减阻效果随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增强,随振幅的增大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存在最优振幅,而随着钻柱与岩石间相对运动速度、相对法向压入量和摩擦系数的增大,振动减摩阻效果趋于弱化;钻柱振动频率、振幅、相对法向压入量、摩擦系数和钻柱与岩石间相对运动速度对振动减阻的影响作用依次降低,其中振动频率、振幅和相对法向压入量为显著因子。  相似文献   

2.
针对蒜薹采摘时抽取阻力大,需划开蒜茎取薹,导致蒜茎、蒜薹损伤较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微幅振动减阻”原理的蒜薹采摘新方法,实现不划茎抽薹,有效降低蒜茎和蒜薹的损伤。构建了抽薹过程中的力学模型,设计了微幅振动抽薹试验台,研究微幅振动抽薹的减阻降损机理。以振幅、频率和抽薹速度为试验因素,以抽薹力和抽薹成功率为试验指标,进行响应面试验设计及其参数优化,完成田间振动采摘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当抽薹速度5.0 mm/s、频率31.06 Hz、振幅3.27 mm时,抽薹力为10.62 N,抽薹成功率为96%。  相似文献   

3.
2013年10月对天津汉沽鲤鱼门潮间带的经济贝类资源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该区域经济贝类有9科10种,主要经济贝类有菲律宾蛤仔、四角蛤蜊、微黄镰玉螺和纵肋织纹螺,其中菲律宾蛤仔为优势种,占经济贝类资源总量的91.6%,平均栖息密度为263.7粒/m2,平均生物量为916.4 g/m2.蛤仔群体结构方面,壳长小于20 mm的蛤仔数量占总数的7.7%,壳长在20~30 mm之间的蛤仔占53.1%,总商品率为39.2%.同2008年9月的调查结果相比,2013年的贝类种类及生物量增加,多样性指数降低,蛤仔大量出现,这与近年来邻近海域的大规模增殖放流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维生素D3 不同浓度0 IU/L、5000 IU/ L、10000 IU/ L、15000 IU/ L、20000 IU/ L浸浴菲律宾蛤仔96h,观测维生素D3对菲律宾蛤仔内脏团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经维生素D3浸浴菲律宾蛤仔内脏团中的CAT、SOD活性随时间延长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比较同一时间段10000 IU/L组CAT、SOD活性均高于其他浓度组(p<0.05);而在试验过程中GSH-Px活性随时间延长有一直升高的趋势,但比较同一时间段15000 IU/L组活性均高于其他浓度组(p<0.05). 本研究表明利用维生素D3微粒悬浮于水层中被蛤仔滤食,可一定程度提高菲律宾蛤仔抗氧化活性,其剂量以10000 IU/L 到15000 IU/L范围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土池人工培育菲律宾蛤仔浮游幼虫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1975—1982年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Adams etReeve)(简称蛤仔)的浮游幼虫培育的试验结果。 露天土池可大量培育蛤仔的浮游幼虫,它提供较稳定理化因素,在蛤仔产卵盛期,水温18—27℃,比重1.018—1.024,pH值6.7—8.7,溶解氧3.13—10.20毫升/升。幼虫的饵料主要靠施肥,以繁殖浮游植物,辅以接引角毛藻、湛江叉鞭藻。换水、添水和流动水可使幼虫的成活率从9.8%提高到30.1%;稚贝附着量从3689.8万个/亩增至14422.4万个/亩。  相似文献   

6.
采用颗粒离散元方法,分析在高频振动沉桩过程中对桩贯入深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在桩贯入不同深度时桩周砂土速度场、接触应力场的变化及整桩贯入后不同砂土深度的孔隙率值.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提高桩的静定荷载和激振频率能提高桩的贯入深度.桩周砂土速度场和应力场变化揭示了桩侧摩阻力作用机理和表层土体的隆起现象.随着桩的贯入,桩周砂土的接...  相似文献   

