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血管病与脑心综合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心综合症即由于脑部疾患造成的心脏损伤尤其是急性脑血管病所致在临床上常见但目前对它的认识还是十分欠缺的其机理也很复杂现将我院自1990 年以来收治的324 例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作报告1 临床资料324 例中男178 例女146 例最大年龄84 岁最小年龄20 岁其中50~70 岁之间为284 例脑梗塞为146例脑出血为123 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1 例TIA 为24例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均行1~3 次CT 扫描1~4 次心电图检查2 结果324 例患者中有256 例ECG 显示有异常改变占总数的79.3%其中脑梗塞的发生率为77.3%脑出血的发生率为92.5%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为9…  相似文献   

2.
超声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超声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把260例脑梗塞、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超声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均按一般神经内科治疗方法用药。结果:超声组总有效率为97.69%,对照组总有效率71.54%,(P<0.05)。结论:超声治疗脑血管病能明显提高疗效,降低致残率,它是一种简便、无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血病(ACVD)时常引起心电图改变,临床称为“脑心综合证”,现将我院1994—1997年收治的ACVD患者中,有心电图记录的122例整理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122例ACVD全部经CT证实,每倒入院后均做常规心电图描记。一般资料:男88例,女34例;男:女为26:1;年龄38-76岁。结果一、疾病类型与心电图改变:122例ACVD中有心电异常改变者82例(67.2%)脑出血58例中异常者47例占81.3%;脑缺血性梗塞64例异常者占35例(54.7%)出血组与缺血化比较P<0.05。二、心电图改变类型:如下图可见出血组重要变化是早搏和窦速及ST-T变化;缺血组主要变化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回顾复习我科住院且有完整资料的脑血管病人,分为脑出血、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并与健康正常组比较,通过头颅CT检查判断有无脑白质疏松(LA),统计LA发生率和分级情况。结果脑血管病患者白质疏松症的发生率较健康正常人有非常显著差异性(P=0.008),腔隙性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的LA发生率分别为53.3%、40%,与健康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性(P<0.01),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LA发生率为23.3%,无差异性(P>0.05)。腔隙性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伴发LA的严重程度也明显重于其它三组。结论脑白质疏松症与脑血管病,特别是腔隙性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回顾复习我科住院且有完整资料的脑血管病人,分为脑出血、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并与健康正常组比较,通过头颅CT检查判断有无脑白质疏松(LA),统计LA发生率和分级情况.结果 脑血管病患者白质疏松症的发生率较健康正常人有非常显著差异性(P=0.008),腔隙性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的LA发生率分别为53.3%、40%,与健康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性(P<0.01),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LA发生率为23.3%,无差异性(P>0.05).腔隙性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伴发LA的严重程度也明显重于其它三组.结论 脑白质疏松症与脑血管病,特别是腔隙性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前,脑血管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已成为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56.6%~80%。我们在临床应用脉络宁治疗脑梗塞,取得显著疗效。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58例脑梗塞均系我所1992~1994年收治观察室住所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10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60.5岁。治疗组30例,应用脉络宁治疗;对照组28例,应用维脑路通治疗。二组平均年龄及性别比例均无显著差异。脑梗塞的诊断标准:中老年患者有急性起病的脑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回顾复习我科住院且有完整资料的脑血管病人,分为脑出血、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并与健康正常组比较,通过头颅CT检查判断有无脑白质疏松(LA),统计LA发生率和分级情况。结果脑血管病患者白质疏松症的发生率较健康正常人有非常显著差异性(P=0.008),腔隙性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的LA发生率分别为53.3%、40%,与健康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性(R〈0.01),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LA发生率为23.3%,无差异性(P〉0.05)。腔隙性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伴发LA的严重程度也明显重于其它三组。结论脑白质疏松症与脑血管病,特别是腔隙性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对脑出血〈CH《72例,脑梗塞〈CI〉128例,共200例脑出血病〈CVD〉并发心电图〈ECG〉异常作相关性分析。提示CH发生ECG异常较CI高;基底节区-丘脑部病变较周边区发生ECG异常率高;右例CVD易出现快速心律失常;左例CVD易出现复极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脑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5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尿激酶(rt-PA)溶栓治疗,溶栓后24h复查头颅CT,观察溶栓后颅内出血情况,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溶栓后各种出血12例(22.6%),脑出血10例(18.8%),症状性颅内出血4例(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影响出血的因素为心房纤颤、糖尿病、尿激酶剂量与继发感染.结论:脑梗死溶栓治疗后脑出血的影响因素可能为心房纤颤、糖尿病、尿激酶剂量与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脑电图、诱发电位、脑彩超及CT在诊断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方法:将100例病人分成TIA组,腔隙梗塞组脑梗塞组及脑出血组。分别进行脑电图、诱发电位、脑彩超及CT检查。结果:CT检查TIA阳性率最低,仅4%,对脑电图、诱发电位、TCD三者检查结果比较,异常率依次为诱发电位>脑彩超>脑电,诱发电位检测TIA意义最大。结论:电生理检查对脑血管病的检测有相对特异性、敏感性及重要性,是脑血管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郑萍 《黑河科技》1999,(1):41-42
近年来研究发现头部低温不仅能降低脑代谢,为急性脑缺血的治疗争取时机,而且在改善急性脑缺血的其它病理生理变化中显示了重要作用。但研究多在大鼠、猫等动物试验阶段进行,本人将近年来98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在脑表面用冰块局部降温,取得一定的显著效果。现作一粗略的临床分析与探讨。临床资料1、病例选择诊断明确:符合脑血管病的起病,有明确的神经系统症状,定位体征。患者情况:全部患者均选择在发病6小时内入院,有意识障碍者:年均45-81岁平均59岁,全部患者入院当时,经本院辅助检查,排除脑出血,以明确诊断。2、治疗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2.
