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仔猪黄白痢是猪的常见病,仔猪黄白痢病的发生和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各窝仔猪发病率不尽相同,有的高达80%.常用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但一般情况下仔猪由于代谢紊乱、电解质失去平衡、严重脱水而死亡[1],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目的:观察口服补液盐配合治疗仔猪黄白痢的疗效.方法:进行了常用3种治疗仔猪黄白痢的药物与口服补液盐配合治疗的疗效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毒痢康注射液配合口服补液盐治疗的效果最好,治愈率83.3%,明显优于毒痢美康注射液单纯治疗;福诺星注射液配合口服补液盐治疗效果也明显优于福诺星注射液单纯治疗;恩诺沙星注射液配合口服补液盐治疗效果也明显优于恩诺沙星注射液单纯治疗.试验证实,口服补液盐对仔猪黄白痢具有良好的配合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仔猪传染性腹泻主要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红痢、仔猪传染性胃肠炎、仔猪流行性腹泻和仔猪轮状病毒感染等,具有发病急、治愈率低、死亡率低等特点,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类传染病,给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分别对上述几种仔猪传染性腹泻病作了阐述并提出了治疗措施,希望能给养殖户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3.
仔猪下痢是消化道功能紊乱的一个综合症状,使仔猪的生长明显下降,单位增重的耗料率增加,导致仔猪成活率降低。仔猪下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仔猪发病后,应及时进行药物治疗,主要治疗原则是找出病因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盐酸环丙沙星(CPF)透皮剂的透皮促进剂的选择、透皮剂的制备和稳定性、以及三种CPF皮透对仔猪黄、白痢的治疗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二甲基亚矾(DMSO)、月桂草氮酮(AZ)、AZ+丙二醇(PG)对CPF经皮渗透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作用强度依次为AZ+PG>AZ>DMSO;CPF透皮剂的稳定性及对仔猪黄、白痢的治疗效果以AZ+PG组最好,治疗有效率达92.65%.  相似文献   

5.
张中月  张银初  丁峰 《科技信息》2011,(20):394-394
仔猪黄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常见和多发的传染病,特别是仔猪黄痢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而仔猪白痢虽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但常引起病猪脱水消瘦,如不及时治疗,多数死亡或转为慢性,即使恢复也成为僵猪。因此,仔猪黄白痢不仅直接造成养猪场重大的经济损失,还影响了仔猪的生长发育,导致大量的饲料浪费,大大降低了整个养猪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哺乳仔猪下痢是常见疾病。本文分析了哺乳仔猪下痢的病因:生理性下痢、营养性下痢、应激性下痢、病理性下痢和母猪异常。阐述了临床症状,提出了防治原则和综合防治措施:加强母猪分娩前后倒养管理、做好仔猪饲养管理和药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试验选择40头28日龄提前断奶、体重约7.5kg的35日龄长大二元杂交仔猪.随机分成2组.每组20头,分别饲喂正大311仔猪全价颗粒饲料(对照组)和仔猪王718仔猪补充料(试验组).经过24d的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仔猪生长速度比对照组快3.37%(p>0.05),料肉比降低5.41%,每kg增重饲料成本降低14.54%.  相似文献   

8.
选择32日龄的健康的断奶仔猪60头,分为3组,进行不同药物预防断奶仔猪腹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益生素对仔猪腹泻的预防效果显著,预防率为95%;庆大霉素对仔猪腹泻的治疗效果理想,治疗率为90.9%。  相似文献   

9.
自76年底我院将激光技术引进兽医科学领域以来,通过基础试验的研究,在运用氦—氖激光镇痛和治疗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和摸索了一套运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仔猪白痢这一群发病、常见病的方法及参数,经过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的患白痢仔猪共257头,一次治愈率达92.2%其中第一批对209头临床确诊为患白痢的仔猪的治疗一次治愈率达  相似文献   