7.
调制式振动对大斜度井减摩阻影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钻柱振动与井壁摩阻间的耦合作用研究,依据弹性杆理论,建立大斜度井激发钻柱产生轴向振动减小摩阻的数学模型,分析激振力强度、激振频率、摩阻系数和钻井液黏滞系数对钻柱振动减阻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数值试验对各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提高激振力强度、频率或降低摩阻系数和钻井液黏滞系数均可提高振动减阻效果,其中激振频率存在最优值;各因素对钻柱振动减阻效果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激振器强度、摩阻系数、激振器频率和钻井液黏滞系数。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窄缝电解加工的稳定性和定域性,提出了阴极持续直线进给与振动的复合进给方法.基于所研制的振动频率0~50 Hz、振幅0~2 mm、振动波形规律可调的振动装置,开展阴极复合进给的窄缝电解加工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直线进给,阴极复合进给能够显著提高加工定域性,降低窄缝缝宽;增加振动频率和振幅均有助于降低杂散腐蚀,提高窄缝加工一致性;采用阴极复合进给方法可加工出缝宽为0.305 mm的不同形状的窄缝结构.  相似文献   

9.
象山港菲律蛤仔贝壳上的年轮可作为年龄鉴定依据。贝壳边缘增长率α的周年变化,表明贝壳上的年轮每年形成一次,新年轮主要在12月出现。其壳长、壳高与贝壳边缘长度的回归方程为L=1.2020R+0.040,H=0.7827R+0.1719。体重与身体各维数之间相关式的最优方程为W=0.3591L~(1.7676)H~(0.8577)B~(0.5454),实际应用时可采用W=0.1491L~(0.2590)。其生长适合于 Logistic 生长方程,壳长生长曲线的拐点为25.31月龄,其生长速度和加速度曲线能反映生长过程的变化特征,合理捕捞的生物学指标应以生长转折点以后较为适当,主要采捕大规格的2~+贝和3~+龄贝,大小规格为2.76cm 左右,采捕季节规定为4—8月为妥,这是繁殖保护黄墩海区菲律宾蛤仔资源的几个较为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由草地振动松土机工作单体速度特性和轨迹特性可知,前进速度、振动频率、振幅和振动角是影响机具作业性能的因素,而它们对机具作业性能的影响可以通过速度比λ(即松土铲的最大振动水平分速度与机组的前进速度之比)联系起来.当作业速比λ1.00时,松土铲是持续切削的作业过程;当λ=1.00时,在一个振动周期内会出现短暂的相对静止状态;当作业速比λ1.00时,松土铲的作业过程分为切削、后退和追赶3个连续的阶段,各个阶段的持续时间随λ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对不同参数组合下的速度比特性进行室内土槽试验,确定振动松土作业最佳的速度比范围为λ=1.00~1.50.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试验和回归分析建立了大豆、小麦和玉米在筛上的移送速度与筛面倾角、曲柄半径、曲柄转速和振动方向角之间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各参数对谷物移送速度的影响和谷物移送速度对谷物分离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锥环式牵引传动装置能够进行自助力变速的机理,分析了锥环式牵引传动稳态工况与变速工况内、外接触区油膜卷吸速度与自旋速度方程,构建了接触区弹流润滑模型,推导了沿变速方向的牵引力表达式,并研究了接触区油膜沿变速方向牵引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 研究表明:变速时,由于变速角θ的存在,使得接触区油膜存在沿锥轮母线方向的侧向速度,从而在接触区产生沿变速方向的牵引力,在此力的作用下,锥环将沿变速方向运动,实现自助力变速;且变速角θ越大、滑滚比s越小,输入锥轮转速越高以及接触载荷越大,沿变速方向的牵引力也越大,变速越省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试验设计、回归分析和台架试验验证,指出在一定风速下,清选筛子的振幅 a、振动方向角ε、筛面倾角α和曲柄转速 n 的最佳参数组合。为设计离心风机双风道请选部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骨钻孔手术中过大的力和扭矩易造成钻头折断、骨组织损伤等问题.在普通钻削上加载超声振动,有助于改善手术效果.将钻削过程简化为二维正交切削,研究超声振动辅助切削机理,利用Abaqus建立皮质骨切削模型,对比分析了有无超声振动的切削力情况,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参数对切削力的影响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超声振动条件下切削力明显小于普通切削,且切削层厚度和振幅对切削力的影响较大,切削速度和频率影响较小,合理选用参数可以降低切削力.  相似文献   

