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为适应产业技术创新的需求,建立产业技术层面的战略合作,产学研合作必须走向产学研战略联盟这一高级阶段。基于产业技术创新对产学研战略联盟的要求以及现阶段我国产、学、研的普遍状况,政府引导下的产学研战略联盟是现阶段我国产学研战略联盟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产学研联合的深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是对产学研联合的模式和机制进一步深化的探索,首先分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理论基础和国内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实践,然后借鉴交易成本理论、资源依赖理论等分析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产学研各方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结合新模式 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2007年6月10日,国家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召开会议,正式启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学勇在讲话中指出,开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是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产业技术创新战  相似文献   

4.
余庆来  任竹 《安徽科技》2014,(11):30-32
“十一五”以来,国家科技部大力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安徽省科技厅在2010年牵头组织实施了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旨在促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提升安徽省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目前,安徽省已推荐70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其中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农业联盟”)31个。  相似文献   

5.
《科学管理研究》2017,(4):56-59
产学研合作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在国家实施的创新驱动战略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梳理总结安徽省产学研合作发展历程,指出两种新型产学研合作组织即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最后分析了安徽省新型产学研合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早在"创新热点"计划实施之前,上海市科委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比如促进产学研合作、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等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作为组织外部合作模式,无论是产学研合作,还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都是一种在特定时段,节点对节点的线性联系。  相似文献   

7.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作为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和牵引者,核心作用不容忽视。安徽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这几年发展迅速,联盟的内部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发展的规模效应初步凸显,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针对相关问题,文章提出有序构建联盟发展的政策环境并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推动完善联盟各项组织运行机制、健全联盟绩效考评和奖惩制度、加快完善联盟产学研一体化技术创新体系,从而真正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属于安徽的若干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8.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新形势下我国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高校作为人才、成果集聚的战略高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高校科技管理角度,重新审视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定位,提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背景下培育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产学研合作深入发展及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构建和发展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提升我国农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梳理了近年来我国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政策文件,揭示了发展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必要性和意义,总结了我国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一种全新的产学研结合模式,或者说是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创新. "产学研结合"的再认识 产学研结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前端.这种形式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日益活跃,在技术创新实践和创新成果产业化过程中,得到了各国政府的普遍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产学研合作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创新形式已经受到学术界、企业界和科技管理部门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其绩效评价工作目前依然十分薄弱。通过对产学研合作内涵的剖析,并依据产学研三方参与合作的利益动机,在遵循指标体系建立原则的基础上,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一套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通过对一个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实际评价,验证了该指标体系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交易费用是影响技术联盟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到技术创新方式的选择和技术联盟的稳定性,也影响到技术联盟运做的全过程。本文基于交易费用理论,分析技术联盟的产生以及技术联盟交易费用的构成,并依据优惠政策上的专有性、人力资本的专有性和频繁的创新合作,提出了减少交易费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后发技术赶超方式主要有2种:联盟创新和自主创新,但具体采用哪一种要看企业的技术能力状况。企业的要素素质决定了企业的技术能力,进而决定了企业的技术赶超方式。通过拓展的A-J模型,比较了联盟创新与自主创新2种赶超方式的绩效。结果发现:当企业的要素素质比较低,企业的技术能力也比较低时,企业应该采取联盟创新进行赶超;当企业的要素素质得到改善,技术能力得到提升时,企业应该选择自主创新进行赶超。  相似文献   

14.
动态联盟是实现技术创新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 ,不同于一般的合作创新形式。本文分析设计了一种基于过程的动态联盟技术创新系统组织机构 ,并结合其特点 ,分析了动态联盟技术创新系统的决策因素及决策机制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项目根据国家和行业关键科技需求,发明了系列原创性共结晶分子筛材料,开发成功系列特定功能导向的高效催化剂及成套技术,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诸多关键技术瓶颈,成功应用于醛氨合成吡啶、液化气芳构化以及低碳烃与轻芳烃烷基化生产高品质清洁汽油等多个工业过程,创造显著效益。本文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通过产学研合作,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支撑发展方面的举措。  相似文献   

16.
传统以企业利润为导向的利益分配模式忽视了企业在联盟中的重要性,无法兼顾企业创新投入的资源价值以及联盟企业的溢出效应。在充分考虑企业溢出效应的基础上,以Shapley值为分配依据,分析比较企业的四种技术联盟创新方式,结果发现,较大的技术溢出效应使成本共享联盟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首选,它能够有效地避免"搭便车"导致的机会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7.
在动态创新环境中,企业间已由单纯的竞争关系转向竞争和合作并存的关系,这种转变对于企业创新产生了很大影响,带来了许多新的管理问题。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也存在这种竞合关系,对联盟成员间竞合关系进行有效的管理有助于提高联盟整体的创新绩效,促进联盟实现协同价值。本文利用我们开展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调查获得的数据,剖析了影响联盟成员间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因素,针对加强联盟成员竞合关系管理、提升合作创新绩效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内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企业创新绩效越来越受到重视.整理归纳了关于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结论,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系统动力学方法,将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众多因素进行总结分类.利用Vensim软件绘制因果反馈图,形成连接关键变量与其他变量的反馈回路,同时绘制系统流图并对其进行有效性检验.最后模拟分析不同比例的技术引进经费支出和自主研发经费支出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经费的增加均能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增加相同比例的经费支出,自主研发更能有效促进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9.
企业技术联盟的合作动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适应环境导向三方面总结了企业技术联盟的合作动机,并探讨了企业技术联盟对我国企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创新往往是集体创新,创新团队是一种特殊工作群体,其团队绩效水平远高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引进、培养新型创新团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2009年,以刘若鹏为带头人的"深圳光启理工研究院团队"是入选广东省首批引进的12个创新科研团队之一,该团队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多方面值得探讨和研究。分析了深圳光启理工研究院团队的一些主要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