10.
野猪仔猪水肿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弓l起的野猪仔猪的一种肠毒血症。该病发病率不高,但病死率很高,给野猪仔猪的培育造成很大损失,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不但要做好疫苗免疫,还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减少发病和死亡,提高野仔猪的成活率,促进特种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拉萨市墨竹工卡县不同人群脂肪肝的患病率,分析脂肪肝与体质指数、性别、职业之间的关系。方法:对随机抽样的247名干部和365名农牧民测量的身高、体重、腹部B超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墨竹工卡县脂肪肝的患病率为15.4%;脂肪肝组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为74.5%,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的27.8%;男、女性脂肪肝患病率无差异;不同各职业间患病率有显著差异。结论:脂肪肝的发病与超重和肥胖密切相关,控制体重是降低人群脂肪肝患病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差动式CO_2红外分析仪在田间直接测量了小麦白粉病(Erysiphe graminisD.C.f.sp.tritici)对不同生育期小麦单叶CO_2同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白粉病严重度较小时,小麦单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随严重度的增加呈指数下降;严重度较大时,随严重度的增加,最大净光合速率变化很小。结果还表明:白粉病对小麦CO_2同化量影响最大的生育期是扬花期,对蜡熟期的影响最小,而且健株健叶与病株健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经统计检验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从观赏花卉蜘蛛兰(Hymenocallis littoralis)上发现一种叶部病害,通过组织分离、纯化获得2种真菌,按照柯赫氏证病律方法确定其均为该病害的病原菌.根据2种真菌的菌落、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等的形态特征鉴定,它们分别为刺盘孢(Colletotrichum sp.)和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p.).病菌主要侵染植株的叶片,接种试验表明它们可以单独侵染,也可以复合侵染,引起相似的症状,但2种病菌混合接种后发病更快更重.室内接种叶片和田间自然发病叶片上的症状相同,初为水渍状灰褐色的小点,扩展后形成典型的圆形或椭圆形病斑,中央灰色至灰褐色,边缘紫褐色至红色,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带,后期病斑互相连接,导致叶片大面积或全部成灼烧状枯死并萎垂.该文描述了2种病原菌的菌落、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等主要结构的形态特征,但它们的种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二维规则网格的SIRS病毒传播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个基于二维规则网格的SIRS疾病传播模型,在模型中,研究了群体密度d, 传播效率λ及个体的游动对疾病传播的影响。理论分析和仿真模拟表明该疾病传播模型存在一个临界值(λd)c,只有当群体传播效率和群体密度的乘积λd大于(λd)c时,疾病才能在群体中持续稳定地传播。 另外,研究还发现当群体密度不太大的时候个体的游动更有利于疾病的传播。 根据这些研究结果最后给出了相应的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竹锈褐斑病由螨类为害引起,笔者于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对南京地区竹锈褐斑病发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病主要危害3个属共12种竹种,病害的发生与竹林地被物、竹种生长状况、竹种和竹林环境状况有密切关系。7月上中旬发病达到高峰,7月下旬至8月上旬螨类种群数量下降;8至9月气温仍然较高,同时降雨量减少,虫口数量有所回升。螨类1年发生多代,世代重叠严重。  相似文献   

16.
白术黑斑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术黑斑病在白术全生育期均可发病,发生严重地块,重病株率可达50%~70%。通过对黑斑病系统调查研究,明确了该病的病原为细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 Keissler,病害发生与植株长势、土壤肥力、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凡植株长势弱、土壤肥力不足、连续降雨或有较大降雨,均有利于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心病并发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0-01~2007-01在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确诊的68例肺心病并发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表现、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等分析.结果:肺心病并发冠心病缺乏典型心绞痛,心电图检查出现左胸导联S-T段压低或冠状T波及V1-3导联QS波者19例(27.9%);21例患者做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11例(52.3%)有发作性心肌缺血改变;X线胸片左心室增大12例及双室扩大6例均伴有主动脉迂曲、延长、钙化(26.5%);超声心动图左室前壁运动幅度减弱26例(38.2%).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右冠状动脉阻塞.结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较为复杂,不能套用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必须结合病史、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X线胸片、心肌酶谱、冠脉造影等综合分析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8.
植物内生菌Bacillus spp.与松材线虫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材线虫病是重要的森林病害,其致病机理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从马尾松健康树和松材线虫病树中分离到属于芽孢杆菌Bacillus spp.的植物内生菌,此菌及其代谢产物对断根松苗和离体松枝均有致病作用,且致病症状与松材线虫病类似,但对正常生长的松苗没有作用.这说明这种植物内生菌与松材线虫病有关,是一种弱致病菌.用1 mmol/L的苯甲酸溶液处理接种了松材线虫的松枝,松枝内的线虫照常增殖,但松材线虫病得到抑制.这说明植物内生菌是导致松材线虫病的内因,松材线虫是激发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植物病害监控,研究了基于DSP的图像压缩编码,构建植物病害监测系统.系统通过CCD进行视频信息的采集,基于TMS320DM642 DSP多媒体处理芯片采用H.263编码技术进行压缩编码,并将压缩后的数据经以太网传输至控制中心,进行图像识别分析,从而实现病害监控.测试表明,系统可成功进行图像的采集、压缩编码,并在PC端接收到压缩的图像.  相似文献   

20.
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是很难察觉的,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生物标志物可以准确地检测出早期的帕金森病。本文为了探究帕金森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分析15名帕金森病患者和15名健康对照者闭眼状态下的溯源后的脑电信号。首先,使用互信息测量两组受试者的大脑各个区域之间的功能连接。之后,对两组受试者之间的每个连接对的互信息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测两组受试者之间显著差异的连接边。最后,将具有显著差异的连接边作为特征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帕金森病患者的大脑各个区域之间的互信息值整体小于健康对照组,并发现在额顶叶和顶枕叶之间的功能连接差异十分显著(p<0.01)。利用互信息功能连接指标对帕金森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分类时,测试准确率为76.7%,验证了基于互信息的脑功能连接对帕金森病研究的有效性。这些发现表明额顶叶和顶枕叶之间功能连接性的降低可能是帕金森病的一个潜在生物标志物。本文系首次使用互信息这一功能连接指标对帕金森病进行研究,这为帕金森病的神经机制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