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筑与城市规划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的规划发展离不开建筑,建筑表现了时代的发展.在城市建设中,应当努力使建筑规划达到与城市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和谐统一,同时满足现代城市艺术美学、绿色环保,历史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要求.  相似文献   

2.
“美丽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美丽城市”的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美丽城市更新建设的保证者,而美丽城市的建设是落实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两者互动发展、共同促进。城市休闲体育的蓬勃开展离不开生态文明的推动与滋养,生态文明建设是休闲体育发展的至高境界,为城市休闲体育发展提供了外在环境和内部动力。城市休闲体育通过亲近自然、绿色消费、健身怡情、协调“三生”等实际行动,起到了推动人居环境改善、拉动低碳经济增长、实现生命价值延展和促进城市休闲功能提升的作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践行手段。  相似文献   

3.
西安"十二五"规划将"生态城市"建设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绿色体育作为生态建设不可分割的构成要素,在西安世园会倡导的"绿色引领时尚"的宣传理念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研究提出应从以下几点来确保西安在"十二五"实现生态城市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唐成 《科技信息》2010,(10):280-280,282
城市色彩规划是以城市的建筑、公共设施、景观小品等重要组成部分为载体,根据城市的发展理念、历史人文以及自然环境的视觉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色彩规划与设计,提升城市形象,消除不合理的色彩因素,使城市的形象与文化得以保全、统一和延伸。本文从美学角度,对色彩在城市中的不同应用做些初步探讨,希望可以给予设计者及城市规划者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弹性空间设计特质,因建筑存在形式和体现功能的特殊性而各有差异。文章从体育建筑的弹性空间设计特质入手,分析存在于现代体育建筑中的"人文关怀"、"绿色发展"和"多元高效"等多种设计特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体育建筑的弹性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高校生态人文型体育场馆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校体育场馆环境建设,忽略了校园体育场馆生态环境建设因素的存在,忽略了体育的发展、创新、人文、绿色、健康第一的精神,因此,建议要重视体育场馆环境的建设,使学校的场馆设施和校园环境、学校历史、区域民族特色、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和谐共存,维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树立生态绿色体育观念,使高校体育场馆建设更加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及学生、教职工和社区群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重科学、轻人文的现象,而这与教育部的要求不符。本文以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思想为依据,探讨科学与人文并重的高校体育教学。科学与人文并重的高校体育教学能充分体现体育的价值,也是高校体育教学行为和教学理念的整合,是体育人文精神的传承。科学与人文并重的高校体育教学能体现高校体育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学生体育文化的培养产生影响。高校体育教学只有坚持科学和人文并重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才能真正促进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道兴 《河南科学》2014,(6):925-929
长期以来,把城市作为经济载体的思路主导城市发展,形成了"经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模式,导致城市出现种种弊端和"城市病".实际上,城镇化应当以人为核心,城市首先是人居中心,应当把城市规划建设成为"人文城市".而实现城市发展从"经济城市"向"人文城市"的转型升级,才是"新型城镇化"的点睛之笔.面对城镇化加快和城市规模急剧扩大的新形势,河南省应当深刻把握人文城市建设的内涵、途径和举措,努力把河南城市打造成为历史文化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空间,全面提高城市文化艺术品位,为建设美丽河南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城市绿地特色是城市绿色环境的重要表现,通过对塑造城市绿地特色的研究,系统总结了城市绿地特色塑造的基本方法,拓展了形成城市绿地特色的方式,从而有效地提升城市绿色环境品质.本文以武穴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结合城市地域自然特征与人文环境,在自然环境中借用比喻、象征、固化、抽象等方法,沿城市规划骨架中的点、线、面、体等空间层次,充分利用江堤、湖岸、港道、人文历史等构成要素,进行系统地塑造城市绿地,探讨塑造城市绿地特色的方法,形成具有独特历史文化内涵与地域特征的城市绿地特色,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现代城市面临着诸多问题,阻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余姚城市绿心是中心城区的“生态核心”,对于维持余姚生态安全格局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先从绿色基础设施的视角阐述了余姚城市绿心的概念,在不割裂自然环境整体的前提下完善城市的功能、平衡城市的空间结构,从而为城市中心区绿色开放空间的规划策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探析2008北京绿色奥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新北京、新奥运"为主题,突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充分体现了绿色体育理念的深刻内涵."绿色奥运"思想的提出,极大地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和奥运精神的弘扬,它将体育运动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体现了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一个崭新的奥运会.  相似文献   

