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1 毫秒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代表了我国迄今为止汉语词典、字典编纂的最高水平,也代了我国汉语研究的最高水平。但笔者在查检使用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这两部工具书的一些共同的有待商兑的汉字注音问题。本文仅就"揖"、"二字的注音及其相关问题,试陈拙见,恭请方家不吝赐教.一、关于"揖"字之音、《汉语大词典·木部》释日:"揖[《广韵卿叶切,入叶,精.]亦作'.①船桨.短日揭,长田"(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年版八卷本第4卷第1176页).《汉语大字典·木部》择日:"揖,《说文》:'揖,舟格也。从木,再声。'桂馥义证:'或作。《字…  相似文献   

2.
《宋史·艺文志》载有《黄庭坚词》二卷,今佚。行世者有南宋闽刻本《山谷琴趟外篇》三卷,为现行归安朱祖谋先生《疆村丛书》本所从出,又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山谷词》一卷。虞山毛氏汲古阁六十家词刻本疑从之出,故仍沿旧名。明嘉靖刻甯州祠堂本《豫章黄先生词》一卷,词同毛刻而编次前后则异。《全宋词》录《山谷琴趣外篇》,删去黄叔达〔南乡子〕词一首,得九十首;又录《豫章黄先生词》八十九首,《山谷词》一首;另从《回文类聚》、《全芳备祖》《诗人玉屑》、《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杨金本草堂诗余》、《金山县志》、《京本通俗小说》诸书中各得一首,计一  相似文献   

3.
《汉语大词典》是迄今最为权威的汉语词汇工具书,但其对中古史书有所忽视,其中《南齐书》词例为权较少,按《汉语大词典》收词要求,从《南齐书》补《汉语大词典》未收词目,凡15例。  相似文献   

4.
汉语复合词有同形多义现象,《汉语大词典》对复合词"结轨"、"结辙"释义不完整而且与书证不符合,两词书证前后矛盾,结合文献考证两词的义项,希望对《汉语大词典》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现代汉语词语词曲》以及部分《现代汉语》教材对轻声词处理为例 ,分析了轻声词注音混乱的现状、原因 ,提出轻声词的规范问题亟待解决的理由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汉译中古佛经中阿含部四部核心经典具有很高的语言研究价值,其中出现了很多新词新义和疑难词语,可以弥补《汉语大词典》、《佛学大辞典》、《辞源》等大中型辞书的缺失。这些新词新义和疑难词语具备两个特点:第一,口语词、方言词多,这与佛陀以争取群众为目的的语言政策密切相关;第二,佛化汉词多,这类词语扩大了汉语双音节词的使用范围,大大加速了汉语词汇双音化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以《普通语水平测试大纲》、《现代汉语词语词典》以及部分《现代汉语》教材对轻声词处理为例,分析了轻声词注音混乱的现状、原因,提出轻声词的规范问题亟待解决的理由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汉语的菜肴名称重在“写意”,而《红楼梦》中的菜肴名称各个都堪称经典.在对《红楼梦》中文化内涵深厚的汉语饮食名称词进行维吾尔语翻译时难免会存在不当之处,因此只有通过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理论策略,重点分析汉族与维吾尔族的饮食文化差异,才能将其饮食名称词中隐含的文化内涵彻底剖析清楚,且有利于提升《红楼梦》饮食文化维译的层次,拓宽《红楼梦》汉语饮食名称词维吾尔语翻译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现存《稼轩词》版本有十二卷本和四卷本之分。十二卷本的祖本是刘克庄作序的《稼轩词》全集本,信州本十二卷即以此为底本翻刻,此二本已佚。元大德广信书院十二卷本出自信州本,王诏刊本出自元大德广信书院本,毛氏汲古阁刻本出自王诏刊本。四库全书本和辛启泰《稼轩集》初刻本皆源自毛氏汲古阁钞本。辛启泰《稼轩集钞存》本以辛启泰《稼轩集》初刻本为底本,并附录了从《永乐大典》中辑录的36首辛词。朱祖谋将《稼轩集钞存》本中补遗的36首刻入“彊村丛书”。四卷本的祖本是稼轩生前所刻四卷本,长沙坊刻本即以此为底本翻刻,此二本已佚。吴讷本的底本即为长沙坊刻本,毛氏钞本则直接影钞自稼轩生前所刻四卷本。陶湘甲乙丙三集刻本刻自毛氏汲古阁甲乙丙三集,赵万里校辑之丁集出自吴讷本《稼轩词》四卷之丁集。  相似文献   

