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绘制了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正丙醇、环己烷,在水溶液中的三元体系相图,并研究了体系温度、AM与HEMA的质量比和CTAB与正丙醇的质量比对体系的影响,并利用电导法测定了其微溶液的微观结构.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膨胀计法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表面活性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三元体系中没有复杂的液晶区,温度、AM和HEMA的质量比、CTAB和正丙醇的质量比都对该三元体系有明显的影响.电导率随水浓度的上升到一最大值后开始下降.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表面活性剂浓度与反应速率有一定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制作了天然表面活性剂大豆磷脂PE/醇(正丙醇、正丁醇、正戊醇、正己醇)/水三元相图和含不同油量的PE/正戊醇/油(正十六烷)/水拟三元相图,通过对相图进行分析,并根据相图进行热力学计算,得到了有关磷脂的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对磷脂/丁醇/油/水相态的研究表明pH值和盐度对磷脂体系的相态有影响.本文还以2H-NMR方法及偏光显微镜研究了磷脂/水、磷脂/醇(正丙醇、正丁醇)/水体系形成的液晶的微观结构,证明磷脂体系除了可以形成层状液晶外,还可以形成其他结构的液晶.  相似文献   

3.
对101.3kPa下苯-DMF、苯-噻吩、噻吩-DMF二元体系,苯-噻吩-DMF三元体系,苯-噻吩-水-DMF四元体系VLE数据进行了热力学关联,并用二元体系的相平衡数据对三元体系进行了热力学推算。关联精度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用改进的平衡釜测定了1.13×105Pa压力下甲苯-苯甲醛、甲苯-苯甲酸、苯甲醛—苯甲酸三个二元体系和甲苯- 苯甲醛- 苯甲酸三元体系气液平衡数据,对二元数据,用点检验法进行热力学一致性检验,用Margulus、Wilson、NRTL、UNIQUAC等方程进行热力学关联,推算了三元汽液平衡关系,并与实测值作了比较,均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用Wilson方程、多参数wilson方程和NRTL方程对丙酮-水、氢氰酸-丙酮、氢氰酸-水二元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进行了关联;而对氢氰酸-丙酮-水三元体系采用仅与相应二组分能量配偶参数有关的三组分Wilson方程、多参数wilson方程和NRTL方程分别进行椎算预测.关联的结果和推算的结果与实验数据比较基本一致.结果表明:采用有关组分的二元体系的配偶参数来预测多元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用液液平衡釜测定了常压,60 ℃下加水N-甲酰吗啉和苯、甲苯、对二甲苯、正庚烷、甲基环己烷组分间6个拟三元体系的液液平衡,得到了拟三元液液平衡体系的共轭相组成和分配曲线;实验数据用UNIQUAC和NRTL模型进行了关联;用共轭相作图拟合法和模型参数推算法获得了各体系的褶点数据;并求得了溶剂对溶质的选择性和分配系数.  相似文献   

7.
采用浊点滴定法测定了分别用水、甲醇、乙醇和异丙醇进行滴定时聚氨酯(PU)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的浊点数据,并用线性浊点方程对浊点数据进行参数回归,线性度较佳.根据该线性关系推导了聚氨酯在不同浓度时的浊点组成,获得不同温度下的PU–DMF–H2O三元相图和25,℃下4种非溶剂的PU–DMF–Nonsolvent三元相图.结果表明:三元相图中双节线的位置比较靠近PU–DMF轴,随着温度降低,双节线越趋近PU–DMF轴;不同非溶剂的三元相图的双节线位置与PU–DMF轴的距离按水、甲醇、乙醇、异丙醇的顺序依次增大.通过探讨PU–DMF–Nonsolvent体系的相变行为,为深入研究PU–DMF–Nonsolvent三元体系PU膜凝固成型时的相分离机理提供了一种方法,为制备高性能PU膜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了联苯+乙醇/异丙醇/正丙醇二元体系在不同温度不同组成下的比定压热容(cp).并将联苯+乙醇/异丙醇/正丙醇二元体系的cp与联苯质量分数和温度进行了多项式关联,推导出各体系计算cp的方程.实验结果表明:联苯+乙醇/异丙醇/正丙醇溶液的cp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联苯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对比关联cp方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可知:3种二元溶液联苯+乙醇/正丙醇/异丙醇的cp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187%,、0.386%,、0.222%,,表明这些方程可用于计算联苯+乙醇/异丙醇/正丙醇溶液在一定温度和组成下的cp,为联苯结晶过程提供所需的基础热力学数据.  相似文献   

