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全省技术市场紧密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为主线,加速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新型技术转移体系,全省技术市场交易进一步活跃,技术交易规模稳步提升。2014年,全省技术输出合同成交额达169.83亿元,技术吸纳合同成交额达127.91亿元,保持了技术市场"十二五"期间的快速增长势头,为"十三五"时期技术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  相似文献   

2.
段金萍 《安徽科技》2015,(11):12-14
<正>9月,安徽省出台了《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以推动全省经济增长动力实现转换、产业发展保持中高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调结构、转方式和促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关键也在科技创新。合肥创新高地建设在安徽创新型试点省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一、合肥科技发展现状1.科教资源丰富合肥作为我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等院校60所,在肥工作院士72名,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总数达到959家(其中国  相似文献   

3.
科策 《安徽科技》2016,(2):9-10
正近日,安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创新驱动发展工程等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十大工程实施方案。2015年9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印发《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皖发〔2015〕13号),召开全省加快"调转促"动员大会进行部署。这是省委、省政府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着眼抢占新一轮竞争制高点、培育发展新动能、厚植发展优势,做出的全局性、战略性重大决策。明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8月16日,安徽省科学技术厅正式印发《安徽省"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这是安徽省首次以科技创新为主题而命名的科技规划。规划根据《"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省委省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施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创新驱动发展工程"、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总体部署,在总结"十二五"全省科技发展  相似文献   

5.
倪玉平 《安徽科技》2016,(12):16-18
正近年来,铜陵市深入贯彻国家、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步伐,高举创新大旗,汇聚创新力量,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开创了铜陵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新局面,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支撑铜陵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产业转型成效明显。"十二五"期间,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0家,高新技术企业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达48.9%,居全省第1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以来,宣城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步伐,顺利实现了"十三五"科技发展的良好开局。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宣城市始终把科技创新人才团队招引作为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推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招引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加速发展,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提供了科技和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7.
柯办 《安徽科技》2015,(11):5-7
<正>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度重视,把"建设创新安徽,推动转型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为全省首轮改革的重点任务,把创新驱动发展列为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4105"行动计划十大工程之一,出台创新型省份建设"1+6+2"配套政策,并强力推进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支撑了经济提质增效,进一步加快了安徽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正>在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4105"行动计划中,淮北市紧紧围绕推动创新发展,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目标,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实施"六大创新工程"为主抓手,加速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力求实现科技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度融合,推动淮北经济增长动力实现新转换,在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纵观世界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历程,回顾我国和安徽省科技发展的历史,我们清醒地看到,科技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紧密结合安徽实际,着眼抢占新一轮竞争制高点、培育发展新动能、厚植发展新优势,把创新驱动发展确定为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组织创新驱动发展工程,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相似文献   

10.
《安徽科技》2016,(5):5-9
正当前,安徽省科技部门切实落实安徽省委、省政府《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正在以推进"江淮双创汇"行动为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工程,着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为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新动能。本刊现综合相关资料,从创客和众创空间介绍入手,梳理了近年来安徽省推进"双创"的基本情况,并对如何进一步推进"双创"工作进行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黄山市科技局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化"和"旅游+"两条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实施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注重发挥四大作用,为新型工业发展增持科技动力。一、发挥政策支持促进力作用制定《黄山市创新驱动发展工程实施方案》,推进实施科技体制改革深化行动、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日益受到重视,安徽省也提出"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产业发展理念。本文分析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选择转型发展之路的背景和策略,以期为安徽省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科办 《安徽科技》2016,(11):5-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作用,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重要支撑,把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着力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下  相似文献   

14.
正为加快发展我市科技服务业,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市日前制订出台了《攀枝花市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到2017年,服务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技术市场体系更加完善,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效率进一步提升;培育一批创新能力较强、服务水平较高、市场影响较大的科技服务骨干企业;在重点领域加快建设一批  相似文献   

15.
《今日科技》2011,(10):3-4
2011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暨杭州科技合作周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浙江省科学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快推进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主线,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引领作用,提高科技中介服务能力,优化网上技术市场功能,有效利用国内外优质科技资源,推动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促进人才交流,完善科技投融资环境,服务企业自主创新,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  相似文献   

16.
<正>又是一年春潮涌。"十二五"收官之年,安徽科技工作早谋划、实推进,奏响了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最强音。开年伊始,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先后就科技创新工作进行深入调研、专题研究、精心谋划。1月12日,省委书记张宝顺在合肥调研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时强调,要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契机,调动一切创新资源,激发一切创造活力,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提供强大引擎。同日,省长王学军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在审议通过科技奖励决定后强调,要突出科技创新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加速作用,突出创新能力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中的支撑作用,突出合  相似文献   

17.
林园春 《创新科技》2019,19(3):62-66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加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转方式、调结构中的重要作用的关键环节。本文梳理出河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做法与成效,揭示了河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自启动创新型城市建设以来,滁州市以《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案》为指针,围绕企业、项目、园区"三个核心",突出企业主体、创新载体、产学研一体"三体建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滁州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步伐。一、滁州市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主要做法及成效1.着力加强创新载体建设  相似文献   

19.
李环环 《安徽科技》2017,(12):25-26
<正>近年来,芜湖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创新驱动发展和"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等重大决策部署,抢抓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重大机遇,着力构建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下好创新"先手棋",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主战略,共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以下简称科技团队)239个,其中21个团队入选省重点扶持团队,市政府重点扶  相似文献   

20.
《今日科技》2020,(5):19-20
正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意见》从"顶层设计"出发,从整体层面系统性地提出了"破局"之策。其中,技术要素作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数据并列的五大要素之一,被特别强调要从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培育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促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支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等五个方面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