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南太平洋海底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站的残骸中 ,有一个保加利亚建造的微型温室———太空小麦首次在那里培育成功。温室计划负责人塔尼亚·伊万诺娃认为 :“我们在历史上树起了一个里程碑 ,第一次证实了一种有机物在失重情况下可按正常生命周期发育生长。”伊万诺娃说 ,这 50 8颗第一批太空小麦种子于1999年初收获于“和平号”轨道站。这些麦种再次播种 ,并在当年收获了第二茬 ,产量是第一茬的 2倍。然而 ,设在加州的美国航空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生态学家杰伊·斯基尔斯说 ,由于太空没有引力 ,这对作物的生根造成了影响 ,不同的光照条…  相似文献   

2.
上五十岁的人都知道在新中国历史上“大炼钢铁”的一场戏。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领导人希望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中国钢产量从1957年的550万吨在5年的时间内达到2000万~3000万吨,超过英国当时的钢铁产量。  相似文献   

3.
纪宏 《大自然探索》2012,(10):34-41
据国外媒体2012年7月报道,一项钻穿地壳、深入到地球内部的大胆计划一旦实施,不仅有可能破解有关地球的诸多奥秘,而且有望发现"地心生命"。凡尔纳笔下的"地心之旅"1863年5月24日,一个星期日,居住在德国汉堡的林登布洛克教授匆匆忙忙地往家赶,他急于阅读他新买的一部手稿。这是一部用古代北欧文字写成的文稿,其作者可不是一般人,而是专门为统治冰岛的挪威国王撰写编年史的斯诺里·斯特卢森。林登布洛克在书中发现了一个用古代北欧文字写的密码。他试着进行破译,却发现由一串拉丁字母组成的句子让他不知所云。沮丧之下,林登布洛克竟然做出了一个荒诞的决定:住在他家里的所有人都不准外出,而且在密码破译之前不准吃饭。幸而林登布洛克的侄子阿克塞尔很快就发现,林登布洛克译  相似文献   

4.
科幻小说之父法国文艺大师儒略·凡尔纳所著科幻小说《流星追逐记》中,讲述了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有个科学家发明了一架神奇的机器,它从地球附近的太空中抓获了一颗"流星"(实际上是小行星),因它是纯金构成的,所以运到地球后,这重186.7吨的黄金、高达680亿亿元的巨额财富,引起了轩然大波,因利益的驱使,人们撕下了平日里道貌岸然的伪装,弄得朋友反目、夫妻成  相似文献   

5.
6.
<正>人类在开发海洋的征途中已向深海挺进,为更有效地开展基础研究和实际试验,科学家们必须长时间在水下工作。1962年9月,美国和法国的科学家分别进行了海中居住的先驱性实验。美国科学家成功组织了代号为“人在海中1号”的实验,并邀请比利时著名潜水员罗伯特·斯特纽特参加。斯特纽特在60米深的海水里成功度过了一个昼夜。  相似文献   

7.
刘科 《世界科学》2004,385(2):31-33
1997年2月27日,在英国出版的极具世界学术权威性的科学杂志——Nature(自然)第385卷上发表了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Roslin Institute,UK)的伊恩·威尔莫特(Ian Wilmut)博士及其另外四名同事的研究论文——“源自胚胎和成年哺乳动物细胞的活的后代”。该论文宣布了一例采用成年母绵羊乳腺上皮细胞作为细胞核  相似文献   

8.
《知识就是力量》早就计划要开一个介绍现代通信技术的专栏,并让我充任这个栏目的撰稿人。 通信,是当今发展最快的技术领域之一,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也是越来越密切了。因此,开个专栏似也有必要。但介绍现代通信的文章已经发表不少了,再讲讲什么,倒是一个难题。我考虑再三,想选取一个新的角度来介绍通信。基本上是从横向展开,有感而发,并不求系统和全面。 我不想多占杂志宝贵的篇幅,尽量把文稿写短些,每题两三千字足矣。我虽也有一个总的设想,但不足为据。主要看读者的反映如何,如果反映尚好便写几期,否则便及早“收兵”。我期待着广大读者对本专栏评头品足,严格地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9.
10.
<正>当科学家费劲脑汁地在实验室创造嵌合体之时,很多人类其实本身就是一个嵌合体。只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携带着他人的细胞,甚至有另一套遗传物质,因为这些嵌合现象一般不会影响他们正常生活,也并不容易被发现,只有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才为人所知。这不禁让人感叹生命的神奇。  相似文献   