15.
皮质骨钻削加工过程中存在排屑困难、表面质量差等问题.基于超声振动在机械加工领域的优良特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分析了常规钻削与超声振动钻削的断屑机理,通过搭建超声振动钻削实验平台,观察其切屑形态,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主轴转速、进给速度、频率与振幅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试验表明:超声振动钻削皮质骨切屑形态呈针状,而常规钻削呈螺旋状;参数对皮质骨骨孔壁的表面粗糙度影响程度依次是进给速度、频率、主轴钻速、振幅,并得到在研究范围内主轴钻速为2 000 rpm、进给速度为50 mm/min、频率为15 kHz、振幅为15μm时获得最优表面粗糙度.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建立公路路基压实度检测的新方法,在研究静力贯入路基变形力学机理基础上,深入考虑路基土体变形的非线性特征,引进分级加载和地基沉降分析的分层总和分析的思想,结合增量广义虎克定律和Duncan-Chang模型,建立了以路基土体初始孔隙率、泊松比、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等为参数的路基贯入荷载位移分析模型.基于上述静力贯入位移分析模型,根据实测路基静力贯入荷载位移曲线,引进自适应遗传模拟退火优化反演分析方法,建立了基于静力贯入试验的路基压实度检测方法,该方法不仅可以检测路基压实度,还可以测定路基土体其他物理力学参数,而且,该方法还具有检测速度快和效率高的特点.通过工程实例计算和与现有方法的对比分析,表明了本文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声振法检测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角隅脱空动力响应.方法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角隅脱空,采用试验和数值仿真结合的方法,通过利用传感器采集和分析室内试验中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应变和加速度.同时结合试验情况建立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角隅脱空有限元模型,对路面板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并与试验解进行对比.结果随着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角隅脱空面积的增大,路面板最大振幅对应的频率降低了23%,振动时间提高了63%以上,板的振动加速度和应变提高了1倍以上,其中板底应变大于板顶应变,且不同落锤高度也对试验结果有一定影响.结论角隅脱空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最大加速度、应变和振动时间明显大于非脱空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而最大振幅对应的频率小于非脱空路面板;角隅脱空试验解与数值解对比表明数值解是可行的,二者互相验证.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增加水泥混凝土含气量的新方法,对搅拌过程影响混凝土含气量的因素及其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对振动搅拌装置的振幅、振动频率、搅拌线速度等参数发生变化时对混凝土含气量及其分布状况的影响规律进行了试验,发现搅拌装置的参数发生变化会对新拌混凝土的含气量产生直接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选用小振幅、中频、搅拌速度低于1.2m/s时,新拌混凝土的含气量普遍达到3.5%左右,且强度也普遍高于普通搅拌得到的混凝土。这说明振动搅拌不仅能够改善混凝土含气量及其分布状况,而且能提高混凝土强度;为提高混凝土耐久性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筛分理论的研究仅局限于单因素考虑的问题,提出应用遗传算法(GA)优化的BP神经网络对数据空间进行全局寻优,且考虑所有因素对筛分结果的综合影响.首先,通过离散单元法的筛分仿真试验,获取实际筛分过程中难以获取的数据.然后,利用GA优化的BP神经网络对平摆复合振动筛的振动参数进行优化,选择5-9-1的BP神经网络结构类型,得到优化后的振动参数组合,即振幅为2 mm,振动频率为26Hz,振动方向角为46°,摆动频率为21Hz,摆角为1°.对优化后的结果进行一次模拟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验证结果与测试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20.
目前,级配碎石的室内试验均采用击实法成型,此成型法不符合振动对无粘结粒料振动压实有效的原则.在自行研制的振动成型设备上,对3种结构类型的级配碎石进行振动压实试验,考察了频率、离心力、振幅对压实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频率、离心力保持不变时,存在最佳振幅;振幅对压实的影响存在阈值.总结出各类型级配碎石的最佳振动参数,并根据压实特性及工程实践给出了室内振动压实试验的统一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