12.
为了美化城市清洁环境,对阜新细河两岸生态景观规划体系和方案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人文、生态、经济、环境治理和城市景观等方面分析了细河两岸景观体系规划的思路和方案,总体布局体现阜新城市特色,规划目标是"水清岸绿,城水融谐";规划原则是以人为本,体现生物多样性,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以绿色的自然空间作为细河水岸的定位,进行阜新细河景观带规划和设计。该规划设计思想和原则对城市滨水景观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统计和综合分析法,围绕重庆市社区体育用地、产业化运作、组织运行形式以及社区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认为:应加快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对策,把现代化社区体育列入重庆市"五年"规划;制定社区体育建设资金筹集的政策;在城镇规划中制定有关社区体育的政策;制定现代化社区体育就业政策;建立社区体育著名品牌.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发布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城市建设以系统工程理念为出发点,创新和改进规划方法,把生态环境承载力、历史文脉传承、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规划设计全过程。而工程塑料作为工程材料和代替金属制造机器零部件的塑料,其环保性与可持续发展一直是一个广受关注的主题。上海日之升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秉承着绿色发展的使命,推出了针对电子电气行业开发的"塑益安"环保安全塑料,为工程塑料领域开辟了创  相似文献   

15.
节能环保与文化特色保护是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两大主题,实施绿色照明工程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针对一些照明工程中忽视用电能耗和城市经济承载力,设计手法雷同造成城市特色危机,而绿色照明工程又缺乏对城市整体照明关注的现状,提出了城市照明规划的绿色观。指出只有综合考虑节能环保、经济可行性和文化特色的城市绿色照明规划才能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重科学、轻人文的现象,而这与教育部的要求不符。本文以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思想为依据,探讨科学与人文并重的高校体育教学。科学与人文并重的高校体育教学能充分体现体育的价值,也是高校体育教学行为和教学理念的整合,是体育人文精神的传承。科学与人文并重的高校体育教学能体现高校体育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学生体育文化的培养产生影响。高校体育教学只有坚持科学和人文并重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才能真正促进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孙福成 《科技信息》2007,(32):196-197
受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学"重视身体教育、忽略人文教育"的问题一直没能得到很好解决。根据这一现状,提出新时期构建"健康与人文"并重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将人文教育融入课堂体育教学,从而使教学过程更人性,使教学效果得到升华,为高校体育课程的构建与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8.
围绕建设体育强国目标,结合中国社会关于奥运金牌的争议,围绕转变体育发展方式为主题.采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体育发展目前存在的困难与阻力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法,即转变体育发展方式,实现"金牌体育"与"民生体育"并重发展,进一步推进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9.
汪永胜  汪乐飞 《科技信息》2011,(26):232-233
1.研究目的城市社区建设逐渐成为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与内容,社区建设与发展是目前我国社会学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目前政府已将社区建设上升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高度。城市社区体育作为城市社区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这样目的的区域性群众体育。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城市体育方面最为突出的现象就是城市社区体育的迅速崛起。其基本特征表现在体育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筑发展也逐渐壮大,为了避免国家可持续化发展的战略目标被生态环境的破坏而迟缓,社会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绿色建筑是几年来随着环境变化而演化出的一种新兴建筑形式,绿色建筑的设计与施工促进了国家可持续化发展战略目标的进度。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需要已经成为了国家重点项目,也对此出台了相关的标准体系。以节能环保为起点,建筑中的给排水设计是建筑行业施工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现阶段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有力保障,要想达到节能节水环保的要求,需要建筑工程中给排水专业设计问题提升一定的高度和创新研究。该文针对绿色建筑给排水专业设计进行分析和重点问题思考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