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以历时和共时视角对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文化进化规律进行阐释的一种新理论。本文尝试从模因论的角度探讨中国贺岁片台词中隐喻的运用、复制及传播,以期能对隐喻与模因论之间的关系有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隐喻概念系统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认识世界的手段。隐喻概念系统包括隐喻的概念、隐喻概念的系统性、隐喻概念的依据、隐喻概念的共性以及差异等五个方面。隐喻概念与民族文化以及认知手段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基于批评隐喻理论,以《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为语料,采用隐喻识别程序(MIP)与AntConc3.5.8对语料中的概念隐喻进行识别与统计,总结概念隐喻的主要类型,深入研究其映射过程及实现方式并探究概念隐喻的功能。研究发现,语料中共有10种概念隐喻类型,应用最频繁的有4种,即有机体隐喻、建筑隐喻、战争隐喻和疾病隐喻。通过对每种概念隐喻的意义构建和映射过程进行具体分析,发现这些隐喻类型的运用具有启发、修饰和社会功能,这些概念隐喻的使用有效地传达了中国共产党的反腐决心与态度。  相似文献   

4.
概念隐喻是一般隐喻的概括和总结,它反映人类的认知和思维。英汉两种语言中均存在大量的有关动物的概念隐喻,它们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喻意。本文从概念隐喻入手,通过对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对比和分析,阐述了两种文化在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陆全 《咸宁学院学报》2001,21(5):153-154
人类的概念系统主要建筑概念隐喻之上,概念隐喻又通过语言隐喻体现出来。作曾就概念隐喻与词语的关系进行过一次实验,本讨论此实验的结果与意义,指出了解和掌握概念隐喻,对英语词汇的学习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语言体现思维,思维是内在的语言。一方面,人类思维的模仿能力和隐喻能力丰富了人类的语言表现力;另一方面,无论多么丰富的语言都没法完全准确地表达思想,或表达出来的效果与思维不一致。文章主要从语用的模因思维、礼貌原则、隐喻方法和语言力方面探讨语言与实在,即语言在社会现象中的具体体现。不仅考察语词(或意义),还关注人们使用词所涉及的具体境况,以期通过对语词所在社会现象的讨论和思考来加深对语言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研究有了质的跨越。隐喻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是我们生存的基础,而不仅仅是一种修饰语,更不是可有可无的。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CMT)对概念隐喻的阐释为我们开辟了新的视野,但正如任何理论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一样,它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足与缺陷。Fauconnier和Turner的整合理论(BT)与其相比,对新隐喻有着更为合理的阐释。而两种理论的结合必将进一步完善隐喻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隐喻在经济语篇中极为普遍,经济领域里的抽象概念往往通过隐喻概念来再现。经济隐喻的种类很多,主要结合所收集到的语料,对英语经济新闻报道中的金融危机概念隐喻进行调查,揭示自然灾害、疾病、战争和意外事故等四个领域与金融危机之间的相似性与认知关系,并从批评的角度探讨金融危机隐喻作为概念隐喻在新闻报道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概念隐喻是一般隐喻的概括和总结,它反映人类认知与思维.英汉两种语言的概念隐喻既反映人类认识事物的共性,又反映两个民族观察事物和建立创造性联想的差异.本文从概念隐喻入手,通过对英汉语言中的时间概念隐喻、空间概念隐喻以及动物概念隐喻对比,分析两种文化在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而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发挥着重要角色,许多抽象概念都必须通过空间隐喻来构建。本文的研究重点在Up和Down两个概念,以期揭示英语中Up和Down两个概念的拓展隐喻义,隐喻拓展方向及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讨论语法隐喻与概念隐喻二者之间的关系。论文首先分别简单介绍语法隐喻和概念隐喻的基本理论,然后重点论述二者的异同。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结论,认为语法隐喻和概念隐喻在运作机制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2.
隐喻作为人类的基本语言形式经历了长期的演变,无论是西方的隐喻理论研究还是中国的隐喻现象探索都对人类语言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发展到上世纪70年代,西方现代语言学家发展的隐喻认知系统已经将隐喻提升到了认知的高度,本文试图借鉴莱考夫及约翰逊所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对莎士比亚名作《哈姆雷特》及其中文译作中的隐喻进行认知层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从语义场,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三个方面对隐喻的运行机制进行评析,该三大理论的互补和合作是阐释词汇联想认知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二语学习者在交际过程中体现的概念流利的缺乏和多样性的缺乏分别由Danesi和文秋芳提出,对两者的解释都超出了语言范畴本身.本文基于概念隐喻和语法隐喻相关理论对这两种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当代隐喻理论的发展为这两种现象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性,而且多样性的缺乏是概念流利缺乏的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民间童谣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当地民众的思维方式、文化观念等抽象概念。文章借助概念隐喻理论,分析了宁波童谣中蕴含的概念隐喻与隐喻表达式,指出概念隐喻有助于解读宁波童谣中的社会文化信息,对于建构和实现宁波童谣的语义连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模因作为文化基因,靠复制、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语言本身也是模因,通过各种媒体不断地复制和传播。语言模因是需要传播的信息,当代媒体则是信息传播最有效的载体。语言模因与当代媒体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当代媒体因日渐具有全媒体的特点而成为语言模因最有效的传播工具;语言模因也对当代媒体的发展壮大起着强大的助推作用,是不折不扣的“媒体推手”。  相似文献   

17.
教育语篇的意象图式分析——以奥巴马演讲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图式作为隐喻的认知基础,在概念域的映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构建隐喻的一种模式。经过对奥巴马演讲中的主要意象图式和隐喻的总结分析,探讨意象图式在隐喻构建、转喻映射中源域与目标域的建构以及隐喻与转喻互动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特定认知域的认知模型受制于文化模型,不同的思维认知方式折射出不同的语言图式,理想化认知模型的文化认知模型的个性差异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王璇 《龙岩学院学报》2012,30(3):119-123
月意象经常在中英文传统诗歌中出现,为许多著名诗人采用,具有深刻的隐喻内涵。语言学的认知转向后,隐喻的意义已不限于修辞学范畴。莱可夫(Lakoff)等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的本质是以"此物理解和体验彼物",是人类根本的思维方式之一。在这个意义上,诗歌隐喻被认为是常规隐喻的延伸,二者无本质差别。对中英文传统诗歌中的月意象进行梳理之后,不难发现这些意象的隐喻内涵有着共同的认知基础,即"女神"的神话原型。通过平行分析,建立起从源域到目标域的跨域映射,以此说明"月亮是女神"(MOON IS GODDESS)是一个对月意象进行元认知的概念隐喻,是中英文传统诗歌中月意象塑造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9.
人类对时间的语言表达必须借助其他具体概念,由此形成时间隐喻。时间隐喻主要借助三类概念隐喻——方住隐喻、结构隐喻、本体隐喻得以实现。从三类概念隐喻角度分析英、汉语时间隐喻的共性和差异,可揭示文化对思想和语言的影响,深化对隐喻现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亨利·詹姆斯的《贵妇画像》是美国文学中最伟大的小说之一。现以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观为出发点,选取作品中典型语料,对蕴含其中的隐喻语言及隐喻现象进行解析,进而对以容器隐喻为纲、路径隐喻为线的概念隐喻框架展开研究,有助于加深读者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和人物命运的把握,并从认知层面上拓展对该小说的研究范围,为读者提供另一种解读小说的方法,提高对小说中概念隐喻的认知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更为全面地解读作品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