9.
用改进的Othmer汽液平衡鉴定了0.1MPa下乙醇/异丙醇/正丙醇-水-氯化锂体系在不同恒盐摩尔分率下的汽液平衡数据,并用Mock模型、Sander模型、Macedo模型和Kikic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改进的Ellis平衡釜测定了蒎烷—α—蒎烯、α—蒎烯—长叶烯、蒎烷—长叶烯三个二元及蒎烷—α—蒎烯—长叶烯三元常压汽液平衡数据,实验数据经Herrington规则检验,表明符合热力学一致性。并分别用Wilson和NRTL模型对三个二元体系汽液平衡数据进行了关联,得到了相应的模型参数,同时用二元Wilson参数对所测的三元数据进行了推算,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的平均偏差为0.0027。  相似文献   

11.
遗传算法应用于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参数估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通用发酵动力模型导出用于描述分批发酵特征的解析解,把遗传算法应用于解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参数。以赖氨酸分批发酵过程模拟为例,表明用遗传算法可有效地解决赖氨氨酸分批发酵动力模型这类复杂的非线性函数的参数估算问题,用POWELL方法估算结果作比较后表明,遗传算法能进一步提高赖氨酸分批发酵过程状态变量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吻合程度。  相似文献   

12.
基于遗传算法的智能化考试系统是在传统的组卷算法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方法,用于解决应用本算法的试题模型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连续函数的优化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模拟退火算法(SA)与POWELL直接算法相结合的混合优化算法(SA-P),数值实验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油水层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研究了基于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油水层识别方法,针对神经计算存在因输入信息空间维数较大而使网络结构复杂、训练时间长,以及因冗余属性使网络拟合精度不高等缺点,提出了基于粗集属性约简方法降低了输入信息的空间维数、减少了运算量和简化了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利用遗传算法提高神经网络的训练速度。实验结果表明:将混合智能计算方法应用于油水层识别中效果显著,其学习训练速度和拟合精度远优于传统BP神经网络算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随机结构可靠性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算法(GA)是一种具有随机搜索技术的进化算法,但在运用过程中出现早熟、收敛速度慢、局部搜索能力差的缺点。对遗传算法中的遗传算子进行了改进,提出了遗传算法和最佳矢量法相结合的混合遗传算法,并引入了小生境技术。分析表明,基于小生境的混合遗传算法即发挥了最佳矢量法局部搜索能力强的特点,又结合了遗传算法全局搜索能力强的优点,使收敛性能大大改善,同时小生境技术的使用,避免了优化过程中局部最优解的出现,提高收敛速度。具体算例表明该混合遗传算法是一种高效的结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以增力倍数M、行程比C、空循环次数Z为目标函数的多目标优化计算的数学模型。采用惩罚函数法调用鲍威尔法进行优化运算,并藉助于模糊相似优先此法,从非劣解中找出最接近理想解的最优解。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服务质量的Web服务优化选择算法及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服务非功能属性的Web服务优化选择的多目标遗传算法.考虑到在服务选择时组合方案中的控制结构、具体服务之间的关联性和多个服务质量指标之间的折衷这三方面的约束,对服务选择建立分层模型给出优化选择的形式化定义.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优化服务选择.首先设计了适合的染色体编码方式,以表示可行的服务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为了快速精准定位船舶电力系统故障,争取宝贵的船舶电力抢修时间,提出一种改进的量子遗传算法(improved quantum genetic algorithm,IQGA)。首先,搭建船舶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把故障定位问题转化为求目标函数最优问题;接着,将量子计算引入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中,采用双链量子比特编码方式,改进量子旋转门的角度更新策略;最后,加入量子非门实现染色体变异操作,增强算法收敛性能。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量子遗传算法能够精准定位故障区段,并且较传统算法有着更为显著的收敛性能。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遗传算法及其特点,使用遗传算法对矿井柔性连接运输系统的可靠性问题求解。应用表明遗传算法为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水库群优化调度问题的求解方法,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随个体适应度的大小及群体的分散程度自动调整遗传控制参数,较好地克服了标准遗传算法由于采用固定遗传控制参数带来的若干问题,能够在保持群体多样性的同时,加快收敛速度,提高遗传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为高精度水库群优化调度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