BiPAP无创通气与常规治疗COPD呼吸衰竭5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型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重度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AECOPD合并重度呼吸衰竭应用NPPV治疗的28例患者(NPPV组),同期住院未接受NPPV治疗的2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气变化、血气改善时间、住院天数及气管插管率.结果:NPPV组患者动脉血酸碱度(pH)、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 改善更明显(P<0.05).NPPV组血气改善时间比对照组缩短[分别为(7±4)d与(15±7)d,P<0.05].NPPV组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缩短[分别为(14±5)d与(27±6) d,P<0.05].气管插管率明显下降(分别为3.5%,22.8%,P<0.05)结论: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疗效肯定,减少了气管插管,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电图早期评价高血压肿瘤患者接受联合放、化疗后心脏功能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符合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的高血压左侧乳腺癌术后患者60例为观察组,无高血压左侧乳腺癌术后患者30例为对照组,血压水平均经正规治疗严格控制,年龄35~70岁.两组均接受心肌酶谱和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心肌酶谱,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差异.结果:化疗前观察组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和肌酸激酶(CK)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化疗期中后期观察组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和肌酸激酶(CK)水平明显升高,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增异常超声心动图比率(28.3%)显著高于对照组(13.3%)(P0.05);观察组化疗后新增异常心电图比率(36.7%)显著高于对照组(23.3%)(P0.05),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比较显示超声心动图异常患者多数有心电图异常,其中观察组100%,对照组83.3%.结论:经胸放疗联合化疗明显地导致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异常,心电图能准确地预测经胸放疗联合化疗患者心功能异常,为后续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致残和危及生命的重症之一,偏瘫、失语、心理创伤或其它残废性后遗症严重。因此,加强康复护理同抢救治疗一样,是减少急性脑血管病死〔和清除或减轻患者的功能缺陷的关键。作者所在医院对87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施行康复护理计划,在改善后遗症康复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87例,男59例,妇女8例,年龄38-84岁,平均为63。氏4岁。急性脑血管疾病类型:脑出血26例,动脉硬化性脑梗塞4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脑栓塞6例。治疗结果:其中改善后遗症显效者为22例,占万.29此有效者5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对86例服用氯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不同剂量,服用不同时段的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心电图的改变与服用氯氮平治疗的剂量和服药时间成正比例关系.心电图异常改变随着服用氯氮平治疗剂量的逐渐增加呈递增状态,氯氮平剂量分段比较,差异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6.
用华佗再造丸治疗脑血栓、脑出血及其后遗症52例,其有效率达90.5%,对照组20例,10例脑出血用20%Mannitol及止血剂治疗,10例脑血栓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及脑络通治疗,有效率为70%,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笔者认为该药是治疗脑血管病较理想的中成药,具有镇静神经,滋阴强心,舒经活络,活血化瘀等作用。对病程短的年纪青的病人的疗效更为显著,脑出血性与脑缺血性疾病均有疗效,正是中药一药多用、一药多治的微妙体现。推测对脑血管病后遗症有效可能与该药能促进神经再生因子(NGF)的合成和利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研究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患者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饲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主要包括降压、抗凝、营养脑细胞等,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静脉滴注血塞通与低分子右旋糖酐的混合液,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与生理盐水的混合液.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痊愈、显效以及有效人数均多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一周以及两周后神经功能评分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质量,并且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值得进一步推广其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微创血肿清除术与保守治疗少量血肿(30 m 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为颅内深部少量出血的9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微创手术治疗组(微创组)(50例患者)和保守治疗组(对照组)(46例患者).微创组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进行微创穿刺清除,对照组给以常规药物保守治疗.通过检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Glasgow昏迷评分、死亡率、再出血率、平均住院时间和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情况,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短期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显示:微创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入院1周后Glasgow昏迷评分(GCS)检测结果显示:微创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微创组再出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相比有增高的趋势(P0.05),死亡率两组数据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4)微创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要短于对照组(P0.05).5)采用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系统对出院半年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微创组GOS得分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微创手术治疗能明显改善少量血肿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意识状态和神经功能障碍,促进功能恢复,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患者的短期预后和恢复效果明显.2)微创血肿清除术能显著缩短少量血肿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有助于缓解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合并抑郁状态的冠心病患者中,抗抑郁治疗对冠心痛转归的影响.方法:68例合并抑郁状态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冠心痛常规治疗加抗抑郁治疗,34例;Ⅱ组为对照组,仅冠心痛常规治疗,34例.疗程2年,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恶化率、急性心梗、充血性心衰、心血管性死亡发生率(P),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ST段压低数值总和(ΣST)及动态心电图(Holter)中24h ST段压低>0.1mv的总时间(ΣT),及Holter中STavF、STvs压低平均值(STavF、STvs).结果:Ⅰ组心绞痛恶化率P为44%,急性心梗发生率P为6%,充血性心衰发生率P为12%,心血管性死亡发生率P为3%;Ⅱ组上述各项P值分别为:76%、24%、18%、6%,在心绞痛恶化率及急性心梗发生率上,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充血性心衰及心血管性死亡发生率上,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Ⅱ组中的∑ST、∑T、ATavF、STvs在治疗前后,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上述指标经治疗后Ⅰ组和Ⅱ组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稳定性心绞痛合并抑郁状态患者,在冠心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抗抑郁治疗,能有效预防心绞痛的恶化及急性心梗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的一种疾病.高血压病可导致全身器官血管的病理性改变,深入研究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机制有助于对该疾病的认识,并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现就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对脑组织的损伤等病理生理机制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