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研究型大学联合起来.欲为科学界参与立法,为恢复奄奄一息的经济助力添柴。 在给当选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的一封信中,由62所大学组成的美国研究型大学协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AAU)建议政府投资27亿美元用于教学楼建设、科研设备购置、培养年轻研究人员,这也就意味着.AAU也加入了涉及数额为5000亿美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的利益集团行列。  相似文献   

2.
时东陆 《科学》2006,58(3):29-32
大学教育问题是一个公众十分关注的问题。关于大学教育的目标是什么、什么是研究型大学,如何检验教育的水准,以及一流大学的标志等,是当前社会各界议论较多的话题。本刊特请长期在海外学习和工作的时东陆教授撰文,谈谈西方大学和学院的概念,介绍英美大学的结构、理念等,并分析中国大学的现状、特点和问题。本文将分两期刊出,本期为第一篇,主要介绍大学和学院的起源.以及西方大学的概况:下期刊出的第二篇将涉及对21世纪中国大学的看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虽然我们无法知道他长大的时候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但是他总得位于某一领域的前列.不管怎么变,他都要奋勇争先."美国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们的竞争意识,这种意识也充分体现在美国大学的发展历程中.众所周知,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每年推出的"大学排行榜"上,位居前列的都是研究型大学.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以其开美国研究型大学之先河的历史地位在美国3600多所大学中闻名遐迩.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赖旭龙领导的研究小组和英国利兹大学、德国爱尔兰根大学一纽伦堡大学在合作研究中发现.距今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造成地球上绝大多数物种消失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其后的早三叠世早期死亡区延续了长达500万年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的温度达到致命的程度。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2012年10月19日的美国Science上。  相似文献   

5.
陈轶翔 《世界科学》2013,(10):13-16
●对科学细节的关注,不仅使卡尔·威曼(Carl Wieman)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而且还将自己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推进大学本科的科学教育方式的改革上。威曼认为,就全美国而言,大多数研究型大学针对本科生的科学教育方式都是不科学的,而且收效甚微。由物理学教授转身为科学教育改革者的威曼无法理解,为什么美国高等教育会无视数十年来的  相似文献   

6.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海湾南端的圣塔克拉拉市境内,有一座私立的天主教大学——圣塔克拉拉大学.成立于1851年的圣塔克拉拉大学是加州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迄今已有170年的历史.圣塔克拉拉大学坐落于世界闻名的硅谷的心脏地带,毗邻有着“科学家的摇篮”之称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圣塔克拉拉大学是一座研究型大学,其办学目标是帮助塑造下一代领导人和全球思想家.  相似文献   

7.
正早期的科学研究通常属于个人的业余爱好.到了19世纪,科学研究主要表现为在大学进行的社会性活动.然而,科学研究在20世纪中叶转变成为一种国家主导的建制化活动.这种转变的主要推手是1945年美国科学研究发展局主任Bush提交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一份科技发展战略报告"Science,the Endless Frontier"(《科学:无尽的前沿》,以下简称"布什报告"). 2021年,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了含有美国科学促进会前首席执行官Holt长篇导读的"布什报告"的中文译本[1].  相似文献   

8.
正在过去半个世纪中,科学的激励和奖励机制发生了变化,使研究者之间形成了过度竞争。不当的激励机制和数量指标滥用已经破坏科学研究的完整性。美国研究型大学在20世纪的兴起是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之一。它将科学塑造成为一种公共利益,并通过培训、发现和创新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然而,如果因为科学实践而导致使两者均能得到蓬勃发展的社会信任和共生关系遭到破坏,那么我们解决人类与文明本身所面临的关键问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探索》2012,(8):31-31
最近有关月球的新发现还真不少,其中最令人感兴趣是月球与泰坦尼克号沉没之间的联系。2D12年4月14日是泰坦尼克号游轮沉没100周年纪念日。2012年4月号的美国《天空与望远镜》杂志刊文说,美国“法医天文学家”、得州大学的唐纳·奥尔森提出一种新奇而又惊人的假想——月球可能在泰坦尼克号沉没大洋底、1500人殒命的惨剧中起了推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吴大猷 《科学》2007,59(6):52-55
吴大猷先生(1907~20OO年)出生于广州,1931年赴美,入密歇根大学物理系,1933年获博士学位。1934年吴大猷先生从美国学成回国后,开始其半个世纪的教学和研究生涯,对中国物理学的研究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培育了多位优秀物理学家,其中有我们熟悉的马仕俊、郭永怀、黄昆、杨振宁、李政道等。1997年。吴大猷先生在台湾大学等校开设讲座,主题为20世纪上半叶中国物理学的发展。海峡两岸学者根据该讲座录音整理出版了《早期中国物理发展之回忆》一书。今年是吴大猷先生诞辰100周年,本刊特节选该书中的部分内容,谨此纪念。[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