10.
一《钗头凤》词,赖有宋人周密《齐东野语》(卷一《放翁钟情前室》)、陈鹄《西塘集》(《耆旧续闻》卷十)、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七十八《诗话续集》)所载有关笔记,因而大体可解,不必兴“只恨无人作郑笺”之叹。然而三书(以下简称《野语》、《续闻》、《续集》)所记,有同有异,故《钗头凤》一词仍未得尽解,各家注释,也未尽合。兹以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和他选注的《陆游选集》对此词的解释为讨论基础,作进一步的探求。  相似文献   

11.
"次"理论是《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源于拉丁语法的"格"而又不同于"格"。马氏基于汉语无词形变化的实际,抓住语序这一关键,探究词与词之间的语义联系,对于汉语语法分析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是作为汉语语法初创期的产物,"次"理论还有矛盾失误之处,应客观看待。  相似文献   

12.
象声词刍议     
本篇从历史、现状和作用三个方面浅淡象声词。目的在于说明:语法研究和语法规律本身之间还存在着相当长的距离,有待于人们去思考和探索。 一、象声词的研究历史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许多摹拟声音的词。如《诗经·小雅·伐木》中“伐木丁丁,鸟鸣嘤嘤”。“丁丁”是描写伐木的声音,“嘤嘤”为鸟鸣声。叫是,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语法著作,都不讲象声词——不承认象声词的语法地位。从《马氏文通》到抗战前夕,汉语法研究忽视了汉语语法的这一特点。1898年中国第一部有系统的语法书《马氏文通》,为汉语语法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使汉语语法研究成为独立的部门。《文通》具有开创之功,对语法学界产生让巨人影响。《文通》把字(词)分成实字(词)和虚字(词)两大类;实字又分五类:名字、动字、代字、静字、状字,虚字又分四类:介字、连字、助字、叹字。这九类的划分大体是合理的。发展到现在,我们  相似文献   

13.
1953~1955年间的词类问题的讨论,由前苏联语言学家康拉德发表的《论汉语》一文而引起,高名凯著文反驳,从而形成两大派别。一派认为应该以词的形态划分词类,另一派坚持以词的形态、词的句法功能、词与词的结合关系等多层标准来划分。最后一致认为汉语的实词是有词类分别,明确了词类是词的语法类别,不能单凭意义来划分汉语的词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单音节词复音化是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规律之一。在赵岐《孟子章句》中存在有69个同素异序词,这是汉语词汇双音化的一种表现,其中有的被历史淘汰了,有的保存下来了,研究它们有助于认识汉语词汇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一) 关于“自我”的理论研究和文学表现,已风靡于世。但这一概念,我国现有许多词书,包括《现代汉语新词词典》都未列条目;《现代汉语词典》虽有条目,解说为“自己”,仅只涉及和“双音动词”的关系,显然是不足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解说“自我”为“相继的意识状态的主体。现代心理学中,‘自己’  相似文献   

16.
读《语文建设》1993年第5期发表的林廉同志的《汉字分词连写质疑———与仉玉烛同志商榷》(下简作《质疑》)一文,颇受教益,同时也引发了笔者对汉字分词连写问题的进一步思考,不揣浅陋,略陈如次,以就正于林廉同志和大方之家。汉字的分词连写是汉语书面表达方式的一项变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其根本出发点在于改变汉语有声语言与书面语言之间的不适应、不协调状况。汉字是用来记写汉语的,汉语是由词构成的,而汉字由于不实行分词连写,词与词之间没有界限,既没有空格隔开,也没有其他区分标志,这就导致了书面汉语中“没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考释了汉语词汇中“密封”与“弥封”之间的渊源关系 ,并对《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弥封”一词的解释作了补充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为我们创造了很多宝贵财富,“求同存异”的提出及运用即为其一。求同存异是周恩来的创新求同存异是当今人们常用的一个词,但查一查权威的《辞源》和《辞海》,里面没有收集这个词,可见它是后来产生的新词。最通俗常用的《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个词的解释是:“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点。”《新华成语词典》将其作为一个成语解释为:“寻求共同之处,保留不同意见。指不因个别分歧而影响在主要方面求得一致。”1986年11月出版的《汉语大词典》对这个词的解释及举例是:“找出共同之处,保留不同之处。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19.
以《自贡盐业历史档案·契约卷》为材料,选取其中令人费解的六则俗语词"承首""出佃""锅份""伙办""起班"和"下节",根据语境并结合传世文献进行研究,以冀消除自贡盐业历史档案的阅读障碍,并补充《汉语大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辞源(第三版)》《近代汉语词典》等大型辞书的词条或义项.  相似文献   

20.
<正>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代,迄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其中难免有许多简古艰涩的古字古词。汉字在不断地发展,汉语在不断地变化,要想使时人明白《诗经》中的古字古词,必须用今字今词解释古字古词,从而出现了古今字。 一《诗经》遭多次焚禁和经长期流传仍维持着古字古词之原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