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美国"阿波罗u号"首次登月,为人类探索月球揭开了崭新的一页.月球与地球相距384 400 km.显然,如果用宇宙飞船或卫星等作为运输工具,将人类开发月球的各种设施直接从地球运到月球,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于是,航天科学家建议,在地球与月球之间建设一个空间站,作为登月的中转站.  相似文献   

2.
《科学之友》2020,(6):12-13
正航天"少帅"袁家军在研制飞船初期,遭到了一位俄罗斯同行的不以为然。俄罗斯人认为,中国只是想造一个政治飞船"玩一玩"。事实证明,中国在载人航天方面是认真的。2003年,当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平安返回,中国人以实力证明自己不仅能造出"两弹一星",也能把航天员送入太空。自1992年9月21日立项至今,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自力更生、攻坚克难,先后成功发射了11艘神舟飞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以及"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逐一攻克载人航天各项关键技术,如今稳步迈向空间站时代。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我们一家上周乘坐某个体长途客车到上海旅游,客车行至中途后,车内弥漫着浓烈的汽车废气,即使打开车窗也无济于事,以致不少乘客头晕呕吐,叫苦不迭.客车到站时,我们8名旅客向车主提出减收票款要求,但车主以其未擅自变更运输工具为由予以拒绝.请问我们的要求是否合理,车主应该减收他的车票款吗?  相似文献   

4.
除了科幻小说或科幻电影的幻想以外,还没有听说哪个人能冬眠的。不过,欧洲宇航局的科学家却相信,他们能够让幻想变成现实——发明一种方法,让宇航员能在“冬眠”状态下乘坐飞船穿越漫漫太空。宇航员可以在孤独的飞行中进入梦乡今年初,美国总统布什宣布载人火星任务为美国太空计划的新方向。根据计划,科学家将在2033年时进行一项载人火星太空任务。派人登陆火星是对世界航天业的一项巨大挑战,人类登陆火星从后勤学上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毕竟,火星离地球有5000万英里,太空船来回需要3年的时间。即使将来能采用更先进的技术,一趟前往火星的旅途…  相似文献   

5.
科学信息     
·Progress in Neuroblology《神经生物科学进展》 Vol 28.No.3—4.1987年 1.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兴奋性氨基酸的生理学 2.氨基酸与肝性脑病 3.外周神经的微环境调节:血与神经屏障的作用·Science《科学》 Vol 235.No.4788.1987年 1.新的航天发射。美国航天局正在为下一次航天飞行作积极的准备。  相似文献   

6.
正航天运输技术是体现国家航天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实现进出空间的重要基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一次性运载火箭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仍面临着高可靠、高安全、低成本、快速发射、提升运载能力等挑战.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是指能够实现往返于宇宙空间和地球之间,或在外层空间轨道之间飞行,执行任务后可返回地面,并可以多次使用的航天运输系统,如图1所示.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技术的发展一直是航天运输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通过采用重复使用设计理念和简易发射方式,能够有效缩短发射周期、提高发射灵活性,同时基于多次重复使用、费用均摊的原则,可以大幅降低发射费用,最终实现低成本自由进出空间、高效利用空间、和平开发空间.  相似文献   

7.
如果你是一个航天发烧友,同时又紧跟CRISPR的动态,那么你或许会把这两个领域的新晋"顶流"——火星登陆的毅力号和体内注射的碱基编辑——组成"CP",因为它俩从某种层面上看是非常相像的. 毅力号探测器乘坐火箭升空,之后依靠自身的巡航、下降和减速系统完成火星软着陆,随即开始在目标区域活动,并借助多种相机、分析仪、成像仪、...  相似文献   

8.
只需再过几年时间,一小拨富有的旅行者就将乘坐集航天飞机的性能与美感于一体的新型旅游飞船游览太空。2008年1月底,英国亿万富翁理查·布兰森和航天设计师波特·卢丹在美国纽约首次展示了这种旅游飞船——太空船2号的模型,  相似文献   

9.
这不是幻想,而是天文物理学家的预言。他们说人类到21世纪初,去火星上滑雪,在木星的“月亮”上散步,将都是不希罕的事了。到那时,你的木星-土星之行,将乘坐每周一班的以月球为始发站的航天飞行器首航。当一根掩蔽的电缆产生栓住飞行器的超导磁力波后,庞大的座机沿着向水平延伸的轨道滑行。它被加速到使人听了毛  相似文献   

10.
SFU重返人间     
1月13日,乘坐奋进号航天飞机升空的日本航天员若田光一,操作15米长的机械臂,回收了日本大型实验平台SFU,把它放进航天飞机敞开的载货舱内,并于1月20日带回地面,从而完成了此次航天飞行最重要的一项任务。那么,这个SFU是什么时候进入太空的呢?它到底有何种用途?为什么还要回收它?  相似文献   

