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当前的语文教学研究,可谓百花齐放,姿态万千。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我们认为,要进一步搞好语文教学改革,就要树立全新的语文教学思想。为此,我们在原有教改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逐步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课堂为主场、情感为主调”即“五为主”教学思想,收到了一定实效。 一、主体。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语文教学也同样要面向全体学生。我们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旗帜鲜明地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教  相似文献   

2.
张美玲 《科技信息》2013,(4):240-240
笔者捧读了钱梦龙的《钱梦龙与导读艺术》,深为折服。文中钱先生系统阐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观和"自读式、教读式、复读式"的"三式"教学模式。接下来他在"走进课堂"部分展示了他的几篇课文的教学实录,他的"三主"和"三式"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在其中得到了形象的阐释。另外,钱梦龙先生还谈到了文言文教学的创新教学,笔者深以为然。最后笔者建议青年教师们在教学时要关注学生,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小学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小学语文教育的教育教学思路也在逐步发生着转变。所谓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又被称为语文发现法教学和语文探究性教学,往往是指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并牢固掌握通过探索获得的原理的一种全新教学方法。根据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标准》的内容指示,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将学生放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方法是值得广泛提倡的,也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加强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就语文教学中的审美主体和客体及其关系进行探讨。学生是语文学习中的审美主体 ,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对他们渗透美学知识和培养审美能力 ;教师是另一个审美主体 ,因为教师要先对教材进行审美 ,并经过再创造 ,然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 ,审美客体除了教材、教学形式、教师之外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美的本质的论断 ,由于学生“理智地”、“能动地、现实地复现”了教师的本质力量 ,所以反过来也是教师的审美对象。上述几个方面的审美主、客体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其地位是相对的 ,师生互为审美主、客体 ,并通过教材和教学形式的中介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观照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新课改”更加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语文课程必须遵照语文本身以及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掌握语言这一重要的工具。这一要求给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探讨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合作探究法”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常拘泥于知识的灌输,课堂上教师的“满堂灌”和学生的“满堂听”使教师成了“主体”,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的机器,处于“客体”地位。现代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是从问题着手,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引导为辅,使学生有较多的思考、讨论空间,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中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在教学中,问很重要,也有艺术。  相似文献   

7.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我职业学院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修课,该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综合实践性,特别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学以致用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结构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机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变革高职院校《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传统教学结构,创建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是该课程教学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在《网页设计与制作》在教学中,以网络环境为基础,进行了“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实践与探索,旨在从中探索有效的改革方法,为改进课堂教学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树立“教是为了学”、“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依据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而这一切又必须首先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在强调语文教学整体性原则的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构建的过程,是学生的主动探究。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陛,使语文教学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那么究竟如何在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使学生主动探究呢?笔者以苏教版第六册《小露珠》一文为例,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0.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有一句名言:“学习是为了不教”。加拿大的教学教育家江沼伦在《教育的心理学》中,也给出了这样的定义:“教学,是教师试图借以尽快摆脱学生的一个过程。”真是“君子所见略同。”作为教学过程的一种哲学性思考,他们却着力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课堂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了解社会、发展能力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传授知识,教导学生的主要舞台,在学生增长知识的过程中占绝对的主体地位。因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相似文献   

12.
肖潇 《科技信息》2007,(19):222-223
课堂教学是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已为广大语文教师所接受,并且已被转化为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在营造新型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提升学生主体地位,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促进者。  相似文献   

13.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是教育理论中的—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客体;另一种则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还有一种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笔者从教学过程中不同维度出发,认为学生既是客体,更是主体。学校和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  相似文献   

14.
教学艺术之美,往往被人们看作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但是美的艺术,往往是由许多美的元素构成.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当中,这些美的元素就是充足的语文知识储备、对学生无私的爱、语文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语文教师自身的个性化艺术魅力.美的语文教学,才能使学生在陶冶中自觉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教学”一词历史悠久,就其本义来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合而来-因此,教学应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方面的共同活动,而不是单方面的独角戏,正如导演和演员-要想使每个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较大的收获,体现出自己主体的地位,教师就必须做一个出色的导演-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注重塑造自身一流的导演形象,使每一节课的教学程序安排得当,师生配合默契-1 直观教学中的双边活动直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实物、模型、挂图、演示、操作、直观性语言等生动形象,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并…  相似文献   

16.
郑杰 《科技知识动漫》2009,(22):103-10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为了积极应对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的挑战,多方式、多角度地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教并重即“主导一主体”的教学结构吸收了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两种教学结构的优点,其核心在于既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教学过程是以课堂为中介,通过教师和学生参与传授知识和学习知识的过程。素质教育模式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导知、导能、导智与学生获知、启智、培能的过程,是教师教书育人与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主导与主体、外因与内因辩证统一、和谐发展的过程。物理教学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一定要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1教学中主导与主体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与学有机组成的双边、双向活动。只有教师的教,没有学生的学,便只能是教师的“自言自语”。反之,只有学生的学,没有教师的教,那只能算是自学,不能称为教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18.
“学情”是近年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中经常提到的一个问题,它指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情感等现有的程度或状态,是可持续发展和变化的。关注“学情”更能体现教师教学的价值,实现教学目的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关注“学情”,从哪几个方面来关注“学情”呢?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学法》(以下简称“教学法”)是教育科学体系中,分科科学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等师范学校必修的一门专业课,《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教学法这门专业课“对学生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初步训练,使学生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知识,具有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初步能力”,也就是要求中师生能切实地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规律和基本教学方法,并用于指导教学实践,使他们毕业后能较快地成长为有特色的小学语文教师。要达到这一要求,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对外部刺激信息的加工过程的指导。吕淑湘先生说过:“…  相似文献   

20.
“学生本位课程”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建构主义课程观为基础的一种新型课程。这种课程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SCIAA教学法是笔者将“学生本位课程”应用于教学实践而形成的一种新的英语精读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