11.
毛琼 《科学》2000,(7):64-66
众所周知,人们把肉眼可以看到的物质体系叫做宏观体系,把空间线度小于10^-9——10^-8m的原子、分子体系叫做微观体系。物质颗粒正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它是描述物料细分状态的个别物理单元,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聚合体。它的大小不一,大如沙石、米粒、纸浆小如尘埃、烟灰、粘土,还有的甚至只能用高倍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当然,  相似文献   

12.
某些一流的专家在谈到科学发展问题时说,有着人工子宫、机器人做外科手术和使冷冻的动物复活等奇迹般的梦幻世界已不再是幻想了。这意味着,这样的世界已不是有没有出现的可能性问题,而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问题。根据对科学家、未来学家进行的调查,象吞食一粒儿子当正餐,用机器人清洁房间,目前还是科学家们的设想,还是遥远的事,但在我们孩子有生之年内,就会成为现实。在世纪之交,男性节育丸会完成其临床试验,那些希望吃药丸选用可逆性避孕药物的男性,就会广泛使用.“只补充了一点药品或激素,就使男性搞计划生育容易多了。”科学…  相似文献   

13.
从经典的《星球大战》到《钢铁侠》,立体全息影像在很多科幻电影中以特效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影片中的人物可以跟在空气中形成的三维影像进行交流互动,不仅带来了震撼的视觉效果,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技术的憧憬.那么电影当中的这种技术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到底有多远呢? 全息摄影的奥秘 全息,顾名思义指自然界的人或物的散射或发射光的全部信息(包括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全息摄影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三维成像技术,普通摄影只能记录光某个方向的强度(或振幅)信息,而全息摄影利用了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不仅能够记录光的强度,还能记录光从哪里发出,朝哪个方向发射的信息(即相位信息).  相似文献   

14.
从猿到人     
人是从哪里来的?迄今为止,这仍是一大未解之谜。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人是由猿猴进化来的。那么;猿猴又是如何变成人的呢一本文将向你破解猿猴变成人的部分奥秘。  相似文献   

15.
1957年中华全国总工会登山队在攀登贡嘎山时,邀请北大派出地质、地貌、气象各一名年轻教员加盟,目的是落实当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的指示:登山要为科考服务,以扩大和延伸登山的社会效应。于是马文(?)(地质),崔之久(地貌,冰川),丁行友(气象)三人参加了登山队(丁行友在遭遇雪崩时牺牲)。为了备战1959年攀登珠穆朗玛峰,以纪念共和国成立十周年,1958年国家体委在北京香山成立了登山训练营。北大地质,地理,生物等系有10人参加了训练,并同时在北大成立了北大登山队 这是全国最早的民间登山队。当时的任务主要是配合国家登山队的几次重大登山活动。这样登山活动一直进行到1966年文革前夕,这期间有多名年轻教员和学生参加了慕士塔格、公格尔、珠穆朗玛和希夏邦马峰的登山科考活  相似文献   

16.
关毅 《自然杂志》2017,39(6):449-456
正在1.3亿光年外的长蛇座NGC4993星系,一例双中子星并合事件,为整个天文学界送上集体盛宴。2017年11月16日多国科学家同时宣布,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并合产生的引力波以及伴随的电磁信号,"多信使天文学"从此迎来全新时代。在这一国际合作探索过程中,中国不再是旁观者。从最早参与提出理论模型到南极天文观测,中国科学家正在成为前沿科学探索的生力军。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于8月17日捕捉到编号  相似文献   

17.
从A到B     
这座迷宫由四十九个小正方形组合而成,你能否在五分钟时间之内从左上角A走到右下角B吗?  相似文献   

18.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梦里绍兴千千遍,却在一个不经意中,圆了绍兴行之梦。大约在去年暑假快要结束的时候,惯于慵懒的我才睁开眼就被父亲一把拉起,劈手塞进一辆车子,迷迷糊糊中度过了两个多小时,被告知竟已进入绍兴地区,心思便开始活跃起来,一想到进入了梦萦  相似文献   

19.
20.
假如有一个人,从一出生就开始接受某种专门职业的训练,长大后也一直从事这个工作,并以此为其生存的唯一意义,却在一夜之间被无情地抛弃,同时彻底地失去了自己的人生目的,将会是怎样一种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