11.
乘坐飞机比乘坐铁路客车或轮船要舒服得多,但长时间乘坐飞机也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这些症状包括头晕、头痛、恶心、呼吸不畅、食欲下降、烦躁不安、颈腰酸痛、疲劳等,在医学上称之为“飞机征候群”,常见于乘坐远程航班的人们,特别是出国人员。出现这些不透症状的原因比较多,与机舱内环境条件不理想、时差、低血糖、旅客身体素质不佳等都有一定关系。 在高空飞行,机舱内的空气往往得不到充分的更换,而在长途航  相似文献   

12.
载人飞船     
采柯 《科学》2003,55(6):50-52
载人飞船是保障航天员在外层空间生活、工作以执行航天任务并安全返回地面的一种大型航天器,又称宇宙飞船.它必须用火箭发射,在轨运行后经过制动,沿弹道式或半弹道式弹道穿过大气层,用降落伞和着陆缓冲系统实现软着陆.它运行时间有限,是仅能一次使用的返回型航天器.  相似文献   

13.
2020年7月,全球启动了三项非载人航天任务,均发射前往火星.这三项任务分别是:中国的天问一号、美国宇航局(NASA)的毅力号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希望号.中国和美国的航天任务都设计了探测器,这些探测器将寻找火星上当前或过去的生命迹象.此外,NASA还计划发射"欧罗巴快艇"(Europa Clipper)探测器去勘探木卫...  相似文献   

14.
载人航天是人类宇宙航行事业中最激动人心,但也最复杂、最困难的事.在过去的一年,我国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遨游,并顺利返回地面,不仅圆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飞天梦想,而且引来举世关注与赞叹,更激发了读者朋友们对航天知识的渴求.为此,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分数期刊载由我国著名航天科普作家李龙臣撰写的专栏文章,向您介绍载人航天的方方面面.本期介绍载人航天如何克服地球引力的束缚.--编者  相似文献   

15.
危险的施救病毒多少年来,基因治疗一直是医生们的梦想。实验证明,将正常基因送入患者细胞内的想法是可行的,不过,这个过程需要一个载体,它的作用如同运输工具,患者体外的基因就是靠它运送到患者体内的病灶细胞中去的。长期以来,这个载体就是病毒,病毒能将正常的基因物质准确地输送到目的地,而且它们的效率是最高的,然而,病毒安全吗?在法国,一组医生企图使用逆转录酶病毒治疗一群患有严重综合免疫缺陷症的儿童,这种病使儿童的机体非常容易受到感染,许多儿童在不足一岁的时候就死去了。这种遗传病又俗称为保养箱综合征,这个名字来自一个1971年…  相似文献   

16.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首次实现了人类遨游太空的夙愿,揭开了世界载人航天的序幕,也使得载人飞船成为帮助人类实现“飞天”梦的摇篮。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进入太空之前,失重问题曾令人十分担忧。没有重力,人的身体——心理会发生什么问题呢?乘电梯下落时的感觉如果持续几天甚至几个星期,会不会引起终生恐慌症? 好在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宇航员们发现,失重虽然有些令人讨厌,但是可以适应的。患有空间运动病(如晕车、晕船等)的人,只需忍受轻微恶心的折磨。2/3的宇航员在第一次太空飞行时都有典型的运动病症状。  相似文献   

18.
《科学之友》2007,(3):39
推车 用木条制成独轮车架,左右两侧用布围合,画出车轮.表演时由一人扮演女子乘坐车上,用彩带把车驾起,假腿盘坐车上.车后有一推车者,在吹鼓乐伴奏下进行表演.车旁有一丑角逗趣,烘托气氛.内容有《送闺女》、《走娘家》、《送公粮》、《支前小车》、《送货小车》等.  相似文献   

19.
一、发展史、概念及在航天中的作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征是各个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互相熔汇和交叉,不断地形成新的边缘科学。在标志着新科技革命的高技术性质的航天技术更是如此,航天技术或称为空间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和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进展,更显示出了当代高技术的生命力,有人把人类进入太空这一创举称为人类发展史的一个飞跃,因为地球  相似文献   

20.
窦光宇 《科学之友》2006,(10):28-30
2003年9月,英国探险家戴维独自乘坐一个老式无篷柳条篮的热气球成功飞越大西洋,从而成为世界上乘坐气球飞越大西洋的第一人。这一壮举不禁让人们对气球诞生以来所发挥的作用重新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